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迟暮、壮志难酬、出师未捷,此乃战场将士之三大悲也,如刘备投刘表时届已中年却一事无成,彼时刘备就为此痛苦不已。又如项羽垓下悲歌乌江自刎,更是令无数人感到遗憾万分。而岳飞出兵在外却被急召入宫,最终被害身亡,更是成为中国人历史上难以痊愈的伤疤。 这三大悲,任凭谁摊上一个,都是令人感伤万千的。可有这么一个人,却将这三大悲拥在一身,更成为古今来往之客心中难以平息的郁愤。而这个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诸葛亮。
诸葛亮乃是三国时期一大谋士,被水镜先生称为“卧龙”,更说得诸葛亮即可得天下,即使是徐庶徐元直都自愧不如。公元207年,当时落魄不堪的刘备来到了诸葛亮门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隆中对》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口中经久不衰的佳话。 诸葛亮随后为刘备联孙抗曹,赢得赤壁之战,夺得荆州五郡,而后又占据汉中入主巴蜀建立蜀汉。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便守着承诺忠诚不二地辅佐庸君刘禅,以一人之力撑起整个蜀汉江山,其中功劳,不言自明。
公元234年,诸葛亮已经53岁,受先帝托孤之命,怀兴复汉室之心,然年岁渐长形销骨摧,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正是英雄迟暮之悲,壮志难酬之苦,而在此年之时,诸葛亮更是积劳成疾,病逝军中,把最后一个“出师未捷”也占了,成为了三国迷和历史迷心口难以填补的伤疤。 诸葛亮死后,被安葬在了定军山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700余年了。而今,我们来到陕西汉中的定军山上,还能够看到一座古朴的武侯墓,而此墓下方,正埋着诸葛丞相的英骨。
虽然历经了1700多年的历史,但是武侯墓却保存的十分完好,不仅古庙建筑、青瓦石台都一如往昔,而且在武侯庙四周,还生长了好几棵千年松柏,一如丞相挺立坚忍、高风亮节之风骨。
另外,在武侯庙中,更有两棵千年桂花古木,每至秋日,清香靡靡,十里可闻,这些都是武侯庙未受破坏的佐证。而最为奇特的,是在墓地顶端,居然生出了一棵高大的黄果树,仿若一把雨伞似的,为诸葛丞相遮挡了千年风雨。 而在当地的传说之中,人们都认为这颗黄果树,乃是诸葛亮之妻黄月英所化,为的就是庇护自己心爱的丈夫,并生生世世都与诸葛相伴,以续生前之情。
而至于诸葛亮之墓,为何1700多年都没有遭到贼人宵小的祸害。则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无利可图。诸葛亮生前高风亮节,为官清廉,虽然贵为蜀国丞相,但从未以权谋私,家里也没有多少财宝。所以诸葛亮临终之前,选定的定军山墓葬,也要求后人对其进行薄葬,挖出的土坑也仅仅只有一棺之大小,根本放不进去任何其他物件。而这件事是世人皆知的, 因此也就没有几个盗墓贼觊觎武侯墓了。 二,无处可寻。诸葛亮生前虽然吩咐葬在定军山,但是因为诸葛亮死在军中,为了稳定军心,一开始就秘不发丧,在后来的葬礼中也十分低调,甚至连祭拜,刘禅都是新修了武侯庙,在武侯庙中祭拜诸葛亮,而很少前去诸葛墓前了。
因此世人虽知武侯墓在定军山,却不知道在定军山何处。而想要在茫茫定军山中找出一块墓地,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没人愿意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武侯庙也就此躲过一劫。
三,无胆去寻。诸葛亮生前为官清廉,为民伸冤,给巴蜀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蜀国的声名是无人可比的,甚至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诸葛亮的名声也是极其之高的。因此诸葛亮死后,世人不知诸葛亮墓之所在,便自发夹道焚香,祭祀武侯。 后来找到诸葛亮墓地之后,定军山的百姓又自发地组织起来,不仅年年祭拜,而且还一直有人专门巡逻站哨,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因此,如果动武侯墓的土,相当于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土,必然会遭到天下万民群起攻之,还会留下千古骂名,自然也就没有人敢盗了,何况即使是盗墓贼,本身也很崇拜敬仰诸葛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