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孙邵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任丞相却没能立传?

为什么孙邵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任丞相却没能立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4/3/6 10:31:06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能留名青史者终究是少数,无论是彼时名士还是籍籍无名者,无论其人生精彩与否,选择权并不在他们手里。本篇就来聊聊孙邵shào,字长绪。

孙邵是青州北海人,他和孙权所在的吴郡孙氏不是同一家族,孙邵的身材也很高大,他的身高达到了八尺。三国时期也有些北海人在史册留名,列个名单:郑玄、王脩xiū、邴bǐng原、管宁、傅玄、徐干、孙邵、孙乾、是仪滕胤。其中最知名的当属郑玄、管宁二人,但官至丞相的孙邵其实也不差。

孔融担任北海太守时期,就十分看重孙邵,任用孙邵为功曹,还夸赞他是“廊庙才也”,有着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才能,可见孔融对于孙邵有多么看好。其实孔融在北海太守任上举荐了不少人才,彭璆qiú、郑玄之子郑益恩、邴原、王脩、孙邵这些人都是他举荐的。孔融治理地方颇有心得,只是军事方面不太行。

但是孙邵没有陪着孔融一起同舟共济,他在兴平元年(194年)就跟着新任扬州刺史刘繇去江东了,刘繇这边接连被袁术、孙策欺压,孔融那边也不好过,他在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谭攻破了北海城。所以孙邵在这段时间里境遇并不好,所幸他很会来事,早早选择了站队孙权。

孙邵给孙权提出了很多有用的谏言,还劝孙权应该向朝廷纳贡,孙权也采纳了他的建议。孙邵凭借自己的表现获得了孙权的信任,被任用为庐江太守,等到孙权被朝廷任命为车骑将军后,孙邵就被孙权拉回来担任车骑长史了,也就是车骑将军府上的长史,很关键的官职。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曹丕封为吴王,他也是在这一年初置丞相的,阳羡侯孙邵就是他的第一任丞相人选,此外孙邵还兼任了威远将军。但很遗憾的是《三国志》中没有为孙邵立传,还是裴松之的注解让后人稍稍了解孙邵的些许事迹。孙权在忽悠曹丕送质子事宜时,就提到要让孙邵、张昭一起护送孙登前去魏国,并指出这两人都是他的心腹。

“初置丞相,以阳羡侯孙劭领之,立子登为王太子”——《建康实录》

依《志林》的记载,孙邵没立传是因为他与张温不和,就是来自吴郡张氏,顾雍口中那个“当今无人能比”的张温。本来在孙权的要求下,太史令丁孚fú、郎中项竣jùn都已经写了一部分《吴书》了,但是他们被认定没有著史的才能,所以他们的作品最终没有被采纳。

后来是韦昭、华覈hé、薛莹、周昭、梁广五人奉命重修《吴书》,孙邵就是被修掉的部分。此外,还有诸如《吴纪》、《吴录》、《江表传》等私人编纂的史书,这些都是关于吴国的史书,虞翻后人虞喜所作的《志林》、虞预所作的《会稽典录》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

“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三国志·薛综传》

在仅有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孙邵在担任丞相期间曾经被张温、暨艳检举,孙邵主动辞官上书请罪,不过孙权还是让孙邵官复原职了,最终在黄武四年(225年)逝世,终年63岁。鉴于暨jì艳做事较为公正,更像是孙邵本身有些污点,这才能让孙邵主动请辞。

因为孙邵担任过庐江太守,所以有人将他的辞罪与《孔雀东南飞》关联在了一起,认为孙邵任职期间害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妻,由于诗歌流传甚广,这就影响了孙邵的名声,倒也不失为一种可能。孙邵曾和张昭、滕胤、郑礼一起制定朝廷礼仪,这是史册记载中他少有的贡献。

很遗憾,难窥全貌。

更多文章

  • 春秋末期,田氏代齐,一场没有流血的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氏代齐后有几代国君,田氏代齐后的国君都是谁,田氏代齐是怎么成功的

    春秋初期的时候,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投奔到了齐国。齐桓公让他做了工正,掌管工人和官营的手工业。陈完又叫田完,是田成子田常的祖先。从那时起,田氏就开始在齐国扎下了根,齐国的几代君王都宠信。到了齐景公三十二年的时候,天上突然闪过了彗星,于是,齐景公就坐在柏寝台上,唉声叹气地说:“唉!宫殿装修

  • 《山海经》应为积累而成,反映了古人观念下的神话地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海经记载了地理知识,山海经地理图册,山海经是怎么发现并流传的

    传统的说法是《山海经》是治水的大禹或者是他的臣子伯益写的,但这从逻辑上就不大可能。夏代距离现在已经4000多年,能留下如此篇幅的神怪著作,恐怕不是一时一人所能完成的,更何况中国古代有托付名人来显示书的名气的传统。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

  • 李斯从荀子处学到帝王之术用于秦国,但其老鼠思想将其推向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斯与荀子,荀子不把李斯当徒弟,李斯是怎么拜荀子为师的

    荀子是儒家,但他非常重视帝王之学,他把帝王之术推向了高峰。荀子的学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与法家的学说兼容的,所以,他的学生中有李斯这样的法家。在荀子看来,无论是“礼”还是“法”,最重要的是任用贤人,只有善用人才方能维护君王的专制集权统治。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原则,而他把君子看成是法的根本,

  • 李斯《谏逐客书》应非因郑国渠修筑而写,而是受吕不韦牵连而上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斯劝嬴政逐客,李斯写谏逐客书成功的原因,李斯写谏逐客书不利因素

    这是一条开凿于前3世纪的人工河渠。清澈的泾水自陕西泾阳县西北的匏口注入渠道,跟随着上古工匠们的凿子和铁锤迸出的火星,顽强地穿越北山,逶迤东去。在绵延300里的旅途中,它不断裹挟那些南向的支流,汇成一股输血的大动脉,最终注入了北洛河。《史记》说:“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

  • 楚国6:楚封丹阳近汉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列国之楚国,春秋战国楚国丹阳,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后的楚国

    一、有关史籍 丹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12年,这是战国中期。《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庶长(魏)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

  • 楚国3:探讨楚人早期迁徙路线与周昭王丧师于汉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国扩张史,真实历史上的楚国,强盛时期的楚国

    楚国迁徙路上的许多地名,可在甘肃天水及两汉水流域找到源头,比如:荆山、秦溪、天柱山、漾水、汉水、汉阳、丹阳、沮水、漳水、潜水等。今天湖北境内除保留有以上大部分地名外,南漳、保康、武当、沙洋、京山等地名也能在秦岭西南侧找到源头。陕西与河南湖北交界地带的一些地名多与秦朝河内郡有关,那是秦灭六国迁河内郡人

  • 方圆50里的袖珍小国存活了700年,却因孟子推行儒政30年后被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越争霸后越国是如何灭亡的,中山国灭亡故事,春秋时越国是怎么灭亡的

    [var1]姬绣是周武王姬发的众多兄弟之一,正是他作为第一代的滕国国君建立了滕国,在他的治理下滕国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不断发展壮大的诸侯国开始相互争夺土地,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一向自给自足的滕国成为了各大诸侯国眼中财力、

  • 宋国猛将南宫长万,使得一手方天画戟,还能日行两百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国名将,方天画戟的72种招式,春秋猛将南宫长万

    乱世出英雄,春秋多故事。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故事的纷争时期,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春秋时期有所谓的八百诸侯,其中的诸侯国有强有弱,强者自然多历史典故,然而弱者也有着不少的故事。春秋时期的宋国就是一个有故事的小国,曾经宋国有位奇人,力量惊人武艺出众,曾单手推车狂奔200多里,而

  • 春申君时代之后名人对春申君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申君简介图片,春申君移花接木,上海春申君

    名人的评价首先,春申君评价中,最可靠,又最早的,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人,离战国末期的春申君一百多年的时间间隔,然而他去楚地亲眼看到春申君故城并夸耀其雄伟,从中感受春申君其人,讲述对春申君的生平的感想。具体地说,他谈到春申君以忠义事君主,并对楚国做出了很大贡献。再者,他将春申君的政治活动分为两期,前

  • 晋国狐氏与赵氏之间的殊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国栾氏诛杀赵氏,晋国赵氏怎么崛起的,晋国狐氏世系

    《史记》载:“晋作三军。赵衰举郤縠将中军,郤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父御戎,魏焠为右,往伐。冬十二月,晋兵先下山东,而以原封赵衰”,在晋文公的三军主帅人选中,赵衰是首屈一指的,只不过赵衰谦让给了郤縠,但也说明晋文公对赵衰是言听计从。更重要的是赵衰的谦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