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蹻入滇:楚国大盗庄蹻,为何摇身一变成了滇王

庄蹻入滇:楚国大盗庄蹻,为何摇身一变成了滇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208 更新时间:2024/1/25 2:01:59

庄蹻塑像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两位闻名天下的大盗。一位是鲁国的盗跖(zhi),另一位是楚国的庄蹻(qiao)。盗跖的故事,已在《盗亦有道:古代第一大盗柳下跖,怒斥孔子太虚伪》一文中说过了。本文说说庄蹻的故事。

说庄蹻是大盗,其实有点冤枉。庄蹻本是楚国第22代君主楚庄王的后代,根红苗正。只是到了楚国第37代君主楚怀王时,庄蹻已属于远房宗亲,享受不到多少福利了。不过,庄蹻是个难得的人才,善于领兵打仗。《荀子·议兵篇》中,把庄蹻列为与齐国的田单、秦国的商鞅、燕国的乐毅齐名的良将。遗憾的是,当时的楚怀王是一位昏庸的君主,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所以,栋梁之才庄蹻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联军共同攻打楚国。楚怀王派大将唐昧(又作唐蔑)率军迎战。双方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县)隔水列阵,相持了6个多月。后齐军派精兵夜袭楚军,斩杀唐昧。楚国惨败,大片土地失陷,史称垂沙之战。战后,楚国不得不向齐国屈服,被迫以太子熊横为质,向齐求和。

楚国战败,令怀才不遇的庄蹻十分不满。庄蹻一怒之下在楚国东部的越地发动暴乱,变身“大盗匪首”。庄蹻起兵作乱在许多史籍中均有提及。《荀子·议兵篇》记载:“唐蔑死,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商君书·弱民》中说:“唐蔑死于垂涉,庄蹻发于内,楚分为五。”意思是,唐蔑死后,庄蹻举事,楚国一时四分五裂。此外,《韩非子·喻老》也记载:“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论衡·卷二·命义篇》则称:“庄蹻横行天下,聚党数千,攻夺人物,断斩人身,无道甚矣。”意思是,庄蹻的盗匪队伍,在楚国横冲直撞,胡作非为,势不可挡。《吕氏春秋·介立》中还说:“庄蹻之暴郢也。”意思是,庄蹻的盗匪队伍甚至一度攻入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荆州市)。

[var1]

壁雕:庄蹻王滇

庄蹻沦为大盗,实际上是被逼的。东汉王充在《论衡·本性篇》中说:“盗跖非人之窃也,庄蹻刺人之滥也。”意思是,盗跖并非真正的盗贼,庄蹻也非贪婪之人。只是由于庄蹻在楚国长期受打压,英雄无用武之地,才举兵造反。平心而论,许多历史人物,确实很难用“好”与“坏”来区分。

公元前299年,楚国被秦国狠狠地玩了一把。当时,秦国攻下了楚国八城,然后秦王写信给楚怀王,约他到武关(今陕西商洛市境内)会盟。楚怀王长期被秦国欺负,当然希望同秦国讲和,所以不听屈原等人的劝告,决定前往武关赴约。谁知一到武关,就被秦国扣为人质。秦国逼迫他割让黔中郡和巫郡赎身,但楚怀王宁死不从。三年后,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秦国。显然,楚怀王是被秦国活活玩死的。

楚怀王被扣留期间,在齐国为质的太子熊横,以割让五百里地给齐国为条件,得以回国继承王位,是为楚顷襄王。楚顷襄王时代,秦国多次伐楚,楚国胜少败多。鉴于楚国内忧外患,楚顷襄王决定招安纵横江湖的大盗庄蹻。毕竟是王室宗亲,血浓于水,庄蹻当了几年大盗之后,选择了归顺朝廷。

[var1]

壁雕:庄蹻王滇

公元前280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国被迫割让上庸、汉北之地给秦国。公元前279年,秦国再攻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市)。秦军步步逼近,楚国郢都危在旦夕。这时,庄蹻主动请缨,要求率领一支精兵挺进滇地(今云南贵州),建立敌后根据地。当时,巴蜀之地早已被秦国吞并,秦军正对楚国黔中郡和巫郡虎视眈眈。如果此时在秦军后方开辟根据地,不仅能使秦军腹背受敌,而且可以趁机攻打秦国的巴蜀之地,从而分解楚国在正面战场的压力。这个大胆的计谋,无疑具有高超智慧和长远眼光,很快得到了楚顷襄王的批准。

庄蹻于是领兵数千,从郢都出发,溯沅水(一说是沿长江)而上,进入黔中郡以西的且兰、夜郎(都在今贵州境内),最终抵达了滇池(今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方圆三百里,土地肥沃。周边几千里都是富饶之地。庄蹻轻而易举就占领了那里,并将其纳入楚国地盘。值得一提的是,《史记》和《汉书》都将庄蹻入滇误为楚威王时期,实为楚顷襄王时期,在此纠正一下。

公元前277年,庄蹻在滇池建立根据地之后,打算返回楚国商讨抗秦大计。但此时黔中郡和巫郡都已被秦军占领,郢都也于先年被秦军攻陷,楚国早已迁都于陈(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由于道路被阻隔,庄蹻及手下军士不得不滞留于滇池。后来,庄蹻见返回楚国无望,就在当地建立了滇国,自称滇王,定都于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为笼络人心,庄蹻主动改变自己的服饰,顺从当地的习俗。庄蹻因此成为了史册中内地开发云南边疆的第一人。

[var1]

古滇国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

更多文章

  •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秦国从哪里来的,为何最后变成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武王分封的秦国,武王分封功臣资料,周武王分封多少诸侯国

    秦国能在七雄争霸中取胜,贾谊说是“奋六世之余烈”,但这并不足以概括秦国的厉害,秦国实则是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过程,才有了“吞二周而亡诸侯”的高光时刻。因为,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一直到一百多年后才有了一个叫“秦”的封地。那么秦国是从哪里来的,为何能在最后变成大国,还创下了统一全国的大业?这就

  • 孔子的诞生地,有何奇妙?山东孔林:能使乌鸦远避,蛇类不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林个人资料,孔林的十大怪异之处,山东曲阜孔林孔府

    年幼的他常常能够见到这样一派景象: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身着着华美的衣服,香火萦绕,乐声不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这些人们神情肃穆,或躬身拱手,或俯身跪拜。虽然那时的男孩儿尚且年幼,但仿佛是与这种庄严肃穆的场景产生了深厚的精神连接。男孩儿开始在私下效仿,或许是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模仿着那些人们的一举一动

  • 中山国是什么样的存在?是华夏后裔,怎么又不同于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山国最后国君,历史中的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简介

    北狄——出自华夏的戎狄?其实喜欢历史的朋友估计有许多对“狄”这个词都不会陌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对于某些朋友来说更可以说是常识。在多数朋友的印象里,这些词恐怕都意味着这些族群并非华夏族群。特别是北狄族群,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是后来北方各个游牧族群的祖先,或者至少是他们当中的一支。[var1]北狄

  • 《禹贡》中规划的九州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禹贡》为孔子编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禹贡划分天下九州的标志,禹贡中九州是什么结构,禹贡中提到的九州

    [var1]说《禹贡》为孔子手定的理由是:其一,公元前280年是孔子死后200年左右,此时,《尚书》早已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假如《禹贡》成书于战国时,突然加入到《尚书》中,当时战国学者怎么不提出怀疑和指责呢?《尚书》是孔子编定的书,西汉还有古文本和今文本的流传,《禹贡》是

  • 三大圣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为何同时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和释迦牟尼谁伟大,释迦牟尼和孔子是什么关系,释迦牟尼和孔子谁的影响力最大

    难道这是一种巧合吗?这么多哲学家,从东方到西方,集体投胎传播高深的哲学思想?不会是哪位大仙故意这么安排的吧?其实用一句话,就能阐述其中的道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道理是一样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人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又会对客观环境造成影响。[var1]一、那个时代,中

  • 与丈夫差39岁 成姐姐的婆婆 守寡半世纪 第一个死后不火葬的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22岁守寡的皇后,死后20年不腐的妃子,死后七年未葬的妃子

    [var1]努尔哈赤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建功立业,为了这个目标他牺牲很多,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女儿,自己儿子的婚姻,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努尔哈赤来讲,婚姻的意义就看能否给自己换得更大的利益,若不能,这场婚姻就没有任何意义,若能就是意义重大,这个女人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不重要,最重要

  • 《山海经》中,大禹治水的神器“息壤”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山海经》中,“息壤”被描绘成一种有着神奇作用的土壤,因为它“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也就是说,这个叫”息壤“的土,它本身是可以自动无限生长的,所以用来堵塞洪水,是最好不过的。我们都知道,鲧治理洪水,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采取了”堵“的方法,而“大禹”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疏

  • 《山海经》是神书吗?里面的黑齿国、周题国、丁玲国,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世界屋脊一、先秦时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战国以前,由于华夏民族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包括海河)和江、淮、河、汉之间,虽然同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交往,但总的说来地理视野是比较狭小的。当时人把海看作世界的边际。[var1]从人们对东方“海隅”和“海表”的认识开始,然后扩大为四方皆有海的设想。《诗•大雅

  • “窃符救赵”背后:魏王是赢家,信陵君只能算半个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前257年,秦军围攻邯郸,赵国向魏国发出求援信,魏王让晋鄙挂帅,率10万精兵出征,救援邯郸。但是,秦昭襄放下狠话,谁若敢救援赵国,下一个收拾对象就是他,秦军纷纷教他学会做人。魏王害怕秦军,便下令晋鄙屯兵观望,在边境溜达,坐视邯郸被围而不顾。信陵君非常着急,他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更想救

  • 古今奇谈之盥洗:屈原的圣女,齐景公的浴堂和曹共公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之前的一篇关于春秋战国的清明节的章节中,我曾经为大家提到过一个叫舞雩礼的礼节,其大致的过程就是通过在河水里洗澡来禳除灾凶。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会不禁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春秋时期的人们都怎么洗澡呢?他们的洗澡过程和我们的洗澡过程有相同之处吗?其实啊,早在比春秋战国更要早的夏商两代,当时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