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反隋并非一帆风顺,其抢占关中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李渊反隋并非一帆风顺,其抢占关中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96 更新时间:2024/2/3 21:28:46

第一难:太原起兵到闪击关中

李渊出生贵族家庭,可以说无论谁最终取得天下都会优待他们家族。毕竟他们一家坐镇山西,朝廷获胜他有镇守之功,其他义军获胜,只要他能归顺新朝一样会受到重视。而冒着杀头的风险加入争夺天下的竞争,本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

既然选择起兵,李渊在太原一带的经营以及李氏家族的势力自然要相对容易一些,但是起兵之后进军关中的决定就体现出李渊本人的智谋和胆略。太原起兵后不久,李渊就倾巢而出攻击他心目中最佳的战略基地,隋朝首都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并非只有李渊知晓,天下有识之士中许多人都看清了这一点。但是在群雄逐鹿的复杂局势下,如何夺取关中就成为一个复杂难解的谜题。而李渊在夺取关中的过程中却非常坚定而有策略。

稳住突厥:李渊所在的太原一带时刻面对突厥的威胁,此前李渊一家也经常需要防范和抵抗突厥的入侵。而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后,均对突厥示好,尽可能的放低姿态与之结盟,就是为了稳定自己的后方,避免自己的进攻关中时腹背受敌。

李密

稳住李密:此时中原大地声势最大的就是瓦岗军,而瓦岗军首领李密也对关中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但是碍于手下将士多为河东人,同时自己也贪恋洛阳一代的土地和财富,因此始终在洛阳一带与王世充纠缠。而李渊起兵之后同样采取低姿态讨好李密的方式,将李密稳住避免他挥师入关。

孤注一掷:在稳住突厥和李密两个强劲对手的情况下,李渊几乎是倾巢出动进攻关中,在大本营晋阳留守的三子李元吉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兵马。李渊带着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非常坚决地进攻关中。进攻关中的军事行动如果失败,李渊集团面临必然是土崩瓦解的结局,事实证明即使他攻入了关中,他的老巢晋阳依然被人端了,如果无法攻入关中,后果可想而知。

第二难:立足未稳,四面围殴

进入关中之后的李渊,就像是摘了大家的桃子,于是立足未稳之际就面临四面围殴之局。此时的李唐集团面临西北有薛举父子和李轨集团,北方强悍的突厥已经不再和李唐集团和睦相处,而是与刘武周和宋金刚联合把李渊的老巢晋阳给端了。函谷关以东虽然王世充和李密还没分出胜负,但是也时刻让李唐集团不敢掉以轻心。

李渊

尤其在武德二年(619年),晋阳被刘武周、宋金刚联军攻陷,李渊甚至被吓得想要放弃河东之地,依托黄河固守关中了。此时王世充已经击败李密的瓦岗军控制洛阳,随时可以发兵进攻关中。

这时李唐集团又依靠李世民的卓越指挥能力和潼关天险,采取分化瓦解和逐个打击的方式,击破刘武周和宋金刚收复晋阳稳住局势。

第三难:虎牢关之战的艰难

在关中站稳脚跟的李唐集团已经成为最具实力的割据势力。李渊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原,他令次子李世民东出潼关攻打王世充。

此时的王世充已经很难凭借一家之力对抗强大的唐军,为此他向称雄河北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也在谋士的建议下,放下此前与王世充争斗的过节,领兵前来救援。由此形成李唐集团以一敌二的战局。

由于王世充在洛阳的坚守,李唐集团当时面临的局面也并不乐观,一方面王世充还没有彻底打败,另一方面窦建德人马不少,随时可能从后方给予唐军致命一击。

李世民

此时李唐集团内部特别是李世民的洛阳前线产生了分歧,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攻击王世充的机会已经丧失,应该撤围防止被围攻。但是李世民的勇气和战略再一次挽救了唐军,他以少数人马到外线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击败窦建德,随后迫降王世充,奠定了李唐王朝统一天下的大局。

综上,李渊统一天下也并非一帆风顺,总体而言也是从弱到强,隋末与李渊背景相似,实力相当的豪杰并非没有,但是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果断的抢占关中战略要地是其最终胜利的基础。而孤注一掷夺取关中的军事行动又体现了李渊良好的战略大局观和非凡的胆识和魄力。

更多文章

  • 黑齿常之曾两度投降唐朝,仪凤年间刘仁轨将其调至西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仁轨个人简历,刘仁轨的墓,大唐宰相刘仁轨

    这方墓志铭高70厘米,宽73厘米,铭文41行,满行41字,1600余字。详细记载了大唐名将黑齿常之曲折的一生,同时也将《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列传中缺漏的历史细节一一补全,使人们得以更全面地认识这位忠贞爱国的异族将领。黑齿常之(630年——689年)百济人,两唐书只简略记载,“其身长七尺有余,骁勇而

  • 李世民挂双刀,盘马弯弓,一箭射出,百步开外的宗罗睺应声栽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杀白马,李世民大战四大猛将,李世民单骑救主

    宗罗睺一脸坏笑地看着这一群坐以待毙的小羔羊。他早发现这并不是唐军的主力,有些失望,但,消灭眼前这一群,也是能解一些心头之恨的。他一步一步地靠近了,就要手起刀落……突然,“啊——啊——嚏!”仰天打了个气流量为0.1平方米每秒的喷嚏,跟着是个机伶伶的寒战。怎么啦?是谁在背后惦记我?我的背脊梁这么凉?猛回

  • 房玄龄稳居宰相二十二年不倒,有何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房玄龄当了多少年宰相,房玄龄轶事,唐朝有名的宰相房玄龄

    房玄龄名叫房乔,字玄龄,与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但杜如晦却英年早逝。之后,他辅佐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使大唐一步步强盛起来,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开创者与执行者。李世民一辈子离不开房玄龄,进入暮年,房玄龄屡次请辞,李世民说:“国家久相任使,一着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在李世民的心

  • 唐朝趣事:写悯农诗的人,为何最后成了酷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最好的悯农诗,李绅什么时候写的悯农,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册封赵国公。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

  • 突厥汗教育过武则天,再次求亲,武则天千依百顺,不敢稍有怠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突厥,武则天的铁腕手段,武则天对突厥的表现

    默啜引军退去,战乱暂时平息了,但他在祸乱河北的烂摊子还是让狄仁杰收拾了好一阵子。面对河北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首先制定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赋税,以鼓励和吸引逃难流散在各地的百姓回乡生产。二、积极筹划粮食以救济饥饿贫乏者。三、修路搭桥、方便军队通行。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该

  • 突厥汗不知武周代唐,欲结亲天朝,看到接亲的是武氏子弟,很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突厥在武周时期的状况,突厥和武周的战争,武周时突厥可汗

    面对强盛的突厥汗国,由西魏蜕变为的北周和取代了北魏的北齐双双向突厥纳贡,并以和亲的政策以示友好。突厥帝国在这一时期,通过政治或战争手段,获取大量经济利益。公元581年杨坚建隋代周,华北的平衡被打破,突厥不管不顾,从甘肃一带向新生的隋朝发起疯狂进攻,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在长城的屏障保

  • 唐太宗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约定来年行刑,有多少人遵守诺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唐太宗吸取了谁的教训,唐太宗处罚犯人

    作为唐朝宁静凋敝场合排场开创者的李世民,在政治上清正清廉、知人善任;在经济上薄赋尚俭、救灾恤贫;看待国民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对待外邦能够做到平等尊重。李世民开通精确的统治使他留名史册,他统治治理下的唐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刺眼璀璨的时期。贞观六年,他释放了死刑犯回国,赢得了大臣们的钦佩和人民的支持。一

  • 安史之乱关键一战唐军惨败,三位主要当事人,谁才是那个傻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安史之乱唐军下场,安史之乱唐军五大名将,安史之乱唐军全军覆没

    756年五月,唐朝军队和安禄山的叛军在潼关一带已对峙了近半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叛军形势越来越不利,唐朝从陇右、河西、朔方等藩镇撤下来的精锐部队相继赶至潼关,加上潼关原有守军及新招募的军队,总兵力达到了20万,远远超出了叛军人数。另一方面,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10万大军在安禄山的河北老巢也不

  •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凭借什么又支撑了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使唐帝国走向衰亡,老梁讲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衰落原因在于朝廷对地方的失控,集中表现在中央财政的匮乏与武装力量的羸弱。与此同时,藩镇节度使手中握有了地方的军政财大权,有了敢跟中央叫板儿的底气,而唐中央的实际控制力则仅局限在了京畿周边地区,为了缓解中央财政的困难,为了重回大唐盛世的荣耀,统治阶级由此便揭开了唐王朝税制改革的序幕

  • 唐宣宗李忱是否才是造成唐朝覆灭的首要责任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宣宗李忱落难百丈山,唐朝李忱死于哪一年,唐宣宗 李忱

    大中元年(847)下半年,吏部上报“会昌四年所减州县官内复增三百八十三员。”文学之士马植过去不为李德裕所重,宣宗用为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崔元式、韦琮等新进官员也多是李德裕在位时看不上的人。影视剧中的唐宣宗李忱形象像魏谟出任重臣(为魏征五世孙,大中后期出任西川节度使),早年与杨汝士、李宗闵、牛僧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