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现代考古惊人发现,推翻《史记》,司马迁撒了谎,秦始皇实际传位于胡亥

现代考古惊人发现,推翻《史记》,司马迁撒了谎,秦始皇实际传位于胡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54 更新时间:2024/1/25 8:38:57

对于秦朝为何能终结数百年的乱世,开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历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给出个各种答案。

包括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地理形势、社会变革等等,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那就是人心所向。

关于秦始皇在临终前,设立继承人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沿袭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那就是胡亥赵高李斯篡改诏书而成功上位。

但就在2009年,北京大学从海外收购回一批西汉竹简,其中有一批竹简的名字叫做《赵正书》,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秦始皇原本就打算传位于胡亥。

消息一出,史学界一片哗然,难道是司马迁撒了谎?

《赵正书》大致成书于汉代,作者不详,主要是从始皇帝沙丘病重开始写起,一直到秦朝亡国。

书中的重点并非在于某个时间的历史事件,而在于对秦朝二世亡国作出反思,最后以二世皇帝不听谏的理由作为秦朝亡国的理由。

《赵正书》有竹简50枚,大多保存完好,总近1500字。

书中大部分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李斯被害前的陈词以及子婴的谏言等,负责本卷整理的赵化成认为。

其成熟年代可能在西汉早期。

而通过书中称“秦始皇”为“秦王赵正”、称秦二世为“秦王胡亥”,说明作者不奉秦朝为正统,有可能为六国贵族后裔所作。

太史公说始皇帝传位扶苏,是赵高与李斯篡改遗诏,逼杀扶苏与蒙恬

然而《赵正书》却说秦始皇传位于胡亥,扶苏与蒙恬拥兵自重,赵高与李斯二人才以始皇帝之名赐死扶苏与蒙恬。

但对于胡亥篡位这段历史的真实性,自古以来便有争议。

首先,没有任何《史书》记载,秦始皇表露过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的态度。

反而扶苏因为坚持儒家思想而经常与坚持法家思想的秦始皇对着干,被秦始皇所讨厌,逐渐失去继承皇位的机会。

其次,秦朝一直以来的传位习惯就是,谁受到宠爱,就立谁为储君,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是这样,他的先祖秦孝公也是这样。

秦朝奉行的并不是《周礼》所规定的那样“立储以嫡,无嫡立长”,而是宠爱谁立谁。

最后秦始皇只带胡亥随行,说明秦始皇宠爱胡亥,确实想立他为君。

有学者表示,仅凭一本《赵正书》,不足以推翻司马迁的说法。

《赵正书》成书于西汉早期,从作者直呼秦始皇为赵正可以看出,并没有将秦始皇视为正统,很可能是六国贵族的后裔。

关于秦朝末年的历史,在汉朝有很多版本在流传,因此《赵正书》也只是其中之一,只是孤证。

而司马迁作《史记》时,由于其父亲的缘故,得以阅读了海量的官方书籍及资料,包括正史、野史,又因为其本人也实地做了大量的调查、采访工作。

因此,《史记》的权威性要远超前者。

两本书中很多段落较为相似,学者分析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史记》参考了《赵正书》,另一种就是没有参考《赵正书》,两者均参考了同样的或者相似的史料来源。

但显然,类似《赵正书》这种出土文献的出现,毫无疑问是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记载存有多种可能的认知,值得深入研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邓艾大军来袭时,有一人可救蜀汉,可惜刘禅没有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邓艾偷袭成都为何刘禅却急于投降,邓艾偷渡阴平刘禅不投降,邓艾灭蜀后擅自册封刘禅

    事情还得从司马昭灭蜀行动说起,经过十几年的修生养息,此时的曹魏空闲强盛,各种军需物资非常充裕。司马昭看着兵强马壮的魏军,和身边谋士商议之后决定派钟会为主帅带领二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强攻汉中的蜀军并牵制蜀军主力部队;以邓艾作为副帅带领2万精锐将士翻山越岭直取成都的咽喉绵竹之后再一南一北合力围歼蜀汉主力

  • 项羽和韩信谁厉害?项羽的军事能力,实际远超兵仙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和项羽谁的军事能力强,韩信和项羽谁的谋略厉害,项羽与韩信巅峰对决

    项羽被韩信逼到乌江自刎,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项羽比韩信要差,那是项羽没有过江,他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如果他选择过江可能又是一个新的局面。项羽自从在会稽带领8000江东子弟兵起义,就一直冲锋陷阵,而冲锋考验着一个将领的胆气与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正是他的写照,商鞅变法以来,按头颅来计算战功,秦军这个

  • 项羽之所以造成兵败自刎的结局,主要是被他的“儿童自我”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自刎图片,项羽自刎前的内心独白100字,项羽最后一战失败原因

    项羽一路走来一路杀,杀出了威风杀出了地位,杀出了心得杀出了个性。太史公指责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既不看书学习,也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拖条大砍刀一条路走到黑。项羽的体会是“大刀决定脑袋”,凭借将人家脑袋搬家的本事就可取得天下,还念什么书?灭秦之后,项羽“尽王诸将善地,徒故王王恶地”,俺是

  • 项伯为何会背叛项羽去相助刘邦?刘邦取得天下后,项伯过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伯为什么阻止项羽杀刘邦,项伯为何替刘邦挡剑,项伯恨项羽吗

    他有一个威震天下的侄子西楚霸王项羽,他的身份自然尊贵,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多次背叛项羽而去相助刘邦,让人觉得很奇怪。还别说,项伯还真有些能力,他做了那些背叛项羽的事,而还能一直留在项羽身边,确实不一般。大家都知道,项羽勇武过人,在灭秦的过程中,他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一跃成为了诸侯间的霸主。然而后

  • 邓艾偷渡阴平:一场原本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多亏刘禅帮了三个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邓艾偷渡阴平灭蜀视频,邓艾偷渡阴平走的哪条道,邓艾偷渡阴平为何如此轻松

    当然蜀汉亡国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姜维放弃自魏延开始几任汉中都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守策略,弃守外围改以“敛兵聚谷”的策略使得钟会大军得以轻松突入汉中腹地,再比如姜维先后十余次北伐使得蜀汉国力疲弱,益州本土势力一心投降无心再战,宦官黄皓专权使得蜀汉朝政糜烂等等。但是不得不说主要责任还是在刘禅身上,

  • 说刘备是伪君子真小人是有道理的,不信你看刘备喝醉说过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为人处世的法则,为什么有人说刘备是伪君子,曹操放走刘备后刘备说的话

    在拿刀互砍的年代,输能理解,但输的裤裆都当了,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对此有人这么解释,说刘备当时跑路时除了带出来的一万多人军队之外,不忍心属地百姓受杀身之祸于是就带了十来万百姓跟着自己一起跑路。面对突如其来的魏军虎豹骑,刘备军队分散在百姓里,被虎豹骑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因此刘备就此输了。说完理由,还不忘带

  • 韩信不过是个执戟郎,为何却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说法究竟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呢?据《淮阴侯列传》记载,“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韩信在项羽手底下上班时,官职不过郎中,具体工作是执戟侍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执戟郎。郎中是帝王的侍从官,属于郎官的一种,郎官又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均是中下级官员。其中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

  • 郭嘉临死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是怎么看出司马懿有“反骨”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郭嘉死前要杀司马懿,司马懿郭嘉曹仁能玩吗,司马懿谈郭嘉完整版

    郭嘉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极具慧眼,最开始追随的主子是袁绍,因为看到袁绍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于是选择了离开袁绍,归隐山林。直到6年后,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当时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他在好友荀彧的推荐下来到了曹营。此后郭嘉得到了曹操的宠信,成为他的第一谋士。而郭嘉也没有令曹操失望,用

  • 贾诩在三国登场极少,做事随性,为何被称为三国顶级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最聪明谋士 贾诩,贾诩是高级谋士还是顶级谋士,三国谋士贾诩活了多大

    言可以兴邦、也可误国早年的贾诩并不为天下任何一个诸侯所有,但并不会影响他发挥才能,因为他的主公是董卓,可贾诩对董卓并没有献一言。此时的贾诩不过是西凉军中的辅军,身居这个职位的人,董卓怎么可能瞧得上。后来董卓被杀,贾诩的谋士能力便体现出来了,司徒王允打算清除董卓余党,这让西凉军各将心里都是不安定,纷纷

  • 街亭之战,即使诸葛亮不用马谡,依旧会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如果不让马谡守街亭,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用马谡,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会怎么样

    公元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开始第一次北伐战争。首先,诸葛亮坚持北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兴复汉室的这个目标。兴复汉室,作为刘备生前的夙愿,同时也是诸葛亮出山的原因,一直都是诸葛亮奋斗到最后的目标。而这恰恰也是蜀国能够建国的根基所在,刘备凭借其为自己统一天下提供正当性,兴复汉室是蜀国的立国之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