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是最富裕的王朝?宋太宗的一笔“败家投资”,让大宋赚足了钱

宋朝是最富裕的王朝?宋太宗的一笔“败家投资”,让大宋赚足了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39 更新时间:2024/1/16 15:39:21

原因就是修路的本质在于“连接”,将更多的“交易节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交易网络以后,经济贸易发展自然能够得到极大的增强

而这样的发展方针不仅适用于现代社会,古代社会也同样适合。如果贸易不够成熟,国家想要发展经济,往往只会是闭门造车

提起中国古代社会之中,最强大的王朝各有争论,但最富裕的王朝,大家一定会首先想到宋朝

历史上所谓的“富宋”,绝不只是说说而已。当时宋朝一直被辽国压着打,经济发展却碾压了辽国,也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宋太宗一笔“败家投资”,赚足了全世界的钱

宋朝的经济危机

宋朝有钱不假,但这多是宋太宗之后的事情,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宋朝的经济发展其实面临很大的困境

甚至在那个时候,赵匡胤想要给官员们涨工资,笼络人心,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口头画饼,鼓励大家一起加油干。等到国家强盛、经济增长以后,工资待遇什么的,自然就会慢慢增长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赵匡胤虽然趁周恭帝即位时年幼,成功建立宋朝并完成全国大部的统一,但在整个统一的过程之中,赵匡胤率领手下将士年年征战,这让宋朝的经济压力远超人们想象

尽管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也掠夺了其他国家不少资源,但和他的消耗相比,不过是勉强持平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朝经济发展危机令人胆战心惊,朝堂官员的工资被拖欠,也再正常不过。

倘若不是彼时的官员普遍老实敦厚(兵权在赵匡胤手上),估计宋朝甚至都不用外敌侵犯,自己内部的发展就有可能将一个国家给拖垮。也正因如此,宋太祖赵匡胤不得不一直为官员们着想,用更多的权力去安抚他们的情绪。

其二是天下虽然基本平定,但像王小波、李顺等人却依旧在民间叫嚣着农民起义运动

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如果安排大军征伐他们,最终的收获甚至都赶不上战争成本,可如果放任不管吧,谁都害怕他们真成了气候,赵匡胤内心的气愤可想而知。

只是谁让他是开国皇帝呢?只能硬着头皮将这些叛乱一点一点解决。

其三则是和辽国的边境战争,也让赵匡胤十分头疼。公元960年,赵匡胤成功建立宋朝,可辽国却比宋朝提前成立53年之久

新兴的政权面对老牌强国的挑衅,也只能依靠不断地战争稳定自身的发展,否则赵匡胤也只能将宋朝拱手相让。好在当时宋朝以防守为主,这才不至于让辽国找到覆灭宋朝的机会。

可这样一来,草原丝绸之路彻底没戏,宋朝的主要产粮区,幽云十六州也成了宋辽两国的主战场,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宋朝,更加雪上加霜。

当时宰相吕蒙正痛心疾首地对赵匡胤表示:“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国都尚且是这个样子,其他地方更不用多说。由此可见,赵匡胤虽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但实际发展的确不怎么样。

宋太宗的贸易手段

宋朝经济发展如此困难,这成了宋太宗继位以后,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只是前期的宋太宗根本没把心思放在这件事情上面,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心里老想着将赵匡胤比下去

尤其是在战争方面,赵匡胤打不了的仗赵光义打、赵匡胤不敢打的仗赵光义更要打,先打再说、皇权特许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哥们儿在对辽战争这件事情上,的确有些眼高手低

彼时宋朝军队的实际战斗力的确强悍,但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后,真正能打的将领都没啥实权。指望赵匡胤和身边一众文臣凭借一腔热血就击败辽国,未免也太儿戏。就这样,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接近抄底。

为此,宋太宗不得不想办法改变这一切。他以农业强国做假设,尝试能否让国家经济逐渐提升。只是轻摇赋税等老一辈人玩腻了的套路,见效太慢,于国家而言,也只能养身、不能治本。

面对此情此景,宋太宗只能转变思路,农业自然行不通,那就商业救国。更天才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走不通,那就走海上丝绸之路

雍熙四年间,宋太宗做了一件改变宋朝发展的大事:他安排相应官员带着国书金帛前往海外诸多藩属国中“招商引资”

当然,彼时的招商引资和现如今肯定不同,简单来说就是宋太宗安排人花钱去海外藩属国中够买稀有奢侈品。对这一行为,历史学家们都将宋太宗这一次投资称为“败家投资”

只是分明是败家行为,为何最终却让宋朝赚得盆满钵满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宋太宗花钱败家的本质在于展示宋朝的购买能力。

这让海外诸多国家都以为宋朝真有钱,结果到了目的地一看,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可已经到了宋朝国土,来时容易去时难,也只能将商品低价出售以求保本

很多人可能会想,外国商人来到宋朝国土中售卖商品,这对宋朝经济发展有啥影响?

关于这一点,大家就要透过表象看本质了。商人逐利、亘古不变。虽然来宋朝卖东西没有赚到钱,但从宋朝进货将东西卖到海外,这不是就有的赚了

物以稀为贵,海外的商品对宋朝而言是稀有的,宋朝商品对海外,不也同样如此?

宋朝年间的改革开放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海外商人从以往的“海外带货主播”变成了宋朝“本土带货主播”,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宋朝商品的流通。

而宋朝本土商人看到往来差价利润如此巨大,也开始掀起民间商贸热潮。在他们看来,宋朝本土的商品,自己具有天然的优势。只要和对方商人展开合作,那不是躺着数钱就好。

别说普通商人,就连苏东坡这样的大学士都免不了加入其中,可见宋太宗手段之高超。

在朝堂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民众对贸易一事越发看重。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贸易之中,宋朝的经济增长来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至宋真宗时期,极大程度上享受了其父亲宋太宗带来的便利,这一点就如同后世清朝雍正和乾隆两人一样。

而为了维护海外贸易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宋朝对海关的发展建设也十分重视

而这也让中国在海外贸易发展上领先世界各国,倘若不是后来明清时期闭关锁国,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将会达到怎样的高度,谁也不敢想象。

不过这大概率也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事情,毕竟和皇权统治相比,贸易的潜在威胁也让皇帝们不得不防

总而言之,独属于宋朝年间的“改革开放”,结结实实地让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到巨大提升

更重要的一点,彼时宋朝商品贸易往来多由朝廷说了算,不会出现外来商人占据贸易主导的情况。这让彼时的宋朝,纯粹是敞开国门挣钱

史料记载,当时有记录在册和宋朝贸易往来的国家,就足足超过了六十个,其经济发展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为何将经商称为下海,其实也就是因为宋朝年间的商人们,都是在“下海”以后,才真正赚到了钱。

不仅如此,因为海上贸易的繁荣,宋朝的船舶制造业也得到巨大提升。后来明朝海军为何能够成为世界第一海军,这绝对和宋朝年间对海贸的重视有着脱不开的干系。可以说没有宋朝的投入,也就没有明朝的成就

最终《宋史》记载,在成熟海上贸易的支持下,宋仁宗时期的岁入就足有“一亿两千六百二十五万贯”,而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来自商业税收。尤其是瓷器和丝绸等商品,更是成为世界各国争相购买的主力产品。

国土狭小且积贫积弱的宋朝,能够在经济上保持繁荣和昌盛,宋太宗提出“改革开放”,开海上丝绸之路,功不可没。

结语

只可惜宋朝的经济发展虽然良好,但整个国家的军事着实让人一言难尽

尤其是北宋年间,分明是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却遭受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感到屈辱的靖康之耻,这让人压根儿不知道说什么好。

也多亏后来南宋还算争气,在面对强悍无比的蒙古铁骑时,坚守了将近半个世纪。否则宋朝军事,真没必要提及。

经济和军事的不同发展,也让后世明白经济强国以及军事强国必须双管齐下的重要性

倘若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令人眼馋,军事上面却一塌糊涂,这势必会让其他国家产生不好的心思。

这不,清朝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前人不懂或者不重视这个道理,今人就必须放在心上才行

更多文章

  • 柴荣、赵匡胤之前,还有哪个时代有可能统一中国?为何没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柴荣赵匡胤关系,柴荣为什么怀疑赵匡胤,赵匡胤柴荣视频完整版

    五代能统一全国的,在柴荣之前还有谁?他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不久,北宋灭掉各地的割据政权,终于结束了持续了七十多年的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唐末后分裂的中国,这次是怎样走向统一的呢?人民渴望安定和平,商业发展要求打破交通的障碍,为了共同对付北方的契丹势力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客

  • 包拯第35代后人:从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包拯后人名单,包拯一生的真实经历,包拯后人都去哪了

    历史中的北宋朝代中,出现了一位以明察秋毫出名的断案神奇人物。他每次都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明确的选择,不会让好人心寒,也不会让一个坏人逃走。而关于他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更是多到不胜枚举。他就是以黑黝黝的面容,青白色的月牙著名的包拯,也被百姓们称为“包青天”。那么,历史上的包拯是什么样的?至今为止,他

  • 曾经疆域广阔强大无比的元朝,为何短短98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元朝有多可怕,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元朝,元朝最鼎盛的时期疆土有多大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取胜,南宋流亡政权灭亡。元朝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外蒙古、云南、东北、澎湖及南海诸岛,都在大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西伯利亚大部

  • 嘉靖帝先后迎娶的“四任皇后”,结局如何?看完后都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嘉靖三个皇后的下场,嘉靖有哪几个皇后,嘉靖皇帝皇后结局

    嘉靖帝是明朝十六个皇帝中,皇后最多的一位君主,从这点来看,嘉靖帝是不是很花痴啊,他在位45年时间里,曾先后迎娶了四位皇后,并且这四位皇女最后的结局都是很悲催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人,嘉靖元年(1522年),当时嘉靖帝才16岁就迎娶了陈氏皇后。嘉靖七年(1528年),嘉靖帝应邀张

  • 朱元璋在农妇家过夜,离别时农妇问:怀上咋办?朱元璋给她一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去世后如何安葬,朱元璋死后怎么处理后事

    在古代,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如果两个男女,都特别的中意对方,那么两个人就会把彼此身上的贴身饰品拿出来,当作定情信物,一般就是玉佩或者锦囊。据小编查阅资料了解朱元璋曾经在还没有称帝的时候,也是为一位妇人留了一件信物,到底是咋么回事呢?朱元璋曾在一位农夫家过夜,离别时农妇问:怀上咋办?朱元璋给她一物

  • 朱元璋深夜批阅奏章,宫女送上一碗粥,思考片刻道:立刻把她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自幼出身贫苦,后来参加起义军反元,又与陈友谅、张士诚大战,历经九死一生,终于登上了皇位。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的疑心病就犯了,他担心自己的出身太低,那些功高震主的老臣们不服他,可能会谋朝篡位。所以他建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来监视百官,并且在政权巩固后不久,就开始大肆屠杀功臣,34位开国功

  • 李自成围攻北京时,崇祯为何宁可自杀,也不带着锦衣卫高手突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崇祯皇帝锦衣卫,锦衣卫与李自成

    锦衣卫主要活跃在明朝时期,他们的创立者是明太祖朱元璋,前身是拱卫司。最初,锦衣卫是朱元璋为了搜集军事政治方面的情报而创立的,是明朝专有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后来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自己的统治,赋予锦衣卫巡察缉捕的权力,掌管刑狱。但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将其废除,锦衣卫这个机构直到明成祖朱棣上位才得

  • 历史上的纪晓岚,真的敢斗和珅吗,和珅:他不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与纪晓岚,历史上纪晓岚能斗过和珅么,纪晓岚与和珅到底斗过没有

    纪晓岚纪晓岚的家庭和很多文人的历史名人的家庭很相似,家里也曾经有人做官,但是到了纪晓岚这一代,也基本上到了靠他改换门庭的地步了。纪晓岚比较争气,八岁就被当地人称之为神童,在纪晓岚十一岁的时候,父亲觉得绩效是个人才,带纪晓岚入京入读书生云精舍,用现在的眼光看,纪晓岚的父亲这是相当于给儿子找了个最好的重

  • 丰绅殷德妻子是嘉庆妹妹,和珅被嘉庆杀害后,两人关系有无破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和珅儿子丰绅殷德下场,和珅后人 丰绅殷德,丰绅殷德与和珅是父子关系吗

    其实,和珅早就猜到了自己的结局,在乾隆去世之后,果然嘉庆开始处理和珅了,速度之快,早就超出了和珅的意料。要知道,当年被处理的可不仅仅是和珅一个人,丰绅殷德作为和珅的儿子,自然不能被嘉庆忽视。不过事实却让人大吃一惊。嘉庆可是丰绅殷德杀父仇人,所不解决了丰绅殷德,难免丰绅殷德时候会搞出什么乱子来,这样的

  • 明知道大清洗运动是错误的,为何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斯大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伴随着苏联档案的解密,很多被斯大林故意隐藏的历史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关于大清洗运动,很多人也正是因为这场大清洗运动才厌恶斯大林的。但是让我们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大清洗是错误的仍然没有站出来阻止他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大清洗运动又叫肃反运动,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运动,是斯大林用来打压异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