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国智囊申叔时,谏楚王一言兴邦,后有信礼之亡,欲免得乎的预言

楚国智囊申叔时,谏楚王一言兴邦,后有信礼之亡,欲免得乎的预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5 更新时间:2024/1/16 9:57:46

他就是楚国名臣,被称之为先知者的申叔时。这位申叔时,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var1]

申叔时

他是春秋楚庄王时期的楚大夫,算是楚国的贵族,复姓申叔,单字名时。他是楚国时期有名的军事战略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记载说,孔子在读史书时,感叹楚庄王灭陈国后听取谏言而恢复陈国的故事时,感叹道:“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孔夫子这里指得“一言”,就出自申叔时。

那么,申叔时到底向楚庄王说了什么,而让楚庄王灭陈后而又复陈呢?

陈国的君主,陈灵公在位期间,朝纲混乱,沉迷于酒色,经常与两位大夫仪行父、孔宁一起胡作非为,荒淫无度,与一位名叫夏姬的寡妇鬼混在一起,经常去夏姬的处所饮酒作乐。

[var1]

夏徵舒是夏姬的儿子,生得魁梧,力气很大,而且精通射术。陈灵公为了讨好夏姬,就让夏徵舒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做了司马,执掌兵权。

母亲夏姬的行为让夏徵舒很没有颜面,但又无法劝阻,心里很不滋味。一日,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又在夏姬的住处鬼混,言语不堪,夏徵舒无奈之下,选择了回避。

但他们三人,竟然以谁是夏徵舒的父亲开起了开玩笑,这让夏徵舒忍无可忍,随即召集军队和家丁,捉拿淫贼,陈灵公被他一箭射死,孔宁和仪行父两人在慌乱之中,趁机逃跑了。

[var1]

陈灵公的儿子公子午,被逼无奈流亡到晋国避难。但陈国的夏徵舒之乱尚未就此结束,孔、仪二人逃亡至楚国,求见了楚庄王,诉说夏徵舒造反,杀死了陈灵公的事情,却没有说君臣荒淫之事,希望楚庄王能够出兵平乱。

于是,在公元前598年的冬天,楚庄王以杀君之罪诛杀夏徵舒出兵陈国,并且声明,这次出兵只杀夏徵舒外,没有其他要求,更不会殃及陈国的百姓。有了这个声明,楚军很容易就直达陈国的国都,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夏徵舒,处以杀君叛逆之罪,以车裂分尸的方式将其处死。

[var1]

陈国的国号就这样被消灭了,楚庄王将其改为楚国的一个县,派公子婴齐留守,自己率部凯旋回国。当时,楚国上下,还有一些附属国纷纷向楚庄王表示祝贺。

作为楚国特使的申叔时,当时正在齐国,参加外事活动,吊唁齐惠公之丧,同时庆贺齐顷公上位。回国后,他就得知了楚军灭陈之事,但他没有向楚庄王表示祝贺,只是汇报了齐国之行的情况,便离开了。

楚庄王正沉浸在夺陈的喜悦中,却不见申叔时的道贺,便生气地就派人传话给他,质问他,陈国一个造反杀君的人,派军讨伐,治罪与他,同时将陈国纳入我楚国,朝臣上下,诸侯属国都表示祝贺。为什么,你,申叔时只字未提此事,难道这件事做得不对吗?

申叔时见状,立马回宫面见楚庄王,问楚庄王有没有听过一个“蹊田夺牛”的故事?楚庄王生气说:“什么蹊田夺牛?”

[var1]

于是,申叔时给楚庄王讲,有一个人牵着牛踩了别人家的田,结果那个人就把他的牛给夺走了。申叔时问楚庄王,这种做法合理吗?楚王听罢,也觉得此人的做法过分。

申叔时接着说:“夏徵舒杀了国君陈灵公,杀他罪有应得,这是大义,可是大王还将陈国纳入囊中,这与蹊田夺牛有何两样呢?以正义之名讨伐,却以掠夺为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啊。”

楚庄王乃是一位明君,明白申叔时此话的真正用意,征询他是否有良计可以让陈国复国。申叔时告诉楚庄王,取之于怀而与之。于是,楚庄王,派人到晋国,将陈灵公的儿子公子午接回,由他来继承国君之位,恢复了陈国,从此陈国成为楚国的属国。

[var1]

楚庄王

申叔时的一言谏楚王而兴邦,成了一段佳话。作为楚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家,申叔时的才略可不止这些。

我们现在熟悉的成语“尔我诈”却与他有着很深的渊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公元前594年,楚国自恃强大,出兵攻打宋国,很快楚军兵临宋都城下。宋国向晋国求助,但晋国暂时没有出兵的意愿,并派使臣扬解去宋国安抚,一定坚持住不要投降。

可是,没承想,解扬在路过郑国时,却被郑国给抓了起来,这个解扬也够走霉运的,谁成没有想到,郑国极为不厚道得将解扬交给了楚国。

于是,楚王用钱财来诱惑解扬,利用他来劝降宋国。解扬假装同意,来到宋都城下,解扬利用这个机会向宋国传达了晋王的消息。楚王大怒,解扬胆大包天,竟然欺骗自己,下令将他杀掉。

[var1]

解扬不愧是外交使臣,没有丝毫的胆怯,他跟楚王说,他接受了晋王的命令,是要完成自己君主的旨意,答应楚王也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死而无憾。

楚庄王亦是一位惜才之君,敬佩解扬的忠贞,便将解扬给放了。

[var1]

可是,楚军已围困宋都城知达八个月之久,久久围攻不下,自己的粮草也即将用完,难道就这样无功而返吗?

这时,申叔时给楚庄王出了一计“筑室反耕”,这又是什么计策呢?

申叔时听说宋都城内已经出现了吃死人的现象,死人的骨头当柴火烧了,城内的物资已极度匮乏。安排楚军在宋都城外安营扎寨,让士兵们盖房子,种粮食,制造宋军要长期驻扎的假象,以此来扰乱宋军军心。只要宋军的军心涣散,胜利无望,很快就会投降。

楚庄王决定采纳申叔时计策,果然对宋军起了效果,宋军的做法也很有戏剧性。这天夜里,楚将子反的床前,突然出现宋将华元,逼迫子反退兵三十里,方能解和,否则,宁可亡国也不投降。

楚将子反老老实实地将此事禀告给了楚庄王,这也正合楚庄王得意。次日,楚军应约向后撤了三十里,宋将华元见楚军已按约定后退,便再次来到楚营,签订了“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的盟约,演变到现在就是“尔虞我诈”,这个成语。

[var1]

“尔虞我诈”

楚将子反在这次楚宋战役中有惊无险,但在楚成公时期,晋楚大战中就没有如此幸运了。

公元前575年,晋楚的鄢陵之战开始,楚军路过申地时,时任楚国大司马的子反,特意去拜见了已经卸任归田的申叔时,目的是询问此次出兵的吉凶。

[var1]

晋楚的鄢陵之战

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申叔时真的会未卜先知吗?

申叔时并没直接跟子反说此次出征的吉凶,而是跟子反分析了战争的“器”和取胜的根本。他指出“德、刑、详、义、礼、信”是战之六器。老百姓生活安康,就不会有品行不端的事发生,行为举止都会依法而行,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

如今的楚国,已全然没有了信用、礼仪,背信弃义,发动战争,不顾百姓的生死,这样的国家谁还会去为之战斗。

最后,申叔时对子反说了句:“记住我的话去做你该做的吧,我们恐怕不会再见面了。”

[var1]

果然,子反此战没有再回来。

其实,在第一次楚国毁弭兵合约出兵北方时,时任令尹的子囊,曾提出不能背弃刚刚与晋国的盟约。但子反坚持出兵,认为形势有利楚国,是征服诸侯的大好时机,无需谈什么盟约。

这时,申叔时已经预测了日后楚军的大败和子反的祸难结局。

这就是申叔时著名的“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他成功预言了楚宋之战、鄢陵之战的结果和大司马子反的下场,被后人公认为先知式的人物。

神机妙算的背后,是申时叔对形势、规律以及事物本质的洞察和把握。他提出的六器理论,将战争与政治、经济、伦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系统的军事思想给了后人很大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天子是最正统的,为何春秋战国的人才们,都不去辅佐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天子权力最大的时候,秦灭六国后周天子去哪儿了,周天子称霸的原因

    [var1]按理说,当年的人才们,在挑选国家时,周天子所属的王畿的地方是人才们第一选择。 因为他具备很大的正统性,周天子代表着最高权力、最大官爵,就算到周天子那里去,不能够得到特别大的造就,但是至少会获得非常高的官爵,这样一来,都比较光辉的。 但是十分令人费解的是,竟然没有人才想要前去辅佐周天子,以

  • 花20年让自己变强,然后扬眉吐气,秦国:逆袭的感觉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从弱到强,秦国逆袭史,秦国变强的过程

    然而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秦国开启“商鞅变法”,实力慢慢变强;而魏国则四面树敌,国力盛极而衰。此消彼长之下,秦魏河西争霸战下半场的局面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一、秦魏河西争霸战第三阶段 秦国2:1魏国1、商鞅的老领导---公叔痤秦孝公的继位标志着秦国逆袭的乐章正式奏响。受到父亲秦献公的影响,年轻

  • 曹丕就真的比不上孙权?太监干政、外戚专权为什么在魏国都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别看这些二代没有父辈那么出名,表现的也都可圈可点,比如刘璋的接班就堪称官二代接班的典范[var1]曹丕的风评似乎一直不高三国志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总结就是文学素养很高,但是不够大度、志向太小,离古

  • 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主,在外流亡19年,回国后开创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五霸的各个下场,春秋五霸的兴衰,春秋五霸的崛起与衰落

    [var1]这位霸主就是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重耳。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母亲是狐姬,重耳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长大后喜欢结交各种能人异士,17岁时已经结识狐偃、赵衰等五个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至交好友。[var1]晋献公继位成为君主的时候,重耳当时是21岁。后来,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便想要让自己

  • 称霸百年的晋国,为何会选择六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国六卿怎么轮流当的,为什么晋国灭不了六卿,晋国六卿最新消息

    一天成王和其弟虞玩的正欢,高兴之余,随手把一片梧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对虞说"老弟,这个封给你"。说着无意,怎奈听着有心,旁边的史佚快速将其记录于册,成王一看感觉史佚小题大做"我和弟弟闹着玩,这也要记录?"史佚不吃这一套,一句"天子无戏言"直接怼了回去。成王无奈,便把唐地封给了虞,于是虞在这种稀里糊涂

  • 一场持续七十年的晋国内乱,推动了霸主的诞生,埋下了崩塌的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国内乱简介,晋国内乱有哪些征兆,晋国内乱什么时候开始

    [var1]周成王(周武王之子)的时候,与弟弟虞玩游戏,拿了一片桐叶,剪成了珪的形状,对他的弟弟说,“我用这个分封给你”,被史官史佚知道后,就请求周成王选择一个吉日,把虞分封为诸侯。周成王完全没想到一时的戏言被当真,就跟史官说,“我只是在跟他开玩笑”,史官回应则是“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

  • 战国时期为什么大多数诸侯国君主的称号都是公,唯独楚国是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楚国最后一个君主,战国楚国十大将军,战国时期的诸侯王都有谁

    [var1]周朝获取天下之后,将天下分封给了各个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的实力逐渐衰落,而各个诸侯国反而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没有任何实力来干涉各个诸侯国,周天子最初对于各个诸侯国的国王封号都是公爵,唯独对楚国的封号是子爵,而且将楚国的国君分封到

  • 古代最厉害的十位谋士,刘伯温上榜,诸葛亮仅排第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伯温和诸葛亮谁厉害,诸葛亮和刘伯温谁最胜一筹,刘伯温最有名的十大谋士

    李斯,战国末期的著名谋士,他的主要成就是辅佐秦始皇嬴政平定六国。李斯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身世,学成之后他决定去秦国打拼。李斯开始默默无闻,后来通过吕不韦接触到了秦王。并对秦王提出了“灭六国,平天下”的宏伟蓝图,因而得到秦王的赏识。辅佐嬴政时,李斯根据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提出了吞并六国的顺序和时间,

  • 一个人能力越强,越要对这两种人小心,难怪名将关羽,全族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最怕的三个人,关羽子孙被诛灭全族,正史中关羽怕什么武将

    这话没毛病,刘备夺西川后,为啥指定关羽镇守荆州?就是因别人的能力(除诸葛亮),都比不过关羽。除了威望、忠义、资历等外,关羽要单挑,曾斩颜良,要统兵,一直掌控蜀汉精锐,要谋略,关羽绝过北道,且还是水战行家,只这一条,就让关羽凌驾于北方名将之上,他是个全才!都说关羽傲,人家没法不傲,有这资本!且这也并不

  • 关羽到底怎么得罪刘禅了?被刘禅追封了一个恶谥,这三件事是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给关羽的封号,关羽和刘禅谁厉害,刘禅怎么评价关羽死后

    壮,是个比较好的字眼,所谓“威德刚武曰壮”,倒也符合关羽的一生。可这个“谥”字,却是一个恶毒的字眼,所谓: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伤害别人,嫉贤妒能,做人不讲究仁德,欺压良善等这些行为,都叫“缪”。“壮缪”这个词,合起来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关羽虽雄壮威武,但却是一个没有仁德,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