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天罡对此人说:你会成为宰相,哪料不久后,李世民却要杀掉此人

袁天罡对此人说:你会成为宰相,哪料不久后,李世民却要杀掉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55 更新时间:2023/12/13 12:16:20

说起刘仁轨,其身世可不简单,乃是帝王之后,东汉第三任帝王汉章帝刘炟的后代。当然,这个身份在唐朝初期,已不算个啥了。毕竟汉朝早就亡了,刘仁轨岂能如刘备一样把“皇叔”挂在嘴边?

虽然他也跟刘备一样家里很穷,可却是非常喜欢读书,由此也算小有名气了。在贞观年间,被调任为了陈仓尉(相当于如今的县公安局长)。恰好袁天罡当时也在陈仓,于是就注意到了刘仁轨,一来二往两人熟悉了,袁天罡便对刘仁轨说:你以后会成为宰相的,而且寿命接近80岁。

那么刘仁轨是啥反应?须知,袁天罡的名头在当时很响亮的。可惜《旧唐书》中没有记载,但却记载了,很快刘仁轨就惊动了李世民——看到这里,许多人都会吃惊,一个小小的县尉能惊动皇上?就算是袁天罡再牛,但李世民也绝不可能就凭袁天罡的一句话,便提拔他吧?

谁说,是因袁天罡的一句话就提拔刘仁轨?李世民多忙,哪有空搭理这些“没谱的事”?刘仁轨之所以惊动了刘世民,是因他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李世民得知后立刻下旨,给我杀了刘仁轨……

事情要从一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说起。所谓折冲都尉,是一个军职,有四、五品左右。一次鲁宁因犯事了,被刘仁轨给抓来。鲁宁官级有多高?岂能把小小的陈仓尉放在眼里,故而当堂大骂和羞辱刘仁轨。

这下,刘仁轨可火了,二话不说就让手下,一桶棍棒把鲁宁给揍死了。这么大的事,地方官府连忙上奏给了刘世民。故而,李世民大怒:“这是哪来的县尉,竟然敢打死我的折冲都尉,反了他了!”

故而李世民一道圣旨下去,要求地方官员,斩了刘仁轨。可圣旨下去后,李世民气也消了不少,顿时好奇心又起来了——不行,杀这个县尉前,我先瞅瞅他长得啥样吧,也太胆肥了。

于是,李世民又连忙派人追回那道斩杀刘仁轨的圣旨,要求把刘仁轨押来:我先看看刘仁轨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呢。就这样,刘仁轨被押到了长安。

此刻,李世民的气早消了。刘仁轨说完鲁宁犯的事后,又解释之所以当堂打死他,是因为鲁宁咆哮公堂并不停地辱骂我!话因刚落,李世民身边的魏征插话了:“老大,你知道不?隋朝之所以灭亡的那么快,就是因隋朝的许多官吏,如鲁宁这般德行。”

魏征的这句话分量太重了!李世民虽是皇上,但许多事上,也不得不顺着魏征的思路去思考——因为谁都能听出了,这是魏征是在保刘仁轨。故而,李世民也改了口:别当陈仓尉了,升你一级,当栎阳丞去吧。

就这样刘仁轨因祸得福,虽还未突破“县长级别”,但很快刘仁轨就以一封劝谏信,升上来了。那是贞观14年,李世民突然要去打猎——不是到刘仁轨的地方,就是路过他的地方,不然以刘仁轨那级别,他岂能知道?

所以史书上,这才有了刘仁轨以县丞的身份,给皇帝上书劝谏:万岁,今年的收成非常好。可如今刚收割了十之一二,若这种情况下,我抽调民力,为您老的打猎玩乐去修路铺桥啥的,那可就耽误秋收了。您看,过个十天半个月的,您再打猎来,成不成?

李世民一瞅,呦呵,你刘仁轨个芝麻大的官儿,竟然敢“命令”皇上,不错不错,有前途,准了!跟着不久,就立刻晋升为刘仁轨为新安县令——终于到了县级了!

笔者之所以非要写刘仁轨升任县令,是因有这样一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刘仁轨可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威震整个东亚地区的人物。他果真如袁天罡所预言,当上了宰相,但同时也做成了,袁天罡没有预言的一项大功劳。

公元663年,刘仁轨指挥大唐和新罗联军,在白江口这个地方,痛揍倭国(今日本)和百济联军,史称:白江口之战。这一战后,彻底打服了日本,从此使得日本心甘情愿的当大唐的“学生”,使得日本老实了近一千年,直到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才敢染指朝鲜。

所以,刘仁轨堪称是继李靖之后,又一位出将入相的人物!历史地位相当高。袁天罡虽预言的没有错,但促成这一切的关键人物,其实还是李世民和魏征。

魏征的穿透历史的深邃眼光和没完没了的劝谏,李世民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惜才识才的能力,才换来了刘仁轨大放异彩于唐高宗时期。所以为何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历史地位那么高,瞅瞅刘仁轨的这事,只能发出一声感慨:亏得是大唐的贞观之治时......

更多文章

  • 隋唐中罗松能一枪挑开李元霸和罗士信,但是打得过罗成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罗松与罗成,罗松李元霸谁厉害,罗成能打过李元霸吗

    在隋唐演义评书中,有四猛四绝十三杰。四猛之首是罗士信,四绝之首是罗松,十三杰之首是李元霸。当初四平山之战,一猛一杰难分胜负,罗松一枪挑开了双方,实力无比强悍。罗成是罗松同父异母的弟弟,在十三杰中排名第七,不过相比罗松还是差得远了,他家传的罗家枪不过是罗艺从姜家所学的。罗艺学姜家枪隋唐之时,姜家的五虎

  • 少林的十三棍僧,真的救过唐王李世民吗?别再被影视剧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少林寺十三棍僧救李世民真实吗,少林十三棍完整版,十三根僧棍救唐王

    其实,史书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有关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记载,唯一有点资料只是少林寺中碑碣的铭文。铭文有三:其一、《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其二、《少林寺碟》,其三、《皇唐嵩岳少林寺碑》。其中《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的碑文原件已不在,流传至今的都是转录与北宋金石大家赵明诚的《金石录》。在三块石碑中并没有任何“唐王

  • 从唐朝到清朝,这块土地一直属于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国土有唐朝大吗,唐朝vs清朝,清朝至今的领土变化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印控克什米尔的东部是拉达克,这里生活着大量的藏族人民。现在所说的克什米尔地区,是广义的克什米尔,包括巴尔蒂斯坦、拉达克、克什米尔三部分。巴尔蒂斯坦基本与巴控克什米尔重合,而拉达克加上狭义的克什米尔基本就是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王国疆域地形图拉达克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

  • 武则天长什么样子?容貌复原!怪不得李世民不喜欢,李治却爱极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李治吻戏,李治武则天容貌复原图,武则天的容貌到底怎样

    武则天是历史上的一位女皇,她不是唯一的,但是却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在她治下,江山稳固,并不输给李世民和李治。武则天原本进宫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宫女,被李世民看上这才封了才人,而随着她一起进宫的还有一个,名叫徐慧。武则天就像是一团耀眼的火,而徐慧就像是一汪温柔的水,所以对于喜欢温柔女子的李世民来说,他更中意

  • 武则天长啥样,容貌复原!难怪李世民不喜欢,李治却爱极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治武则天容貌复原图,武则天李治吻戏,武则天与李治和李世民

    武则天,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女人,要知道,在我国古代,女人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更像是男人的附属品一样。但是武则天则是以女人的身份爬到了皇帝的位置,让人不得不敬佩。在男人聚集的朝堂之上,她展现出了自己绝佳的政治天赋,在他的治理下,非但没有让国家经济衰退,反而促使大唐走向巅峰。武则天除了在政治上有着巨大

  • 李昪因自己是徐温的养子,故力阻徐温称帝,而自己建立南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唐徐温视频,南唐李昪手下名将,南唐李昪简介

    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日后的南吴太祖杨行密(时为淮南节度使)进攻濠州时,偶然间发现了乞丐群中的李昪,“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徐温字敦美,海州昫山人。少时以贩盐为盗。杨行密合淝起事,徐温投入帐下。与杨行密手下等人号三十六英雄

  • 李密降唐后不平衡的心态导致自己最终被李渊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密为什么斗不过李渊,李密投靠李渊后的结局,李密对比李渊谁厉害

    作为隋朝末年名气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武装,瓦岗军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股农民起义力量,然而在实际上,它的首领李密跟李渊其实是一类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隋朝的统治基石。李密家世显赫,祖祖辈辈位居北朝的统治核心:他的曾祖父李弼,是著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李曜,身居北周太保、魏国公;父亲李宽,则是隋朝的上

  • 李密走投无路之下降唐,李渊欲擒故纵将其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密与李渊,李密和李渊谁有实力,李密投靠李渊后的结局

    这个失意贵族,对于《汉书》尤感兴趣。由于他专心读书,得到了隋重臣杨素的赏识,从而使他有机会和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成为好友。大业九年(613年),李密参加了杨玄感推翻隋炀帝的战争。杨玄感失败后,李密也曾被捕。在被解往高阳(今河北高阳东)去见隋炀帝的途中,他设法逃跑。当时,正是农民起义军迅速发展的时候,他逃

  • 李存勖杀郭崇韬后郭从谦发动兵变弑帝,后唐灭亡也与骄兵悍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存勖和郭从谦,李存勖为啥能大败契丹,郭崇韬郭从谦

    唐德宗时,有朱邪尽忠居北庭之金满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贞元中,吐蕃赞普攻陷北庭,沙陀向东迁移,居盐州(治五原,今陕西定边),隶河西节度使范希朝。范希朝移镇太原,朱邪尽忠子朱邪执宜徙居太原之北定襄(今山西定襄)神武川之新城。部落万骑,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军。执宜子朱邪赤心,唐赐姓名曰李国昌,累官大同

  • 李世民霸占弟媳既是夷狄源流的表现也有好色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弟媳事件,李世民抢弟媳是真的么,李世民杀了几个弟媳

    理学家朱熹也有类似指责:“除害之志固善矣,而不免窃取宫人,私侍其父,其他乱伦逆理之事,往往皆身犯之。”朱熹等人非议唐太宗“乱伦”,不免偏颇。岂独太宗,前有其父兄、后有其子皆然。对此,不能以宋代道学家的伦理观念衡量之,这点恐与李唐的婚姻观念深受胡族影响有关。朱熹也察觉到:“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