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了一会后,汉宣帝回应道:“朕年纪尚轻,不谙国事,日后还是要劳烦大将军您多费心。”
紧接着,汉宣帝便当着众臣的面宣布:“诸位爱卿日后若是有事,定要先禀告到将军,由大将军定夺!”
这个片段出自于《智囊》,原文记载称:“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天子”。
可见,当时霍光在朝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不仅如此,霍光每次进宫,汉宣帝刘询都十分恭敬,丝毫没有帝王的架子和气势。
看着汉宣帝的态度如此谦卑,身边不少人都劝他:“您是九五之尊,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纵然霍光有迎立之功,也不必如此恭敬。”
每次听到诸如此类的劝说,汉宣帝刘询总会笑着说:“这就是爱卿不懂了,朕这是如芒在背。”
故事说到这里,就不得聊一聊当年刘询继位的故事。刘询也就是刘病已,他是汉武帝的曾孙,多年前的一场祸乱,导致他的祖父母、父母全部遇害,只有尚在襁褓中的他逃过一劫。
汉武帝驾崩后,本是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不成想他却偏偏是个短命的,驾崩那年,他才只有21岁,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之后,刘贺继位,可坐了27天皇帝后,便被霍光废黜。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刘贺废黜后,又该把江山交到谁的手中呢?这时候,有人向霍光推荐了刘病已,就这样在霍光的扶持下,刘病已稀里糊涂地当了皇帝。
在大家的印象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是天下的主宰,可汉宣帝却偏偏怕霍光怕得要死,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在他登基之前,霍光已经主政二十余年,为人杀伐果断,死在他手中的辅政大臣就有四个,其中还有两个被灭了族。要知道,刘贺还是他亲自选的皇帝,他不高兴都能直接废了,汉宣帝怎么可能不怕?
另一方面,霍家权倾朝野,满朝文武的为官者,有太多都和霍光有关联,可谓根深叶茂,牵一发而动全身。
最主要的一点的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霍光的老婆竟然和太乙淳于彦勾结,对汉宣帝的原配妻子许平君痛下杀手。
试问:如果你是皇帝,如果你的身边也存在这样一个大臣,你害怕不?
因此,直到公元前68年,汉宣帝一直谨小慎微,霍光死后,他也不敢疏忽,花费重金给他办了一场堪比皇帝的葬礼。
没有了霍光这个权臣之后,汉宣帝在朝中的日子好过了许多,短短两年的时间便羽翼丰满,这时候,他才出手反击,不仅灭了霍家满门,同时废黜了霍成君的皇后之位,将其打入冷宫。
这是记录在《智囊》中的一个故事,素日里汉宣帝见了霍光处处小心,摆出一副谦恭的样子,实际上心里早已不爽。只不过碍于霍光权倾朝野,又害怕走刘贺的老路,这才一直隐忍。
身为皇帝,汉宣帝自然不愿意对一个权臣卑微,他自然也想唯我独尊,可霍光在世时,他根本不敢,因为他清楚,一旦和霍光对着干,自己的日子势必不会好过。
因此,汉宣帝才会一直收敛锋芒,韬光养晦,直到霍光死后,他才开始发展自己的羽翼。至于他为何要灭了霍光全族,概括来说就是一句话:“威震主者不畜”,身为臣子,让皇帝觉得不敢焦虑,自然会被除掉。
纵观古代,有太多功高盖主的大臣都没有好下场,如果问谁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那一定是郭子仪。
这本《智囊》由明代奇才冯梦龙所作,书中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上千个智慧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表述展现古人的人生智慧。
古有曾国藩挑灯夜读《智囊》,大才子纪晓岚更是倒背如流,就连大佬杜月笙都盛赞此书:“读懂它,就算读透了社会”。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平庸,不是因为没有成功的机会,而是缺少成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