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兄弟和睦到反目成仇,咸丰皇帝与恭亲王-奕忻的恩怨情仇

从兄弟和睦到反目成仇,咸丰皇帝与恭亲王-奕忻的恩怨情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07 更新时间:2024/1/24 3:32:27

八里桥一战,清军被打的落花流水、损失惨重,3000多人的死亡换来了英法联军5条人命,天津陷落,北京门户大开。咸丰皇帝慌忙带着皇后妃子与重要大臣,连夜逃往热河行宫。

而作为咸丰同父异母之兄弟的恭亲王-奕忻却在那个夜晚,接到了咸丰让他固守京城,与洋人“议和”的圣旨。“议和”简直就是开玩笑,当时的洋人已经杀红了眼,对清政府怨气十足,议和简直与自杀无异。

那么作为哥哥的咸丰皇帝,为何要把弟弟推入深渊?两人之间又有何恩怨呢?

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而恭亲王奕忻是老六。在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道光皇帝就注意培养他们,两兄弟在一块儿生活学习,既是亲人又是朋友。而且咸丰皇帝自幼丧母,从小就是由恭亲王奕忻的生母-静妃养大,这就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感情。

但是坏就坏在两人长大之后,却上演了电视剧里烂俗的剧情-皇储之争。

其实道光皇帝在临终前,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是非常纠结的。恭亲王聪明能干,咸丰明理孝顺,但是咸丰有一个好师傅,这个师傅特别会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针对一个暮年老皇帝的需求,调教自己的徒弟,经常在老皇帝面前演,最终咸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不过道光皇帝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册封奕忻为恭亲王。取“父慈子孝,兄有弟恭”之意,意思就是让兄弟两个好好相处。道光自然也不傻,生在帝王家,对于权力的争斗可谓司空见惯,他也是尽其所能保护这第六个儿子。

最初,咸丰皇帝也没让他老爹失望。让奕忻掌管军机处,兄弟两人一片和睦。但是这种关系却被一个女人打破了,这个人就是恭亲王的生母,咸丰皇帝的养母-静妃。

道光皇帝生前,当时的敬妃以皇妃之地位,统摄后宫,实际上与皇后无异,但是到道光皇帝死,也没有得到正式的册封。后来咸丰上位,作为皇帝养母的她本以为可以得偿所愿,却不料咸丰皇帝,只是给册封了她一个皇太妃。

虽然明面上没说啥,但是静妃和亲儿子奕忻,对咸丰皇帝还是有意见的,颇有些不愤。直到皇太妃临终之际,对于自己终究没做了皇后一事耿耿于怀。作为儿子的恭亲王为了尽点孝心,面见咸丰皇帝请求在生母离世之前,册封其为皇太后,遂了她的心愿。

不过咸丰皇帝认为,自己早死的的亲生母亲都没当成皇太后,册封一个外人他更是不乐意的,虽然这个外人曾经抚养过他,所以在自己的六弟面见请求之时,他只是“嗯嗯啊啊”的敷衍。

看见咸丰皇帝“嗯嗯啊啊”的点头,恭亲王以为他答应了,于是利用自己担任军机大臣的便利,着礼部准备册封太后的一切事宜,当礼部为此事上书皇帝请示时,咸丰皇帝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直接驳回,自己免不了背上不孝的骂名,只得同意此事。

不过小心眼儿的咸丰,虽然册封了静太妃为太后,却故意降低了册封的规格,来表示自己不满的态度。在他看来,自己有点被要挟之意,慢慢的,两兄弟之间开始有了间隙。

此时的咸丰感觉,这个和他有过皇位之争的六弟,此时还担任着军机大臣,统领军机处似乎不妥,于是便找各种理由把奕忻的职位,撸了个一干二净。

当1860年,咸丰带着自私、羞愤与惶恐连夜逃亡热河避暑山庄时,却又想起了自己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这个平时自己看着碍眼的人,此时不是留守京城最好的人选吗?他被洋人一刀砍了头去更好,省得自己心烦,就算侥幸活了下去,京城出现动乱和损失之后也有人背黑锅。

不过咸丰皇帝算计得挺好,但是他没有算到,自己已经命不久矣。逃到热和行宫的第2年,也就是1861年,他便去见了祖宗。而奕忻却出人意料地已签订《北京条约》的代价,迅速稳定了京师局势,劝的洋人退兵,清朝的统治得以延续,力挽狂澜。

不仅如此,坐镇京师一年多的他,利用手上的军权与慈禧太后合谋,把咸丰死前任命的八个顾命大臣杀了杀、下狱的下狱,还曾一度把朝政。因为他清王朝“晃而不倒,摇而不坠”,也是在他的支持下,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以“富国强兵”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得以实行,屡次面临危局的清王朝隐隐现出中兴之相。

不知道,若是咸丰皇帝没死,对于这一切会有何感想,会不会再次羞愤而死?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之贾珠:贾府的未来,早夭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贾珠简介,为啥说李纨害死了贾珠,红楼梦贾珠之死

    通过冷子兴的嘴,我们知道了: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娶妻生子,一病死了。贾珠,是一个活在别人嘴里的人。连生平不过数语,甚至更多的是无人提及。只要在叫贾宝玉宝二爷的时候,才能知道,原来,贾宝玉是有个哥哥的。至于贾珠因何早死,为何早逝,只能自己在文中探寻。(一)王夫

  • 他是乾隆确定的太子,富察皇后所生,雍正给他取了一个很好的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富察皇后与乾隆,富察皇后和乾隆后来有隔阂吗,历史中的乾隆和富察皇后

    永琏是乾隆的嫡福晋富察氏(富察皇后)所出,他生于雍正八年,亡于乾隆三年,9岁就去世了。他是乾隆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地位贵不可言。乾隆曾用一句话形容他:“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翻译过来的意思大体是说他从一出生就是个贵气相,未来定是一片光明。这也说明乾隆当时对永琏的偏宠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永

  • 旧石器时代我国已开始打制箭镞,周朝时出现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箭镞资料,箭镞图片大全,石器时代后期兵器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有射箭一项。既然现在的运动员可以射中10环,古代的弓箭手们,想更有“准头”,也不是不可能。《列子·汤问》里,有一则“纪昌学射”的寓言,说古时有一“善射者”叫甘蝇,他的弟子是飞卫,飞卫收了个徒弟名纪昌。飞卫教纪昌射箭,让他用牦牛之毛吊一个虱子在窗户上,不眨眼地紧盯,十天后,虱子逐渐

  • 封神演义中的纣王为何跟历史上的他如此不同?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封神榜纣王怎么也能封神,封神中的纣王很厉害吗,封神妲己和纣王吻戏

    而历史上的纣王是一位比较英明的君主,他治国有方、爱护百姓、发展农业、传承甲骨文,国家繁荣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纣王也很节简,没有富丽堂皇的王宫,他所居住的国都甚至连正规围墙都没有,更无修造什么摘星楼、鹿台一类的高大建筑.那他为什么又留下个千古骂名呢?根子就在周朝。商代时西伯侯姬昌及其子姬发拥兵自重,不

  • 历史解密之商朝帝王档案,你了解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朝帝王简介,一分钟看懂商朝历史,商朝帝王图片大全

    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人部落首领。商朝太子太丁-商朝尚未继位就死了的国君姓子,名丁,是中国商朝的一位太子

  • 历代兵制之周朝兵制:周朝军队有多少,能否规模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的主要兵制是六乡六遂制。何为“乡”?一般指的是国都附近的就被称为乡,总共有六乡。然后郊外之地被称为遂,划分为六遂。进一步来看:六乡六遂制国郊六乡总共有井田十万井,每井差不多有九家,一家如果我们算作有一夫,那么总共就有九十万夫。进一步算,我们可以得出:除掉城池道路等这些不可耕的土地,六乡能剩下的就

  • 人王传承的终结-牧野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牧野大战简介,牧野之战解析大全,牧野之战前夕深度解析

    商朝自 商汤灭夏建立,经历六百多年后,传位至第三十一位国王帝辛(商纣王),据《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辛“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但“好酒淫乐,嬖于妇人”。政治上帝辛耗巨资建 鹿台、矩桥,造酒池肉林,使国库空虚。宠信爱

  • 儒家喜欢复古,为什么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商朝周朝的思想,夏朝和周朝,夏朝商朝周朝建立时间

    虽然,从周朝到西汉末年,已经过去几百年,但是王莽却坚信周朝时的一切制度都是好的,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王莽之所以会进行托古改制,和他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后来他又是当时的儒学领袖。而儒家,是很推崇周朝的。上图_ 王莽篡汉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这个“礼”就是指周礼。后世

  • 他灭了夏朝,杀死后羿,统一了天下,最后却被人从史书上故意抹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羿代夏对夏朝的影响,夏朝后羿之死视频,后羿与夏朝的关系

    寒浞,妘姓,寒氏,名浞,夏朝东夷族伯明氏(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任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国相,后杀死羿和夏朝国君相安,夺取了夏朝和有穷氏大权,成为寒国君主。出生在东夷族伯明氏部落的寒浞是一个不良少年。因为造谣惑众而被伯明氏君主驱逐,后来被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后羿所收留。后羿对寒浞十分信任,让他担任自己

  • 为什么西方学者不承认夏朝?真实原因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方已经承认夏朝的存在了吗,为什么西方不认可夏朝,外国学者质疑夏朝的几个理由

    对于这个在史书中具有明确列王世系的朝代,绝大多数国人对它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然而在国外的一些历史著作上,夏朝却是不被承认的。比如1999年出版的《剑桥中国上古史》,这部厚达1100多页著作的14位作者几乎囊括当时西方汉学界的所有权威,代表了西方史学界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这部分量极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