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唯一机会。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强大的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意失荆州,关羽也没有骄傲自负,我在他的身上只看到了忠诚骁勇和铮铮傲骨,仅用手中的两个伴郡和仅仅3万水军,就让莽莽九州,数十万铁骑,为之颤抖,关羽虽败犹荣。
大家好,我是蒙娜俊夫,本期我们来聊一聊我非常喜欢的三国时期的内容,每个人对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也有很多观点想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本期内容已制作成视频在头条发布,
请点击头像进入主页观看,
或《
点击此处
》进入西瓜视频进行观看,您的点赞关注,将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耀!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关羽都是很多热爱三国的人比较喜欢的人物,我也是因为这个人物才对三国开始感兴趣,开始逐渐了解三国,但是有很多人,在关羽的最后阶段,仅仅一句大意失荆州,就抹去了他的荣光,甚至给了他骄傲自负的评价,这期视频,我就把我多年以来对于关羽这个人物,最难以接受的这些观点讲出来,我要为他讨一个公道。
直入主题,他的一世英名,就是被大意失荆州盖了帽子,由于他骄傲自大,导致最终兵败身亡,那么他真的是大意了吗?为什么吴军要采用白衣渡江的计谋?
关羽北伐襄樊的这段内容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所以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的是,荆州的确是丢了,但绝不是因为大意,或者傲慢而丢失的,我要为他摘掉这顶帽子,并且,我认为整部三国,关羽的襄樊之战,是最精彩,最畅快,个人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光荣之战,如果傅士仁和麋芳不开城投降的话,蜀国甚至吴国,改变国运的唯一机会,就在此一举,关羽也是唯一一个把人才济济的魏国打的无兵可派,无将可用,甚至要迁都的战神,威震华夏实至名归,最终失败,决不是他的策略和作战失误导致的。
下面我就把大意大意失荆州的大意和关羽的傲慢在这里详细分析一下,大意和傲慢是每个人都会犯的毛病,关羽也不例外,但是大意和傲慢造成的后果有这么严重吗?为什么非要抓住这两个词不放呢?关羽败走麦城的最终结果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荆州的地理位置也必然会引发孙刘联盟内部明争暗斗各有私心。
在吕蒙白衣渡江前,
孙权曾向关羽提亲,
关羽骂了孙权的使者,
这让孙权非常愤怒。关羽明目张胆地拒绝孙权,没留一丝情面。
难道不怕孙刘联盟就此瓦解吗?是不是因为关羽根本就没把孙权放在眼里?这难道不是关羽的傲慢和自大吗?
在做出判断之前,有没有人想过,这或许是孙权的一个阴谋呢?
关羽镇守荆州,为刘备守卫着
半壁江山。
孙权
此时提出联姻
,那么如果双方
一旦成了亲
,
若是两边开战,
关羽嫁到东吴的女儿就是不是就成了
人质?
但是如果我们这么分析的话,那关羽的格局也未免太小了,他当时考虑的
一定比我们常人要多得多。
刘备是关羽的君主也是关羽的大哥,现在关羽身居要职,手握重兵,镇守的又是隆中对中,就早就提出的战略要地荆州,现在孙权作为吴国的君主直接向关羽提亲,如果关羽欣然接受,那他把刘备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呢?刘备会怎么想,就算刘备不多想,蜀汉政权的其他文武百官又会怎么想呢?所以他必须要非常坚决的表态,哪怕委婉地拒绝,也会让人感到不安,关羽的果断,给蜀国的群臣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荆州的情况
在赤壁之战及南郡之战中,孙权出的人力物力都比刘备要大,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周瑜占领了
荆州的核心地区南郡
,而刘备亲自率军攻下了荆南四郡分别是: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从孙刘联盟的角度来讲,
东吴啃下了硬骨头
,但是刘备也为占领整个荆州做出了
巨大贡献。
虽然表面看起来刘备所占的荆州领土最大,实际上
荆南四郡比较荒芜,
刘备得到的位置实际上是
最差的,
发展空间也是非常
局限。
刘备要
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唯一的出路就是拿到东吴的
南郡,
拿到了南郡,
向北可以攻打中原,向西可以夺取益州,
没有南郡,刘备根本没有发展前景。
于是刘备提出向孙权借南郡要求,原本孙权是不想借的,因为
对于益州,孙权也是志在必得,
周瑜在世时也一直要求孙权攻打益州,夺取西川,与曹操划江而治,可周瑜在回军做准备时,却
意外病死在路上,
后来孙权也转变了战略,
同意将南郡借给刘备。
刘备借南郡时,将原来刘琦的防区,
半个江夏郡抵给了孙权,
孙权也就
得到了荆州的整个江夏郡。
但双方约定,
南郡将来还是要归还给孙权的,
刘备用半个江夏郡,租用南郡从而攻打凉州,
刘备也承认南郡是要还的,
只不过还想拖延一段时间
可刘备迟迟没有归还南郡,让孙权非常
愤怒,
孙权趁刘备远在益州时,
命令吕蒙攻打荆南,鲁肃在益阳与关羽对峙,
刘备率领5万兵马迅速从益州赶到荆州与孙权对峙并进行
谈判,
最终刘备做出了让步,以
湘水为界,
将湘水以东的长沙郡和桂阳郡也给了孙权,以抵借南郡,这个时候,孙权与刘备对借南郡的问题,其实
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划湘水为界。
但孙权在湘水划界的政治交易中显然是一种暂时的
缓兵之计,
孙权是
不可能
把周瑜与曹仁争夺了一年之久的战略要地南郡去和刘备交换的,况确孙权认为刘备的一切,都是孙权赋予的,因为没有孙权,
刘备早就被曹操赶尽杀绝了,
没有正确处理荆州问题,才是刘备无法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果关羽不北伐襄樊,就在荆州哪也不去,眼睁睁的错失孙刘联盟打败魏国的最佳时机,那样的话,荆州就能万无一失了吗?以蜀国和吴国的国力,不想联手打败魏国,他们哪里有发展的机会呢?他们一直都没有机会打败魏国,唯一的一次机会,就是关羽北伐襄樊,可孙权眼里只看到了刘备在发展壮大,的确,刘备发展得非常快,即便打败了魏国,刘备也会是他非常畏惧的对手,但眼下,强大的魏国才是最大的难题。
襄樊之战后期,孙权命令东吴军队,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一举夺取了刘备在荆州仅存的三个郡。
谁得到了南郡,谁的发展空间就更大,但是从道义上来讲,说刘备赖着孙权的地盘不走,这肯定说不过去,当初打下荆州,刘备功不可没,而且刘备得到的地理位置确实很差,就算孙权想要要回南郡,也不该在关羽进攻襄樊的时候和曾经的敌人魏国一起搞密谋偷袭关羽。这怎么能怪关羽大意失荆州呢?分明是孙权在搞阴谋,是他背信弃义在先,破坏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契约,眼红刘备的发展,而去偷袭关羽,可关羽却前线打得虎虎生威。
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战徐晃,威震华夏,就那么点兵马打的魏国要迁都,如果徐晃在战败,魏国就真的无人可派了。
我们再来分析
丢失荆州的细节,关羽正全力攻击樊城,根本没有料想到昔日的盟友会密谋偷袭荆州,眼看樊城就要被攻破,即便东吴真的来偷袭荆州,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回兵营救。关羽在前线打得再艰苦,却仍然留下了至少四分之一的兵力给糜芳和士仁,即便被吕蒙偷袭,只要剩下的人依靠城防,坚守不出,也完全能坚持到关羽回兵救援,三个郡的城防可不是说打就能打下来的,关羽已经把能想到的全都安排妥当了,结果作为蜀国的重要将领,糜芳和士仁却直接开城投降。
又有人会问,糜芳和傅士仁无名之辈,开城投降也正常,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那我要说的是,
糜芳是你绝对不会想到会开城投降的人。
导致关羽兵败身死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麋芳和傅士仁开城投降,那
为什么我说糜芳是绝对不会开城投降的人呢,
麋芳是刘备糜夫人的兄弟,曾是南郡太守,刘备在下邳被吕布击败后,麋芳就跟随刘备逃到海西。之后在追随刘备从小沛败逃到曹操那里。
曹操东征徐州时,麋芳又随刘备逃往青州,麋芳还亲自带领被打散的士兵找到刘备汇合。
麋芳跟随刘备来到汝南时一起击杀蔡阳。
曹操进攻汝南,麋芳又跟随刘备逃到新野。
曹纯的虎豹骑大破刘备时,麋芳又跟随刘备一起逃亡到江夏。
可以说
糜芳跟随刘备也是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老兵,
麋芳守江陵
本该是万无一失的,他能投降,关羽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关羽在北伐襄樊时,傅士仁和麋芳没有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然后关羽再说了一句:
“回来再收拾你们
!有人说,关羽应该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委婉一些,
得罪了人,当然会遭到背叛。
但我想说的是,
难道身居要职的官员在战争时期没有做好后勤补给的任务不该负有责任吗?
如果关羽连这种事情都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并且处理的公平公正的话,那他也就别当什么将军了,这种性格怎么可能带兵打仗呢。
被前后夹击的关羽仍然想要收复荆州,放弃了逃回上庸的机会,率领军队退回麦城,等待荆州最重要的两座军事重镇江陵和公安的军队合兵一处,准备迎战吕蒙,无奈关羽却不知道据守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和傅士仁早已经投降东吴,失去后方大本营的关羽只能孤军守在麦城。由于没有后方补给,加上东吴吕蒙的猛烈进攻,眼看麦城马上要被攻破,关羽只能选择撤退。
就算是关羽骄傲自大,
麋芳和傅士仁一直嫌弃关羽怠慢自己,因为关羽的傲慢,导致了最后关羽活该有如此下场,那么战争时期,
蜀国能打的将领本来就没有几个
,他们
连后勤补给都做不好,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他们呢?
结果他们也确实什么都指望不上。
吕蒙到达江陵后,把被囚的于禁释放,
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们的家属
关羽在撤退的途中,
跟随他的只有十几名骑兵。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武圣,就这样走上了此生的最后一段征程。
孙权得到荆州后又做了什么呢?再也没有人能达到关羽在荆州时发挥的作用。关羽的死让刘备和孙权失去了打败魏国的唯一机会。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强大的魏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大意失荆州,关羽也没有骄傲自负,我在他的身上只看到了忠诚骁勇和铮铮傲骨,
仅用手中的两个伴郡和仅仅3万水军,就让莽莽九州,数十万铁骑,为之颤抖,关羽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