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房玄龄稳居宰相二十二年不倒,有何秘诀?

房玄龄稳居宰相二十二年不倒,有何秘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44 更新时间:2024/1/24 21:44:14

房玄龄名叫房乔,字玄龄,与杜如晦合称为“房谋杜断”,但杜如晦却英年早逝。之后,他辅佐贤君唐太宗李世民,使大唐一步步强盛起来,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开创者与执行者。李世民一辈子离不开房玄龄,进入暮年,房玄龄屡次请辞,李世民说:“国家久相任使,一着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

在李世民的心中,已将房玄龄比作双手。为了报答这位明君,房玄龄直到生命终结也没有再辞官。那么,房玄龄稳居宰相二十二年不倒,有没有秘诀呢?遇到李世民这位千古贤君固然是一方面,但房玄龄自身素质起着主导作用,他务实的态度与宽广的胸襟是成功的保障。要说秘诀主要有三方面:

一,一心为公

一次,李世民让谏议大夫王珪评价几位宰相,他对房玄龄的评价为“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这确实是对房玄龄一生真实的写照。有三件事可以表现出来:

其一,房玄龄跟随李世民南征北讨,打了无数胜仗。每次胜利后,众将士大都竞相搜刮奇珍异宝,而房玄龄却忙着收录图谱书籍,敌方阵营中如有能臣良将他便倾心结交,推荐给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张亮、虎牢关大破窦建德时献计的薛收、与他齐名的杜如晦都是出自房玄龄的推荐。

其二,户部度支郎中一职出现空缺,这个职位掌控全国赋税的统计与调配,十分重要,但对官员的要求也很高。在没有合适人选时,为了保证这一重要职能的顺畅,高居宰相之位的房玄龄竟然亲自兼任一个小小的郎官。

其三,贞观二十二年,已经病危的房玄龄仍然担心国事,上表进谏,劝太宗停止征讨高句丽。太宗看到表章感叹道:“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二,谨慎

房玄龄的官当得很谨慎,而且是官越大,地位越高越谨慎。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率先对长孙无忌商议先下手为强的建议,胜利后,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杜如晦、侯君集五人为首功,奠定了他在太宗朝的地位。

贞观三年,李世民想拜房玄龄为太子少师。面对这份荣耀,房玄龄谨慎地推辞了,只担任了太子詹事。虽然干的工作都差不多,但放着太子老师不当,却当了太子下属,可见房玄龄的谦虚谨慎。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又一次提出拜房玄龄为太子少师。这次他不好在推辞,但考虑给太子当老师责任重大,于是上表太宗,请求辞去尚书左仆射这一宰相职务,专心当老师。李世民下诏又是劝慰,又是鼓励,还略带生气地训斥了几句,老房才以本职兼任太子少师。但太子少师需接受太子跪拜的礼仪,老房深感不安,犹豫再三,也没敢接受太子的跪拜。朝中大臣听说后,都称赞他谦虚的美德。

房玄龄越谦虚官越大,进位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李世民还将爱女高阳公主下嫁到房家。房玄龄的人生达到了顶峰。

三,本分

这一点作为臣子极为重要,皇帝为了显示与大臣的亲近,可以开个玩笑,套个近乎。或者许下能够怎样的僭越行为,大臣们可千万不敢当真,必须牢记君臣之道。

房玄龄对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出发前将首都长安托付给房玄龄,并交代事无大小均由老房做主。面对重托,房玄龄并未托大。

有一次,房玄龄接待了一位告状者,房玄龄问他:“你状告何人?”那人说:“就告你房玄龄!”老房略一思忖,对他说:“你一句也不能说。”吩咐左右,将此人直送前线,由皇帝裁决。李世民听说老房送来一个告状的,心中已大概知道怎么回事。预备好了刀斧手伺候,当那人刚刚说出要告房玄龄,李世民二话不说将其斩首。并致书房玄龄:以后这种小事自己决断,别耽误我打仗。

如果老房敢自己处理掉这个告状者,李世民心里势必充满狐疑。而这样处理,房玄龄虽然挨了批评,但君臣关系安好。处于如此高位,仍能清醒认识自己应处的位置,仍能如此本分,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

这三个秘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房玄龄一生恪尽职守,孜孜奉过,成为后世宰相的典范。

浅见寡识,以就正于方家。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更多文章

  • 唐朝趣事:写悯农诗的人,为何最后成了酷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最好的悯农诗,李绅什么时候写的悯农,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六岁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中进士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右仆射、门下侍郎、司空公等职,册封赵国公。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病

  • 突厥汗教育过武则天,再次求亲,武则天千依百顺,不敢稍有怠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突厥,武则天的铁腕手段,武则天对突厥的表现

    默啜引军退去,战乱暂时平息了,但他在祸乱河北的烂摊子还是让狄仁杰收拾了好一阵子。面对河北战乱后的凋残景象,狄仁杰首先制定了四条措施:一、上疏请求赦免河北诸州赋税,以鼓励和吸引逃难流散在各地的百姓回乡生产。二、积极筹划粮食以救济饥饿贫乏者。三、修路搭桥、方便军队通行。四、严禁部下侵扰百姓,犯者必斩。该

  • 突厥汗不知武周代唐,欲结亲天朝,看到接亲的是武氏子弟,很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突厥在武周时期的状况,突厥和武周的战争,武周时突厥可汗

    面对强盛的突厥汗国,由西魏蜕变为的北周和取代了北魏的北齐双双向突厥纳贡,并以和亲的政策以示友好。突厥帝国在这一时期,通过政治或战争手段,获取大量经济利益。公元581年杨坚建隋代周,华北的平衡被打破,突厥不管不顾,从甘肃一带向新生的隋朝发起疯狂进攻,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在长城的屏障保

  • 唐太宗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约定来年行刑,有多少人遵守诺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唐太宗吸取了谁的教训,唐太宗处罚犯人

    作为唐朝宁静凋敝场合排场开创者的李世民,在政治上清正清廉、知人善任;在经济上薄赋尚俭、救灾恤贫;看待国民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对待外邦能够做到平等尊重。李世民开通精确的统治使他留名史册,他统治治理下的唐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刺眼璀璨的时期。贞观六年,他释放了死刑犯回国,赢得了大臣们的钦佩和人民的支持。一

  • 安史之乱关键一战唐军惨败,三位主要当事人,谁才是那个傻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安史之乱唐军下场,安史之乱唐军五大名将,安史之乱唐军全军覆没

    756年五月,唐朝军队和安禄山的叛军在潼关一带已对峙了近半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叛军形势越来越不利,唐朝从陇右、河西、朔方等藩镇撤下来的精锐部队相继赶至潼关,加上潼关原有守军及新招募的军队,总兵力达到了20万,远远超出了叛军人数。另一方面,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10万大军在安禄山的河北老巢也不

  •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凭借什么又支撑了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使唐帝国走向衰亡,老梁讲安史之乱完整版,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衰落原因在于朝廷对地方的失控,集中表现在中央财政的匮乏与武装力量的羸弱。与此同时,藩镇节度使手中握有了地方的军政财大权,有了敢跟中央叫板儿的底气,而唐中央的实际控制力则仅局限在了京畿周边地区,为了缓解中央财政的困难,为了重回大唐盛世的荣耀,统治阶级由此便揭开了唐王朝税制改革的序幕

  • 唐宣宗李忱是否才是造成唐朝覆灭的首要责任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宣宗李忱落难百丈山,唐朝李忱死于哪一年,唐宣宗 李忱

    大中元年(847)下半年,吏部上报“会昌四年所减州县官内复增三百八十三员。”文学之士马植过去不为李德裕所重,宣宗用为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崔元式、韦琮等新进官员也多是李德裕在位时看不上的人。影视剧中的唐宣宗李忱形象像魏谟出任重臣(为魏征五世孙,大中后期出任西川节度使),早年与杨汝士、李宗闵、牛僧孺

  • “唐代开放,宋朝保守”,这是唐宋女性的真相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和宋朝的女性地位,唐代和宋代的美女差异,唐朝和宋朝的女人谁更漂亮

    每次说到历史朝代顺序,每个人总能跟约好似的,脱口而出一句唐宋元明清,今天我们就来唠扯唠扯其中唐宋社会民风的转变,人们总说的“唐朝开放,宋朝保守”究竟是从何而来?事实上,想要看古代的民风如何,社会开放程度怎样,从其时代女性的平等度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接下来我们分三个部分来看01唐朝女性的时尚:大型“照

  • 被逼退位的李渊,在前期究竟给儿子铺了多少路,这个故事给你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退位多少年,高祖李渊退位的原因,李渊退位后的下场

    此时已是春季,草长莺飞的季节,但此刻一张老太太般的脸庞却是一脸疲惫和愁苦,此人正是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他坐在留守官邸的主位,下首密密麻麻的全是太原本地的官员,李渊微不可查的偷偷看了一眼分列左右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二人。眼光这才缓缓移向大殿入口,心中想着今日便是约定的时日,刘文静应当能准时到吧,不然

  • “魏晋风度”真风流?东晋女子墓发现原因,专家感慨:太出格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晋墓有哪些特点,魏晋南北朝墓,酒泉丁家闸魏晋墓

    这句话是清朝名士王夫之对魏晋士大夫发展的评价,这两人在魏晋文化中不可谓是举足轻重。孔融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操杀鸡儆猴确实效果显著。嵇康一曲《广陵散》成千古绝响,而魏晋风度一词更是成了他的代名词。其实,我们从历史课本中就能发掘,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唯独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内容相对较少,使得我们对魏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