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古往今来的臣子在与君王交往时,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在不经意间触怒皇帝,招来杀身之祸。可即便如此,仍有许多臣子在得到皇帝的青睐之后,便自以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二人曾经通力合作,君臣之间配合默契,使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却势同水火,甚至在年羹尧死后,雍正也没有放过他的妻儿老小。
少年得志
古代的科举制度,给了普通人提升自身阶级的机会,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通常情况下,一个人考取功名时年纪一般不会太小,而要在官场中混出名堂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正因如此,才有了“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这句话。因此在古代,年少有为的人才并不多见。在这些少数人当中,年羹尧便是其中之一。
公元1679年,年羹尧出生,这位后来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所出生的家庭就不是平常人家。其祖父年仲龙是进士出身,曾任和州知州。父亲年龄同样是进士出身,是工部左侍郎。
可以说,身为官三代的年羹尧,其长辈不仅在朝廷担任着重要官职,同时也都是学霸级的人物。这样的家庭,注定年羹尧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命运。
更难能可贵的是,出生在这样家庭当中的年羹尧并没有坐享其成,享受父辈给自己创造的优越生活。
年羹尧自幼天资聪颖,二十岁便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这样的成绩在科举时代是绝对的佼佼者。
除了头脑聪明之外,年羹尧还长得一表人才,这样优秀且颜值在线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注定会成为偶像级的人物。
很快,年羹尧便得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纳兰明珠的赏识,将孙女嫁给了年羹尧。
于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并且是官三代的年羹尧,身上又多了一份皇亲国戚兼朝廷重臣的加持。不得不说,这样的人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而在年羹尧身上却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然而年羹尧的完美人生仍然在继续。在入朝为官之后,他凭借出色的政绩,很快又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官职一升再升,很快便成为了内阁大学士。
到了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然而此时年羹尧还不满三十岁。
可以说年羹尧的家庭背景和自身的聪明才智,让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便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政治抉择
就在年羹尧外放四川的这一年,四阿哥胤禛被晋升为亲王,年羹尧所在的汉军镶白旗被划归到了胤禛的辖下。也就是说,就是在这一年,年羹尧才与后来的雍正皇帝成为了上下级的关系。
然而实际上,年羹尧并未将胤禛和自己的这一层主属关系太过放在心上。
一方面年羹尧年少有为,所得官职都是凭借真才实学而来,另一方面年羹尧也不愿意过分依赖与胤禛的这层关系,去刻意拉近距离。
然而年羹尧虽然不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胤禛却十分在意。因为此时胤禛尚未继位,而年羹尧却是朝廷的股肱之臣,在他看来有了年羹尧的帮助,自己争夺皇帝之位会更有保障。
因此对于年羹尧的态度,胤禛极为不满,甚至曾亲自写信给年羹尧,说道:“
妃母大庆,阿哥喜事,并于我处终年无一字请安。
”可见年羹尧对于胤禛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后,雍正借助隆科多的力量,兵围畅春园,顺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直至此时,年羹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向世人展示出了其卓越的政治头脑。
此时身为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成功地夺取了十四阿哥胤禵的大将军印,解除了他的兵权。
这一举动让雍正皇帝大喜过望,年羹尧的官职也随之急速攀升,成为了二等公主。
从年羹尧的这一做法便不难看出,年羹尧有着卓越的政治头脑。一方面在新皇帝没产生之前,年羹尧并不明确表态支持任何一方,而在大局已定之后,他便迅速地体察到皇帝最需要他做的事。
刚刚成为皇帝的雍正,对于十四阿哥手中的兵权自然是最忌惮的,因此年羹尧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解除其兵权,彻底铲除雍正皇帝的后顾之忧。也正因如此,雍正皇帝对其功劳才如此认可。
而实际上年羹尧的这一举动,实际上同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也顺水推舟地向雍正皇帝纳了投名状。不得不说,年羹尧的政治头脑也十分清醒。
然而就是如此头脑敏锐的人,却在之后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直至让雍正对其恨之入骨。
咎由自取
俗话说:“
天欲其亡,必使其狂。
”年羹尧便是在达到巅峰之后陷入了癫狂状态。
在成功平定青海叛乱之后,年羹尧在受到雍正接见时,不行大臣之礼,这让雍正瞬间便联想起了曾经的吴三桂。
在官员任命上,年羹尧推荐的官员也要优先录用,此举在当时称为“年选”。
种种做法,让雍正皇帝觉得自己完全被架空,长此以往年羹尧便成为了实质上的皇帝,因此才对其痛下杀手。
而在年羹尧死后,雍正皇帝仍然不能释怀,因此年氏族人的下场都十分凄惨。
其族中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全部被发配边疆,按照当时的情况,这样的处罚基本上便是宣判了死刑。
而年羹尧的妻子也没能逃脱被审判的命运,在年羹尧死后,这些与年羹尧最亲近的人,自然也是皇帝最讨厌的人,因此她们被全部处死。
其女儿原本已有婚约,至此也无法完婚,并且一生也无人敢娶。
结语
年羹尧的死,看似是雍正皇帝鸟尽弓藏,实际上更多的是其自身的得意忘形。而聪明绝顶的他,不可能不懂得收敛锋芒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位高权重的他认为已经无需再收敛了。
而这也是许多有着良好开端却下场凄惨之人的通病。可见无论何时,得意忘形都是每个人在人生路上最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