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为避免被秦国吞并曾做出很多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

六国为避免被秦国吞并曾做出很多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84 更新时间:2024/1/24 13:58:23

那么六国为了求存做出了哪些努力?

合纵抗秦

长平之战后,赵国四十万精锐被秦国坑杀。此时,山东六国更无一国在军事上能够与秦国对抗。但是,就实力来说,只要联合起来,仍然有战胜秦国的可能。邯郸保卫战中,赵、魏、楚三国联军在邯郸城下,不仅大败秦军,还迫使秦将郑安平率领两万秦军投降。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国入侵魏国,信陵君统率除齐国外的五国军队,击败秦将蒙骜,并将秦军一直赶回了函谷关。

苏秦以来,合纵就一直是抵抗强大秦国的最有效的办法。即使在战国后期,六国如果真正联合起来,实力也是远超秦国。但是从苏秦以来,六国联合各怀鬼胎,互相攻伐。再加上秦国从中挑拨,合纵抗秦最终失败。

间谍疲秦

韩国由于实力弱小,不敢与秦国正面抗衡,但是又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首要目标。只好安排间谍水工郑国到秦国。通过帮助秦国修筑河渠,来消耗秦国国力,延缓秦国灭韩的步伐。

[var1]

郑国

虽然后来,郑国间谍身份被发现,郑国在狱中向秦王政上书:“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

为了建万世之功,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继续支持郑国修完了河渠,也就是后来的郑国渠。此渠建成后,秦国实力大增。“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韩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秦国实力增强后,第一个灭掉的还是韩国。

谨慎侍秦

五国伐齐以后,虽然在田单的主持下,齐国顺利复国,但实力大损。于是,齐国实行“事秦谨,与诸侯信”的外交政策,就是两不得罪。主要就是恭恭敬敬地对待秦国,苟且偷安。最典型的就是在长平大战中,赵国军粮匮乏,向齐国求援。齐国人看不透,齐、赵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今日赵国灭亡,明天就是齐国。齐国拒绝提供给赵国军粮。而缺粮正是赵王换掉主张防守的廉颇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齐国的国策“事秦谨,与诸侯信”,是相互矛盾的,因为恭敬对待秦国,就不可能对其他六国讲信用。齐国只做到了自己讲的第一条。

[var1]

秦灭六国形势图

虽然这个战略,让齐国太平了数十年,但是最终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割地赂秦

这是最蠢的一个办法,韩国、魏国、楚国等为了求存,武力战胜不了秦国,竟然用土地换和平,结果不仅换不来和平,反倒削弱了自己,强大秦国,加速了灭亡。这点,在宋代苏洵《六国论》中有深刻的论述。“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荆轲刺秦

著名的荆轲刺秦的故事,众所周知,虽然无济于事,但好歹也是放手一搏,要比齐国的坐以待毙、比韩国、魏国、楚国割地赂秦强得多。

在山东六国,表现最好的,还是赵国,以最坚决的军事手段抵抗秦国,但只是可惜了赵王昏庸,奸臣当道,最终良将惨死,国家被灭。

可以说,六国抗秦没有一个国家用尽了全力。最后,用《六国论》中的一句话结尾:“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更多文章

  • 大夫文种被越王勾践赐死,范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蠡给文种留下七句话,范蠡劝文种离开勾践原话,文种和范蠡到越国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看了之后,称病不朝,于是被起了疑心的勾践赐剑自杀。对于越王勾践无故诛杀功臣文种,以及范蠡表现的功成身退、独善其身,后世普遍的看法都是认同范蠡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及鄙视越王勾践的刻薄寡恩,并为文种惋惜。然而,笔者细细推究事件的演变过程,得出的结论却是——文种之

  • 成有根本,败有源头,战国七雄成败根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七雄基础知识大全,战国七雄必背知识,战国七雄强大的原因

    [var1]春秋战国时代最大的胜利者可以说就是秦国,这个国家是最后一统六国的诸侯国,它带给中国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出现,中国的历史才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实际上让整个中原地区的文明摆脱纷乱复杂化发展的根本就是秦国的统一。从前,人们总以为中原地区的地域性差异不足以让文化发展多样化,不

  • 春秋时最滑稽的勇将,主动请缨差点被处死,告黑状又被关了三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春秋十大名将评价,春秋时期的五虎将,春秋打仗最厉害的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各国之间战争不断,同时天下也人才辈出。单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猛人就数不胜数。在春秋时期,曾经有一位非常滑稽的勇将,出身高贵却没上过战场,一次主动请缨还差点被处死,后来跑到国君面前告黑状又被关了3个月。公元前573年2月,14岁的公子周在人们的拥戴下成为了晋国的国君晋悼公

  • 历史那些事儿,燕国的名相与名将,战国七雄弱小者难得的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时期的燕国七雄,战国时期燕国武将有哪些,战国时期燕国十大名将

    [var1] 1:郭隗,战国中期燕国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哙七年(前314),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

  • 历史上的楚国,究竟有多少个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国七个都城都是哪里,云梦县是楚国都城吗,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楚国

    [var1] 而且,史料上,也有明确记载,说寿春这个地方,在古代,就是区域性的中心,如今,进入寿县,依然能感受到楚文化气息的存在! 但是,多年前,我去湖北荆州的时候,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说:我们荆州,才是楚国的故都,前前后后,有400多年之久,而且,楚国最兴旺的时候,都城就在我们荆州。 那么,问题来了,

  • 南宋名将吕文德为何大骂孔子?真相令人辛酸,文人外行领兵欺负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吕文德贾侍郎与郭夫人,董老爹吕文德,襄阳吕文德书房

    //i1.go2yd.com/image.php?url=0PWCmgPm9M军人的价值需要社会的关切、支持与认同,社会对其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着军队的士气。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得将领地位低贱没有自豪感,朝廷对武将的防范使得将领缺乏信任感与安全感。“强干弱枝”、“文臣掌兵”是宋代祖宗家法的产物,对消除武

  • 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说的是商鞅,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功绩简介,商鞅历史功绩有哪些,商鞅的功绩和结果给人哪些启发

    [var1] 他离开秦国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任而打败了魏军,不肯接收他。商君想跑到别的诸侯国,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如此强大,它的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回秦国是不行的。”于是把商君送入秦境。商君重新回到秦国后,跑到他的封地商邑,与部属一起发动邑兵,向北攻打郑邑。秦国出兵攻打商君,

  • 房玄龄:低调的宰相,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第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唐宰相房玄龄,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吗,房玄龄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var1]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出生官僚家庭的房玄龄,其曾祖、祖父均为官员,父亲房彦谦更是著名的学者,在隋朝曾担任过司隶刺史,为官清廉,口碑很好。在这样良好家风环境里面成长起来的房玄龄,自幼聪慧再加上自身的勤奋好学,因而年纪轻轻就博学多才。房玄龄不仅仅博学多才,眼光也很独特。隋文帝统治

  • 赵括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材,长平之战责任是否在他?白起曾这样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括实力有多强,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大家怎么评价赵括

    赵括,这位被世人认为纸上谈兵,差点葬送赵国的人物。不仅使自己命丧疆场,还使得四十多万赵军成了白起刀下之魂。然而,有人却说赵括是个用兵的天才,长平之战的失败,是不能归罪于赵括的。那么,赵括到底是天才还是蠢材呢?[var1]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国的

  • 农民挖到战国铜壶,上交得到1万块奖励,谁知壶内亦有40斤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农民一铁锹挖出中国最大黄金文物,考古发掘青铜壶,考古挖出青铜壶视频

    [var1] 1982年春节过后,江苏南窑村组织村民,挖河道修建水利设施,其中有一位叫万以全的老农,在清理河道淤泥之时,挖到了一个硬疙瘩;老万好奇将其捡起来清洗之后,发现是个分量很重的锈迹斑斑铜壶;老万深觉此物不简单,没准是老天爷眷顾,赐予他的一件宝物,他的家庭大有可能以此"翻身,"所以老万见没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