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唐大运河”对古代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隋唐大运河”对古代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07 更新时间:2024/2/6 3:05:58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炀帝耗费巨资修建隋唐大运河一直被认为是隋朝的亡国之因。大运河修成之后隋炀帝又造出举世罕见、奢华异常的“龙舟水殿”供自己在运河上游宴享乐。修建运河和“水殿龙舟”前后呼应,仿佛大运河的开凿只为满足隋炀帝一己之私,以至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隋唐大运河到底对古代中国意味着什么。

图1 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邗沟是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

古往今来,开凿人工河都不出物资运输和农业灌溉两个作用。但开凿连接两条主干河流的人工河往往只出于一个目的,就是运输物资。早在春秋战国,吴王夫差就曾开凿邗沟,用以运输军队伐齐。

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的初衷虽然是为了战争,但是当天下一统之后,邗沟的经济价值逐渐显现,到了东汉以后邗沟上往来运输物资的商船已经络绎不绝,运河的经济价值终于战胜了军事价值。

隋炀帝即位时隋朝国力空前强盛,初次投入运行的租庸调制展现出了空前的优越性,天下物资聚于东都洛阳,一时间竟被称作“盈满之国”。

同前两个大一统王朝秦、汉相比,隋朝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国家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发生分离。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根基在黄河。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魏蜀吴三国争霸以前,中国的粮食生产中心和政治中心是统一的,处于黄河中下游,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原。但是从三国开始,长江流域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到了隋朝,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已经超过黄河流域,南方成了新的经济中心。

图2 隋朝疆域

国家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南地区,但政治中心却依然留在北方。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在南北朝分裂时期还不算问题,但再次实现大一统后,隋朝必须解决南北资源的交流问题。我们知道,自秦始皇大一统以来就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集中物质财富既是权力集中的目的也是权力集中的手段。物质财富分散必然造成地方势力坐大,形成藩镇林立的割据局面,唐末藩镇割据就是例子。当然唐末物质财富分散的原因不是交通运输的问题。如何把全国物资统一贮藏管理和调配,以供隋朝政府开销,成了隋炀帝的燃眉之急。

现代社会的运输方式十分多样,追求速度可以选择空运,追求灵活性可以选择公路运输,追求经济效益可以选择铁路运输,如果需要跨洲际运输还可以选择远洋货轮。但是古代的物资运输只有两种途径,一是陆运,二是河流水运。

陆运需要人拉马驮,人要吃饭马要吃草,想从江浙往洛阳运粮食,需要的费用会几十倍几百倍于货物本身。相比之下,依靠河流构建的水运就显得特别经济迅速。货物装船之后,要么凭风逆流而上,要么借水顺流而下。水运借助自然力量,比陆运经济实惠,是古代社会大宗货物转运的不二之选。

图3 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

为了解决隋朝物资的运输问题,实现南北经济有效沟通,隋炀帝决定在前人修建的运河基础上开凿隋唐大运河。我们形容水利建设有这样一句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论是修筑水坝还是开凿运河,短期来看都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运河,十年八年都回不来本,可一旦修成,价值就日益凸显。所以只有高瞻远瞩之人才能抛弃短期利益迎难而上,只有作风强硬的人才能冲破阻挠一往无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社会的经济实力允许开动如此巨大的基础工程,没有物质积累一切都是空谈。恰好隋朝拥有这个经济实力,隋炀帝还有足够的远见和强硬的作风。

隋唐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至北京,中心在洛阳。沿途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六省,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通过隋唐大运河,生产于江浙的粮食、丝绸、瓷器终于能大量而经济的运到北方的政治重心洛阳。

图4 隋唐大运河

唐代隋之后定都长安,但是作为隋唐大运河的西部终点,洛阳依然是首都粮食物资的中转站和储藏地。由于三门峡区域水流太湍急,从洛阳到长安这段距离很长时间只能通过陆路周转。这段陆路总长大约三百里,相比于杭州到洛阳的水路距离不值一提,但费用却占据了全部运输费用的一大半。

唐高宗和武则天共同执政的时期,两人经常带着文武百官和后宫眷属前往洛阳“就食”,原因就是从洛阳到长安这段陆路在运力上无法满足长安需要,为了吃饱饭,皇帝大臣只能去洛阳“度假”,武则天执政后,更是直接定都洛阳,直接免去了三天两头断粮的烦恼。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的巨大成本和时效差距可见一斑。

唐玄宗天宝年间,洛阳储存的粮食占到了全国一半,这些粮食都是用船只走水运到的洛阳。唐朝覆亡之后又一次陷入分裂,横跨南北东西的隋唐大运河随即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转眼到了大宋,国家又一次从割据走向统一。因为战乱频仍,隋唐大运河许多河道已经淤塞,无法满足运输需要。

图5 赵匡胤(927年-976年)

作为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自然想定都于古城洛阳,但最终扎根汴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开封到洛阳这一段运河河道淤塞,无法满足首都的物资供应。没有了运河为自己输血,洛阳地位日渐衰落,再也无法重现汉唐时的辉煌。

元朝灭宋之后定都北京,隋唐大运河通往开封洛阳的西线支段被彻底抛弃,南北取直后从杭州到北京的距离缩短了九百多公里。在海运和铁路运输网兴起以前,大运河的运量一度占到全国的3/4以上。

图6 元、明、清运河图

当铁路运输和海运形成规模之后,依托运河形成的水路运输系统逐渐式微。受限于河流宽度和深度,运河上通行的货船不及海上货轮载重量大,从距离上来说,从南京、苏杭到北京的海上距离也比运河距离短。同时,河流运输的灵活性还比不过铁路和公路运输。

但是回过头看,没有隋唐大运河构建的水运基础,古代经济中心南方和政治中心北方就无法有效沟通,运输问题不解决,南北分裂就难以避免,皮日休用“共禹论功不较多”一句评价隋炀帝,绝非夸大其词。

文:刘不成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魏忠贤有多恐怖?得势3年压着皇太极打,他若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魏忠贤魏忠贤如何得势对于魏忠贤的出生,史料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种是说他本来就是地痞无赖,因赌博输了心情烦闷,才决定挥刀自宫;另一种是说他家境贫寒,无奈之下才挥刀自宫,进宫做了太监。但无论是哪种说法,之后都说到魏忠贤是一个擅长阿谀奉承的人,以此得到了皇帝的青睐,赐名魏忠贤。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进入皇宫以

  • 古代大多重农抑商?范仲淹却持不同观点,他认为商业活动本就合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范仲淹的经济思想,宋朝重农抑商吗,古代范仲淹简介

    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朝代里,都对商业采取负面倾向的时候,范仲淹已深刻地领悟到商业活动,及其引申的交换行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性,并从道德层面上对商人及商业予以认可。实际上范仲淹已把商业的交换行为,视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其经济伦理思想特别之处,也是与其他经济伦理思想为不同之处。他在《四民诗·

  • 吴良:江国公,明朝初期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吴良后人分布,大明朝吴良,明朝吴姓有哪些名将

    1352年,吴良投奔了朱元璋,担任了帐前先锋,同时还经常到水里面进行侦探。1354年,吴良跟随朱元璋一起攻夺滁州,1355年,吴良同时又跟随朱元璋一起攻占了和州等地。1356年,吴良又跟随朱元璋攻占了集庆地区,每次都立下战功,没过多久,又跟随徐达一起成功攻克了镇江、常州等地区。一、镇守江阴地区135

  • 明末清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仕途之路如何?他为什么辞官归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宋应星剃发,宋应星完整视频

    举世簪缨为若事,荣名绝与至人殊。——《思美诗十首 其六》明 宋应星 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诞生过无数的能人志士,他们有的是精忠报国的英勇武将,有的是为朝廷和人民效力的清廉好官,也有的人无恶不作,专门以欺压百姓和蒙骗朝廷为生。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参与政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秘密处死自己的儿媳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朱元璋却曾秘密处死过两个儿媳,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下。第一个被处死的是,朱樉的次妃邓氏。邓氏是大臣邓愈的女儿。邓愈是功臣,而邓氏就仗着自己老爹的能耐各种飞扬跋扈,甚至连朱樉的正妃都不放在眼中,对着正妃非打即骂。连正妃就受到如此虐待,更不用说是下人了。朱元璋知道此事后,但是毕竟是自己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孙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孙子朱大福,朱元璋皇位一览表,朱元璋死后谁接的皇位

    朱标在朱元璋刚刚称帝之时便被册封为皇太子,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去世。这二十五年里面,朱元璋对朱标始终非常信任。朱标也是大权在握,堪称史上最有实权的皇太子。朱标死后,按照常理长子去世,则由长孙继承。最大的争议其实是嫡长孙到底是继妃吕氏所生的朱允炆,还是正妃常氏所生的朱允熥。反过来说即使朱标死后朱元璋想传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真的将所有开国功臣都杀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元璋杀功臣列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什么地方人,明朝朱元璋哪些功臣善终

    所以,总有很多伙伴说朱元璋是个狠人,屠杀了大量的开国功臣。那么,朱元璋是不是真的将所有开国功臣都杀了呢?并不是。朱元璋建成大明朝之后,的确杀人不少,但是,要说杀功臣,是杀了不少,但也没到几乎屠戮殆尽的地步。相当一部分是病死老死的,久在军旅之中,不少将领都会留下后遗症。要知道朱元璋活了七十一年,像朱元

  • 明朝灭亡后,为什么朱元璋的后人不敢姓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广东姓朱的是朱元璋的后代吗,姓朱有多大概率是朱元璋子孙,郭信被朱元璋赐姓朱吗

    怎么样?是不是被吓到了?都说人多力量大,但皇族有这么多人,可不好养啊。可惜的是,到明朝灭亡的时候,朱元璋的后人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因为大多数都被起义军给杀死了。而有少部分朱元璋的后人,为了保命,都不敢姓朱,纷纷改姓,远遁异乡。那些改了名字的朱元璋后裔,就算到了清朝时期,如果被皇帝得知是朱元璋的后裔,

  • 年轻时的朱元璋喝过老婆婆的一碗汤,称帝后,为什么还想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如何对待给他饭的老婆婆,朱元璋最真实的照片,朱元璋称帝的主要原因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朱重八饿晕在讨饭的途中,一老婆婆见状喂朱重八汤喝,朱重八苏醒后喝婆婆这么好喝的汤是啥汤?老婆婆说是啡翠白玉汤!朱元彰称帝后,吃尽山珍海味,但始终不及当年那碗汤味道可口,于是费力找到了尚健在的老婆婆,想再喝一碗。老婆婆用当年一样食料青菜豆腐给朱皇帝做了一碗与当年一样的汤,可朱元

  •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可他儿子的下场为何如此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匡胤赵光义皇位之争,赵匡胤是赵光义杀掉的吗,赵匡胤和赵光义后代做皇帝哪个好

    但由于,当时北方已经成为了游牧民族的天下,使宋代没有可以依靠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军马与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因此,恢复北方越来越困难,直到赵匡胤死都未能收复山川。于是,在976年10月20日的时候,一个雪夜,赵匡胤突然在宫殿去世了。当时,弟弟赵光义也在宫中。因此,不少在宫中供职的人说,他们看到赵匡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