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关键一战唐军惨败,三位主要当事人,谁才是那个傻瓜?

安史之乱关键一战唐军惨败,三位主要当事人,谁才是那个傻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17 更新时间:2024/2/7 0:02:42

756年五月,唐朝军队和安禄山的叛军在潼关一带已对峙了近半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叛军形势越来越不利,唐朝从陇右、河西、朔方等藩镇撤下来的精锐部队相继赶至潼关,加上潼关原有守军及新招募的军队,总兵力达到了20万,远远超出了叛军人数。另一方面,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10万大军在安禄山的河北老巢也不断取得胜利,叛军随时面临着被切断后路的危险。因此,只要形势不发生变化,安禄山覆灭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可就在安禄山濒临绝望之际,意外却发生了。在宰相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下令让唐军主帅哥舒翰带着20万大军出关与叛军决战。哥舒翰向皇帝解释说眼下的情况只要坚守潼关,叛军很快就会自行瓦解。然而唐玄宗不理会哥舒翰的解释,并下达了最终旨意。君命难违,哥舒翰只能选择服从。

756年六月初四,哥舒翰带着20万大军走出潼关向东挺进。六月初七,哥舒翰的军队在灵宝西原的黄河河岸与群山之间狭隘地带遭遇到叛军伏击。由于事先没做好准备,以及在遭遇伏击后现场指挥混乱等原因,唐军很快就乱做一团,相互踩踏,死伤无数。最终20万大军仅剩8千人逃回潼关。“灵宝之战”以唐军惨败告终。

唐朝原本明明能躺赢,却偏偏要选择出去“硬刚”,结果被对方“逆风反杀”。那么问题来了,唐玄宗、杨国忠、哥舒翰这三位主要当事人,谁才是导致唐军惨败的那个傻瓜呢?

许多人认为,唐玄宗必须是第一责任人,正是他的强硬命令迫使哥舒翰出关迎敌,结果才中了叛军埋伏。如果当初听从哥舒翰的建议,按兵不动,那么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站在事后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因果关系完全成立。但如果站在事件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当时哥舒翰手握重兵,镇守长安的咽喉要地。如果说唐玄宗心里毫无顾忌,那显然是说不通的。事实上,自从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对将领的信心几乎坍塌,只要他认为哪个将领值得怀疑,往往就立即下令将其处决,完全不给对方任何余地。在哥舒翰之前负责驻守潼关的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就是这样莫名其妙被冤杀的。

因此,当唐玄宗得到叛军实力已严重削弱的消息后,命令哥舒翰率军出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操作。20万大军不去打叛军,难道还让哥舒翰长期拥兵自重,威胁朝廷统治吗?况且唐军人数远高于叛军,哥舒翰又是身经百战的常胜将军。从各方面条件来看,主动出击都没什么问题。只是唐玄宗万万想不到,20万大军会在顷刻间全军覆没,连重新布置防线的时间都没有。

除了唐玄宗外,杨国忠也是公认的“坑货”,许多人认为就是他给唐玄宗出馊主意,影响了玄宗的判断,结果使得20万大军踏上了不归路。然而要是站在杨国忠的角度来看,他出“馊主意”也有他的道理。

杨国忠是中央集权的积极倡导者,他一直主张加强中央权力控制边境将领,因此与多位藩镇节度使都有矛盾,其中又以和安禄山的矛盾最激烈。安禄山范阳起兵,打出的借口就是奉密诏讨伐“国贼”杨国忠。当唐军在潼关与叛军长期对峙时,军中有不少人认为杨国忠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因此不断呼吁要求诛杀杨国忠,以平天下民愤。为了防止意外,杨国忠在潼关后面又部署了军队,美其名曰是作为潼关失守后的第二道防线,实际上却是防止哥舒翰采取兵谏,对自己不利。可是哥舒翰却以强硬姿态斩杀了统领军队的杨国忠亲信杜乾运,并将军队纳入自己麾下。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将相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在朝廷的杨国忠,还是在前线的哥舒翰,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生怕对方突然出招置自己于死地。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杨国忠才积极向唐玄宗建议,让哥舒翰尽早出兵攻打叛军。只要把哥舒翰这尊“瘟神”送走,无论是朝廷还是他自己,都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至于以后的事情还可以从长计议。然而杨国忠也和唐玄宗一样,万万想不到20万大军会这么轻易就全军覆没。之后他只能跟随唐玄宗逃往四川,结果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被愤怒的唐军将士砍死了。

在造成“灵宝之战”惨败的三个主要当事人中,哥舒翰往往被认为是最委屈的。因为他是在唐玄宗的强令之下被迫出兵,结果才造成了全军覆没的惨剧。然而哥舒翰真的对此事没有责任吗?其实不然。

当时哥舒翰拥兵20万,其中有半数以上都是陇右、河西、朔方等藩镇汇集的精锐边防军。而叛军在经过连番征战以及分兵他路后,人数已不足10万。因此从实力对比上来看,哥舒翰的军队明显占优势,唐玄宗坚持要他出兵决战,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正是在这样明显占优势的情况下,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哥舒翰却犯下了个很低级的错误。他没能发现战场地形的利弊,导致唐军主力在狭长的通道中陷入敌人伏击圈。在发现被埋伏后,哥舒翰又没能及时调整军队部署,以至于场面完全失控。对军事有所了解的读者应该会知道,20万大军已经完全足够对一个强国发动灭国战了,要在一天之内把20万大军全部断送掉也算是一件挺有难度的事情,可是哥舒翰却做到了。退一万步讲,如果“灵宝之战”不是全军覆没,而是逐步被消耗掉,那么唐朝方面也完全有时间和实力做出后续部署。然而“灵宝之战”却败得那么快又那么惨,以至于让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叛军已经直逼长安了。

因此,要说哥舒翰在此事中很无辜,那就相当于说潘金莲是贞洁烈女,完全瞎扯。“灵宝之战”如果要按责任划分,哥舒翰才是第一责任人,也就是那个最傻的傻瓜。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凭借什么又支撑了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使唐帝国走向衰亡,老梁讲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衰落原因在于朝廷对地方的失控,集中表现在中央财政的匮乏与武装力量的羸弱。与此同时,藩镇节度使手中握有了地方的军政财大权,有了敢跟中央叫板儿的底气,而唐中央的实际控制力则仅局限在了京畿周边地区,为了缓解中央财政的困难,为了重回大唐盛世的荣耀,统治阶级由此便揭开了唐王朝税制改革的序幕

  • 唐宣宗李忱是否才是造成唐朝覆灭的首要责任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宣宗李忱落难百丈山,唐朝李忱死于哪一年,唐宣宗 李忱

    大中元年(847)下半年,吏部上报“会昌四年所减州县官内复增三百八十三员。”文学之士马植过去不为李德裕所重,宣宗用为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崔元式、韦琮等新进官员也多是李德裕在位时看不上的人。影视剧中的唐宣宗李忱形象像魏谟出任重臣(为魏征五世孙,大中后期出任西川节度使),早年与杨汝士、李宗闵、牛僧孺

  • “唐代开放,宋朝保守”,这是唐宋女性的真相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和宋朝的女性地位,唐代和宋代的美女差异,唐朝和宋朝的女人谁更漂亮

    每次说到历史朝代顺序,每个人总能跟约好似的,脱口而出一句唐宋元明清,今天我们就来唠扯唠扯其中唐宋社会民风的转变,人们总说的“唐朝开放,宋朝保守”究竟是从何而来?事实上,想要看古代的民风如何,社会开放程度怎样,从其时代女性的平等度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接下来我们分三个部分来看01唐朝女性的时尚:大型“照

  • 被逼退位的李渊,在前期究竟给儿子铺了多少路,这个故事给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退位多少年,高祖李渊退位的原因,李渊退位后的下场

    此时已是春季,草长莺飞的季节,但此刻一张老太太般的脸庞却是一脸疲惫和愁苦,此人正是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他坐在留守官邸的主位,下首密密麻麻的全是太原本地的官员,李渊微不可查的偷偷看了一眼分列左右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二人。眼光这才缓缓移向大殿入口,心中想着今日便是约定的时日,刘文静应当能准时到吧,不然

  • “魏晋风度”真风流?东晋女子墓发现原因,专家感慨:太出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晋墓有哪些特点,魏晋南北朝墓,酒泉丁家闸魏晋墓

    这句话是清朝名士王夫之对魏晋士大夫发展的评价,这两人在魏晋文化中不可谓是举足轻重。孔融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操杀鸡儆猴确实效果显著。嵇康一曲《广陵散》成千古绝响,而魏晋风度一词更是成了他的代名词。其实,我们从历史课本中就能发掘,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唯独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内容相对较少,使得我们对魏晋风

  • 唐代官员游憩地营建活动的影响要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代官员的私宅,唐朝庄园制度的影响,唐代影响建筑的因素

    生气勃勃的社会气象游憩地能够在唐代得到更大的发展,其中很大的影响来源于社会上的安定统一。政治方面,中原和西域地区再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昌盛局面,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到达了最为鼎盛的时期。唐朝前期,社会财富及其丰富,社会经济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其影响甚至波及到中亚、南亚、西亚等区域。农业方面,唐代

  • 恶犬咬人是主人的指使,酷吏凶残是武则天的纵容,但酷吏末日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重用酷吏,古代恶犬故事,恶犬咬人忠犬护主

    狄仁杰等人被贬出朝廷不出半年,酷吏们的末日也就渐渐来临了。霍献可命好,没有遭到清算,他是自己得病死的。不过,有幸目睹了他死状的人都说他死得并不快乐——全身蜷缩,膝盖顶着下巴,眼珠暴突,嘴角歪曲,面目可怖,像是受到了勾魂使者的剜心剐胆。报应啊!听了目击者绘声绘色的叙述,人们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一阵阵欢呼。

  • 东吴有八位“骠骑将军”,两位被逼自尽,两位归降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西晋灭东吴的将领,历史中的东吴将军,历史上东吴有哪些将领

    一、孙权孙权的籍贯为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于东汉光和五年(182年)出生,为孙坚的第二子。孙氏世代在吴地为官,而孙权出生时,孙坚正担任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县丞之职。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因奉袁术之命征讨荆州刺史刘表,不幸阵亡。孙坚去世后,全家迁往广陵郡江都县。孙权九岁丧父,受到其母

  • 武则天老了,设计一系列举措,天真地以为:武李两家的仇恨化解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全部生活照片,武则天全肉出装,武则天高清免费完整版

    为此,接下来的工作,武则天总在想方设法地调和李、武两家的矛盾,让他们和睦相处。庐陵王得顺利还都,宰相吉顼也出了不少力。吉顼为人孟浪、高调,自恃功高,洋洋自得,招致了不少人的忌恨。吉顼不但不有所收敛,反而表现得更加抢眼。他甚至在武则天面前与武懿宗争拗在赵州和突厥作战的功劳。吉顼体格魁梧能言善辩,武懿宗

  • “安史之乱”爆发前的盛唐背景下,危机为何已经初现倪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唐玄宗即位之初,可以说是励精图治,对当时的唐王朝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以此为基础将唐王朝的国势推上了顶峰。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前的盛唐时期,四方宾服八方来朝,对内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则对各边疆地区相对稳定。以至于,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唐人的风貌都是意气风发的,而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