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家族式的文人为何那么多?三苏、三王、二程,大环境很重要

宋朝家族式的文人为何那么多?三苏、三王、二程,大环境很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92 更新时间:2024/1/19 9:56:53

以家族为单位的成材率,未免也太高了吧?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说其他人有官宦身份的话,那么苏轼苏辙的父亲苏洵可不是当官的,他又如何保证他们老苏家能出这么多人才的呢?

一、感谢宋朝对文人的态度。

为啥大量文人把宋朝夸上天?甚至有人厚颜无耻地说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占据了全球经济的80%,简直荒谬至极。怎么算的,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为啥还是有这么多人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文人,他们都知道,宋朝是文人的天堂。

宋朝对文人太好了,别的不说,单就科举这一项,对文人就有了超越唐朝的照顾。过去唐朝每次科举,全国只录取二三十人,这已经算多的了。杜甫参加科举的某一年,一个都没录取的情况居然都有。

宋朝相对来说可爱多了,因为宋太宗赵光义为了笼络人心,登基以后开始扩招,每次科举都能选拔100多名进士,多的时候,能达到400多名进士。这数量实在是太可观了,大大增加了读书人们刻苦学习的积极性了。

除了科举制度上的偏袒,在官职等级上宋朝对文人也有明显偏袒。同一级别的文武官员,武将就是要比文官矮一个级别。两个人的轿子遇到了,武将必须要让着点文官才行。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甚至立下誓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好家伙,直接获得一块集体免死金牌有没有?从此以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是真的成为了至理名言。

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之下,大量读书人的家庭,开始重点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考取功名以后,改变的那就是整个家族的命运。

二、相对安定,给了读书人一个不错的读书环境。

很多人瞧不上宋朝,认为他们是软柿子,不光打不过大辽,甚至连西夏都打不过,居然连大理都没有吞并,实在是太怂包了。

其实这也正是北宋的一大特点,自从宋太宗雍熙北伐失利以后,北宋大规模的战争其实就逐渐减少了。

尤其是在宋真宗时期,宋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宋辽之间都没有什么大战,只是偶尔有点摩擦罢了。至于西夏和大理,他们只是寻求生存而已,压根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所以说北宋时期,是中原地区相对安定的一个时期。太平时期的文人,其实是最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读书,不会受到国仇家恨和颠沛流离的干扰。

三、宋朝物质文明相对发达,这是文化的催化剂。

不少人觉得古代物质文明非常落后,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在宋朝物质文明就相当发达,你很难想象,宋朝的商业税已经发展超过了农业税。这在任何一个其他的封建时代,都是不曾有过的。

商业发达这说明什么?当然是物质文明也跟着发达啦!正是因为有若干商品在社会上流通,才会有这么多人想到做生意。

发达的物质文明,其实对教育来说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催化剂。别的不说,我们现代物质文明相当发达了吧?不愁吃不愁穿,衣食住行都不成问题。

这个时候对子女教育的投入,自然就多了起来。除了房贷车贷以外,其实每一个家庭,最大的支出就是孩子的教育费用。

各种学科补习班,文艺爱好兴趣班接踵而至,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全方位的人才,至少别在未来掉队了。

因此内卷的现象就这么产生了,毕竟家家户户都报培训班,等于没有人报培训班。宋朝也是一样,由于物质文明发达到了一定境界,所以大量家庭将主要开支都用在了子女教育上。这才产生了一堆文化素养极高的人。

四、客观因素,家族背景很重要。

你说一个私塾先生的儿子,考上了进士,这我相信。但是你要说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突然冒出一个进士来,我大概率是不相信的。因为家庭文化熏陶是非常重要的。

王安石他们家本身就是书香世家,他老爹王益就是宋真宗时期的进士,所以有老爹的教导,王安石兄弟三人才个个成才的。而王安石又把自己的儿子王雱给培养成才了。

程颐程颢兄弟俩就更了不得了,他们祖上几代人全都是做官的,而且都是文官。所以这种家庭氛围的文化熏陶就非常浓厚了。

苏轼他们家的确是个例外,因为苏洵的老爹是个纨绔子弟,压根就不喜欢读书。而苏洵本人也到了30岁才开始发奋读书。

不过厉害就厉害在苏洵了,他30岁发奋读书,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所以才开始重点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

由此可见,原生家庭有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培养优秀的读书人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是没办法的,很多人说不公平,可你说怎样才叫公平呢?真的要让进士的儿子去种地,才算是公平吗?

总结:教育是立国之本。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以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发展。为什么宋朝大师辈出?因为宋朝在政策上支持读书人,又给了读书人一个相对安定且富裕的环境,你说读书人咋可能不发愤图强呢?

不可否认的是,读书人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社会发展光靠蛮力是行不通的,必须要靠脑子才行。

宋朝在教育上下了血本,也使得宋朝的读书人真切地认识到了朝廷的良苦用心。在这种双向上力的作用下,你说宋朝咋能不大师辈出呢?

参考资料:《宋史》

更多文章

  • 元朝政权结束,10万蒙古女性的命运如何?朱元璋的3道命令很睿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朱元璋简介,元朝的蒙古女人被朱元璋怎么处置,朱元璋如何统治元朝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生于权贵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贫穷,父母几乎无法养活几位兄弟姐妹,年幼的朱元璋为了缓解父母的负担,选择去给地主放牛混口饭吃。朱元璋其实并不是明太祖的原名,这个名字是他义父郭子兴给他取的,他原名叫朱重八。朱重八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母亲

  • 范仲淹在灾荒时期,故意让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范仲淹严令米商抬高价格,灾荒年间范仲淹为啥拼命吃喝玩乐,范仲淹为什么让米商抬高米价

    确实,范仲淹是大文豪,虽然没有名列唐宋八大家,但也是非常有水平的。然而相比于其文学成就,他的政治成就无疑更高!他曾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还进行过庆历新政改革,死后被追赠楚国公,谥号“文正”。这样的成就,在宋朝的大文豪里面,估计也就王安石能够压其一头!所以啊,范仲淹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其治国施政的

  • 北宋的刘娥,完全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为何她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宋皇太后刘娥历史简介,大宋时期刘娥是谁,历史上大宋刘娥是怎样的一个人

    而刘娥曾经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可见她是有座皇帝的心思的。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这在按时刘娥要称帝了,可刘娥却又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那么刘娥既然已经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也有这个心思,为何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刘娥的崛起和武则天倒也是非常类似。武则天的崛起和

  • 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中苦寻明主郁不得志的谋士,三国最聪明的四大谋士,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

    下面咱们就盘点一下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看看他们都有何谋略,结局如何?第一,李儒大将军何进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不想临死还将董卓这个恶魔招到京城。董卓虽然残暴不仁,但却是个没有头脑的愣头青,几乎所有大事都倚仗谋士李儒。如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面招揽何进兄弟之兵,一

  • 刘备是伪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算伪君子么,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刘备到底有没有伪君子

    当了2000多年的君子,却被很多现代人质疑是伪君子,大概只有刘备有这个待遇了。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个伪君子,不是个仁主,这是真的吗?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老对手。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他说的吧?吕伯奢热情招待,曹老板反手杀了他全家,是他干的吧。军中粮草不济,

  • 司马懿有治国之才,却一直辅佐曹家,70岁才起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能夺曹家江山吗,司马懿是如何夺取曹氏江山的,司马懿在曹氏地位

    三个国家之中属于曹操的曹魏国力最为强盛,国土面积最为广阔。就是曹魏占地面积共291万平方公里。而东吴的势力据其中,国土面积只有145万平方公里。而蜀汉的实力最弱,面积也最小,只有106平方公里。不过后东吴与蜀汉形成了联盟,是由于此后关羽和张飞的逝世。联盟也就此瓦解,刘备出兵讨伐东吴。不过此后却惨遭失

  • 刘禅贪图享乐的性格原来遗传自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禅射哭安琪拉,刘禅的一生,刘禅最强出装和铭文

    刘备早年乃一织席贩履之辈,虽空怀满腔抱负然蹉跎半生且人近中年仍一事无成。所以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过的很清贫,然而无论是从武力值还是脑力值来讲刘备本身并无过人之处所以要想从乱世中建功立业他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必须要有一批得力的帮手。而如何才能让别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呢?古代是最讲究出身地位的,要想聚拢人

  • 曹操攻打徐州,后院起火:两谋士力挽狂澜,才免老巢被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谋士排名一览表,曹操攻打徐州历史画面,曹操老巢在哪

    张邈私迎吕布背叛曹操张邈与曹操本来关系很好。此前,曹操抱着必死的决心第一次攻打陶谦时,对其妻儿说,如果我战死了,你们就去投靠张邈。曹操回来后,与张邈对视而泣,其情令人动容。但就是这样一位可以举家相托的好友,当自感生命受到威胁且有利可图时,毅然背叛了曹操。当初,吕布离开袁绍时,拜访张邈,分别之时,两人

  • 曹丕为何要先攻打称臣的东吴?主要是孙权都城的名字,太过直接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一般将黄巾起义后的历史都归于三国,但实际上“三国割据”要等到孙权称帝,三帝并立才真正开始。▲三国人物塑像孙权作为当时三名称帝君主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为何要在最后称帝?他之前又为何要向曹丕称臣?这对东吴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一、孙权向曹丕称臣在曹操去世之后不久,曹丕就要挟汉献帝,将皇位“禅让”

  • 为何曹操当年执意斩杀华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为啥杀华佗多年后真相是对的,曹操为何要斩杀华佗,华佗与曹操全集

    曹操可以说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了,在三国时期他搅动天下风云,以一己之力与天下抗衡,更是创造了“挟天子以下诸侯”的先例,只是曹操的历史口碑不怎么好,都认为他是心思多疑、精于算计之人,难怪京剧脸谱中用“白脸”来演绎他,言外之意就是说曹操是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奸臣。世人都说曹操是奸雄,他杀的人也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