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以为恶有善报?金朝灭亡的惨象,十倍于靖康之耻!

你以为恶有善报?金朝灭亡的惨象,十倍于靖康之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22 更新时间:2024/1/26 3:36:23

历史是经验,是教训,是明鉴,是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向导;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今贯通,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我们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找到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从一些历史的小故事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小编喜欢历史,也经常写一些历史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能够点个关注。

在大家眼中,靖康之耻是非常惨的灭国情景,其实,还有更惨的……

或许善恶终有报,金朝的亡国情景比北宋要惨十倍!

金后期形势图

公元一二一一年,成吉思汗率领数万蒙古精锐,与金国的四十万大军在野狐岭决战,八月,金军大败,蒙古大军一路长驱直入,越过长城,兵围金国国都——中都城,因久攻不下,成吉思汗不得不带兵撤退。

没过多久,成吉思汗再度率大军进犯金国,因为在野狐岭之战中,金国主力丧失殆尽,成吉思汗不费吹灰之力,便再度攻破长城防线,兵锋直指中都城。当时的金朝皇帝金宣宗和历史上的宋徽宗一样,送出大量金银财宝后,换到了敌人退兵。第二年,见燕云十六州无法防御蒙古大军,金宣宗决定放弃中都城,迁都南京开封。而,成吉思汗认为金宣宗此举是想要东山再起,于是成吉思汗猛攻中都城,因为皇帝主动放弃了中都城,所以,很快就被蒙古军攻破了。而中都失守后,又遭到了蒙古军的屠城。

而放弃中都城的金宣宗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抽了,觉得河北大部失陷,丢了这么多的土地,是不是得从南宋那弄点回来。于是,就调集大军南下攻打南宋去了。南宋大将孟珙带兵抵御,金军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击溃了。宋理宗就觉得有点憋屈,于是就让孟珙带兵北伐金国,金宣宗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把中立的南宋拉进来战场,真的是蠢得很。

公元一二三三年,蒙古和南宋相继歼灭金国镇守南北的大军,金军仅剩的正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末代皇帝金哀宗逃亡蔡州,金国灭亡的丧钟已经敲响了。没多久,金国负责镇守国都开封的大将开城投降,把城中的所有宗室和后妃都抓了起来,等蒙古军入城之后,金王朝后妃、宗室数百人,被装上车押赴和林,重演了当年北宋靖康之耻的历史悲剧。

在押送的路上,蒙古军的主讲速不台下令把车辆之中的所有男性赶下车,排成一排,一个个砍下脑袋。剩下的女眷就成了这只大军的玩物,在光天化日之下,开始了骇人的事件,暴行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清晨,其惨状比北宋灭亡有过之无不及。这些曾经的贵族女性战俘被玩弄之后还活着的,则是沦为易换牛羊的廉价物品。

而末代皇帝金哀宗呢。他在一二三三年年底的时候,逃到了蔡州,没几天宋军和蒙古军相继抵达蔡州城外,蔡州被围得铁桶一般。

此时城内的金军也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快要灭亡了,也开始奋起反抗,于是城里城外相持五月有余。

在孟珙的心理战术之下,金军最终崩溃。不日,蔡州城破,金哀宗见大势已去,在绝望之中,投水而亡。他的尸骸被宋军和蒙古军分尸羞辱。

皇帝尸骸被辱,后妃宗室被俘。金朝灭亡的惨象,十倍于靖康之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平乐》宋仁宗真的只有仁吗?历史上出名的仁宗都是比较腹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平乐宋仁宗真实照片,历史上宋仁宗和清平乐,清平乐宋仁宗最后结局

    这部主要讲一代帝皇宋仁宗的爱情故事,却不缺乏朝堂斗争。宋仁宗赵祯虽然很仁厚,却不是被任何人随便捏的软泥,而是一位将家事、国事、天下事做到成竹在胸的君主。宋仁宗的腹黑超乎想象。比如吕夷简自以为看透了帝心,投其所好,殊不知帝心难测,即便采纳他的建议,也要恩威并施敲打一翻;再比如以范仲淹为首的正直言官大义

  • 他是明朝第3位铁血帝王,仅次于朱元璋朱棣,若再狠一点便无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最有骨气三位帝王,明朝最勇猛的帝王,明朝最牛的皇帝朱棣

    虽然说正是因为这种气质导致了它最后的灭亡,但毫无疑问这能够引发无数少年的热血向往之情,而这种气质显然与大明朝那一些铁血的帝王密切相关。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真正强大的铁血皇帝很少,在驱逐暴元的明太祖朱元璋与横扫北元的明成祖朱棣之后,就基本是没有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朱元璋与朱棣之后,明朝还有着一

  • 常遇春儿子,朱标妻弟,朱元璋捧他20年,他却装死金蝉脱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之子朱标之死,常遇春之死朱元璋痛哭,朱标与朱元璋的父子之情

    说起大明王朝,其实我们最耳熟能详的皇帝还是朱元璋这个人,朱元璋这个人的人生经历确实是十分传奇,毕竟是从贫困的民众逆袭成为皇帝的第1人,他不仅后天努力,而且还有很好的运气。之所以说他是一位运气好的人,主要是因为他在起义的过程中麾下有许多得力战将,没有他们朱元璋不可能有登上皇位的一天。这些战将中最主要的

  • 宋代这位宰相绵里藏针,比奸臣还奸,用小人手段整小人非常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代姓顾的宰相,宋代四大奸臣排名,宋代时期最著名的奸臣是谁

    首先封建社会在政治制度上是要领先于世界的,从秦始皇统一开始,就对原本分散的各个国家的制度做了大换血,并且在之后做了统一规定,为后世朝代的制度制定了模板,所以后面数千年的制度变化都是以这个为依托的。当然古代的环境限制性极强,严格的等级制度就意味着手段尽出和残酷无比的惩罚,这种情况在古代基本都是心照不宣

  • 朱元璋挖个“坑”,胡惟庸往里“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回京城杀胡惟庸,朱元璋假意让位胡惟庸,朱元璋为何放任胡惟庸胡作非为

    朱元璋的履历大家都很清楚了,他是从乞丐逆袭,一直到帝位,而在他驾崩之前,为了为皇孙坐稳帝位,把跟他一起打江山的亲信都带走了,可见这老朱其实是真的心狠手辣,再说又有哪个帝王不是踩着尸体过来的呢,但就是这样的人,他又怎么能容忍作为宰相的胡惟庸在朝上肆无忌弹,更长达7年之久呢。胡惟庸当上丞相之后,可谓是一

  • 明朝对火炮的各种玄幻名字,让人大开眼界,原来错怪了正德的中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的火炮有多厉害,正德年间的火炮,明朝三眼铳被什么取代了

    虽然唐宋时期就有了原始版本的火箭,热兵器的发展也一直在向前发展,但是热兵器的发展的确是明朝才有长足进步的。因为游牧部落重视火器是从蒙古部族开始的,元世祖忽必烈就非常重视火药和火炮。两宋时期虽然辽金也很强大,但是它们包括宋朝在内都没有真正意义上重视火炮。而蒙古部族对一切可以提高战斗力的玩意都非常重视,

  • 历史上包拯真是清官吗?考古队员进入墓室后,发现盗墓贼留的8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真实历史上的包拯,历史上的包拯办理过的大案,历史中有包拯这个人吗

    这句歌词是来自1993年台湾华视的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讲述的是宋仁宗年间,开封府伊包拯的故事。包拯因为官清廉且不畏强权被百姓情切的称呼为包青天。而在真正的历史上有这号人吗。答案是有的,包拯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出生于今安徽合肥地区,也就是古庐州地区。他是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

  • 明代皇帝的半个母亲、半个妃子、半个保姆的特殊角色——乳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代皇后与妃子复原图,明朝14位皇帝的妃子,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乳母

    后宫是封建社会专制君主的妻妾嫔妃们所居住的地方,而且后宫各种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周制,后宫设内官以赞内治。汉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到了明清代,后宫制度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稳定且有效的制度,包括嫔妃等级、册立皇后、册封嫔妃、选秀女

  • 太后想吃鱼,秦桧送几条烂鱼过去,事后才知:秦桧的政治智慧高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桧死后得到了什么惩罚,秦桧与孙秦矩的关系,关于秦桧见利忘义的故事

    官场之上,秦桧是一个特别能够拿捏的人,很多事情都做得非常巧妙,主要得益于他博览群书,吸取了许多的智慧。比如有一次他的孙子要去科举,为了能够使他的孩子金榜题名,他需要去贿赂主考官。可是明目张胆的去和他说会落下口实,也会让别人发现,所以秦桧想了一个办法。首先他通过关系知道了主考官的名单,但是任命还没有下

  • 浅议北宋皇子更名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皇子的称呼,北宋的皇子真的短命吗,北宋皇子一般怎么称呼

    姓名是一个人的识别代号,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形成的一种区别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标志。姓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因为有了姓名,人们才能正常有序地交往、记录。中国有句古谚叫做“君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意思是做人要光明正大,坦坦荡荡,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更改姓名。但就在我国北宋时期,就出现过很多皇子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