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嬴姓、廉氏,战国末期赵国良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var1]
廉颇让我们最先认识到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荆请罪。但是,廉颇作为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才能更让人赞叹。
[var1]
公元前262年,秦国将韩国拦腰斩成两段。上党太守冯亭经过深思熟虑,将上党献给了赵国。于是,秦韩之间的战争变成了秦赵围绕上党地区的争夺。当廉颇率20万大军匆匆赶到长平,王已经攻取了野王和上党,对长平的赵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鉴于秦军连胜之下,兵锋正锐;赵军远来疲惫;秦军兵力占优等因素,廉颇一方面派出精骑侵扰、阻挡秦军,一方面在老马岭至长平间设置三道防线,利用局部地形优势阻挡秦军,消耗对方有生力量。
[var1]
赵括长平之战失败后,赵国面临着灭国危机,此时,廉颇挺身而出,与平原君赵胜一起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公元前259年,秦国起兵50万伐赵。左路军牵制李牧兵团,右路军南拒楚魏联军,中路军约30万直取邯郸。廉颇率不足10万老弱之兵与邯郸周边百姓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死守邯郸。为守住邯郸,廉颇散尽家财;为守住邯郸,廉颇的亲人编成步伍;为守住邯郸,廉颇披甲持戈登城督战。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秦将王陵不分昼夜轮翻攻城。廉颇利用坚固的城墙,给秦军造成了两万余人的伤亡。进入相持阶段后,廉颇每天派出小股精锐不断袭扰秦军,使秦军昼夜难安。
[var1]
廉颇任相国前后约六七年,他多次击退秦的入侵,并伺机出击,提升国力。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400年后的辛弃疾写出了一代名将廉颇的郁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