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秦昭王听说后,便派人送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如果答应了秦国,将和氏璧送过去,总是担心会受到欺骗,得不到城池;如果不给,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众人商量了一番,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对策,而且,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出使秦国,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时,宦令官缪贤向赵王推荐他的门客蔺相如,认为这个人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赵王召见蔺相如,向他询问是否应该答应秦国的条件,用和氏璧去换那十五座城池。蔺相如想了想说:“秦国国力强盛,赵国相对弱小,我们不能不答应。” 赵王又问道:“如果秦国得到了和氏璧却不给赵国城池的话,那我们怎么办呢?”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宝玉,若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但如果赵国给了和氏璧,秦国却不给我们城池的话,理亏的就是秦国了。权衡二者,我觉得宁可答应秦国的条件。”
[var1]
赵王觉得有道理,又问:“可以派谁出使呢?”蔺相如深知这件事非同小可,他想了想,说道:“大王如果没有合适人选的话,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如果秦国将城池划归赵国,我便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否则,我一定完璧归赵!”听了这话,赵王很满意,决定派他出使秦国。
[var1]
蔺相如到了秦国,就去拜见秦王。秦王只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了他,态度很是傲慢。蔺相如恭恭敬敬地献上和氏璧,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十分高兴,仔细把玩,还把它传给美人和手下的人看,却闭口不提将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的承诺。蔺相如早就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他沉着地走上前去,高声说道:“这块美玉好虽好,只可惜有点小瑕疵,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很是好奇,就信以为真,立即将和氏璧还给他。蔺相如手拿宝玉,后退几步,背靠柱子。 秦王害怕和氏璧被撞坏,赶忙给蔺相如道歉,并派人拿来地图,指出要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也趁机将脸色缓和下来,他揣摩秦王这么惺惺作态,只不过是想保住和氏璧而已,赵国还是拿不到城池。于是,他便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贝,赵王不敢不将其献给秦国。 赵王送和氏璧时,曾经斋戒五天,如今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设九宾之礼于朝廷,我才敢将和氏璧献给大王。”秦王想了想,终究不能强夺,便答应斋戒五天,还吩咐款待蔺相如。下了朝堂,蔺相如斟酌再三,认为秦王必定会违背诺言。于是,蔺相如让随从打扮成买卖人的样子,将和氏璧放在怀里,偷偷地从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var1]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朝廷上设九宾之礼,郑重地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来到殿上,坦然地对秦王说:“秦国自秦缪公以来有二十几位君王,从来没有一个遵照约定、信守诺言的。我始终害怕受到欺骗,丢了和氏璧就是对不起赵王,所以我命人带着和氏璧从小道离开,现在已经回到赵国了。天下人都知道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只要派遣一名使者前往赵国取璧,赵国立刻会捧着和氏璧前来。以秦国这样强大的国力,如果肯先将十五座城池割让给赵国,赵国哪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也知道欺骗大王是死罪,所以我甘愿受刑。只是,希望大王和诸位大臣仔细商量这件事情。”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被这一番言辞说得措手不及。这时,有的大臣很恼怒,主张把蔺:相如拉下去。秦王深知其中利害,尽管愤恨不已,还是强作镇定,他挥手阻止道:“如今就算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了,反而破坏了秦国与赵国之间友好的关系,不如厚待他,让他回到赵国去,赵王怎么会因为一块玉而欺骗秦国呢!”于是,秦王继续按照礼仪在朝廷之上接见蔺相如,礼仪完毕后便让他回去了。
[var1]
蔺相如毫发无损地回到赵国后,赵王很是惊喜,他极力称赞蔺相如不愧是贤能的士大夫,出使秦国竟然可以不受辱地圆满完成使命,随即任命他为上大夫。当然了,秦国最终没有将城池划归赵国,赵国也没有将和氏璧交给秦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