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巨鹿之战是章邯的战略失误,项羽率军多次断绝秦军后勤供给

巨鹿之战是章邯的战略失误,项羽率军多次断绝秦军后勤供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82 更新时间:2023/12/23 5:50:13

章邯发动伐赵之战,在战略上是大错

章邯是秦之第一名将,率兵镇压东方叛乱后,接连击破起义军之核心力量,楚王陈胜、齐王田儋、魏王魏咎先后败亡。项梁立楚怀王后,成为反秦起义军中实力最强者。然而,在定陶之战中,项梁被章邯所击杀,楚政权风雨飘摇。

正在攻略陈留郡的项羽、刘邦获悉项梁死讯,大惊失色,放弃攻城,匆匆东撤,把都城从盱眙迁往彭城,严加守备。吕臣守卫彭城东,项羽守卫彭城西,刘邦守卫砀县。倘若章邯乘胜而进,项羽、刘邦等能否守得住彭城,确实令人怀疑。岂料这个时候,章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认为项梁既死,大柱倒了,楚政权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消灭北方的赵政权,以免反秦势力死灰复燃。

在复活的东方六国中,燕、韩两国毫无实力,楚、齐、魏被章邯打残了。在章邯看来,只有赵国威胁比较大,故而他放弃继续攻打楚政权,率王离、苏角等将领,引兵北渡黄河,直扑赵国。如此一来,给了楚政权予重振旗鼓的机会。很快章邯就会发现,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赵国,而是项羽。

赵国的殊死抵抗,拉开巨鹿之战的序幕

在诸反秦势力中,赵国算比较强的。赵国有两个能人,一个是张耳,一个是陈余,都是秦末汉初的风云人物。

此时章邯手上的兵力已超过四十万,大军直趋赵境,如泰山压顶。强弱立判,赵国丞相张耳、大将陈余率军迎战,大败而逃。首都邯郸是保不住了,张耳与陈余遂拥赵王赵歇,退入巨鹿城。章邯入邯郸城后,把城内百姓尽数迁往河内,拆毁城廓,以绝后患。

巨鹿之战‍形势图

巨鹿之战,将决定赵国的命运。

为了守住巨鹿,赵国的防御还是比较积极的。赵将张耳守城,陈余则率数万人驻扎于城北,称为河北军,以作为机动部队。巨鹿城的防御工事非常坚固,易守难攻,加上内外呼应式的积极防御体系,章邯兵力虽强,要攻破巨鹿也非易事。章邯令王离等部将包围巨鹿城,自己主力部队驻扎城南。在章邯看来,只要围困几个月,巨鹿粮尽援绝,不攻自破。

对于秦军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粮食运输。只要不缺粮,巨鹿指日可下。为了确保粮道畅通,章邯修筑一条甬道,凭借高速车道,可确保粮食源源不断运抵前线。一切看上去都无懈可击,只是章邯错了一件事,他低估楚国的力量了。

各路援军奔赴巨鹿,天下命运系此一役

倘若巨鹿失守,赵国灭亡,那么秦灭六国的故事还会重演一遍。因此,各方反秦势力都明白,巨鹿一定要救。

楚政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发兵救赵。除了楚军之外,其他诸政权也纷纷派兵相援,包括齐将田都,燕将臧荼等。

上将军宋义是个颇有谋略之人,也是有野心,自认为谋略无人可及。他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秦军全力攻赵,即便胜了,军队也疲惫不堪,到时正好以逸击劳;倘若不能打败秦军,也可趁机引兵西进,一举捣破秦都。

阏与之战示意图

宋义的战略对不对呢?应该说,有一定合理性。这种按兵不动以待时机的策略,在古今战例中多有体现,比如赵奢破秦阏与之役,西汉周亚夫平七国之乱,都曾运用过此策略。

那么,他错在哪呢?

错在他根本就不想救赵。他的意思是让秦军破赵后,再战秦军。这种动机是不纯的,对反秦战线的联合是有害的,是纯粹自私自利之举,也是他与赵奢、周亚夫两位名将不能相比的地方。以秦之强,反秦诸力量倘若不能联合对敌,势必会被一一击破,这是毫无疑问的。

项羽当然不干了,他把宋义给杀了,自任上将军,楚军的立场便从观望转向主动出击。

这时又有几支义军加入援赵之列。魏王魏豹、齐王建(战国最后一位齐王)的孙子田安都派部队增援巨鹿,张耳的儿子张敖在代郡收罗一万多人,也赶回巨鹿。应该说,各路援军的人数还是不少的。

项羽并非莽撞之人,而是打得非常聪明

项羽在大的战略上比较差,特别是后来楚汉争霸表现得很明显,但是他的战术一直是第一流,很难有人超过他。要知道项羽也是读过几天兵书的,对战争的领悟能力之能,非他人所能及。

项籍

项羽很快就发现敌军的弱点所在:粮食。打仗时人多当然是优势,章邯四十几万大军,光这架势就能吓死人。但是人多有人多的问题,吃饭问题不是小问题。章邯是聪明的将领,他修甬道来解决运粮问题,十分高明。项羽也很高明,我就绝你的甬道。

争夺甬道之战,便成为秦、楚大战的序幕。据《史记》的说法,“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数绝”二字,可见双方是多次交锋,甬道数次易手。在楚军的猛攻下,围困巨鹿城的王离部开始断粮。

人是铁,饭是钢,要是没有吃的,再强大的军队也会立马崩溃。这时,项羽已经觉察到,反击的机会成熟了。

置之死地而后生

项羽派悍将英布、蒲将军率前锋部队两万人率先渡河。章邯闻讯,急派军前来阻击,英布与蒲将军奋力击败秦军,为后续部队渡河打下基础。此时,赵国大将陈余又派人前来请求项羽火速进军,项羽乃命令全体楚军悉数渡河。这一战,非但关系到赵国的生死,也是秦楚兴亡的关键。秦军最精锐的部队与楚国最精锐的部队都聚集于此,势必是一场昏天暗地的大血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必死的决心,哪来超凡的勇气?项羽下令,破釜沉舟,烧毁帐篷,所有将士,只随身携带三天干粮。前面是四十万的虎狼敌人,后面是滔滔河水,过了河,别想着有热腾腾的饭,别想着有温暖的帐篷。往后退,只有死路一条,要生路,就得把前面的敌人杀光,杀出一条活路。

当时前来救援巨鹿的各路援军,见到秦军漫山遍野的营垒,谁也不敢发动进攻。甚至在项羽发起绝地反击时,他们仍然小心谨慎,按兵不动。英雄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此,英雄能造时势,而凡人永远随波逐流。

章邯

不过,要说这些援军一点用处也没有,也是不对的。他们至少可以袭击秦之粮道,同时章邯也得分兵防着他们,还是有点用的。

项羽的楚军虽然人少,但是有几个优势:第一,秦军人数虽多,但围城既久,久攻不克,士气凋零。而楚军则是新锐之师,以逸待劳,劲头十足。第二,秦军粮食供应不上,面黄肌瘦,战斗力大打折扣;楚军数绝秦之粮道,应该抢了不少粮食,吃得膘肥体壮。第三,楚军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前进才能生存,虎狼之性被激发出来;秦军兵疲马困,没有斗志。第四,外围反秦之援军不断聚集,人数越来越多,对秦军士兵心理上也产生巨大的压力。

应该说,项羽不是光靠匹夫之勇,他是有胜算的。他对自己麾下子弟兵的战斗力是非常了解,也充满自信。这支英勇无畏之军队,是可以以一击十的。事实也是如此。项羽猛攻围困巨鹿城的王离部,楚军呼声震天,以一当十,如猛虎下山,勇不可挡。项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无人可挡。楚军与秦军交锋九次,大破秦师,杀秦将苏角,俘秦将王离,秦将涉间自焚而死。

章邯虽是百战名将,也只得仰天长叹,败逃而去,这时他最后悔的事,应该就是当初实在应该一鼓作气,攻下彭城,灭了楚政权。

当时救援巨鹿的十数路义军,无不惊骇于项羽之骁勇。当战场的尘埃散去,项羽以楚国上将军之名义召见各路义军首领,所有人入了辕门之后,跪倒在地,不敢仰视。“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当他们亲眼看到项羽虎啸天下的英雄气概,谁不惊恐,谁不折服呢?巨鹿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之一大奇迹,而项羽作为灭秦之英雄,将永载史册。

更多文章

  • 关羽墓被打开,考古专家发现一物,百姓直呼:我们错拜了18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羽墓发掘过程记录,关羽的墓有没有被挖掘,关羽墓有没有被挖出来

    关羽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后人常为他为武圣人。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英雄豪气,至今受人崇拜。关羽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被曹操俘虏后拒绝曹操的招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和义兄刘备团聚。为保荆州在刘备手中,一人一马单刀赴会,可见其智略和胆识实是多么之高。关羽败走麦城死后,埋在了三个地方,也

  • 诸葛亮死前为何喊:“庞德公救我”,庞德公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口中的庞德公,庞德公能救了诸葛亮吗,诸葛亮死前大叫庞德公

    看过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蜀国大军师诸葛亮最后魂断于五丈原,他临死前说出的这句话“庞德公救我”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诸葛亮提起的“庞德公”到底是谁呢?别误会,可不是“凤雏”庞统的别名,庞统为了蜀国的战略发展早早就死在了落凤坡;更不是曹操阵营的庞德,那人早被关羽擒杀。诸葛亮口中这位庞德公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隐

  • 晋惠帝时期天灾人祸不断,五胡乱华导致司马氏大量惨遭屠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惠帝简介,司马家族被灭时有多惨,晋惠帝有多少个儿子

    西晋统一全国后,全国计有19个州,173个郡、(封)国,240余万户。史载,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宽而能断”,在重大的治国问题上能择善而从,平吴以统一全国的决策,就是他力排贾充等反对意见,坚决采纳羊祜、张华等人的主张而制定的。但晋武帝立司马衷为太子 ,又为他娶了凶狠狡黠的贾南风 (太尉贾充之女)为妃。

  • 他是李渊的小儿子,一直活到武则天上位,滕王阁便是为他所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和李渊,历史上的李渊和武则天,李渊和武则天关系一样吗

    李渊可以说是被李世民逼着退位的,李世民的登基让李渊成了太上皇,为了让父亲少干涉自己的皇位,他四处搜罗美女献给自己的父亲,让他安享晚年,没想到在李渊快70岁的时候,他的一个小妾柳氏竟然为他生下了第22个儿子李元婴儿,这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兄弟,没过几年李渊驾崩了。尚在幼儿期的李元婴,自幼在李世民的关照下,

  • “非是祸水,乃真红颜”一代传奇女皇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正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 历史评价,武则天最经典的六句话

    武则天,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她曾先后嫁给了两任皇帝:唐太宗、唐高宗。还生了两位皇帝:唐中宗、唐睿宗。最重要的是她自己成为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谈及武则天,千百年来后世人评价褒也好贬也罢,她始终都是最具争议的帝王之一。在公元690年的一天,武则天在洛阳自立为帝,建立武周。当时,已经是6

  • 吐蕃王活捉一名唐朝大将,准备杀他时多瞅了一眼,突然跪地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763年唐朝吐蕃大战,吐蕃王战死云南,唐朝吐蕃名将对决

    可是唐朝有一位武将投降之后,不仅没有被敌人杀害,并且还回到唐朝,受到了女皇武则天的器重,那么这位武将究竟是谁呢?没错,他就是王孝杰。说起王孝杰这个名字,大家感觉很陌生,但是似乎又在哪里听说过。王孝杰不仅是个历史人物,还是一个影视剧的人物。曾经有一部风靡全国的侦探悬疑剧,它的名字叫做《神探狄仁杰》,这

  • 唐朝一代女皇,与唐太宗共枕多年未孕,为何太子上位就怀龙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太宗太子,唐朝女皇帝简介,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女皇

    为什么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她不是皇帝喜欢的类型呢?是因为她的性格稍稍有些霸气,可皇帝偏偏喜欢的是温柔的女子,与皇帝共枕多年但并未实际上宠幸过她,才会出现与皇帝多年同床却并未怀上龙胎。她和太子李治的感情与皇帝可大有不同,她和太子是真诚相爱的,她们的故事是这样发生的:在皇帝重病期间,太子必然要常常去探望父亲

  • “旁观者“唐朝加入战争,为何“势在必得“的大食,而拉了波斯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而波斯和古代中国之间的交流来源已早,根据历史传记中的记载,波斯对古代中国的朝贡起源于魏朝时期,一直到唐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这一整条线上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密切起来。大食是阿拉伯帝国,而波斯可以说是伊朗,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就曾经有过不少冲突,实际上,波斯在与罗马帝国之间产生纠纷的时候,就曾经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一品二品官职排行,唐朝三品官俸禄是多少,唐朝三品官分别有哪些

    宰相官大吧,但在唐朝,一些宰相也仅仅是一个三品官,在唐代宗之后,才成为了二品官。赫赫有名的狄仁杰,品级也仅仅是三品。三品都这么牛了,一品和二品是不是大佬中的大佬?1、我们先看看,唐朝的一品、从一品官位,都是什么情况(1)正一品正一品:有太师、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对这个天策上将是不是有点

  • “后宫佳丽三千人,偏偏就宠我一人”的杨贵妃,为啥没当上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贵妃的个人资料,杨贵妃的皇后简介,历史上的杨贵妃和谁关系最好

    1、爱妃原是“儿媳妇”有人认为,李隆基之所以不册封杨玉环为皇后,是因为碍于杨玉环曾经是自己“儿媳妇”的身份。早在杨玉环还是李隆基儿子寿王的妃子的时候,唐玄宗就被她的容貌与舞姿折服,一心想纳她为妃,无奈她已是自己的儿媳妇,也不好和儿子抢。但是自从爱上杨玉环以后,这皇帝是朝思暮想,神魂颠倒,上朝的时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