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古鉴今:从威震四海到全面收缩,强大的魏国为何仅有百年国运?

以古鉴今:从威震四海到全面收缩,强大的魏国为何仅有百年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4/1/19 9:55:54

上一期我们聊了战国初期,七雄之一的魏国在魏惠王在相国公叔痤的忽悠下,把名将吴起、法家大才公孙鞅全部从魏国赶走,最终导致魏国逐渐从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沦落为二流国家的故事。→_→《

以史为鉴:3招挤掉吴起,1计逼走商鞅,提防身边的“公叔痤”! 》

本期我们就再聊一下战国初期最强大的魏国是如何在短短百年之内就从七国之首、中原霸主,沦落到全面收缩,甚至割地求和、迁都避祸的地步的。

一、魏国初立

魏国的建立和崛起其实都来自于春秋第一大国晋国的丰饶底蕴。晋国自从晋文公重耳称霸诸侯以来,无论是人口、军力、人才都可以说是诸侯之冠,春秋五霸中除了首霸齐桓公、本身就是晋国的晋文公,名不副实的宋襄公,剩下的秦穆公和楚庄王都是主要在和晋国做竞争,可以说谁能在战场上打败了晋国,谁才能有可能获得五霸的称号。

但是随着晋国内乱,统治晋国的智氏家族带领韩、魏打算灭亡赵家,没想到这么多人围着赵家大本营晋阳之战打了足足三年都没打下来,实力大损的赵家暗中策反了韩、魏,实现了战略上的大反转,直接灭亡了智家,这就是著名的春秋、战国的分水岭——三家分晋!

三家瓜分晋国时,赵国因为多年战争实力大损,虽然获得了晋国大部分遗产,但是主要还是休养生息;韩国势力稍弱,占据了太行山;魏国获得了晋国最富饶的东郡和河东郡以及半个河西郡,但是领土互不相连,被韩、赵分隔开。

[var1]

二、魏国崛起

三家分晋后,魏国第一任首领是魏桓子,公元前454年,魏桓子去世,他的儿子魏斯继位这就是著名的魏文侯。魏斯先展开外交和军事手段,和赵、韩互换领土,让自己领土相连,说服韩赵不再内斗,专心向外发展,暂时避免了背后掣肘。

然后魏文侯重用人才,任用卫国平民李悝、出身夷狄的翟璜为相,魏国平民乐羊、卫国平民吴起为将。还重用魏国平民西门豹、孔子弟子子夏、自己弟弟魏成等人,魏国不看出身只看才华的做法,让魏国顿时成为当时人才汇集之地。

后面魏国的大批官员,都是来自于这一时期魏文侯的培养。

[var1]

魏文侯重用李悝,在诸国中第一个展开变法,李悝废除世袭制度,把尺位素餐之人赶出朝堂,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可以脱颖而出;

李悝统一分配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最重要的是李悝开创性的使用了“平籴法”,也就是目前到现在也在实行的国家收购粮食制度:在丰收时国家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发生饥荒时又平价卖给农民。保证了粮食生产的平稳有序,防止了粮价过高或者粮价过低对社会产生的危害。“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是魏国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策略。

魏国还利用盐池之利,由吴起组建了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吴起率领这支区区几万人的部队,打出了72战不败的传奇战绩——“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这支部队是中国历史罕见的名副其实的不败之师。

吴起率领的魏武卒三十余年的时间打的秦国全国恐慌,魏国通过占据的地理优势,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垄断秦国同中原的交流要道,使得秦国愈弱,魏国愈强。

[var1]

魏国强大起来后,先帮助赵国灭亡了中山,获得了中山,以及以前赵国的土地智地;又帮助韩国击败宋国,获得了河内之地。又先后击败了齐国、楚国这样的大国。魏国也由军事上全胜的战绩成为了战国初期公认最强大的国家。

三、魏国霸业

公元前396年,统治魏国近60年的魏文侯去世了,太子魏击继任魏国国君之位,是为魏武侯

魏武侯魏击是魏文侯大力培养的接班人,在魏灭中山之战中就跟着乐羊从头到尾参与了战争,并在占据中山后在这里负责治理。

等到魏武侯继位的时候,魏国霸业已成,内有李悝变法留下的丰厚家底;外交上有三晋联盟,没有后顾之忧;对外战争则有不败名将吴起率领的魏武卒,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别说对阵一国,甚至两线开战都能获胜。

[var1]

魏武侯3年,公元前393年魏国同时攻打郑国与秦国,在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扼制郑国。在注城(今河南临汝县西)大败秦军。

之后吴起又多次击败秦军、楚军,甚至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魏武卒击败五十万秦军,以一击十还能获胜,从此魏武卒威震天下。

但是魏国的强大却让许多人开始痴迷于穷兵黩武和争权夺利,比如魏武侯开始大肆招收小弟,为小弟撑腰,比如齐国著名的田氏想取代姜氏国君,就求魏武侯跟周天子说说。魏武侯就对周天子施压,周天子不得不册封于田和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魏国小弟之一的卫国和赵国产生纠纷,魏武侯就替卫国出头,派兵和赵国开战。卫国仗着魏国、齐国的支持竟然一直打到中牟(今河南鹤壁西),夺取了赵国河东的大片土地。

[var1]

从此之后,魏赵韩三晋同盟名存实亡。

此后多年,魏武侯几乎每年都要发起战争:

前381年(武侯15年)魏国和赵国、楚国发生战争

前380年(武侯16年)魏国和齐国发生战争

前378年(武侯17年)魏国再次和齐国发生战争

前377年(武侯18年)魏国与复国的中山国发生战争

前375年(武侯20年)魏国与楚国发生战争

前373年(武侯22年)魏国与齐国发生战争

前372年(武侯23年)魏国与赵国发生战争

……

[var1]

魏国虽然在对阵齐国、楚国、赵国等国的战争中胜多败少,但是连年的战争让魏国国内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常年的战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些久经战阵的老兵阵亡、退役也让魏武卒的战力开始下降。

更重要的是魏武侯在用人上远逊于自己的父亲魏文侯,不但先后任用田文、公叔痤为相,恢复了贵族的统治,有才华的普通人出头无路。而且公叔痤还设计逼走了魏国大将吴起,吴起远走楚国,替楚国建立了一只强兵,甚至吴起带领楚军多次击败魏武卒。

更重要的是魏武侯大肆挥霍魏文侯留下来的政治遗产,不但瓦解了三晋同盟,甚至四处树敌,对秦、对齐、对楚、对赵都是敌对态度。战国七雄中,魏国就彻底得罪了四个大国,完全不懂魏国的战略重点何在?

魏国衰落已成定局了。

四、魏国衰落

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击在打了二十多年仗后终于死了,但是不同于自己继位时的稳定,他甚至没有给继承人留下一个稳定的班子。

[var1]

于是魏武侯的两个儿子魏缓与魏罃为了争夺继承人发生了内斗,各自占据魏国一半,打得不亦乐乎,其中许多大臣都受不了逃跑了,其中一个大夫王错跑到韩国,韩国知道了魏国内乱的详情,于是眼看有机可乘,受到魏国压迫多年的韩、赵两国在公孙颀的建议下,联合进攻魏国。

在浊泽一战就大破人心惶惶的魏军,把自称为魏王的魏罃都给包围了。在这关键时候,赵国和韩国却因为意见不一致闹翻了……

赵国说:把魏罃杀了,另立魏缓,让魏国割地求和,我们两国都受益。

韩国说:杀了对方国君这不符合仁义,是暴行;割让土地,这是贪婪;还不如分裂魏国,让他们各自占据一部分魏国,强大的魏国就会变成卫国、宋国这样的小国,我们再也没有魏国的威胁了。

按理说赵国、韩国说的都有道理,商量好执行一个就结束了,但是赵国非得坚持自己的想法,惹怒了韩懿侯,韩侯直接说:你爱咋办咋办,我不管了!半夜就自己撤兵了。

赵国一看,好么,剩我自己也没意思。于是赵国也就撤兵了。

[var1]

这种操作看得魏国人一愣一愣的,魏罃看着赵韩都撤兵了,赶紧乘机击杀了魏缓,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魏国继承人。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史记魏世家

魏惠王继位后,继续信任公叔痤等相国,逼走了商鞅,在秦国的压力下迁都到大梁。

但是此时的魏国虽然有衰落的迹象,但底子还在,魏惠王更是重用鬼谷子的弟子庞涓,在庞涓的带领下魏国的军事实力再次增长。

[var1]

而且魏惠王也逐渐改变魏武侯的做法,开始缓和和赵国、韩国、秦国的关系,把重点目标放在打击齐国人身上。

魏惠王五年,与韩懿侯在宅阳(今郑州市北)相会;

魏惠王九年与韩厘侯(即韩昭侯)会于巫沙(今河南荥阳县北);

魏惠王十三年与韩昭侯在巫沙结盟;

魏惠王十四年与赵成侯相会于鄗(赵地,今河北柏乡县北);

魏惠王十六年与秦孝公在杜平(今陕西澄城县境)相会;

魏惠王二十年与赵君盟于漳水上;

魏惠王二十一年与秦孝公在彤地相会。

魏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庞涓,军事实力大增,魏国一度再次成为诸侯领袖,比如公元前356年,鲁、宋、卫、韩的国君都到魏国去朝见魏惠王。

但这又助长了魏国的穷兵黩武的心思,于是我们看到庞涓率军攻击赵国首都邯郸,齐国开始围魏救赵;庞涓又率军攻击韩国,齐国又围魏救韩……

结果庞涓在轻敌之下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不但自己身死,魏国太子被俘,整个魏国积累百年的魏武卒也损失殆尽。这一战可以说是魏国衰落的标志,之后魏国就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之中,很快就被秦国反击了回来。

[var1]

所以魏国称霸百年时间就跌落为二流国家,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战略不明确,不延续,魏国的人才得不到重用,反而被别国所用来攻击魏国。

在国力强盛时四面出击,四处树敌,不体恤民力,等到魏武卒不再胜利,民心也不稳,魏国人才也没有了上升通道,导致魏国国力迅速衰落,只能全面收缩。但是这又引发恶性循环,魏国就在下坡路上越下越快乐。

我们看中国历史,其实也可以对照当今世界,灯塔国看似强大,但是在穷兵黩武,四面出击上犯了和魏国同样的错误;而且目前内部也因为黑命贵、疾病的影响而开始撕裂不稳,魏国的下场也可以拿来做参考了。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我是以史为鉴,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还请点个赞,或者关注,多谢啦。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史记-魏世家》

《资治通鉴》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秦国能统领六国?这3件东西,那个时代本不该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国能统一六国的真正原因,秦国能横扫六国吗

    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要想一统天下本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那么,秦始皇究竟是如何做到击败六国而一统天下的呢?我国的考古学家在对秦国遗址展开调查时,惊奇的发现了3件本不该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东西,而这几样东西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var1]首先是秦国的青铜剑。科研人员在对青铜

  • 他是战国四名将之一,不得不服的牛人,打仗一个字“稳” !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战国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名将,战国名将吴起电视剧,战国都有哪些牛人

    “孙膑、吴起、司马错、乐毅、王翦······”等都是诸侯争霸时期有名的将领,各自有自己的带兵风格和特点,有的以攻为主,有的以防为主,还有的以野战为主,但在这里不得不说说这个牛人王翦。[var1]王翦,关中大汉一枚,出生就自带牛气属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出生时已处于战国后期了,名将榜上的人过世的过

  • 邢道荣与张飞交手能全身而退,却被赵云一枪刺死,为何有如此差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云大战邢道荣,张飞打不过邢道荣吗,张飞和邢道荣对战

    至于说邢道荣,则是在刘备夺取荆州南部四郡时出场的人物。这员将领是零陵郡的将领,被太守刘度的儿子刘贤称为力敌万人的上将,可以抵挡张飞、赵云。可以说,邢道荣就是零陵郡的保障,刘度就依靠他来抵挡刘备的大军。刘备攻打荆州南部,首先攻打的就是零陵。在这场战斗中,刘备出动的将领阵容堪称豪华。刘备和诸葛亮亲自出马

  • 诸葛亮真的处处压制着魏延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对魏延的真实态度,诸葛亮杀魏延完整版,诸葛亮死前为什么不给魏延留活路

    在笔者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刻意“压制”魏延,相反,诸葛亮尽可能地保护了魏延。但是,诸葛亮对魏延的使用不当,使魏延能独当一面的才具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短板充分暴露,终究酿成悲剧。诸葛亮对魏延的“压制”《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 曹操能力超群,手下能将极多,为什么无法统一三国?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那么厉害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曹操手下将领一览表,曹操鼎盛时期有多强

    三国时代,以赤壁之战为分界线。之前孙权、刘备力量弱,但力量处在上升阶段,且君臣同心。曹操的主要精力在黄河流域消灭北方的割据势力,无法南顾。孙权经营东南,刘备在实践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占荆州,夺益州(四川)。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这个曹操是没有预料的,曹操的实力严重受损,这是曹操一生中少有的挫折。这也说明

  • 诸葛亮的这个弱点,却是郭嘉的强项,所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真的吗,郭嘉郭嘉,历史上的诸葛亮和郭嘉谁强

    就像诸葛亮隐居在山中,早就分析好了天下的局面。在这里他一直胸怀壮志,看到刘备的诚意,他决定一生追随刘备,正因如此提刘备夺得了不少疆土。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当诸葛亮决定出山的时候,却碰上郭嘉去世。了解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这两个人是非常好的朋友,从智谋上来讲两个人不相上下。不论从历史还是小说人们都会把诸葛亮

  • 刘邦只是一个无赖,为什么能当上皇帝?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无赖刘邦,刘邦的无赖有多可怕

    有句古话叫做英雄不问出处。要问刘邦一个地痞无赖怎么能当皇帝?那朱元璋一个和尚不也一样能当皇帝。时势造英雄,黄金即使埋在了土里一样也能发光。刘备卖编草鞋的,张飞卖肉的,刘邦能当皇帝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刘邦这个人情商高,情商高的人远远大过学问高的人,也要更强过出身高的人,晋惠帝智障的人都能做皇帝。你看

  • 南京梅花山春来到,但它并不只是一座山,还藏有东吴孙权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京梅花山的孙权陵,金陵梅花山,梅花山孙权墓地

    作为三国都城的一部分,南京如今已经看不到吴国的大致风貌,却不影响它在人们心中虎踞龙蟠帝王居处的地位。孙权是建都南京第一人,也是安葬在钟山的第一位帝王,因此,在南京建设一座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再妥帖不过。进入园中,孙权的雕像迎门而立,威风凛凛。身后的纪念馆屋脊飞翘,颇有江南民居的意味。馆内陈列内容包含“

  • 为何秦始皇将陵墓选在骊山?卫星照片发现秘密,揭开皇陵千年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骊山陵墓图片,秦始皇陵墓为啥要建在骊山,秦始皇葬在骊山吗

    她为了修建皇陵足足动用了70万人力,其规模还是选地都是非常的考究,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风水这一说,皇陵的选址更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运势,那么为何秦始皇会将陵墓选在骊山呢?卫星照片发现秘密,揭开皇陵千年之谜。从地图上的位置看起来,从骄山到华山横扫一条腾飞的巨龙,而骊山正位于龙眼的位置,在风水当中都有龙脉这

  • 诸葛亮每天食用一斤米,司马懿听说后高兴道:诸葛亮阳寿已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形容诸葛亮的结局是再合适不过了。诸葛亮原本隐居南阳,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一直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帮助刘备夺得汉中后自己也被立为蜀汉的丞相。刘备去世时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依旧效忠刘禅和蜀汉。诸葛亮一心想着统一中原,年迈的他举兵多次北伐,六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