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的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等到后期火药被发明了。战场上也开始出现了刀光火影的现象。但是,火药并没有因此被大范围的使用,反而是冷兵器依旧保持着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其实不仅是在战场上,但凡是涉及到武力的地方,也都会有刀的出现。
一些认真读历史的人会发现,清朝时期不管是侍卫还是皇子们,腰间的佩刀都是反着的。也就是刀柄在腰的后面,刀鞘的部位在腰的前面。但是在其他朝代人们所配戴的腰刀位置是相反的。所以清朝的武士这种佩戴腰刀的方式看着很不舒服,那么他们这么佩戴腰刀的原因是什么呢?等到抽刀制敌的时候不会麻烦吗?
清朝武士反戴腰刀的原因是什么?
想要了解清朝武士反戴腰刀的原因,就一定要了解清朝统治者的生活习惯。众所周知清朝时候是满族人的天下,换言之就是满族统治汉族。所以,这些满族人民即使在进关之后,也会在生活中保留着很多自己原来的习惯。反戴腰刀就是其中之一。
满族人的主要分布是在东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和牡丹江这些地方。我们都知道这些地方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所以古时候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就会在冬季的时候进山打猎。
因为打猎所收获的动物皮毛和肉,是冬季最佳的御寒神器。但是在古代打猎是没有枪的,只有我们熟知的弓箭。但是弓箭中的那些箭簇可以被放在后背上携带。但是最为笨重的弓弩就要寻找新的地方存放了。
除此外满族人打猎不仅会带着弓箭,同时还会带着猎刀。但是,猎刀和弓弩的存放都是需要有一个“外包装”的。而这些外包装挂在满族人的左腰上。这两种外包装一个是用来装弓的弓囊,一个是用来装刀的刀囊。
如果把这两样东西放在腰部的后面,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所以为了方便打猎,满族才会把腰刀反戴在腰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时期的腰刀都是反着佩戴在腰间的。
满族的这个习惯也在这种环境下慢慢形成,长此以往之后,世世代代的满族人就开始继承了这一习俗。所以,这种看似麻烦的习惯,反而成为了他们最为方便的生活方式。
其实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就像是那些出国留学的孩子一样,即使是离家多年也改不了自己喜欢吃家乡饭的习惯,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个词语“中国胃”。
除了方便外,满族人反戴腰刀还有很深的政治意义。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国家实力和百姓的生活质量还是有着非常高水平的。因此国家为了进一步彰显这一实力,统治者下令让宫中的带刀侍卫都反着挎腰刀。这一举动代表着国家已经进入太平盛世,无需再用刀剑来相互制约了。
这种做法就是为了满族统治者的一种心理需要。清朝的天下到底是否真的太平,皇帝和百姓的心里都是很清楚的。只不过上层阶级的一些所谓的面子,还是需要很多的过场来配合的。武士反戴腰刀象征和平,就是最大的过场。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是多少也带着对满族这种传统习俗的传承。
满族有哪些文化
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上不仅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王朝。同时还拥有着自己独特而又优秀的文化。
满族最初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的,但奈何满族人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他们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跟着契丹学习来的。可是后来满族人发现,契丹这种文字并不能灵活的表达人们生活中对口语的要求。
仅仅局限在书面语上。于是到了努尔哈赤领导满族的时候,就命令身边的大臣根据蒙古语的拼音创了造属于自己的满文。所以满文也是带着满族人智慧的一种体现。
满族不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还在其他各个领域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满族的女性服装也是非常的漂亮实用。满族的衣服被称为旗装,这种衣服的最大特点就是宽松。所以旗装是满族男女老少都可以穿着的衣服,我们在很多的清朝电视剧中也经常见到这种服侍。
旗装不仅非常的大气,同时还充满着满族的生活气息。只不过这种衣服会随着人们等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皇家贵族的旗装会比较华丽,且讲究也很多。而大臣们日常的衣服则会显得很简单,但是衣服的料子与做工还是非常好的。
满族自身的文化是遍布在各个角落的,就连娱乐上也是非常的浪漫。比如很出名的满族剪纸就是他们喜欢的一项民俗。虽然现在南北方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在自己窗户上贴上窗花。
但是这一传统在满族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流行。而且满族的剪纸不仅仅局限于红色纸张,反而是被各种颜色的纸张充斥着。直到现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东等地的剪纸艺术也是闻名全国。
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者,创造了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局面。同时也凭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历史上存在了将近三百年。虽然在我国众多朝代中,她所存在的时间不算是最长的一个,但也绝不是最短的一个。
总结
一个民族的传统的生活方式,都是这个民族在各种实践经验中积累出来的。不管是反戴腰刀的方便,还是后来被点缀太平,都是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习俗及文化的发扬。
所以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妄加评判任何事物存在的合理性。也不要忘记,旁观者所看到的一切,也并不都是清楚的。只有对这些充满疑惑的事情,进行深入的研究才会得到最为正确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