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本名叫作苏茉儿,她是蒙古人,出身于普通的蒙古牧民家庭,自幼进入宰桑布和贝勒府服侍宰桑贝勒的女儿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后来又跟随孝庄远嫁皇太极,是孝庄从蒙古带来的陪嫁丫头。
苏茉儿的名字是蒙古名字,翻译成汉语是口袋的意思,后来苏麻喇姑在康熙时期人到中年之后改满语名字为苏麻喇,这个词翻译成汉语就是半大口袋的意思,倒和她的本名很贴切。由于她在紫禁城中待了很久,又深得孝庄太后宠信,故此紫禁城中的宫女太监以及妃嫔们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而在清朝宫廷中“姑”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这就是她苏麻喇姑名字的由来。
苏麻喇姑聪慧过人,本来出身于普通牧民家庭,从小没接受过多少文化教育,但她随孝庄嫁入清朝之后,她跟随孝庄刻苦努力自学了满语和汉语,并且还能写得一手不错的书法,苏麻喇姑的心思也非常细腻,在盛京皇宫时期,她总能把孝庄当时所居住的永福宫中宫里宫外和孝庄的日常起居照顾得妥妥帖帖,她既有聪慧头脑,又对孝庄极为忠诚,这样又有才干又有忠心的人自然深得孝庄信任和喜爱。
苏麻喇姑不止在才华方面有过人能力,她在女红方面也非常厉害,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将之前后金的国号改名为大清,并改元年号,也是在这一年皇太极决定既然改国号为大清,那就要重新制定王公贵族冠服诸制。
由于苏麻喇姑女红水平非常高超,于是还是庄妃的孝庄向皇太极推荐了由苏麻喇姑参与改革清朝冠服样式。就这样在苏麻喇姑的精心修改下,吸收了满、蒙、汉三族服饰之所长,修改成了我们现代人所认知的清朝服饰。
苏麻喇姑除了才能全面且卓越之外,她最让孝庄感动的就是她对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的抚育教养之恩。
皇太极驾崩后,在多方政治势力角力妥协的情况下,孝庄的儿子顺治登上帝位,但顺治继位后他始终被操控在摄政王叔睿亲王多尔衮之下,而多尔衮摄政时对顺治监控极为严格,他规定孝庄与顺治母子一个月只可以见一次面。
当时顺治还十分年幼,身处政治场上正是需要母亲孝庄帮助和指点的时候,但多尔衮禁止母子相见,让这对母子见面异常艰难,这时候是苏麻喇姑不畏得罪多尔衮的风险经常秘密去见顺治,帮顺治和孝庄母子互相传递消息,并代替孝庄给予了年幼的顺治母爱关怀。
但由于顺治长大后与孝庄的母子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顺治对苏麻喇姑也是敬而远之,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并不耽误苏麻喇姑继续把感情投入给爱新觉罗氏。
顺治时期北京流行天花,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而且非常凶猛,在当时几乎是绝症,清朝皇室很多人都是得此病而死,包括顺治本人在内都是染上天花而死。
当时恰恰顺治的儿子年幼的康熙染上了天花,由于这个病具有传染性,所以康熙得上天花之后就被顺治移居出紫禁城外一出宅院隔离起来。
想一想康熙当时年纪非常幼小,就离开了父母住在宫外,这是多么可怜凄惨,连康熙长大之后回忆起当时的事情都很遗憾,他因此没有与亲生父母相处过太久,这个遗憾也造就了康熙后来对子女非常宽厚慈爱。
在康熙被隔离期间,孝庄对康熙十分关爱,但她还不能去见康熙,所以很是着急,这时候又是苏麻喇姑主动请缨,她不畏天花传染,主动申请去照顾康熙,孝庄对此是十分感动,于是苏麻喇姑就承担起了照料身患天花孤独隔离的康熙。
苏麻喇姑的到来让康熙倍感温暖,苏麻喇姑向母亲一样对康熙照顾的无微不至,这让幼小的康熙在苏麻喇姑这里找到了母爱,从此之后康熙一直到苏麻喇姑去世都称呼她为“额娘”。
后来孝庄知道苏麻喇姑聪慧过人,于是就让她在康熙隔离期间教导康熙满汉文字和皇宫礼仪,就这样苏麻喇姑又成了小康熙的启蒙老师,即要照顾康熙,还要教导康熙,这是不是就像母亲一般,所以日后康熙待苏麻喇姑也如亲生母亲一般。
其实按照清代宫廷规矩,一般的宫女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宫嫁人了,最大也不会超过三十岁,但孝庄在30岁时丧夫守寡,至此就与苏麻喇姑相依为命,两人名为主仆实际感情更胜于姐妹,已经彼此离不开对方,苏麻喇姑后来更为了抚养照料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宁愿放弃出宫嫁人的机会而终身未嫁,这份感情都让孝庄是十分的感动和感激。
苏麻喇姑对孝庄和顺治以及康熙两代帝王的深情付出也换来了回报,康熙继位之后,苏麻喇姑地位更加尊崇,她虽名为宫女,但她的实际待遇已经是嫔级的待遇了,作为帝王的康熙每次见到苏麻喇姑都是毕恭毕敬,颇有儿子探望母亲的感觉。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这一年对苏麻喇姑来说是非常难过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与她相伴半个多世纪情同姐妹的主人孝庄去世了,苏麻喇姑在孝庄去世后一度意志极其消沉。
早在孝庄和顺治的影响下,苏麻喇姑就已经极其宠信佛教,因此在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几乎日夜不食不眠为孝庄诵经超度,她的身体曾经一度非常虚弱,为此康熙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
最终康熙为了苏麻喇姑打破了清廷规矩,他将定嫔万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与了苏麻喇姑抚养,并下旨苏麻喇姑一定要将皇子胤祹抚育成人。
这在当时是属于打破了宫廷规矩,因为根据清宫规矩后宫中只有嫔级以上的女人才能抚育皇子,而苏麻喇姑虽然在宫中地位极高,但她并不是正式的帝王后宫妃嫔,所以她本没有资格抚育胤祹,这就是康熙为了转移苏麻喇姑因孝庄去世后的悲伤沉闷心情所想出的办法,打破了清宫规矩,却拯救了苏麻喇姑。
胤祹让苏麻喇姑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和希望,所以从此之后苏麻喇姑将余生的精力全部用在了抚育胤祹身上,苏麻喇姑为了不辜负康熙的托付,对抚育胤祹真的是尽心尽力。
胤祹也在苏麻喇姑的影响下养成了低调内敛,万事随缘的佛系性格,也正因为如此,胤祹在康熙晚年保持中立没有参与到康熙诸子争夺皇位之中,也因此胤祹在后来深得哥哥雍正和侄子乾隆的信任和喜爱,乾隆更是晋封胤祹为和硕履亲王,授议政大臣之职务,最终胤祹以79岁高龄去世,成为康熙诸子中最为长寿的儿子。胤祹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有直接的关系。
抚育胤祹成人没有让他参与进诸子争夺皇位之中是苏麻喇姑最后为康熙做的贡献,算上抚育胤祹,苏麻喇姑抚育照顾了顺治和康熙祖孙三代人,这也是她能成为清朝历史上最为特殊宫女的原因。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苏麻喇姑以93岁高龄去世,她去世时康熙正在外面视察,康熙得到苏麻喇姑去世的消息后,立刻下旨命令所有人等不能擅自处理苏麻喇姑遗体,一定要等自己御驾回京再看苏麻喇姑最后一眼才行。
于是康熙迅速地从外地赶回京城,他也终于看到了苏麻喇姑最后一眼,康熙当时内心十分悲痛,康熙这一生没有过父母之爱,他是幼年父母双亡,真正对他关爱的三个女人一位是奶奶孝庄;一位是顺治的原配皇后孝惠章皇后也就是康熙时期的仁宪太后;另外一位就是苏麻喇姑。这三人去世时,康熙都是悲痛万分,因为他知道每离开一位这世界上就少了一位关心和疼爱他的人。
康熙看到苏麻喇姑最后一眼之后就下旨宣布要将苏麻喇姑以嫔级举行葬礼风光大葬,康熙要求后宫所有的妃嫔和皇子都必须参加苏麻喇姑的葬礼,在苏麻喇姑出殡当天除了三位皇子身有要事不能到场,其余的皇子和康熙的妃嫔全部出席了苏麻喇姑的葬礼。
苏麻喇姑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后由皇子戴孝守灵的宫女,苏麻喇姑死后由她亲自抚育长大的胤祹也是悲痛莫名,他主动向康熙要求为苏麻喇姑守灵戴孝,胤裪的这种孝义精神让康熙十分高兴,康熙后来还为此册封了胤祹为贝勒。
康熙不光让胤祹为苏麻喇姑戴孝守灵,还让其他皇子轮流在晚间陪伴胤祹守陵,守陵期间陪伴的皇子全都要戴孝。苏麻喇姑以宫女的身份死后享受的这般待遇,别说在清朝历史上,即便在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史上都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宫女了。
孝庄死后由于陵寝一直没修建好,她的陵寝一直停放在清东陵的暂安奉殿内,所以康熙不忍将孝庄和苏麻喇姑主仆二人分开,于是他也将苏麻喇姑的棺椁停放到了暂安奉殿之中,此后每年康熙祭拜祖母孝庄,都会一同祭拜苏麻喇姑。
在雍正时期孝庄的陵寝才建好,雍正将孝庄葬于昭西陵,而苏麻喇姑由于生前不是皇室成员,所以都怕影响风水不能将其再与孝庄合葬,于是雍正特意下旨在昭西陵附近又给苏麻喇姑单独修建了一座地宫,用于埋葬苏麻喇姑。
可以说清朝皇帝对待苏麻喇姑的待遇基本都和皇室成员一般了,以宫女身份能获得如此待遇这在封建王朝中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这是苏麻喇姑用她的忠贞和善良,以及对顺治祖孙三代的细心抚育换来的结果,所以在清朝历史上苏麻喇姑是身份最为特殊的宫女,她的谦谨善良让她成为紫禁城中上至妃嫔下至宫女太监每个人心目中最尊重的人,也获得了康熙给予她最崇高的礼遇和尊崇。
所以说苏麻喇姑在孝庄去世后本来差一点跟随孝庄而去,是康熙打破了清宫规矩拯救了苏麻喇姑,这正是苏麻喇姑的忠贞善良才能让她被康熙视为亲人。而晚年苏麻喇姑结局也真的是非常不错,生活也会很好,还能得享天年高寿,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