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提到刘备儿子刘禅的时候,人们心中往往没有太多好感,甚至将其称之为“虎父犬子”的典型。刘备一生英雄,而刘禅在人们的心中,却基本上就是傻子的代名词,甚至于被人们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还有人说他是被刘备在收买人心的时候,给摔坏了脑袋,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人们之所以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无非就是说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依然没有完成那“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大业,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其实这个事情刘备自己也没有完成啊,怎么能够将父母都无法做到的事情,给赖到儿女头上呢?
在223年的时候,刘备进行了“白帝托孤”,对诸葛亮说:“我儿子如果可以辅佐,那就请先生辅佐他,如果实在不成器,那先生就可以取而代之”,刘备这句话出乎至诚,被史学家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当时蜀汉的百姓都知道,诸葛亮若是取刘禅而代之,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刘备给了他这个名分。
这在其他人看来自然是一件大大的盛事,只是对身在其中的刘禅来说,那感受又是如何呢?想必感觉不会太好,因为当时的诸葛亮不仅已经将权力牢牢控制在手中,而且还有了可以取代自己的正当名分,刘禅心中的危机感大概会很强烈,于是他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装傻。 更具体一点就是尽量淡化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我们看蜀汉后期的时候,其实刘禅的存在感很低,诸葛亮还在的时候,那可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既然所有政事都是由诸葛亮处理的,那么这“扶不起”三个字,自然也是无从说起的,毕竟刘禅虽然没有帮上啥忙,但是也没有给拖后腿,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待在朝堂之中,任由诸葛亮发号施令。
直到234年,诸葛亮病重即将去世,刘禅专门派大臣前去请教蜀汉未来的发展战略,哪一些人可以委以重任,而在问完国家大事以后,还专门带去了一句私人的问候:“丞相百年以后,您的子孙怎么办呢?”这句话看似寻常,其实里面大有玄机。 因为像曹操、司马懿这样的权臣,尽管自己没有篡位,但是他们继续掌权的儿子却是篡位了的,所以刘禅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让诸葛亮瞬间就脊背发寒:原来你在装傻,随后也只能恭恭敬敬地表示:“臣家中有树有地,儿孙可以自给”,这才去掉了刘禅的猜忌之心,而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便迅速掌握了权力,可见其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