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如果执意造反,能灭了刘邦吗?

韩信如果执意造反,能灭了刘邦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62 更新时间:2024/1/19 22:49:41

前196年,一代兵仙韩信,被吕雉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临死之际哀叹: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什么意思?

很后悔没有听从谋士蒯彻的建议,所以才落了个凄惨的下场,那么,蒯彻究竟给提了个什么建议呢?

前206年,刘邦兵定三秦之后,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也就是从战略上包围项羽的计策,分给韩信3万人马,让他与主力分兵,东向经营魏、赵、齐、燕等地,从此,韩信就一飞冲天,再也不可收拾了,数年时间,当刘邦与项羽争斗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他虏魏、灭赵、破齐、胁燕,军力发展到30余万,成为一支任谁也不敢小看的力量。

特别是前203年,韩信攻打齐国,潍河剿灭项羽麾下第一战将龙且一战,打的天下震动,让项羽也有几分害怕,故此,特派麾下谋士盱眙人武涉前来游说,想劝说韩信跟刘邦翻脸,拉项羽一把。

当时武涉主要的说辞是: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什么意思?

楚汉相争之中,韩信的地位非常重要,已经有决定胜负的能力,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武涉走后,韩信非常倚重的谋士,蒯彻出现了一个,蒯彻又发挥了一下,说得更加透彻,认为:

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彊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彊,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

什么意思?

当时的局势简单点说,项羽、刘邦已经互相征战了三年,谁也吃不掉谁,都已打的非常疲惫,对他们而言,韩信就是一支生力军,虽然帮谁谁胜,然而蒯彻的建议却是:

鼎足而立,等待时机,席卷天下,甚至连席卷天下之后,韩信该怎么办,蒯彻都给想好了,“割大弱彊,以立诸侯”,继承项羽的做法,继续实施郡国制,但不刻意去制造矛盾,如此有德有威,一定会得到诸侯们的拥护,到了这种时候,还用得找给人当臣子吗,自己就可以做君王了。

蒯彻的建议,不亚于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甚至,有目下的贾建议,有长远的规划,比隆中对还要高明。

当时正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韩信与项羽、与刘邦相比,精锐之师与疲惫之师相比,雄踞实齐、燕、赵三地的韩信与困于京索之间、宛洛之间的项羽、刘邦相比,占尽了便宜。

此时此刻,韩信想要造反,刘邦当然拿他没办法,不然的话,能加封他当齐王吗?项羽也没办法,不然的话,能表示愿意跟他共分天下吗,这个时候,无论项羽、还是刘邦他们都防着韩信,并争取韩信。

结果呢,大家都知道,韩信并没有听从蒯彻的建议,浪费了最好的时机。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倘若他造刘邦的反,是能成功的,别说灭了汉朝,根本就不会有汉朝的存在。

那么,后来呢。还说什么后来,谁能给他 那么多机会。天下平定以后, 刘邦立刻将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为什么?

项羽在楚人当中有极高的威望,韩信又是杀死项羽的罪魁祸首,刘邦将韩信该封到楚地,用意很明白,就是为了割断他和老百姓的联系,从根子上断绝他造反的可能,但钟离昧穷极来奔,又稍稍打破了一点僵局,钟离昧项羽麾下大将,楚地也有一点威望,韩信若能与他联起手来,事情虽然没有当齐王的时候那么乐观,但还在五五之数,可韩信呢,依旧没有造反的心思,听到刘邦为钟离昧巡行到云梦,吓得赶紧逼死钟离昧,将他的人头交上去,钟离昧临死之际,悲愤的说:公非长者!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但韩信还是没听,至此,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到了京城之后,因为感觉受了冷遇,这时候才有点愤愤不平才有了点造反的心思,然而,此时的他就是落架的凤凰,没牙的老虎,除了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还能带来什么呢。

于是,就这么死了,临死之际,才后悔没听蒯彻的话,老天爷已经把一个诸葛亮赐给了你,可你不珍惜,又能怪谁呢?

综上,韩信如果执意造反,率兵攻打刘邦,能灭了汉朝吗?一共三个阶段,三个答案,第一阶段,绝对能;第二阶段,可能能;第三阶段,绝对不能,事情就是这么尴尬。

标签: 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陆乘风怎么死的 陆乘风陆展元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乘风,历史解密

    陆乘风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在金庸先生设置下,陆乘风是黄药师弟子之一,陆乘风前面有曲灵风、陈玄风和梅超风,所以陆乘风排名为第四。在《射雕英雄传》中,陆乘风是位勇于抗金人士,得到江湖中人诸多美赞。那么最终陆乘风怎么死的呢?陆乘风剧照在《射雕英雄传》中并没有提到陆乘风之死,或许陆乘风寿终

  • 揭秘:势力最强的刘襄为何没登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襄,汉朝,历史解密

    吕后去世,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刘襄是功劳最大,又是势力最为强大,而且也是最该继承皇位的人。但是他最终什么也没得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襄剧照)说刘襄功劳最大,理由有三点:一是刘襄最先起事,打着平定诸吕的口号向朝廷进军,才把这件事挑了起来。二是因为刘襄起兵,让诸吕把兵权交到灌婴的手里,灌婴带兵抵抗刘

  • 除了关羽外,曹营还有哪些人能与颜良一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三国时代群英荟聚,武将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有名的没名的都想在乱世之中建立功勋,成就万世之名。可是成王败寇,三国的名将能被我们熟知,其脚下踩了无数败将的尸骨。其实三国中有很多的武将都被人们所低估,其中便包括被关羽万军丛中所斩杀的颜良。颜良的实力究竟有多强?五虎上将不是他对手,只有一人能击败他。官渡之战

  • 顺治诏书说孝庄下嫁多尔衮,这诏书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顺治,清朝,历史解密

    关于顺治之母孝庄太后布木布泰有没有真的嫁给摄政王多尔衮,有人讳莫如深,有人矢口否认,也有人言之凿凿,以至于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定论。其实那些“慈禧的后人”大可不必为此事纠结,因为在游牧民族看来,兄弟甚至儿子继承哥哥和父亲的妻子,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汉朝的和亲公主先后嫁给匈奴祖孙三代单于,唐朝皇帝娶了

  • 元朝最能敛财的官员,生前娶了四百多个老婆,死后却被拿来喂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必烈建立元朝,统治了汉人的江上,一开始元朝的财政开支不够,忽必烈需要一个能帮他敛财的人,改革赋税增加国库收入,这时一个叫阿合马的人冒出来了,他原本是察必皇后的陪嫁奴隶,后来结识忽必烈,仕途一直都很顺,阿合马精于理财,很快脱颖而出,忽必烈就让他当了中书左右部侍郎。阿合马负责管理财政税赋方面的事情,很快

  • 诸葛亮生平两次看走眼,看错了哪两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多智近乎妖”的形象,能借东风能借箭,能观天象能观人。其实我们知道,作者将蜀汉集团摆在了一个正统的位置上,诸葛亮恰好适应了“忠臣”这个角色,所以被美化一些很正常。真实的诸葛亮并不是完人,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曾经拿出了《隆中对》,将天下大势分析得头头

  •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秀,汉朝,历史解密

    汉光武帝刘秀作为东汉王朝的建立者,他的历史知名度为什么那么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的皇帝早已经化为尘埃的时候,他们的名气,他们的故事却反而有增无减,陆续被戏曲界、小说家、导演融入了他们的作品之中。可是汉光武帝刘秀融入泥土、化为尘埃时,却是真正的被时间所抛弃,被人们所忘却了,尤其中国的戏曲界,对刘秀

  • 大禹为什么要攻打三苗国?后来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苗国,上古,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大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性在于虽然大禹不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但是他做好了家天下一切的准备工作,到大禹去世的时候,其儿子启已经实力相当强大,其他人已经构不成对其威胁,所以夏朝就这样子建立起来了。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非常艰苦。那么,从部落首领到王朝君主的过程之中,一定不是那么容易的过

  • 唐朝时期,酒的来源途径是什么?探索酒文化的发展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酒文化,历史解密

    华夏有着悠久的酒文化历史,在不同的朝代有着独特的酒文化,酒文化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风气以及群众价值观的改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是古代历史上的盛世阶段,当时百姓生活的水平与其他朝代相比,显然更加富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唐人的饮食文化中便出现了酒。不

  • 曹伯阳的称霸计划:他继位时曹国的局势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伯阳,春秋,历史解密

    1.曹国的内乱:曹平公在位只有四年就去世了,其子午继位,就是曹悼公。曹悼公在位的九年时间里,曹国并没有复兴,曹悼公也只是跟着晋国,郑国等大国一起参加一些会盟,在诸侯纷乱的社会里扮演一个配角,曹悼公去世后,其弟曹声公继位。曹声公第五年,曹悼公的弟弟通杀了曹声公,自立为君,就是曹隐公。曹隐公第五年,曹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