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初八日,多尔衮以小皇帝名义瑜示院部诸大臣:“皇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以崇功德。及妃、世子应得封号,院部大臣集议具奏。”院部大臣经过商议,决定将“皇叔父摄政王”改称“皇父摄政王”,往后凡进本章旨意,都书写“皇父摄政王”。
“皇父摄政王”是一个奇怪的称谓。多尔袭以亲王摄政称“皇父”,综观中国历史,恒古未有。此称呼一出,朝野骇异。当时朝鲜君臣有一段对话,反映了他们对这一称呼的解读。国王说:“清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大臣金自点答:“臣问于来使,则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大臣郑太和接口道:“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以为太上矣。”国王道:“然则二帝矣!”由此可见,朝鲜国王对“皇父摄政王”的解读,就是等同于皇帝。
还有一种解读,说“皇父”就是皇帝父亲的意思。认为时年三十五虚龄的孝庄皇太后,下嫁给比她小两岁的素来好色的小叔子多尔夜,或者说长期私通,保持着事实上的婚姻关系。孝庄皇太后是顺治帝的生母,因此将“皇叔父“改为”皇父“,实际上就是表明多尔衮因为孝庄皇太后这层关系,成了顺治小皇帝的父亲,冠以”皇父“称呼名副其实。
代君主尊称臣子为“尚父”、“仲父”的意思。
之意。
第三,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顺治五年(1648年)以后档案的封皮上,就多有“皇父摄政王旨”的批红字样。第四,蒋良琪《东华录》卷六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己亥,福临颁诏揭露多尔衮罪状,其中有一条是:“又亲到皇宫内院。”这是何意?随便乱闯禁宫,在传统礼制来说是严禁的。关键是《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三同条此处,却删去了这一句,大有为尊者违之感。现存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削夺睿王母、妻封号诏”原件已是半残,也给人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
基于此,顺治口中的“皇父”很有可能就是父亲的意思,而孝庄则嫁给多尔衮,只是因为不光彩,所以没被史书记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