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春季,草长莺飞的季节,但此刻一张老太太般的脸庞却是一脸疲惫和愁苦,此人正是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他坐在留守官邸的主位,下首密密麻麻的全是太原本地的官员,李渊微不可查的偷偷看了一眼分列左右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二人。
眼光这才缓缓移向大殿入口,心中想着今日便是约定的时日,刘文静应当能准时到吧,不然也枉费他找一番借口将官员集合的如此之多。
今日虽然所议之事也算重要,但是在没必要集合这么多的人,但终于外面传来一声拉长的“报,有江都使者带圣旨而来。”
李渊立马抖擞精神,说道:“快传。”各路官员此刻也立马站起,整理衣衫。
不多时,走进来一个英武的将领,一身皇家禁军打扮,单手托着一分黄绢,进门后以一口纯正的江都话喊道:“有圣旨到,太原留守李渊接旨。”
李渊心领神会的与这名将领交换了一个眼神,倒头便拜。“微臣李渊接旨。”
圣旨其实内容不场,似是杨广有意继续攻打高句丽,竟要河东以及太原地区所有男子做好去高句丽打仗的准备。只是待得使者退下,大殿里一时间如蜂窝般。
“怎的又要打高句丽?”
“三征辽东死的人还不多吗?”
“天下烽烟四起,怎么还要去打那荒蛮之地。”
李渊面无表情,此刻他知道用什么表情都不如不露喜怒,看向王威和高君雅,言道:“既是陛下旨意,还请两位发传各地通报吧。”
王威和高君雅两人也略显无奈,当然,他们作为大业皇帝杨广的心腹,自是要遵从圣旨的,所以也就躬身领了这命令。
待得李渊散了大殿议事,他便匆匆向后行去,那后殿端坐的正是之前宣旨的小将,只是这次看到李渊却反着连忙躬身,口称国公。
李渊这才笑意研研的扶起他,说道:“文静辛苦了,若不是文静这一口流利的江都话,恐怕王威和高君雅不会上当。”
“愿为国公分忧。”
李渊点头。
太原乱了,说又要去打高句丽,这种长途跋涉且不一定能活着回来的战斗谁敢去呢?一时间太原人心惶惶,所有的男子俱是满面愁容。待得情绪一点一点开始发酵时,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却好似希望这样般,一点都不遏制,反而有推波助澜之嫌。
他的下一步计划又可以实施了。
又是同样的大殿,此刻李世民正在大殿中央说着:“刘武周叛逆,自攻占马邑之后,对突厥谄媚,现已联合突厥,大有南下攻取太原之势,还请父亲早做决断。”
李渊微微点头,又转头看向王威和高君雅两人,缓缓说道:“两位大人,刘武周不日或许便要兵临城下,我等是否需要集结军队。”
王威和高君雅两人互相换了一个眼神,有些迟疑,但终究还是答应道:“既事已如此,我等自然相信国公能集结大军将刘武周全歼于太原城下。”
李渊含笑点头,只要大军集结完毕,刘武周自然是要授首的。
王威和高君雅互相在看一眼,不得已之下,在集结军令上盖上大印。待得大印盖上的那一刻,李渊微不可查的笑了,心中想着“事成矣”。
集结大军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毕竟按照隋朝法律,只要参与过一次战斗的民壮,第二次战斗是可以不去参加的。加上之前皇帝要去打高句丽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若是能在家门口战斗,谁愿意跑去千里之外的高句丽作战。
一时间各地民壮涌进太原,这几乎是隋朝建国以来,征兵最快的一次。
但等三万民壮集结完毕领军的人却不是各部官员,反而是李建成、李世民以及李渊最亲信的亲戚,甚至都有一些李渊信的过的罪犯。
深夜,王威的官邸,此刻王威和高君雅相对而坐,两人一脸愁容,王威先说道:“我总觉得自圣旨来时,处处都透着阴谋的味道,这平日里看起来胸无大志之人,怎的今日却是另一副模样?”
高君雅道:“会不会是其儿子李世民所献之计?这李老匹夫的儿子自小聪慧,自圣上说要提李渊去江都问罪之后,这里好像处处都能看到李世民的身影。”
王威若有所思,但又叹气道:“现在再去猜是谁的算计又能如何?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在集结军令上盖印,我们两个副留守怕是要对不起圣上的知遇之恩了。”
两人沉默良久,脸上写满戚容。饮酒消愁。
等到天光都有些泛白时,王威一个激灵,趁着酒意,对高君雅说道:“我记得李渊每年五月都要去晋祠祈雨?”
高君雅立时明白过来,“不若在晋祠伏些刀斧手?待得李渊和其子进来一并杀之?”
王威一脸兴奋:“若是能直接诛杀李渊一家,我等可高枕无忧矣。”
两人又密谋许久,直到天光大亮,高君雅才离了府邸。
眼看快到五月了,只是在一个深夜,作为晋祠所在地的乡长,刘世龙却不知为何骑着快马朝着太原城而去,还好今夜的月色足够亮,在刘世龙的脚下洒下了一片银灰。
刘世龙进城直找到了晋阳宫的宫监裴寂,裴寂见刘世龙前来,虽然他已与唐国公形成莫逆之交,但这个昔日好友裴寂自然也是热情招待的。
等刘世龙刚一进门,连忙喊道:“裴兄,事急矣,国公大人危矣。”
裴寂连忙问,原来那王威与高君雅以为刘世龙这等乡级官员哪能认识李渊,于是以皇帝的名义做了晋祠的这一场局,谁知裴寂曾带刘世龙见过李渊,当时就被李渊礼贤下士的气度所折服,正是报效李渊的时刻,刘世龙怎不能趁着夜色前来?
兵有了,民众的情绪有了,李渊此刻依旧沉浸在计划中,裴寂和刘世龙的到来,终于也有了最后铲除王威这等杨广死忠的机会,此次有惊无险,或许真的是天命预示?李渊不禁沉浸其中。
不然就让突厥攻打一次?李渊还想着大开城门?
当他看到李世民的时候,这个二儿子是他最欣赏的,聪慧异常,可惜,如果未来事业可期,注定是他哥哥的基业,想到这里李渊心中一叹。
他知道,他终将除掉杨广派来的监视他的两个副留守。只是用什么方法,又另当别论了。
(下期揭晓,确实打的字太多了)
台台君说史:讲述自己心中的历史故事!
参考:《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