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亡时,六国后裔群起反秦,为啥晋朝亡时,三国后代却任人宰割

秦朝亡时,六国后裔群起反秦,为啥晋朝亡时,三国后代却任人宰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4/4/8 8:34:53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黄金乱世,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闪耀,五霸轮替,七国争雄 ,这其实就是一个大竞争的乱世,最终秦始皇在公元前221 年奋六世之余烈,一举灭掉其他六国,开始了一个历史新篇章!

自此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雄踞东亚,人们书写着一样的文字,用着一样的货币……这虽是秦始皇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可视为,这是春秋战国,这第一个黄金乱世的的最后答卷,通俗来说,就五个字:中国成型了!

[var1]

第二个黄金乱世,是三国时期!这又是一次大竞争的时代,不同于春秋战国之初的是,无论是曹操、刘备、孙权,还是最后的司马家族,都千方百计的要一统三国(统一天下),反正就是不一统三国,好像就没资格谈成功一样。

由此,无论是诸葛亮的“三分天下”,还是周瑜的“抢西川北上争雄”的双雄并列(吴和魏),就更不要提曹操,死命吆喝着“天子在手,全都跟我走”,都为了为了这一统天下!最终司马家的晋国,完成了这次考试,但可惜很快又分裂为东西晋——又分裂了。

[var1]

所以,秦和晋,就是两个黄金乱世的最终答卷。但万分遗憾的是,秦朝是个非常短命的朝代。而晋国更奇葩,不但引发了五胡乱华的惨淡局面,造成了历史倒退,还分裂出了东、西晋!成为所有大一统朝代中,最不及格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呢?其实从秦朝和晋朝亡国时的表现上,就能看得出问题所在!

[var1]

二、秦亡时,六国后裔群起反秦

首先说秦亡时,无论大泽乡起义,还是楚汉争雄,其实这就是一个“六国反扑”的过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末时期的主角,虽是项羽刘邦,这两位都是楚国人,但同时其他各国也分别有后裔参与了亡秦过程,比如韩国贵族张良,魏国的魏豹等,等于是六国后裔群起反秦,促成了秦朝的败亡。

而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就在于秦始皇过于迷恋秦朝的武功,虽他亡了六国,但却没有斩草除根。都言秦始皇残暴,从这点上来说,显然秦始皇被冤枉了。至于焚书坑儒,更是被误传。因为当时的齐国的一位博士,坚持要求秦始皇实施古制,进行分封!

[var1]

这跟秦始皇要推行的“政令一统”完全背道而驰,却得到了当时许多人的支持,为此秦始皇才下令禁止“私学”,开始收缴书籍等,进行焚烧,想学习,就必须进官办学府,学习秦朝政令法度等。

而坑儒,更被扭曲的厉害,实则是秦始皇发觉自己一心求长生的心思,被徐福欺骗了后大怒,因而活埋了460位京城内的如徐福这类术士罢了!

[var1]

从秦始皇既没有对六国斩草除根,也没有不问青红皂白的“焚书坑儒”来看,秦始皇其实对六国的反扑比较轻视,原因就是过于相信秦朝武功了。真正让秦始皇大动干戈的是,一个收缴天下兵器,第二个就是让蒙恬铸长城,揍匈奴。

故而,当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六国群起反秦,很快秦朝就灭亡了,在刘邦开国汉朝后,不得不又实施短暂的分封,跟着又消灭异姓王,最终这才完成了对第一次黄金动乱的消化工作,等于是汉朝又进行了一次补考!所以实则汉朝,才是第一次黄金动乱后的真正答卷!

[var1]

三、为啥晋亡时,三国后裔却任人宰割?

所以汉朝为啥那么牛逼?为啥汉独以强亡?真正的根由就在这里,他全面吸收了第一次黄金动乱的营养罢了,以至于进入到三国乱世时期,还是想着要一统天下!所以三国乱世出现在汉末,实属必然!

就如有因有果一样,既然春秋战国时期塑造了汉魂,那么消化完毕后,则会历经一次重演。所以三国时期群星闪耀,英雄辈出。那么为何晋朝灭亡时,没有出现如秦亡时“六国后裔群起”的局面,反而是三国后裔任人宰割了呢?

[var1]

这只能说,三国乱世仅仅是“春秋战国”的回光返照!因为整个三国乱世,并没有出现如老子(道家)、孔子(儒家)、韩非(法家)、孙子(兵家)等思想大家!倒是出现了一位集大成者,诸葛亮!在诸葛亮身上,堪称是集合了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哪怕是墨家(木牛流马、弓弩革新)的所有特点!

这才是为啥诸葛亮备受三国加晋(四国)推崇,影响后世深远的原因。诸葛亮的最终失败,其实就是代表着“春秋战国”的彻底结束。由此中国从少年的激昂奋进,进入到了迷茫空虚阶段,这就是魏晋玄学的盛行!

[var1]

表明上看是被司马家族杀怕了,但实则却是失去了方向!“连诸葛亮那么牛逼,集大成者,都没完成的事,就跟不要说其他人了”,这句虽夸张,但却是一种形象比喻。

故而,整个晋国一直弥漫着空虚迷茫状态,贵族斗富,精英谈玄学,完全跟三国时期的奋发进取,背道而驰了!所以,五胡乱华一发生,便引发出了那么大的灾难,而三国后裔,也根本没人再有前辈的气概,变得任由宰割,是毫不稀奇!

[var1]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五胡乱华其实就是中原王朝经受的第一次大冲击。发生的背景,已经谈完,不是晋朝多窝囊,而是一种必然地刺激!

五胡乱华的一百多年,其实就代表着一种痛苦的脱变或裂变,最终迎来了隋唐的再一次的爆发期!但谁能否认,唐朝的高度中,没有胡人的功劳在其中?所谓“交流”,虽有时很残酷,可当这一切成为历史后,后人却又不得不说,没有这“残酷”,还真就不能成长!

更多文章

  • 越王勾践和王后雅鱼,在吴国共同经历屈辱,为何复国后雅鱼要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勾践知道雅鱼之死,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原因,越王勾践最后被谁杀死

    对于雅鱼的自杀,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雅鱼是因为在和越王勾践在吴国做奴隶时,因为被晋国的使者侮辱,因勾践最困难时,需要她陪伴,没自杀,而在勾践复国后,为了保全贞洁而自杀的;也有人认为,雅鱼知道了太多勾践忍辱负重的不堪往事,不想让勾践一看到她就有不好的记忆,而选择自杀;也有人认为,雅鱼是因为看到范蠡、文

  • 遭到秦始皇痛恨的樊於期,投奔太子丹后,最终被荆轲忽悠献出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为什么杀樊于期,荆轲刺秦王中樊于期为什么叛逃,秦始皇怎样对待荆轲

    当时的荆轲属于无名之辈,之所以能够成功面见秦始皇,是因为他贿赂了秦始皇的宠臣蒙嘉,献上了两件令秦始皇超级感兴趣的礼物。[var1]这两件礼物,一件就是那幅藏着剧毒匕首的督亢地区地图,另一件是大将樊於期的人头。督亢是燕国重要的战略区域,当时没有卫星没有GPS,打仗全凭地图,交出了督亢的地图等同于将燕国

  • 秦国最不该输的一场战役,若能赢,秦一统六国的时间将提前2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败得最惨的一战,秦国最大战役简介,秦国最厉害的战争

    特别是秦昭襄王这位君主在位时,秦国已经在整体实力上超越了山东六国。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这完全是一个趁机消灭赵国的机会。但是,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输了一场最不该输的战役,如果这场战役秦国能赢,秦一统六国的时间将至少提前20年,也即很可能在公元前200年之前,秦朝就能建立了。[var1]一首先,秦

  • 为什么孙邵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任丞相却没能立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孙邵简介,三国时期吴国历任丞相,东吴丞相孙邵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能留名青史者终究是少数,无论是彼时名士还是籍籍无名者,无论其人生精彩与否,选择权并不在他们手里。本篇就来聊聊孙邵shào,字长绪。孙邵是青州北海人,他和孙权所在的吴郡孙氏不是同一家族,孙邵的身材也很高大,他的身高达到了八尺。三国时期也有些北海人在史册留名,列个名单:郑

  • 春秋末期,田氏代齐,一场没有流血的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氏代齐后有几代国君,田氏代齐后的国君都是谁,田氏代齐是怎么成功的

    春秋初期的时候,陈国发生了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投奔到了齐国。齐桓公让他做了工正,掌管工人和官营的手工业。陈完又叫田完,是田成子田常的祖先。从那时起,田氏就开始在齐国扎下了根,齐国的几代君王都宠信。到了齐景公三十二年的时候,天上突然闪过了彗星,于是,齐景公就坐在柏寝台上,唉声叹气地说:“唉!宫殿装修

  • 《山海经》应为积累而成,反映了古人观念下的神话地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山海经记载了地理知识,山海经地理图册,山海经是怎么发现并流传的

    传统的说法是《山海经》是治水的大禹或者是他的臣子伯益写的,但这从逻辑上就不大可能。夏代距离现在已经4000多年,能留下如此篇幅的神怪著作,恐怕不是一时一人所能完成的,更何况中国古代有托付名人来显示书的名气的传统。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

  • 李斯从荀子处学到帝王之术用于秦国,但其老鼠思想将其推向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斯与荀子,荀子不把李斯当徒弟,李斯是怎么拜荀子为师的

    荀子是儒家,但他非常重视帝王之学,他把帝王之术推向了高峰。荀子的学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与法家的学说兼容的,所以,他的学生中有李斯这样的法家。在荀子看来,无论是“礼”还是“法”,最重要的是任用贤人,只有善用人才方能维护君王的专制集权统治。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治国原则,而他把君子看成是法的根本,

  • 李斯《谏逐客书》应非因郑国渠修筑而写,而是受吕不韦牵连而上书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斯劝嬴政逐客,李斯写谏逐客书成功的原因,李斯写谏逐客书不利因素

    这是一条开凿于前3世纪的人工河渠。清澈的泾水自陕西泾阳县西北的匏口注入渠道,跟随着上古工匠们的凿子和铁锤迸出的火星,顽强地穿越北山,逶迤东去。在绵延300里的旅途中,它不断裹挟那些南向的支流,汇成一股输血的大动脉,最终注入了北洛河。《史记》说:“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

  • 楚国6:楚封丹阳近汉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列国之楚国,春秋战国楚国丹阳,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后的楚国

    一、有关史籍 丹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12年,这是战国中期。《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庶长(魏)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

  • 楚国3:探讨楚人早期迁徙路线与周昭王丧师于汉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国扩张史,真实历史上的楚国,强盛时期的楚国

    楚国迁徙路上的许多地名,可在甘肃天水及两汉水流域找到源头,比如:荆山、秦溪、天柱山、漾水、汉水、汉阳、丹阳、沮水、漳水、潜水等。今天湖北境内除保留有以上大部分地名外,南漳、保康、武当、沙洋、京山等地名也能在秦岭西南侧找到源头。陕西与河南湖北交界地带的一些地名多与秦朝河内郡有关,那是秦灭六国迁河内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