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用8个字羞辱他,流传两千多年,已成口头禅

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用8个字羞辱他,流传两千多年,已成口头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98 更新时间:2023/12/22 10:04:34

项羽贵族出身,力能扛鼎且所向无敌,属下兵多将广,对他无不又敬又畏。

二人都抓住了机会,成了反抗暴秦的势力最强的两家。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谁能称霸天下?

项羽一生从无败绩,反观刘邦胜少败多,然而最终的垓下之战中,刘邦完成了逆袭,将项羽逼得乌江自刎,取得天下。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刘邦的势力根本没办法跟项羽相提并论,可以说项羽都没正眼看过刘邦。

直到刘邦率先攻入咸阳,被楚怀王封为王,项羽这才开始注意刘邦,为此,还专门组织了一场“鸿门宴”,请刘邦吃饭喝酒。

主要目的还是要摸摸刘邦的底。

宴上,谋士范增建议项羽杀刘邦,以绝后患,项羽没这么做,一则项羽有妇人之仁,二则项羽还是瞧不起刘邦,不屑杀他。

鸿门宴以后,刘邦赶紧夹起尾巴做人。而项羽就霸气得多,巨鹿之战,项羽力挫秦军,坑杀了20万秦兵,震惊天下。

随后分封了18路诸侯,从此在道上打出西楚霸王的招牌。反观刘邦兵微将寡,只能听命被封为汉王。

虽然先攻入了咸阳,却不得不让出来,退到了西川。刘邦表面上对项羽毕恭毕敬,内心其实很不好受。

直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占领关中后,楚汉战争爆发。

刘邦率各路降服的诸侯攻打过项羽,不但没能取胜,相反,刘邦的父亲和妻子还在战乱中被项羽俘虏。

为了打败项羽,刘邦不惜花重金派人潜入楚军实施反间计,迫使项羽最依赖的谋士范增出走,但仍没能扭转局面。

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占领成皋。项羽率众急忙赶来,楚汉二军在广武山(今河南荥阳)形成对峙。

各在一山头,相距二百余步,中隔山涧,两边喊话可闻。

项羽抓来刘邦他爹,拿他做人质,架好大锅跟刘邦说:你不投降,我就烹了你爹。

刘邦这样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我与项羽已结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要烹了他,请分我一杯羹。

这话赤裸裸体现出刘邦的无赖品性,项羽此举简直幼稚,跟地痞流氓出身的刘邦玩不要脸,项羽差了十万八千里。

楚汉两军相持了几个月,项羽的援军被截在半路,一时半会无法赶到,再加上军中粮草已经所剩不多,于是项羽想出了一个速战速决的方法——单挑。

项羽隔着山涧喊话:“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史记·项羽本纪)。

为了不让天下百姓白白受苦,咱俩单挑吧,胜了得天下,败了回家种地。

刘邦自然不肯,项羽力能扛鼎,若是单挑还不得把刘邦撕了!项羽一看,那你跟我手下壮士单挑,总行了吧?

结果刘邦大手一挥,命部下楼烦人将那名壮士直接射死。

项羽大怒,身披铠甲手持长戟亲自前来挑战,结果楼烦人又准备射项羽,项羽大吼一声,怒目而视,如天神降临,楼烦人竟然吓得不敢出来。

刘邦一看,还是我来吧。

慢悠悠走到两军阵前,跟项羽隔涧对立,项羽还是那句话,赶紧单挑算了,大家都省事!

刘邦嘴都笑歪了,冲项羽说了八个字:“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史记·项羽本纪》)。

你不是武功很高吗,我偏不跟你玩,只跟你斗智谋,就不跟你斗勇力,君子动口不动手。

项羽一听,怒上心头,抄起身边的弩箭,一箭射中刘邦胸口。

刘邦故意弯腰摸脚说:“唉呀,蛮子射中我脚了。”说完便倒。其实刘邦伤得很重,几乎下不了床。

张良却要刘邦强忍创伤起来巡视军队,除了安定军心外,更为了不让项羽知道刘邦伤重而乘机进攻。

双方对峙十个月后,项羽粮草用尽,将士疲乏,最后与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分割天下,西边属汉,东边归楚。项羽还送还了刘邦的父亲和老婆。

鸿沟之约后,双方偃旗息鼓,项羽率兵东去,刘邦也想西还。

后来刘邦听取张良、陈平谏言,趁楚军士气低落、粮草不足,回头追击项羽,并在垓下成功围住项羽,致其自刎。

而当时刘邦所说的那8个字,也慢慢的变成了现在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现如今也成为了人们常说的口头禅了。

表面上看,项羽的能力强于刘邦,尤其是军事能力在当时几乎是无敌的。但是刘邦的优势在于,他代表的是广大老百姓的民意。

刘邦进入关中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而项羽进入关中却大肆劫掠咸阳,屠杀无辜百姓,两相对比让关中百姓自然站在刘邦一边。

当刘邦从汉中来到关中的时候,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刘邦灭项羽,说白了就是一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没多复杂!

更多文章

  • 现代考古惊人发现,推翻《史记》,司马迁撒了谎,秦始皇实际传位于胡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秦朝为何能终结数百年的乱世,开启中华文明的新篇章,历史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给出个各种答案。包括经济发展、商鞅变法、地理形势、社会变革等等,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角度却很少有专门的论述,那就是人心所向。关于秦始皇在临终前,设立继承人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沿袭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那就是胡亥因

  • 邓艾大军来袭时,有一人可救蜀汉,可惜刘禅没有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邓艾偷袭成都为何刘禅却急于投降,邓艾偷渡阴平刘禅不投降,邓艾灭蜀后擅自册封刘禅

    事情还得从司马昭灭蜀行动说起,经过十几年的修生养息,此时的曹魏空闲强盛,各种军需物资非常充裕。司马昭看着兵强马壮的魏军,和身边谋士商议之后决定派钟会为主帅带领二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强攻汉中的蜀军并牵制蜀军主力部队;以邓艾作为副帅带领2万精锐将士翻山越岭直取成都的咽喉绵竹之后再一南一北合力围歼蜀汉主力

  • 项羽和韩信谁厉害?项羽的军事能力,实际远超兵仙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和项羽谁的军事能力强,韩信和项羽谁的谋略厉害,项羽与韩信巅峰对决

    项羽被韩信逼到乌江自刎,但是这并不能证明项羽比韩信要差,那是项羽没有过江,他觉得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如果他选择过江可能又是一个新的局面。项羽自从在会稽带领8000江东子弟兵起义,就一直冲锋陷阵,而冲锋考验着一个将领的胆气与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正是他的写照,商鞅变法以来,按头颅来计算战功,秦军这个

  • 项羽之所以造成兵败自刎的结局,主要是被他的“儿童自我”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自刎图片,项羽自刎前的内心独白100字,项羽最后一战失败原因

    项羽一路走来一路杀,杀出了威风杀出了地位,杀出了心得杀出了个性。太史公指责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既不看书学习,也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拖条大砍刀一条路走到黑。项羽的体会是“大刀决定脑袋”,凭借将人家脑袋搬家的本事就可取得天下,还念什么书?灭秦之后,项羽“尽王诸将善地,徒故王王恶地”,俺是

  • 项伯为何会背叛项羽去相助刘邦?刘邦取得天下后,项伯过的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项伯为什么阻止项羽杀刘邦,项伯为何替刘邦挡剑,项伯恨项羽吗

    他有一个威震天下的侄子西楚霸王项羽,他的身份自然尊贵,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多次背叛项羽而去相助刘邦,让人觉得很奇怪。还别说,项伯还真有些能力,他做了那些背叛项羽的事,而还能一直留在项羽身边,确实不一般。大家都知道,项羽勇武过人,在灭秦的过程中,他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一跃成为了诸侯间的霸主。然而后

  • 邓艾偷渡阴平:一场原本不可能成功的冒险,多亏刘禅帮了三个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邓艾偷渡阴平灭蜀视频,邓艾偷渡阴平走的哪条道,邓艾偷渡阴平为何如此轻松

    当然蜀汉亡国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姜维放弃自魏延开始几任汉中都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防守策略,弃守外围改以“敛兵聚谷”的策略使得钟会大军得以轻松突入汉中腹地,再比如姜维先后十余次北伐使得蜀汉国力疲弱,益州本土势力一心投降无心再战,宦官黄皓专权使得蜀汉朝政糜烂等等。但是不得不说主要责任还是在刘禅身上,

  • 说刘备是伪君子真小人是有道理的,不信你看刘备喝醉说过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为人处世的法则,为什么有人说刘备是伪君子,曹操放走刘备后刘备说的话

    在拿刀互砍的年代,输能理解,但输的裤裆都当了,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对此有人这么解释,说刘备当时跑路时除了带出来的一万多人军队之外,不忍心属地百姓受杀身之祸于是就带了十来万百姓跟着自己一起跑路。面对突如其来的魏军虎豹骑,刘备军队分散在百姓里,被虎豹骑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因此刘备就此输了。说完理由,还不忘带

  • 韩信不过是个执戟郎,为何却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说法究竟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呢?据《淮阴侯列传》记载,“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韩信在项羽手底下上班时,官职不过郎中,具体工作是执戟侍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执戟郎。郎中是帝王的侍从官,属于郎官的一种,郎官又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均是中下级官员。其中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

  • 郭嘉临死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是怎么看出司马懿有“反骨”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郭嘉死前要杀司马懿,司马懿郭嘉曹仁能玩吗,司马懿谈郭嘉完整版

    郭嘉不但足智多谋,而且极具慧眼,最开始追随的主子是袁绍,因为看到袁绍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于是选择了离开袁绍,归隐山林。直到6年后,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当时颇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他在好友荀彧的推荐下来到了曹营。此后郭嘉得到了曹操的宠信,成为他的第一谋士。而郭嘉也没有令曹操失望,用

  • 贾诩在三国登场极少,做事随性,为何被称为三国顶级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最聪明谋士 贾诩,贾诩是高级谋士还是顶级谋士,三国谋士贾诩活了多大

    言可以兴邦、也可误国早年的贾诩并不为天下任何一个诸侯所有,但并不会影响他发挥才能,因为他的主公是董卓,可贾诩对董卓并没有献一言。此时的贾诩不过是西凉军中的辅军,身居这个职位的人,董卓怎么可能瞧得上。后来董卓被杀,贾诩的谋士能力便体现出来了,司徒王允打算清除董卓余党,这让西凉军各将心里都是不安定,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