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侯内斗 王室内乱,齐桓公如何以霸主的身份维持中原联盟的稳定?

诸侯内斗 王室内乱,齐桓公如何以霸主的身份维持中原联盟的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00 更新时间:2024/1/23 5:29:16

上一篇讲到,齐国经过多年的经营,在前680年组织众诸侯在鄄(juàn)地会盟,齐桓公正式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齐桓公获得盟主这个位置依靠的手段是兼并周边小国扩张自己的势力;再拉拢其余地区的小国结盟打造自身的国际地位;进而通过联盟的力量剩下的中原大国施压,胁迫使其承认齐国霸主的地位。

也就是说,如果考虑恩怨和自身利益问题的话,齐国打造的这个联盟并不是绝对稳固的,而是容易松散的。

这是中原联盟内部的矛盾。

同时,中原之外的南部、北部地区的荆楚和山戎等边远部落也已经逐渐发展壮大。

他们在齐桓公称霸这段时期持续对中原进行侵扰,一步步啃食中原列国的生存空间。

这是中原列国面临的外部问题。

除此之外,同时期周室也爆发了内乱。

我个人认为,王室的内乱可以说是中原列国矛盾的延伸。

周室虽形同虚设,但依然是当时分封体系的支柱;

它是诸侯可以利用和操控的工具,这是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02.联盟内部的矛盾

上一篇章提到,齐国召集联军对宋国出兵解决了宋国的内乱,让宋国迫于压力向齐国低头。

郑厉公

在第二次篡夺政权后,国内局势不稳,他希望依附齐国来换取国家的稳定。

可以说郑、宋两国是迫于形式,较为被动地承认齐国的地位。

而郑宋之间,由于相互干涉他国内政,一直处于敌对的关系。

[var1]

因此,齐国刚组成的联盟暂时并不能解决这两国之间的纷争。

就在联盟结成的后一年(前679年),郑国趁宋国攻打郳国的间隙,偷袭了宋国的领土。

显然,为了维护秩序,齐国在不久后就邀约宋国向郑国发动进攻。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伐郑除了联盟内的诸侯外,还有南方的楚国。

也就是说,荆楚的势力已经向北渗入了中原的控制范围,郑国正是两股势力交锋的交汇点。

[var1]

郑国被列国轮番征讨,迫于压力向齐国投降。

可是郑厉公在稳定政权之后,似乎一直想要摆脱齐国的限制。

不久后郑国再一次对齐国表示了不满;同时,被齐国灭掉的遂国遗民也向齐国发起反抗。

鲁国趁齐国无暇管控各方局势的时候,试图拉拢莒国以此脱离齐国的控制。

不过列国这些试图摆脱齐国管束的行动,都被齐桓公利用军事力量所镇压。

不难看出,这一时期一些诸侯已经蠢蠢欲动,而齐国需要分出精力来扫平这些障碍。

03.体现在王室内的斗争

个人认为,在这个时期,衰弱的王室是各诸侯进行博弈的第二战场。

[var1]

前676年,

周惠王

在世袭了天子的头衔后,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侵占了蔿国以及士大夫的土地和财产。

被触碰了利益的诸侯和士大夫们,已然对这个天子心生怨念。

他们合伙串通另立周惠王的叔叔

王子颓

为新的周王,并联合发兵向王室进攻,计划推翻周惠王的政权。

不过,王子颓这第一轮发起的政变攻势被周惠王所抵御。

王子颓在兵败后逃往卫国,寻求刚复位的

卫惠公

的帮助。

卫惠公之所以支持王子颓而背叛王室,是因为周惠王收留了导致他先前下台的政敌。

可见,在那个礼乐崩坏的年代,礼仪不过管控对方的游戏规则,利益的争夺才是背后的本质。

前675年,卫国拉拢了南燕国,以拥立王子颓的名义向周室进攻。

说到底,此时王室已经沦落到与诸侯差不多的实力水平。周惠王无法镇压此次政变,他被卫国人赶下了台,王子颓暂时篡夺了王位。

[var1]

前面提到,郑厉公一直企图摆脱齐国的控制。在这个时候郑国试图借王室的内乱达成这个目的。

前674年,郑厉公主动出面调停周惠王与王子颓之间的矛盾,意图让郑国左右王室的走向。

不过郑厉公的计划进行得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两个政权的意见没有达成一致。

而后,郑厉公收留了周惠王,把他带回郑国;郑厉公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趁王室内乱,把赌注押到周惠王身上,通过重振周惠王政府的旗号,借此操纵王室。

前673年,郑国拉拢了虢国,向王子颓的政府发起冲击,这一次郑厉公的计划得逞。他们成功推翻了王子颓的政权,重新拥立周惠王复位。

郑国计划流产:前673年,郑厉公去世,其操作王室的计划终止。周惠王把自己的领土拿出来对勤王有功的郑国与虢国进行奖赏。郑文公对周惠王赏赐的分配比重不满,就对周室和王室心生了怨愤。可见,周、郑、虢这个联盟也是极度的不稳固。

04.霸业初成的齐国

郑厉公死后数年间,中原列国里面没有出现反抗齐国的挑战者;迫于外部的威胁和齐国的强盛,中原的势力反而逐渐向齐国靠拢。

陈国发生内乱,齐桓公收留了陈国的政治犯(田完),并对陈国的内政进行干涉。陈宣公不敢就此对齐桓公做出反抗的回应。

同时,鲁庄公用了超出当时礼制规模的待遇迎娶了齐国皇室家族的哀姜为妻。这场政治联姻,可见鲁国是极力向齐国拉拢示好。

吕氏与田氏的斗争:有意思的是,田完作为齐桓公收留的对象,在齐国受到重用。田完的后裔在齐国逐渐掌握了主导权。到了战国时期,田氏家族经过近300年的经营,篡夺政权并取代了吕氏家族的齐国。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作"田氏代齐"。

前667年,⻬、宋、陈、郑在幽地又进行了盟誓。这一次连周惠王也派人来为齐桓公进行册封,王室承认了桓公霸主的地位。

紧接着,周惠王以卫国先前支持王子颓的罪名,要求齐国对其征讨。齐桓公审时度势发兵向卫国施压,用武力再一次教训了卫国。

[var1]

这一时期,虽然中原的联盟虽出现了松动,但处于颓势的列国,依然受齐国的管控。

不过,齐桓公虽暂时维护了联盟内部的稳定,但中原之外的民族也发展了起来。

异族为了更进一步扩张,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中原。因此,姬氏体系的诸侯们即将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继续以齐桓霸业的主线,讲述春秋的历史发展,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并不完美,有两个缺陷无法解决,但秦国仍要说一声:谢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病,商鞅变法真的很成功吗,商鞅变法以后怎么样了

    由于商鞅变法的名气实在太大,我们读到战国史的时候,就必然会读到商鞅这一段。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错觉: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得强大,而其他六国则无所作为,所以一直很弱,最后被秦国吞并。事实上,变法这事几乎是战国每个国家的共识,并不是秦国一家独有。商鞅不是第一个变法的,也不是最后一个。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

  • 一口气看懂春秋历史!纷乱的春秋乱战,为何最后战国七雄会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五霸和战国春秋七雄,春秋战国七雄争霸,春秋战国七雄争霸历史背景

    [var1]据说当年鲁国的史官,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这份历史记录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但是后来孔子把这些历史整理了一下,修订成了一本书。既然是一本书,那自然就要取一个名字。因为之前鲁国史官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记载历史,所以孔子就把这本书取名为《春秋》。因为孔子修订了这本书,而这本书后来又成了儒家最核心

  • 长平之战的责任真的在于赵括?其实开战时赵国的结局就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长平之战不用赵括赵国能赢吗,长平之战赵括有多厉害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规模少见的大战,秦国、赵国双方各自动员数十万人,那是一段极具悲剧性的、波澜壮阔的、血腥而且具有转折的战役历程。长平之战,相持三年,赵军落败,40万赵国将士的生命消逝,赵国由盛转衰,历史也把这样的重责推到了赵括身上。当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赵括这样一个以身殉国的忠勇军人,被打在

  • 作为春秋五霸中最后一位霸主,越国为何没能称雄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越国最大版图,越国属于春秋五霸吗,春秋越国详细历史

    说起先秦时代的越国,你会想起什么?相信多数人会想起越王勾践。也只能想起越王勾践。因为越王勾践以后的越国,几乎毫无存在感可言。[var1]事实上,越王勾践被视为春秋五霸中,“后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事实上,勾践称霸那会儿,已经是春秋后期,凭借越国的实力,即便不能在后来战国群雄中脱颖而出,也完全可以称

  • 战国后期的秦赵烽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秦赵之间的关系,战国秦赵大战图,战国中期秦赵谁厉害

    #头条中国史#战国后期,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当中,最大的障碍当属赵国。从政治变革到外交,再到军事战争,秦与赵的争夺都是最为激烈的,在一次次血与火的碰撞中,两国都淬炼着自身,也壮大着敌人,最后的终极一战长平之战,不仅决定着秦赵的命运,也牵动着其他六国以及整个天下的归属。那么,战国后期的其他五国状况如何

  • 他是和白起、廉颇齐名的战神,情商与谋略远超另外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起和廉颇打过仗吗,白起和廉颇有什么关系,白起跟廉颇谁更厉害

    [var1]面对强大的赵国和楚国,他仅用“诛心”便轻松拿下,功高盖主后还能全身而退,这样一个对人心洞若观火的人,实在太可怕了。今天,我们聊聊这个神一样的男人。01他自小喜欢舞枪弄棒,传说9岁时就能拉开五十石的弓,不过他并不是莽夫,闲暇时间会品读兵法著作,为他未来的战神之路奠定基础。初入军营,他只是一

  • 解说典故,论胡越“同舟共济情谊”,讲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胡越照片,40个春秋战国典故,春秋战国著名历史人物故事

    这典故来自于春秋时期的一段故事。[var1]楚庄王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但是后来楚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到了楚平王时,更是出现了很多荒淫的事情。当时,秦哀公欲和楚国联姻,把自己的妹妹孟嬴嫁给楚平王的儿子建。楚平王派了自己非常宠信的大臣费无极去迎亲,回来的路上,费无极看到孟嬴居

  • 战国中后期魏国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时期魏国最强时期,战国后期在夹缝中生存的魏国,战国魏国是怎么衰败了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于齐国,太子申被俘虏且全军覆没,主将庞涓战死。魏国元气大伤,霸主地位彻底丧失。而秦国则趁着魏国尚未恢复元气,之后的十数年里在河西大举反攻。到前328年魏国被迫割让河西。秦国终于收回了被魏国占据近百年的河西之地。[var1]公元前350年战国形势图之后数年里,秦国又对魏

  • 楚国智囊申叔时,谏楚王一言兴邦,后有信礼之亡,欲免得乎的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他就是楚国名臣,被称之为先知者的申叔时。这位申叔时,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var1]申叔时他是春秋楚庄王时期的楚大夫,算是楚国的贵族,复姓申叔,单字名时。他是楚国时期有名的军事战略思想家和教育家。有记载说,孔子在读史书时,感叹楚庄王灭陈国后听取谏言而恢复陈国的故事时,感叹道:“贤哉楚王!轻千乘

  • 周天子是最正统的,为何春秋战国的人才们,都不去辅佐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天子权力最大的时候,秦灭六国后周天子去哪儿了,周天子称霸的原因

    [var1]按理说,当年的人才们,在挑选国家时,周天子所属的王畿的地方是人才们第一选择。 因为他具备很大的正统性,周天子代表着最高权力、最大官爵,就算到周天子那里去,不能够得到特别大的造就,但是至少会获得非常高的官爵,这样一来,都比较光辉的。 但是十分令人费解的是,竟然没有人才想要前去辅佐周天子,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