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70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究竟在怕什么呢?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70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究竟在怕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4/2/4 6:56:25

在三国时期也有这样一位谨言慎行,博学多识,聪明多大略,不管自己身处何种背景下都能保全自身之人,那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出身于公元179年,自幼聪明好学,处于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之中,他也常怀天下之心,胸怀谋略。知人善任的杨俊见过他之后评价他“绝非寻常之子”。

司马懿名声在外,曹操听闻后想请他到府中任职。东汉末期朝政基本上掌控在曹操手中,但司马懿毕竟也有东汉士人的尊严,且曹操是宦官之后,他不想屈身于曹操手下,于是以患有风痹不便起局为由推辞。曹操不放心还专门派人查看,确认属实之后,才消除了他心中的疑虑。曹操一直都求贤若渴,但也不能容忍那些骜不驯,不肯亲附自己的人。

后来曹操当了丞相,更是需要有才德之人辅助他,于是决定再次请司马懿,曹操这一次直接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面对曹操的暴力威胁,司马懿只能听命,后来也积极支持曹操称帝。在做曹操谋臣期间,曹操逐渐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还因自己做了一个“三马同槽”的梦对司马懿很是忌讳。

因此曹操提醒太子曹丕小心司马懿,他日后必会干预曹氏家族之事。于是,为了让曹操安心,司马懿勤勤恳恳,尽忠职守,并无逾越之举。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开始佐助太子曹丕,他献奇策深得曹丕的重用和信任,且之前在曹丕和曹植争夺太子之位时,果断的选择站到了曹丕这一方。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司马懿也一路得到晋升。六年后,曹丕病重,在临终之时命令司马懿、陈群、曹真和曹休为辅政大臣,还让太子曹叡不要怀疑他们。在得知魏文帝死后,孙权开始筹划攻打魏国,司马懿平乱大获全胜,被升职为骠骑将军。在曹叡执政期间,司马懿擒斩孟达、关陇抗蜀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平均寿命并不长的古代,但司马懿乃是难得的长寿之人,几个辅佐大臣死后,只剩下了司马懿,不管曹叡心里如何思量,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也不得不重用司马懿。据说朝廷在让司马懿变道往镇关中路经白屋之时,三天之内便有五次诏书让他火速回京见曹叡。并且司马懿也做了一个梦,梦见曹叡枕在他的膝上说“视吾面”。

所以看到诏书时,司马懿大为震惊,昼夜兼行四百多里,一夜就到了京城见到曹叡,在御床旁问其疾,满眼泪流。曹叡拉着司马懿的手,把年仅八岁的太子齐王曹芳托付给他。当天魏明帝曹叡去世,按照遗嘱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助曹芳执政,但司马懿却遭到曹爽的排挤。曹爽向天子进言后最终改任司马懿为太傅,还在很多事情上不听司马懿的劝阻,专擅朝政。

曹爽与其兄弟一起手握禁兵,但仍对司马懿心生疑虑,于是司马懿便装病让曹爽放松戒备。魏帝曹芳18岁那年在曹爽等人的陪同下去高平陵祭拜曹叡,司马懿借此机会得郭太后应允,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和他的党羽被杀,被灭三族。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懿对朝廷依然尽心尽力,曹芳多次对司马懿升职,均被他拒绝。

后来司马懿在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三岁。直到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才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历来很多评价说司马懿坏,但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生活在那样的时代,精心辅佐了三位魏国皇帝,屡建功勋。虽然在七十岁高龄造反,但之前一直并未造反,并不是他害怕什么。

而是曹爽并非大智有德之人,且司马懿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为魏国之重臣。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司马懿做人做事的态度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关爱家人,不浮躁,不急功近利,面对职场对手,我们学会学习,尊重和感恩对手,也学会对失败多一些耐心,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参考资料:

《论语》

《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为何关羽的雕像都是闭着眼的?老木匠:他睁开眼就要付出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的雕像为什么是闭眼的,史上最大的关羽雕像,山西运城关羽大雕像

    不过如果大家看了几座关公雕像的话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关公雕像都是眯着眼睛的,有的干脆是闭着眼睛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讲,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一个人气质最好的体现,而猛将大多气质刚强,神采飞扬,因此眼睛大多也亮闪闪,饱满有神。比如关羽的三弟张飞,形容他的时候往往就是虎目圆睁,两颗眼珠就让人望而生畏。那为

  • 孙权原本没有杀掉关羽的意思,为何吕蒙等人还要将关羽杀掉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阻止过吕蒙杀关羽吗,正史孙权默许吕蒙杀关羽吗,吕蒙知道孙权不让杀关羽吗

    很多人就比较疑惑了,明明孙权最开始并不想杀掉关羽,为何吕蒙却不听孙权的命令,坚持将关羽给杀害了呢?难道说吕蒙已经狂傲到不愿意听从孙权命令的地步了?关羽究竟是被谁所杀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曾经说过关羽在被吕蒙偷袭之后,被吕蒙俘虏刺杀了,所以从这个记载来看,关羽确实就是吕蒙所杀,可是我们应该清醒一些,罗

  • 诸葛亮死前为何点亮49盏灯?表面是在续命,实则藏着2大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死前十四个预言,诸葛亮死前49盏灯背后真正目的,诸葛亮死前为什么点7盏灯

    也许在看三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诸葛亮在临死之前,试图点燃七七49盏灯,有人说诸葛亮这是为了给自己续命,他想向上天再借十年寿命,完成自己北伐大业。实际上我们在仔细了解分析三国之后,会发现诸葛亮此举表面上是借命,实际上却隐藏着这2个计谋。诸葛亮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之后,就为蜀国

  • 刘邦从一无所有到一国之君,时隔417年,老刘家再出类似的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的五大传奇,刘邦过人之处有哪些,刘邦格局大揭秘

    那么刘备究竟是不是汉室后人,他和刘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两人要是真有关系,刘备和刘邦相差多少年,到底是多少代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一番。刘备到底是不是刘邦后人在《三国演义》的记载中,刘备确实是刘邦后人,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献帝还专门拿出皇室家谱来自己研究了一番,最终确定出来刘备的身

  • 朱元璋允许这人穿龙袍,从不敢直呼其名,只因4个馒头的恩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让太子穿龙袍,朱元璋的皇袍,朱元璋龙袍图片大全

    朱元璋年幼时,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经常吃不饱饭,他的亲戚也多是贫苦的种地农民,只有李贞家情况还算好点,还有点余粮。那时,李贞特别照顾他的这个小外甥,经常偷偷地接济他。在朱元璋要离开家乡从军时,李贞还特意赶来送了他四个大白馒头,让他路上当干粮。后来,李贞妻子去世,李贞一人带着孩子四处流浪,躲避战火,而后

  • 唯一看透梁山结局的人,装病离开宋江,最后在海外建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的四大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大家对其中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即使没有阅读原著,也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作者笔下这些人物的风采。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汉故事,108单将,人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一生的诗歌。全书内容都旨在在将这些人物活灵活现的刻画,共同形成一个梁山好汉的形象。

  • 宋江用70多个好汉性命,才换来的楚州安抚使,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原本只是郓城县的一个小押司,如果按照正常的仕途升迁,恐怕一辈子都不可能得到重用,更不可能出人头地。因为押司在宋朝属于“吏”,是不入朝廷品级的。换句话说,宋江的这个押司连官都不是。而且,宋朝官制实行的是双轨制,“官”和“吏”虽然领的都是朝廷俸禄,但是“吏”是一辈子不可能晋升为官的。也就是说,宋江如

  • 梁山第一大聪明吴用,为何最后在宋江墓前上吊?瞧瞧他做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吴用是梁山第一大聪明并不夸张,这一点从他在梁山平步青云的过程就能够看得出来。吴用和晁盖本是莫逆之交,后来因为劫“生辰纲”一事落草梁山。一行人好不容易有了个落脚之地,按理说至少应该循规蹈矩地过一段时间。可是吴用倒好,直接三言两语激林冲火并王伦,然后把晁盖推上了寨主之位,自己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吴用

  • 明代时曾控制缅甸泰国地区,后来怎么分离出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后由于麓川王国扩张过快,引起元政权的关注,屡次兴兵征讨,麓川国势单薄,国库耗尽,上表纳贡求和。元朝在其地设平缅宣慰司,册封首领思汗法为世袭宣慰使。到了明朝,对于边远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今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设立三宣六慰制度,包括三个宣抚司和六个宣慰司。范围广阔,包括云南和缅甸、泰国、

  •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人,死后百年还被朱元璋下旨:子孙世代为奴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最残暴的事件,杀功臣是朱元璋最大的污点,朱元璋一生最恨的人

    泉州港发达的海外贸易,虽然给泉州城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样也引来了许多海盗。这些海盗盘踞在泉州港外围的海岛上,经常打劫过往的远洋船队,有时甚至聚众攻打泉州城。当时的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泉州官府根本无力打击这些海盗。公元1274年,海盗聚众攻打泉州城。蒲寿宬和蒲寿庚两兄弟捐钱捐物,协助官兵击败海盗。蒲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