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来神话中射日是羿而不是后羿,谁误导我们?原来我们想得太复杂

原来神话中射日是羿而不是后羿,谁误导我们?原来我们想得太复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7 更新时间:2024/2/11 23:05:25

羿和后羿,还傻傻分不清?其实后羿是现实中的人物,而羿才应该是神话中人物。

当然现在大家普遍的认知,只知道后羿而不知道羿。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后羿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而且是具有正面形象的英雄。因为后羿射日,之后又在人间斩妖除魔。不仅让大地上的人类能够正常的生活,还维护人间的安宁。

而羿和后羿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神话中的天神羿

其实在汉代以前的文献古籍中,关于天神羿的传说就有很多。

从商代的《归葬经》到春秋战国的文学作品《天问》《离骚》《山海经》,都在断断续续讲述羿的神话传说。

而后来西汉时期皇族淮南王刘安的主持编写的《淮南子》,把羿神话故事完整编写出来。

帝俊时期,他的儿子制造出了一把神弓,帝俊亲自把神弓赐给了天神羿。就在帝时期,帝俊早已是天上的天帝。

天帝跟自己的妻子羲和有十个儿子,他们就是十个太阳,其实就是十只金乌。很早以前,他们都是轮流值班,早上从东边的扶桑树升起,晚上从西边的汤谷落下。

可是有一天,他们同时出现在天空,天下万物都无法生存。看到这样的情景,天帝派出天神羿下凡,用箭射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高挂天空。

最早记载羿射日的是商代的《归葬经》

。因为在南朝时期的贾思勰在《文心雕龙》里就讲过这个事情。之后就是先秦楚国辞屈原在《天问》中也写过羿射日的说法,“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文心雕龙》: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嫦娥奔月。

《山海经》记载,天神羿还在大地之上斩妖除魔,比如诛杀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等怪物。

羿射日这样的神话故事,其实在战国时期已经被大家接受。

在现在湖北博物馆里,有一件战国时期的文物,一个战国时期的木箱子,上面就有一幅画,里面就有一个人拿着弓对着太阳的内容。

之后就是汉代的皇族刘安在《淮南子》里记在了羿的更多事迹和羿的结局。

比如羿杀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而得罪了天帝,所以羿再也无法回到天上,只能在凡间生活。

羿听说西王母有不死神药,于是他独自一人爬上了昆仑山。因为羿的巨大功劳,因此长居昆仑山的西王母赐给羿不死神药。

后羿在人间收了一个徒弟叫做逢蒙,教授他箭术。

后羿把神药交给自己的妻子嫦娥保管,结果他的徒弟逢蒙,想去偷这个不死药。最后因为逢蒙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没有办法只好吞掉不死药,最后飞升到月亮之上。

最后羿也被自己的徒弟逢蒙用桃木剑杀死,均为管理天下鬼域的宗布神。

史书中的后羿和他的有穷氏国家

首先就是告诉大家,后羿这个名字才是史书中记载的真实人物。“后”在古代的意思,天子或帝王对自己臣子诸侯的称呼。

古代喜欢以擅长某种技术而被封官,比如火正祝融氏、水正共工、水师等等。后羿家族有穷氏从帝喾时代开始,就以擅长射箭闻名。因此在历代王朝都受到重视,作为射师一直负责国家弓箭的制作和训练使用,领导着国家的远程攻击部队。从帝喾开始,直到夏朝被灭族。

据《左传》和《尚书》等各种史书记载,有穷氏后羿的故事是一个谋朝篡位的故事。

首先就是后羿篡夏,建立有穷氏王朝

。后羿是夏朝时期的东夷部落有穷氏的首领,因为他们部落擅长射箭,其军事实力非常强大。夏朝的开国之君夏启死后,其儿子太康即位。因为太康无能导致夏朝衰落,各大诸侯国都非常不满。

于是东夷的有穷氏部落后羿带领军队攻占了夏朝的都城,赶走了太康。自己建立起了有穷氏王朝。因此夏朝沦为一个地方政权,太康带领着他的几个弟弟在河南商丘另立都城,建立起了流亡政府。

因此在后世的《帝王世纪》里,把有穷氏后羿列入到帝王排列中。

太康当然感觉到愤怒,于是他们一直在为复国努力,可是因为有穷氏太过于强大,此事非常艰难。

这两个政权经历了数次战争,然而因为有穷氏的强大,导致他们复国之路异常艰难。甚至寒浞在位的时候,夏朝的第4任天子帝相还在一次战争中被杀死。他的妻子有仍氏逃跑之后,悄悄生下了少康

然后就是有穷氏王朝内乱。

但是称帝之后的后羿却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他摒弃像武罗、伯因这样的贤臣,而是他任用亲信寒浞为相国。自己则沉迷于打猎作乐,最后导致天下的百姓和诸侯不满。

后羿的相国寒浞发动政变,杀死了后羿,而且还把后羿的妻子占为己有。之后寒浞任用自己与后羿的妻子生下的儿子,占据着夏朝。

因此有穷氏并没有因为后羿的死亡而灭亡,杀死后羿的寒浞继续称帝,而且延续了有穷氏的称号。直到寒浞自己儿子寒浇即位之后,因为荒淫无道滥用民力,最后被推翻。

后羿死得很惨,自己被部下背叛杀死之后,自己的肉都被送给他的儿子吃。就像西伯侯姬昌吃自己的儿子伯邑考的肉一样。他的儿子知道这是父亲的肉而不愿意吃,最后被当场杀死。

最后是夏启的后代少康复国。

最后是寒浞自己和儿子也被人杀死之后,后羿所在的有穷氏也被灭族。之后跟随后羿的原夏朝臣子靡发动政变,杀死了寒浞拥立少康称帝,历经三代帝王近百年的努力才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地位。

历经百年之后,太康的孙子少康终于在回到国都,宣布夏朝复国成功。

后世的后羿形象

特别有趣的一点,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几乎都只谈羿,而不谈后羿。后世的史书只谈后羿,却不谈羿。在大家的眼中后羿这个人的形象很负面,很多时候大家都不用后羿这个称呼,而是用夷羿。

因为大家觉得大禹后代夏启创立的夏朝才是正统,而有穷氏所在的地方属于蛮夷之地,他们起兵反抗中原王朝,这是属于典型的叛乱行为。

因此后世人对后羿的认识,就是一个篡权夺位的乱臣贼子。

《左传》用后羿篡权夺位后的悲惨经历来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政权如果只是武力征服建立不会长久,只有道德法度才是长久的立国根基。

《后汉书 崔骃列传》:说新朝皇帝王莽像重用崔马因,结果崔说“吾生无妄之世,值浇、羿之君”。你看看,在汉代大儒把王莽这样的皇帝比作是古代的后羿、寒浇这样的君主,因为他们曾经篡夺夏朝的君位,自己做天子却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最后下场悲惨。

以至于后世,皆把后羿比作是乱臣贼子。从魏晋开始,这样的说法就屡见不鲜。比如《宋书》中有“有扈滔天,夷羿乘衅”这样的话语。《梁书》中也有“羿、浇灭于前,莽、卓诛于后”的说法。

《梁书》甚至说:国之将亡,必将妖孽。把夷羿、犬戎、王莽、董卓、桓玄之类的人放在一起,把他们当作是祸国殃民、篡权夺位的贼人。

可能是因为后羿的所作所为,诸子百家几乎大多数的学派都出奇的一致,大家只谈论羿,而不讲后羿。

天神羿的悲惨结局

其实到目前为止,最早谈论羿射日的神话传说是殷商王朝的《归葬经》。

而在先秦时期,我们就能看到很多地方都在讲天神羿的故事,但是很少讲羿的结局。除了极少的地方,比如儒家文献。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只有一个地方谈到羿。这里的羿肯定是射日的那个羿,而不是夏朝篡位的后羿。因为在《论语 宪问篇》中,提到羿的时候,还提到一个同时期的上古人物“奡”,说他们两个人一个射箭厉害,一个力大无穷,结果都不得好死。

《论语 宪问篇》: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然后就是孟子多次提到羿的故事。比如《孟子 离娄章句》中说逢蒙向后羿学习射箭,等到完全学会羿的箭术之后,就杀害了羿。孟子用卫国的瘐公之斯的故事来反驳,说这一切皆是因为羿这个人自己不正直,交的朋友也肯定是有险恶之心。

天神羿的结局比较悲惨,让人唏嘘不已。堂堂一代天神,最后沦落为凡间鬼界的首领,让人不甘心。

从这一点结合屈原在楚辞中描写羿的故事,可以知道天神羿的结局,其实早在汉代以前就流传下来。而不是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刻意编写,他只是把这些故事编辑在一起,完整地还原来天神羿的神话传说。

《淮南子 汜论训》:羿除天下之害,死而为宗布神。

当然孟子这个人对羿还是持肯定态度,并没有特别的讲羿有什么问题。反而多次提到羿的这个人还是不错。比如他说羿教人射箭,肯定是毫无保留地交给其弟子全部的技巧和方法。

或者说羿在专注自己射箭技巧方面的问题。比如《管子》中“审其高下,有必中之道”。

像道家的庄子、鬼谷子、荀子、韩非子之类的思想家跟儒家出奇的一致,也只是赞叹后羿的射箭技术几乎是天下无敌数一数二。

《荀子》: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后羿射日?羿射日?

其实没那么复杂。因为一直以来,大家并没有因为有穷氏后羿篡权夺位,而影响到天神羿的射日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近3000年的历史中,大家对后羿和羿这两个人物分得十分清楚。

不管是在殷商王朝,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直到唐宋时期。大家依然都知道,那个为天下射日的天神羿,他才是中华文明的英雄人物。因此大家一直以来对他的称呼,都是羿,而不加任何前缀后缀。

而大家对这个篡权夺位的有穷国君皆冠以“夷羿”的称呼,或者用后羿这个称呼。 因此直到宋代以前,提到后羿这个称呼的时候依然是讲的史书记载的那个篡夏的有穷国昏君,而不是神话中的射日英雄。

后羿射日这样的说法最早是从元朝开始。

元朝时期的元杂剧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要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很多元曲的曲目里,都开始讲后羿射日的传说。

《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尧王时有十个日头,被后羿在昆仑山顶上,射落九乌,止留的你一个。

以后到了明清时期,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开始大规模流行,大部分的小说都开始用后羿这个称呼来替代羿,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射日英雄,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有很多人物都被我们祖先赋予了神话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到底是神话人物还是现实人物,我们早已经分不清。不管是神话还是历史,都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这样才不会被阴谋论误导,才会更近一步的喜欢我们自己的文化,而不会让别人看笑话。

更多文章

  •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上个世纪,胡适提出了一条简单的验证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朝是否存在深度思考,二里头遗址能证明夏朝的存在吗,中国的夏朝真的存在吗

    如今,在我们的普遍认知当中,我国朝代沿革是以夏商周的顺序来进行的。但当我们对历史了解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便会发现先秦三朝之中,还有很多的谜团未曾揭开。我们所认定的商朝,直到上个世纪才被认为真正存在;而关于夏朝存在与否,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著名的考古研究员冯时相继发表《夏社考》、《“文邑”考》等文,将其与

  • 用汉唐周的方法解决人口问题?汉唐是青铜,亮点是周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和汉唐哪个更兴盛,周朝与汉唐哪个厉害,周朝和汉唐的区别

    众多的人口,是一个国家军事,财政,经济实力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在古代,因为是农耕社会,田地需要人去更重,赋税根据人口多少去征收(人头税)。所以,各个朝代,政府都会努力去增加人口,以实现国家经济繁荣,农工兴旺,长治久安。特别是在王朝的初期。汉唐作为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他们的人口政策极具代表性。

  • 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啥4000年前的夏朝,却始终得不到证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朝真实的未解之谜,夏朝真实记录,夏朝的历史怎么记录的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从部落,到各朝各代;从甲骨文的诞生,到秦朝统一文字,这些都表明,中国文化是有传承性的。然而,人们耳熟能详的朝代并不一定真正存在过,比如夏朝。根据资料记载,夏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建立者是大禹。但是,除了一些零散的文字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却没有

  • 殷墟中挖出一圆雕玉人,带有以色列遗迹,商朝历史又要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殷墟出土的玉人头像,商朝后期的殷墟遗址,殷墟玉人图片

    殷墟中发现最多的是当属甲骨文、青铜器等,从这些古物中可以找到商朝灿烂的文明,因为这里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所以展现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跟商朝有关,但令考古学家惊讶的是,在殷墟当中,竟然发现了一些跟以色列人有关的痕迹。从殷墟中出土的众多古董中,有一批奇怪的东西,即圆雕玉人,即是商朝时期利用玉雕刻成为的

  • 秦朝亡时,六国后裔群起反秦,为啥晋朝亡时,三国后代却任人宰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灭亡后六国势力,晋朝为什么灭亡,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黄金乱世,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闪耀,五霸轮替,七国争雄 ,这其实就是一个大竞争的乱世,最终秦始皇在公元前221 年奋六世之余烈,一举灭掉其他六国,开始了一个历史新篇章!自此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雄踞东亚,人们书写着一样的文字,用着一样的货币……这虽是秦始皇的巨大成就,同时

  • 越王勾践和王后雅鱼,在吴国共同经历屈辱,为何复国后雅鱼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勾践知道雅鱼之死,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原因,越王勾践最后被谁杀死

    对于雅鱼的自杀,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雅鱼是因为在和越王勾践在吴国做奴隶时,因为被晋国的使者侮辱,因勾践最困难时,需要她陪伴,没自杀,而在勾践复国后,为了保全贞洁而自杀的;也有人认为,雅鱼知道了太多勾践忍辱负重的不堪往事,不想让勾践一看到她就有不好的记忆,而选择自杀;也有人认为,雅鱼是因为看到范蠡、文

  • 遭到秦始皇痛恨的樊於期,投奔太子丹后,最终被荆轲忽悠献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为什么杀樊于期,荆轲刺秦王中樊于期为什么叛逃,秦始皇怎样对待荆轲

    当时的荆轲属于无名之辈,之所以能够成功面见秦始皇,是因为他贿赂了秦始皇的宠臣蒙嘉,献上了两件令秦始皇超级感兴趣的礼物。[var1]这两件礼物,一件就是那幅藏着剧毒匕首的督亢地区地图,另一件是大将樊於期的人头。督亢是燕国重要的战略区域,当时没有卫星没有GPS,打仗全凭地图,交出了督亢的地图等同于将燕国

  • 秦国最不该输的一场战役,若能赢,秦一统六国的时间将提前2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败得最惨的一战,秦国最大战役简介,秦国最厉害的战争

    特别是秦昭襄王这位君主在位时,秦国已经在整体实力上超越了山东六国。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这完全是一个趁机消灭赵国的机会。但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输了一场最不该输的战役,如果这场战役秦国能赢,秦一统六国的时间将至少提前20年,也即很可能在公元前200年之前,秦朝就能建立了。[var1]一首先,秦

  • 为什么孙邵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任丞相却没能立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孙邵简介,三国时期吴国历任丞相,东吴丞相孙邵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能留名青史者终究是少数,无论是彼时名士还是籍籍无名者,无论其人生精彩与否,选择权并不在他们手里。本篇就来聊聊孙邵shào,字长绪。孙邵是青州北海人,他和孙权所在的吴郡孙氏不是同一家族,孙邵的身材也很高大,他的身高达到了八尺。三国时期也有些北海人在史册留名,列个名单:郑

  • 春秋末期,田氏代齐,一场没有流血的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氏代齐后有几代国君,田氏代齐后的国君都是谁,田氏代齐是怎么成功的

    春秋初期的时候,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投奔到了齐国。齐桓公让他做了工正,掌管工人和官营的手工业。陈完又叫田完,是田成子田常的祖先。从那时起,田氏就开始在齐国扎下了根,齐国的几代君王都宠信。到了齐景公三十二年的时候,天上突然闪过了彗星,于是,齐景公就坐在柏寝台上,唉声叹气地说:“唉!宫殿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