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时,15万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突然消失,他们都去哪了?

明朝灭亡时,15万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突然消失,他们都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6 更新时间:2024/1/26 3:36:10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所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称为“亲军都尉府”,专门负责管辖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加强朝廷统治,裁撤“亲军都尉府”,改设锦衣卫,下设镇抚司,特令其“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虽然锦衣卫的职责只有这九个字,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九个字,有明一朝,数不清的功勋大臣最后都栽在了锦衣卫的这九个字上。

锦衣卫的首领是锦衣卫指挥使,一般都是由皇帝信任的武将所担任,并且只接受皇帝一人的直接统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针对那些明朝开国功臣,因此锦衣卫的权力很大,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廷重臣,锦衣卫都可以对其采取措施。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意识到锦衣卫权力太大,有依势作宠之态,因此下旨将锦衣卫废除。虽然锦衣卫所有职权被移交给三法司,但是锦衣卫并没有彻底消除,在暗中仍然有着庞大势力。例如发生在洪武末年的“胡蓝之狱”,背后就有锦衣卫的影子。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蓝玉谋反,此案牵连到十三个侯爵、二个伯爵,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

在明朝前期,锦衣卫一直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存在,但是到了明朝中期,锦衣卫的势力也大不如前,东厂逐渐取代锦衣卫成为皇帝的新宠。等到明朝末期后,锦衣卫势力更加不如东厂,甚至沦为了东厂附庸。不过,此时的锦衣卫虽然没有早先的风光,但是仍然号称拥有15万人之众。那么,有意思的是,当李自成大军攻入京城导致明朝灭亡时,这15万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却突然消失,他们都去哪了?

明朝末期朝政混乱,大太监魏忠贤一手遮天,锦衣卫也不太受朝廷重视。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锦衣卫指挥使都换了好几个,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名叫骆养性。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原本应该守卫皇宫城门的骆养性,在李自成大军进城之后却率领手下投降。骆养性在投降之后,给李自成的大军进献了三万两白银,虽然被免除了酷刑,但是仍然遭到了羁押。不久之后,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多尔衮进京之后将骆养性释放,并且还赏赐其貂皮褂一件,任命骆养性为天津总督。

骆养性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不但没能尽到守城的责任,反而屈膝投降,实在是令人不齿。相比之下,锦衣卫的二号人物指挥同知李若琏就显得十分有骨气。他率领手下防守崇文门,在城门失守之后以身殉国,成为明末锦衣卫中最有骨气的一人。

在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投降,指挥同知李若琏战死之后,其余锦衣卫皆四散奔逃,其中一部分随明朝宗室南迁。此时的锦衣卫和南明小朝廷一样,都已经是一蹶不振,再无往日辉煌。清顺治十八年,南明锦衣卫最后一任指挥使马吉翔在“咒水之难”中被杀,延续了290年的明朝锦衣卫正式宣告灭亡。

明朝末期的锦衣卫虽然名义上有十多万人,其实真实人数可能并没有这么多,肯定会有许多吃空饷的情况存在。而且,锦衣卫的主要职责并不是作战而是刺探情报,再加上锦衣卫的人员比较分散,势力并不集中,很难在明朝灭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指望锦衣卫阻挡李自成的大军,显然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你以为恶有善报?金朝灭亡的惨象,十倍于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是经验,是教训,是明鉴,是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向导;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今贯通,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我们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找到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从一些历史的小故事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小编喜欢历史,也经常写一些历史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能够点个关

  • 《清平乐》宋仁宗真的只有仁吗?历史上出名的仁宗都是比较腹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平乐宋仁宗真实照片,历史上宋仁宗和清平乐,清平乐宋仁宗最后结局

    这部主要讲一代帝皇宋仁宗的爱情故事,却不缺乏朝堂斗争。宋仁宗赵祯虽然很仁厚,却不是被任何人随便捏的软泥,而是一位将家事、国事、天下事做到成竹在胸的君主。宋仁宗的腹黑超乎想象。比如吕夷简自以为看透了帝心,投其所好,殊不知帝心难测,即便采纳他的建议,也要恩威并施敲打一翻;再比如以范仲淹为首的正直言官大义

  • 他是明朝第3位铁血帝王,仅次于朱元璋朱棣,若再狠一点便无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最有骨气三位帝王,明朝最勇猛的帝王,明朝最牛的皇帝朱棣

    虽然说正是因为这种气质导致了它最后的灭亡,但毫无疑问这能够引发无数少年的热血向往之情,而这种气质显然与大明朝那一些铁血的帝王密切相关。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真正强大的铁血皇帝很少,在驱逐暴元的明太祖朱元璋与横扫北元的明成祖朱棣之后,就基本是没有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朱元璋与朱棣之后,明朝还有着一

  • 常遇春儿子,朱标妻弟,朱元璋捧他20年,他却装死金蝉脱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之子朱标之死,常遇春之死朱元璋痛哭,朱标与朱元璋的父子之情

    说起大明王朝,其实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皇帝还是朱元璋这个人,朱元璋这个人的人生经历确实是十分传奇,毕竟是从贫困的民众逆袭成为皇帝的第1人,他不仅后天努力,而且还有很好的运气。之所以说他是一位运气好的人,主要是因为他在起义的过程中麾下有许多得力战将,没有他们朱元璋不可能有登上皇位的一天。这些战将中最主要的

  • 宋代这位宰相绵里藏针,比奸臣还奸,用小人手段整小人非常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代姓顾的宰相,宋代四大奸臣排名,宋代时期最著名的奸臣是谁

    首先封建社会在政治制度上是要领先于世界的,从秦始皇统一开始,就对原本分散的各个国家的制度做了大换血,并且在之后做了统一规定,为后世朝代的制度制定了模板,所以后面数千年的制度变化都是以这个为依托的。当然古代的环境限制性极强,严格的等级制度就意味着手段尽出和残酷无比的惩罚,这种情况在古代基本都是心照不宣

  • 朱元璋挖个“坑”,胡惟庸往里“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回京城杀胡惟庸,朱元璋假意让位胡惟庸,朱元璋为何放任胡惟庸胡作非为

    朱元璋的履历大家都很清楚了,他是从乞丐逆袭,一直到帝位,而在他驾崩之前,为了为皇孙坐稳帝位,把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亲信都带走了,可见这老朱其实是真的心狠手辣,再说又有哪个帝王不是踩着尸体过来的呢,但就是这样的人,他又怎么能容忍作为宰相的胡惟庸在朝上肆无忌弹,更长达7年之久呢。胡惟庸当上丞相之后,可谓是一

  • 明朝对火炮的各种玄幻名字,让人大开眼界,原来错怪了正德的中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的火炮有多厉害,正德年间的火炮,明朝三眼铳被什么取代了

    虽然唐宋时期就有了原始版本的火箭,热兵器的发展也一直在向前发展,但是热兵器的发展的确是明朝才有长足进步的。因为游牧部落重视火器是从蒙古部族开始的,元世祖忽必烈就非常重视火药和火炮。两宋时期虽然辽金也很强大,但是它们包括宋朝在内都没有真正意义上重视火炮。而蒙古部族对一切可以提高战斗力的玩意都非常重视,

  • 历史上包拯真是清官吗?考古队员进入墓室后,发现盗墓贼留的8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历史上的包拯办理过的大案,历史中有包拯这个人吗

    这句歌词是来自1993年台湾华视的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讲述的是宋仁宗年间,开封府伊包拯的故事。包拯因为官清廉且不畏强权被百姓情切的称呼为包青天。而在真正的历史上有这号人吗。答案是有的,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出生于今安徽合肥地区,也就是古庐州地区。他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

  • 明代皇帝的半个母亲、半个妃子、半个保姆的特殊角色——乳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代皇后与妃子复原图,明朝14位皇帝的妃子,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乳母

    后宫是封建社会专制君主的妻妾嫔妃们所居住的地方,而且后宫各种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到了明清代,后宫制度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稳定且有效的制度,包括嫔妃等级、册立皇后、册封嫔妃、选秀女

  • 太后想吃鱼,秦桧送几条烂鱼过去,事后才知:秦桧的政治智慧高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桧死后得到了什么惩罚,秦桧与孙秦矩的关系,关于秦桧见利忘义的故事

    官场之上,秦桧是一个特别能够拿捏的人,很多事情都做得非常巧妙,主要得益于他博览群书,吸取了许多的智慧。比如有一次他的孙子要去科举,为了能够使他的孩子金榜题名,他需要去贿赂主考官。可是明目张胆的去和他说会落下口实,也会让别人发现,所以秦桧想了一个办法。首先他通过关系知道了主考官的名单,但是任命还没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