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掌权后,立刻下旨赐死和珅,那乾隆另一宠臣纪晓岚的结局如何

嘉庆掌权后,立刻下旨赐死和珅,那乾隆另一宠臣纪晓岚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869 更新时间:2024/1/25 7:18:55

纪晓岚曾经担任过礼部尚书,还主持编撰了名传千古的《四库全书》,很难想象他在晚年时竟然写出了这样一本重口味奇书。至于这本书究竟奇特到了什么地步,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槐西杂志三》这一章,其中有一段龙与老农的故事,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纪晓岚一生博览群书是当世大儒,但是在仕途上却颇为失意,虽然他与和珅都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但是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几乎一生都在从事修书、编辑之事。所以晚年时的纪晓岚,内心世界日益封闭,颇有一番怀才不遇的感慨,《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

纪晓岚生性高傲,但是偏偏一生得不到乾隆皇帝的重用,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到了晚年时内心自然充满了失意和愤慨。所以他在晚年时写出《阅微草堂笔记》这样的作品,也是在情理之中。那么,在嘉庆掌权后,立刻就下旨将和珅赐死,那纪晓岚得到嘉庆的重用了吗?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是到了《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里,却变成了三个男人一台戏。剧中纪晓岚与和珅之间斗的不亦乐乎,再加上三人之间的插科打诨,给观众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是这毕竟是一部戏说历史的影视作品,剧中纪晓岚的形象和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也有很大出入。而且,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其实并没有与和珅斗过,和珅的对手主要是阿桂和王杰两人。

纪晓岚在乾隆时期,主要负责的就是修书,主持编撰了多部经典古籍。所以,纪晓岚在工作方面与和珅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也不可能成为和珅的对手,因为两人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和珅这样的军机大臣,也犯不着跟纪晓岚这样的四库总纂官较劲。直到乾隆退位一事时,纪晓岚与和珅之间才算是有了一些过节。

乾隆皇帝在登基时,就曾经说过在位时间不会超过康熙的61年。所以到了乾隆六十年时,虽然他仍然身康体健,但是却不得不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儿子永琰。其实在乾隆皇帝的心里,是不甘心就这么放弃皇位的。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自然明白乾隆皇帝心里面在想些什么,于是就联合了一批八旗贵族上书乾隆,请他收回成命,继续当这个皇帝。说实话,乾隆当时很心动,差点就听了和珅的建议。可是乾隆又无法违背登基时的诺言,所以最后还是驳回了和珅等人的请求。

古人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也怕乾隆退位之后,自己的日子不好过。所以和珅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建议乾隆退位不退玉玺。也就是说,虽然乾隆退位当了太上皇,但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却不交给新皇帝。和珅的这个办法,得到了乾隆的认可,在禅让那天,乾隆果然没把玉玺交出去。

当时主持禅让大典的正是纪晓岚。他虽然也是乾隆的宠臣,但是远远不如和珅跟乾隆的关系那么亲密,所以乾隆皇帝也就没把玉玺一事提前告诉纪晓岚。等到纪晓岚主持的禅让大典进行到一半时,和珅突然闯进来传达了太上皇乾隆“退位不退大宝”的旨意。这下纪晓岚傻眼了,自古以来当皇帝哪能没有玉玺?和珅搞这么一出,不就是拆纪晓岚的台吗?

纪晓岚当场就不乐意了,他和宰相刘墉一起堵住和珅,非要他给出个说法,不然这禅让大典就没法进行下去了。和珅能有什么说法?只能推脱说这是太上皇的旨意,让纪晓岚和刘墉去问太上皇。

纪晓岚虽然是个文人,但是骨子里还是有一股暴脾气的。而宰相刘墉,更是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物。如今新皇登基,乾隆还死抠着玉玺不放,古往今来也没这个道理啊。两人一合计,就把禅让大典给暂停了,一起去找太上皇乾隆去要玉玺。

这事原本就是乾隆理亏,他也是在和珅的怂恿之下,才做出了这个愚蠢的决定。在经过纪晓岚和刘墉的劝说之后,乾隆只好交出了玉玺,嘉庆皇帝接下来的登基大典才不至于成为闹剧。不过,乾隆这个 太上皇虽然交出了玉玺,但是在去世之前仍然“训政”的名义牢牢把持着朝政,所以嘉庆这个新皇帝一直是有名无实。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寿终正寝,以89岁高龄去世。坐了几年空板凳的嘉庆皇帝,终于真正掌握了朝廷的权力。这个时候,和珅之前担心的事情终于来临了,立刻被嘉庆帝下旨革职下狱,并且在乾隆皇帝死后15天被下旨赐死。

在嘉庆帝的登基大典上,纪晓岚和刘墉都立下了大功。但是在嘉庆帝掌权之后,刘墉进一步得到了嘉庆的重用,被加封为太子太保。而纪晓岚却仍旧郁郁不得志,继续当他的礼部尚书,没有受到嘉庆帝的重用。

嘉庆十年正月,纪晓岚被嘉庆帝加封为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二月十四日,因喘病复发病逝于京城珠巢街本宅,享年81岁,谥号“文达”。嘉庆帝亲笔为他题写了“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的碑文。

更多文章

  • 慈禧从开始的喜欢到处置珍妃,归根结底,还是婆媳关系没处理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是怎么把珍妃推下去的,为什么慈禧一生最怕的是珍妃,珍妃被慈禧扔下井后又下葬

    珍妃虽然和光绪帝的感情很好,但是与婆婆慈禧太后的关系却闹得很僵。因为她屡次得罪慈禧太后,所以在光绪二十六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西狩”之前,命令太监崔玉贵将珍妃从被关押的北三所提出来,推进了宁寿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溺亡。这一年,珍妃才刚满24岁。其实,在珍妃刚进宫的那段时间,慈禧太后还是很喜欢她的

  • 乾隆举办千叟宴,为何老寿星们用过御膳后,回到家就接连生病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皇帝御膳图片,乾隆五十年千叟宴,乾隆办的千叟宴吃的是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康熙,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自8岁登基以来,擒拿鳌拜、平定三藩、击败明郑、剿灭噶尔丹,一路走来遇到了许多的艰难险阻。可以说,古代任何一个帝王遇到康熙这种情况,都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所以说,康熙皇帝不愧是“千古一帝”,清朝在他的治理之下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 。所以,

  • 康熙为节省开支午餐只吃窝头,7天后内务府拿来账单,康熙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对大臣和孩子们的训话,康熙平日用膳,康熙和大臣们谈话

    在不少清朝人的笔记中,对于康熙年间的记载都不是太好,特别是康熙晚年这段时间,以当时的社会整体状况来说,根本无法称之为盛世。而乾隆时期虽然是清朝税银收入最高的时期,但是当时的清朝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甚至马戛尔尼回到英国后,对于清朝有过这样一段回忆,他认为清朝实质上是非常虚弱的,“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

  • 清朝状元后代,独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祖宅,无水无电过乞讨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状元府,清代状元后裔独居于深山状元府中,清末武状元广东老宅

    我们国人非常讲究传宗接代,孟子的这句话更是揭示了这一点。古代人,传宗接代是一个人最大的使命。现如今,虽然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但是结婚生子依旧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情。当然,我们也非常重视血缘,每到祖先忌日的时候,人们都会去祭拜祖先。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在守候着自己的祖宅,例如曾经有一位清朝状元的后代,他一

  • 他是清朝皇室后人,在北京蹬了38年三轮车,一小时150不讲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引进四轮马车,清朝三轮木车老照片,清朝时期中国人骑三轮车

    在我们印象中,皇族都是应该从事那些比较高尚的职业。即使皇朝不复存在,按照他们家族的积累,他们要找一份好体面的工作,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个人,他与众不同。他是清朝皇室的后人,他在北京蹬了38年三轮车,而且他的价格也不便宜,一个小时150不讲价!众所周知,北京有很多巷子都是保留着很多古代文

  • 李鸿章后人将家藏古董全捐国家,足足装了2辆卡车,价值难以估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鸿章子孙近况,李鸿章后人捐赠物,李鸿章150亿遗产

    不过,上海博物馆中收藏的70多件珍贵青铜器,例如小臣单觯、鲁侯尊、叔硕父方甗等物,却是李鸿章的后人捐赠的,这些都是他的毕生心血,每一件文物背后,都隐藏着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李荫轩,是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孙子,祖籍安徽合肥。从十几岁开始,他就展现了对文物收藏的兴趣,尤其是古代钱币和青铜器,那更是他的最爱。

  • 他手戴乾隆扳指,专家让其上交,他却说了9个字让专家无言以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老人戴乾隆真迹扳指,乾隆手上戴扳指视频,乾隆题诗中的玉扳指

    扳指原本是用来开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弓弦伤害手指。但是到了清朝,因为满族人尚武,扳指逐渐成为了一种装饰品,和现代人带的戒指差不多。而且在奢华程度上,扳指有过之而无不及,逐渐成为了八旗子弟炫富的首选物品。清朝的皇帝对于扳指都情有独钟,特别是乾隆皇帝,一生更是收藏了数不清的扳指。能被乾隆看上的扳指,

  • 为何魏忠贤掌权时,努尔哈赤的军队就是打不进来?只因他做对了2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魏忠贤最开始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一个小混混,后来被逼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在1589年的时候进宫做了一名公公,因为魏忠贤本人比较的圆滑,所以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门道,并且在之后还联系上了皇帝的乳母,慢慢的两个人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大。 第一点,在1623年的时候,魏忠贤还接手掌管了东厂,这个时他的权

  • 大清亡了一百多年为何至今还有人守皇陵?谁来发工资?他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清至今守皇陵的人,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守皇陵,守皇陵的皇子都干什么

    清东陵从1661年开始修建,即大清入关之后。陵寝的修建历时247年,几乎贯穿着整个清朝的历史。这里大小共有15座陵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以及妃嫔、阿哥和公主们共161人。由于年代与我们最为接近,所以清东陵是目前我国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寝。在清东陵这里还有一条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守陵人。大清

  • 唐朝一官员为表忠心与儿子划清界限,全家出动将亲生儿子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皇帝杀儿子,唐朝历史上父亲杀儿子的历史,唐朝将军被儿子毒死

    武则天时,有七个朝廷重臣被罗织罪名,按罪当斩。但武则天决定饶他们一命,免去死罪,流放边疆。罪臣当中有个叫崔宣礼的,他的外甥霍献可也在朝中当差。那时候的流行观念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背叛儿混蛋,外甥这种没出五服的亲戚也容易被捎带上。因此关键时刻,霍献可做了一次精彩的划清界限的表演。他在朝堂之上对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