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禹贡》中规划的九州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禹贡》为孔子编写的?

《禹贡》中规划的九州是怎样的?为什么说《禹贡》为孔子编写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48 更新时间:2024/1/24 15:42:50

[var1]

说《禹贡》为孔子手定的理由是:其一,公元前280年是孔子死后200年左右,此时,《尚书》早已风行一时、广为流传。《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假如《禹贡》成书于战国时,突然加入到《尚书》中,当时战国学者怎么不提出怀疑和指责呢?

《尚书》是孔子编定的书,西汉还有古本和今文本的流传,《禹贡》是其中的一篇,也为孔子定稿。其二,九州之中,雍州的得名足以表明《禹贡》写作于秦国在公元前677年徙雍之后不多久。此时是孔子将要出世之时。其三,《禹贡》对于楚国南部和吴越地区的山川,认识模糊,正是足以证明写作的年代较早。

[var1]

第五种,顾颉刚、侯仁之等提出,《禹贡》“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前期的作品。”成书年代“较秦始皇统一的时代约早六十年”,(顾颉刚《禹贡》注释)作者可能是秦国人。这就比“大禹手书”说拉下了近两千年。比“西周”说拉下了七百多年;比“孔子编定”说拉下了二百多年。

其一,认为九州是在战国的情势下产生的。九州和五服分内外两部分说,要到战国中期才有可能出现。《吕氏春秋·有始览》说:“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为荆州,楚也。北为幽州,燕也。”

这样,中国领土的幅员和疆域,到战国时代,才达到禹贡九州的地域。《禹贡》作者的地理知识仅限于公元前280年以前的疆域概念。其二,五服制度在西周时代实行过,到战国消亡;九州制度是由战国开始酝酿,到汉末而实现。《禹贡》里把落后的制度和先进的理想一齐记录下来了。因此,此书写于两种制度交替之时,更合乎情理。

[var1]

其三,夫差开的人工河道,距《禹贡》时代已远,所以《禹贡》作者的记叙中,把它当做了自然河道了。也即沟通泗水和济水之间的运道,是战国时吴夫差所开,《禹贡·徐州》里记为:“浮于淮、泗,达于河”,忘记了它是人工运河。

其四,中国之由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梁州的贡物有铁和镂,亦即边远地方出产钢、铁,这只会是战国时期的书。其五,《禹贡》中大一统的思想这般浓重,应该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思想准备。

第六种,新近史念海先生提出《禹贡》“为战国时期的著作,其成书年代不应早于公元前482年,亦即周敬王38年和鲁哀公13年,吴晋黄池会盟之年。……这是最早的极限,……还应在公元前403年之后,……即周威烈王23年三家分晋之后。……《禹贡》成书当出于魏国人之手。”

其一,徐州的菏水是《禹贡》成书年代的最早极限的标志。《禹贡》中说:“浮于淮泗,达于菏。”菏水是一条大致东西向的人工河道,是吴王夫差和晋侯在黄池会盟而开凿的。吴晋黄池之会是公元前482年,《禹贡》中记录了这条河,必成书于此年之后。

其二,“扬”和“越”乃是字的声转,实质相同。越灭吴在前473年,下距三家分晋尚有五十多年。《禹贡》九州中列入影射越国的扬州,说明其成书年代不能上推到战国之前。《禹贡》冀州影射的是三家分晋之后不久,著作年代不能早于前403年。

其三,“西河”的名称是魏国人的口吻。“西河黑水为雍州”出自魏人。《禹贡》运道中心的都城是魏国都城——安邑(河南夏县),这里也是先前的禹都。《禹贡》也就假借这个传说中的禹都,绘制以安邑为中心的大一统事业的宏图。以上六种意见,都各自有一定道理,尚待深入研究,方可定论。

[var1]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三大圣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为何同时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和释迦牟尼谁伟大,释迦牟尼和孔子是什么关系,释迦牟尼和孔子谁的影响力最大

    难道这是一种巧合吗?这么多哲学家,从东方到西方,集体投胎传播高深的哲学思想?不会是哪位大仙故意这么安排的吧?其实用一句话,就能阐述其中的道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件事,道理是一样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人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又会对客观环境造成影响。[var1]一、那个时代,中

  • 与丈夫差39岁 成姐姐的婆婆 守寡半世纪 第一个死后不火葬的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22岁守寡的皇后,死后20年不腐的妃子,死后七年未葬的妃子

    [var1]努尔哈赤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都是为了建功立业,为了这个目标他牺牲很多,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女儿,自己儿子的婚姻,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对努尔哈赤来讲,婚姻的意义就看能否给自己换得更大的利益,若不能,这场婚姻就没有任何意义,若能就是意义重大,这个女人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不重要,最重要

  • 《山海经》中,大禹治水的神器“息壤”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山海经》中,“息壤”被描绘成一种有着神奇作用的土壤,因为它“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也就是说,这个叫”息壤“的土,它本身是可以自动无限生长的,所以用来堵塞洪水,是最好不过的。我们都知道,鲧治理洪水,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采取了”堵“的方法,而“大禹”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用的是疏

  • 《山海经》是神书吗?里面的黑齿国、周题国、丁玲国,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世界屋脊一、先秦时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战国以前,由于华夏民族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包括海河)和江、淮、河、汉之间,虽然同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交往,但总的说来地理视野是比较狭小的。当时人把海看作世界的边际。[var1]从人们对东方“海隅”和“海表”的认识开始,然后扩大为四方皆有海的设想。《诗•大雅

  • “窃符救赵”背后:魏王是赢家,信陵君只能算半个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前257年,秦军围攻邯郸,赵国向魏国发出求援信,魏王让晋鄙挂帅,率10万精兵出征,救援邯郸。但是,秦昭襄放下狠话,谁若敢救援赵国,下一个收拾对象就是他,秦军纷纷教他学会做人。魏王害怕秦军,便下令晋鄙屯兵观望,在边境溜达,坐视邯郸被围而不顾。信陵君非常着急,他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更想救

  • 古今奇谈之盥洗:屈原的圣女,齐景公的浴堂和曹共公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之前的一篇关于春秋战国的清明节的章节中,我曾经为大家提到过一个叫舞雩礼的礼节,其大致的过程就是通过在河水里洗澡来禳除灾凶。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会不禁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春秋时期的人们都怎么洗澡呢?他们的洗澡过程和我们的洗澡过程有相同之处吗?其实啊,早在比春秋战国更要早的夏商两代,当时的人们

  • 楚国人的创造力,你有没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国灭亡真正原因,楚国人是个怎么样的人,楚国人聪明吗

    楚国人为什么有这么强创造力呢?首先是信仰!历史上的楚人,认为自己是祝融的后裔。传说祝融是上古时代的火神,掌管着火的秘密。火天然带有美感,有木有,所以楚国人是追求完美的。火又代表着发明创造力,所以楚国人的创造力可能和这个有关。在古代中原人崇拜的图腾是龙,而楚国人崇拜的图腾是凤凰,认为凤凰才是最有神性的

  • 楚国感人皇族!战数倍秦军断一臂,城破时做一决定感动后人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抗击楚国的50万秦军,秦军灭楚国真实视频,60万秦军灭亡楚国

    [var1]楚国怀王统治前期,楚国与齐国仍旧处于同盟状态,楚、齐两国同盟严重威胁到了秦国扫灭六国的虎狼之心。此时的楚国处于楚怀王的统治下,怀王的父亲楚威王留给他的还是一个比较强大的楚国,实力强劲正是秦国的敌手;齐国是中原的强国,实力虽不及秦国、楚国,但是却依然算得上是威胁秦国统一的障碍;因此秦国不破

  • 《大秦赋》毛遂好酒,赵偃娶倡女为妻,两者助推了赵国的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国毛遂之死,毛遂时代赵国国君,赵国公子赵偃

    1、赵偃从小喜欢欺负在赵国为质的嬴政,还差点杀死嬴政,是申越先生舍命才救下了嬴政母子。所以当赵偃听到嬴政已经在秦国当了亲王以后,他心理上很不平衡,也要当赵国的王。可是哥哥赵佾是太子,而且父王喜欢赵佾,不喜欢他。赵偃就挖空心思想门路了,喜欢拍他马屁的小跟班郭开鬼点子很多。2、赵偃娶倡女为妻,赵王是很恼

  • 《史记》中你没发现的那些事:孙膑所引起的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史记孙膑简介,读史记说说对孙膑的看法,史记里面的孙膑在哪一页

    [var1] 三家分晋后的赵魏韩 1、城濮之战奠定了春秋时期的基本格局。2、晋阳之战奠定了战国时期的基本格局。3、马陵之战意味着三晋的衰落。4、长平之战扫清了秦国统一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整个春秋战国,就是围绕着中原地区而进行的一场兼并战争。晋国之所以能够取得霸权,那得感谢晋献公的心狠手辣。他把叔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