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酒逢知己千杯少,谈一谈唐朝时期的酒文化

酒逢知己千杯少,谈一谈唐朝时期的酒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4/2/4 14:09:31

酒是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文人墨客而言,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于友人离别而言,酒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愁绪;于皇家贵族而言,酒是按锦瑟佳人劝酒的奢侈;于守卫国土的将士而言,酒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除了古代文人墨客留下朗朗上口的佳句,还有那些酒文化以及精神内涵。中国是酒的故乡,从古至今,不论是大小宴会,还是逢年过节,家有喜事;也不论是文人墨客聚会,还是边塞将士庆功,都少不了酒的影子。

中国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夏朝开始,便已有酒的身影。

《世本八种》(增订本)陈其荣谓:“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一作杜康)作秣酒。”仪狄、少康皆夏朝人。余以为此种酒,恐是果实花木为之,非谷类之酒。

也就是说,最早出现的是果酒为主,后来才有了谷类之酒的出现。谷类之酒的兴起,应该是农产业兴盛时期,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因为殷商时期,农业生产兴盛,殷人以酗酒亡国,史书都有记载。

后来历朝历代,不论是庆功宴会,还是祭祀活动,也都少不了酒的存在。

发展到唐朝时,爱酒人士颇多,在他们的推动下,唐朝饮酒成风,以嗜酒知名。白居易曾说过“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单单是与饮酒有关的诗句,便高达七千多首。所以,酒文化也已经成为唐朝的一大文化特色。

唐朝酒的分类

一、米酒

唐朝的酒主要分为米酒和果酒两种。米酒便是用谷物发酵而成,按照制酒工艺的不同,米酒又可分为浊酒和清酒。

在此要说明一点,这里的清酒并不是指的如今日本清酒,虽然如今的日本清酒借鉴了中国黄酒的酿造之法,但和中国黄酒还是有区别的。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酿酒技术,确实是从中国学习过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中国的浊酒与清酒之分,自汉朝时便已经出现,浊酒制造工艺简单,酿造时间短。清酒制作工艺复杂,酿造时间长,故清酒比浊酒更醇厚。

浊酒混浊,常有米糟漂浮在上方,故常被唐朝诗人写作“蚁”。杜甫在诗中所说“仙醴来浮蚁”便是指浊酒。浊酒常用白米酿造,故又被称作白酒,李白在诗中所说“白酒盈吾杯”便是指浊酒。

清酒较浊酒珍贵,非寻常人家可饮,凡是记载唐朝清酒的,无一不赞美,李白也有诗夸赞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由此可见,清酒虽味美,却价格昂贵。

二、果酒

唐朝的果酒以葡萄酒最为出众,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喜爱饮酒,曾经还亲自督造。包括唐朝的著名的宰相魏征,尤其擅长酿制葡萄酒,他曾亲自写诗称赞他自己酿制的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南部新书》中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知其味也。”

葡萄酒的制作工艺虽传自西域,可在唐朝百姓的加工下,它越来越适应百姓的口味,也成为风靡一时的酒品。比较有名气的有杏花酒、新丰酒、郁金香、梨花酒。

唐朝的酒虽然简单,却能流传千百年,这不仅得益于史料的记载,还得益于唐朝文化的兴盛,“兰陵美酒郁金香”“牧童遥指杏花村”“胡人岁献葡萄酒”,正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赋予唐朝的酒特殊的色彩。

唐朝酒的来源途径

酒的制作工艺简单,且需求量大,朝廷不可能独自垄断,故唐朝酒的来源途径,又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官方途径,一种是民营,最后一种是家庭自酿。

官方途径由良酝署负责,它受光禄寺管辖,一般用于宫内饮用或用于祭祀,接见使者等国事。

从隋朝时期便已设立,隋朝时期,以太官、肴藏、良酝、掌醢、为光禄寺四署,设令及丞,后来唐朝沿用,主要负责供应宫廷所需之酒。

《旧唐书》中记载:“良酝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从九品下)掌酝三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一百二十人,掌固四人。令掌供奉邦国祭祀五齐三酒之事。丞为之贰。郊祀之日,帅其属以实樽罍。若享太庙,供其郁鬯之酒,以实六彝。若应进者,则供春暴、秋清、酴釀桑落等酒。”

民营酒肆大多开在东西二市,酒肆包容性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寒子弟,都能有一席之地,酒肆中众人以酒会友,气氛和谐。

《酉阳杂记》中记载:“予在秘丘, 尝见同官说,俗说楼罗,因天宝中进士有东西棚,各有声势,稍伧者多会于酒楼食毕罗,故有此语。予读梁元帝《风人辞》云:“城头网雀,楼罗人着。则知楼罗之言,起已多时。一云:‘ 城头网张雀,楼罗人会着’。”

由此可见,酒肆已成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唐朝酒风盛行,酒肆在这样的风气下蓬勃发展,虽没有记载东西两市酒肆的具体数量,但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有详细记载:“东市失火, 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一场火便烧了四千余家酒肆,由此便可看出,当时唐朝东西两市酒肆数量颇多。

家庭自酿一般是由谷物粮食发酵制作而成,因为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紧紧地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根据粮食的收成状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的政策,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唐朝酒文化

唐朝百姓重礼教,在饮酒方面虽不拘一格,却也有章法。时逢佳节,家人相聚一堂,酒文化便在此时展现出来。一般而言,东座为首,巡酒时从首座依次往下,若有客人在场,斟酒的下人不能入场,而巡酒时,无论首座还是次座,都不可推脱,赏赐给斟酒下人的酒也必须喝。

唐朝敬酒时也有大学问,其中一风俗,便是用手指在酒中沾一下,以示敬意。

《因话录》中记载:“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先宾客,故西让客,主人在东,盖自卑也。今之人,或以东让客,非礼也”。

唐朝酒文化盛行,流觞曲水、行酒令等都是盛极一时的享乐方式。唐朝贵族饮酒时,身旁常有歌姬相伴,时人不觉歌姬难登大雅之堂,反以此为趣。

贺朝有诗记载说:“ 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毹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绘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这些歌姬除擅长风雅外,还擅长行酒令,文人墨客与歌姬相伴,吟诗作对红袖添香,世家贵族与酒姬相伴恣意享乐。唐朝民风开放,酒宴上常见男女同席,朝中聚会时也可邀子女同行,唐朝酒文化无疑开辟了社交的新途径。

除了礼教、娱乐这些之外,唐朝饮酒还会挑选场合,比如酒楼小店,花前月下,湖中小舟等地点。呼吸着新鲜空气,吟诗作对,欣赏美月美景,对酒当歌,岂不美哉?

比如李白的“长歌吟松风”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等等。

唐朝酒文化之所以如此盛行,也得益于国家的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唐朝前期,国家稳定,政治清明,又没有实行禁酒之令,还明令“天下置肆以酤者,斗钱百五十,免其徭役”,这些都为唐朝的酒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唐朝饮酒之趣,不仅在于推杯换盏之间,还在于风流雅趣之中。酒文化沉淀千年不衰,而酒又赋予文化新的灵感,纵观唐朝有多少惊才绝艳的诗词,都是饮酒即兴而作。李白举杯邀明月、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等等,都成为千古佳作。

于唐朝的文人墨客而言,酒不仅是一杯足解万古愁的工具,也不仅是纵情享乐的玩物,还是一个比自己还了解自己的朋友。

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曾经说过:“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

所以各位爱喝酒的朋友,切记酒后饮茶!

小饮怡情 ,大饮伤身!爱喝酒的朋友,也不要太贪杯,身体最重要!

参考资料:《古书解读初探》《南部新书》《旧唐书》《因话录》《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

更多文章

  • “环肥燕瘦”,对于赵飞燕与杨贵妃,你觉得谁更美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飞燕杨贵妃现状,杨贵妃和赵飞燕是什么朝代,赵飞燕杨贵妃谁最迷人

    一、杨贵妃是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与西施、貂蝉、王昭君一起被称之为古代四大美女,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四个人称之为四大美女呢?难道古代美女只有这四个么?显然不是这样的。西施帮助勾践让其有机会卧薪尝胆重建故国,为爱人牺牲,可以谓之美;貂蝉让英雄吕布为其除掉董卓,惩奸除恶可以谓之美;王昭君为了国家稳

  • 潜伏在李世民身边的敌人,还是唐朝的宰相,去世17年后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临死前得罪一个惹不起的人,李世民身边的势力都有哪些,李世民身边有什么武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封德彝,最初跟着隋朝的杨素,杨素对封德彝非常喜欢,不仅给他提了职,还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了封德彝。而杨素这个人一生都很自负,却经常的称赞封德彝。杨素如此对待封德彝,足以说明封德彝不是一个只耍嘴皮子的人,不过封德彝这个人却不是什么正直的人,在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封德彝开始巴结杨广身边的大

  • 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16岁成为营妓,遭人抛弃,终身未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三大女诗人,唐朝最多情的女诗人,唐代著名的四大女诗人

    薛涛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其余三位为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同时也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这是一位有着绝顶才华的美人,她在八岁的时候,便能接上父亲的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这样自幼聪明并且容貌美艳的女子,仿佛是一颗耀眼的珍珠。父亲原本在长安为官,后

  • 凌烟阁功臣是怎么排名的为什么李世民要这样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的凌烟阁有哪些人,李世民凌烟阁24臣排名,李世民死的时候凌烟阁还剩几人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之君,除了能带兵打仗,在文治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比如世人熟知的凌烟阁,其目的和内容就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公元643年,李世民为了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便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图像,与真人一般大小,这便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建凌烟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收拾

  • 武则天第一次侍寝皇帝,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奠定称帝的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怎么登上皇帝宝座的,武则天在什么时代称帝

    。武则天刚入后宫时只有14岁,那时只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而且特别懂事,但是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前半生都以处理国家大事为主,每天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对年青入宫的小女孩感兴趣。所以当时的武则天进入皇宫后并没有受到皇帝的青睐。有一次,皇帝到宫殿外闲逛一下,突然刮起了大风雨,甚至转变成了雷风雨。

  • 武则天一生机关算尽,为何晚年却败在一个八十岁老头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晚年做的三件事,武则天晚年真实的话,武则天晚年最信任的人

    在这次的政权变迁中,不得不提的人物便是时任宰相张柬之。神龙元年正月(705),他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重病下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圣历二年(699),武则天经过诸多的考量,确认了接下来皇位由李显继承。此时的武氏家族失去了皇权的继承权,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去对抗,只能将火气发泄到政敌身上。只要是支持李显复

  • 武则天发明的三种刑罚,名字非常好听,却一个比一个狠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受过的刑罚有哪些,武则天发明的四种刑罚,武则天发明的三种刑罚分别是

    到了奴隶制社会时期,开始出现了监狱等处罚机构,也就是说,出现了固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言行,一旦犯错就要面临惩处,所以说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法律的雏形。然而直到封建社会时期,法律才开始出现,并且刑罚也由监牢变成了很多种。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关的法律也越来越完善,所以对于刑罚也划分得越来越细

  • 杨玉环的美貌被复原以后,世人都说难怪李隆基会跟儿子抢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隆基杨玉环真实历史,杨玉环李隆基简介,李隆基和杨玉环有孩子吗

    这四大美人是哪四大呢?第一大就是李隆基的嫔妃——杨玉环,她在那时候也是被李隆基册封为杨贵妃的。还有其他三个人,分别是王昭君,西施还有貂蝉。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诗词用来形容她们四个人那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就是这样的一句美诗用来形容这四大美女,也是绰绰有余的。曾经我们应该听说过东施效颦这个典故吧

  • 明朝国姓爷郑成功名垂青史,但这位唐朝国姓爷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成功为什么是国姓,赣州郑成功,郑成功在明朝的地位

    这位李克用,我愿称为唐朝的国姓爷,因为他的经历其实跟后来的国姓爷郑成功差不多。郑成功打跑荷兰人,收复台湾而名留青史,这位李克用又干了什么丰功伟绩呢?凭什么与民族英雄郑成功相提并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唐朝国姓爷的事迹吧。李克用为突厥沙陀人,本姓朱邪。其父朱邪赤心,为唐朔州刺史,于公元870年讨伐叛将

  •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为何却遭大臣强烈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唐高宗李世民,唐高宗和李世民武则天什么关系,历史上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关系

    后来唐高宗李治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二人互相倾诉思念之情。当时的王皇后因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与萧淑妃明争暗斗,王皇后想利用武则天打压萧淑妃,于是趁机向唐高宗李治进言,将武则天接进宫内。因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嫔妃,按辈分,唐高宗李治得喊武则天一声母妃,接进皇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