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灭亡唐朝强盛,只因唐太宗与隋炀帝在同一件事上,用不同的态

隋朝灭亡唐朝强盛,只因唐太宗与隋炀帝在同一件事上,用不同的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52 更新时间:2024/1/22 16:43:35

同样是开疆扩土,同样的征讨高句丽。前者越大越盛,后者却越打越垮。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第一,先讲一个笑话,调节一下情绪。话说,有一个土肥圆特想减肥。听到有个地方的减肥餐非出名,效果特别好,很多人去吃后,效果盎然。土肥圆也想去吃一吃这个减肥餐。慕名来到,服务员很热情的推荐店里的照片减肥餐,一顿神清气爽,两顿天气晴朗,吃三顿身轻如燕,多吃几天易瘦延绵,减肥必备之瑶池仙宴。土肥圆听后,激动的不要不要的,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大喊有没有,给爷来三份。

第二,隋炀帝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称得上千古暴君。而反观唐太宗稳中求胜,隋炀帝的做法不尽相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开挖大运河,征讨高句丽,这两件事,意义重大。

前一件,有助于促进中国东部地区南北两大经济区的交通联系,可以通过中部地区的转运实现东西部经济区的交通联系,能够打通中国全国统一市场的运转血脉,进而极大促进中国统一市场的内部沟通运转,最终为中国的长期统一奠定基础。后一件,消灭了潜在威胁,打败了一个对中华明有明显敌意的效仿者,有助于实现国防安全。

可好事归好事,但就像吃减肥餐,一顿吃一份减肥餐是减肥,你直接来三份,那和去增重还有什么区别呢?就拿跑步健身来说,跑步健身的人很多,有的人每天都跑五公里,甚至十公里,减肥效果都很好。那么,你打个包,一天把一年的量都跑了,一千八百二十五公里,会这样呢?先不说时间够不够,谁有力气能跑下来?直接就跑死了。这下倒是减肥彻底了,往火葬场一拉,一把火烧完,就剩下七八斤。人家减零头,你把整数减了,人才。

隋炀帝干的就是这事,隋炀帝一共用了五年时间,挖通了总长1700公里的大运河,动不动就出动百万民夫。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万,开通济渠。大业三年和四年他又动员百万民夫去修长城。大业四年(608年),有一次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每年都出手搞大工程,而且一出手就是百万,玩儿呢?

然后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隋炀帝开始准备打高句丽,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就出兵了。出兵多少呢?百万!隋炀帝这么热衷于百万,这让我想起一首歌:在一瞬间,有一百万个可能,该前走,或者继续等。

然后隋朝的老百姓一合计,得了吧,咱也别等了,反了算了。到了这个时候,面对农民起义,隋炀帝还是不当回事儿,大业九年正月、大业十年四月,又二次三次出征,最终导致境内全面起火。

到了这个时候,隋炀帝还跑去长城巡视,结果在大业十一年被突厥围困到了九月。此后他面临困局,又丢下责任,放弃中原,于大业十二年七月跑去江都避难!去你的大业吧,老百姓用刀投票,抛弃了隋炀帝。

反观唐太宗,也和隋炀帝做了几乎一样的事儿,征讨高句丽,看人家是怎么对待。

贞观十八年(644年,实际出兵是贞观十九年),唐太宗第一次攻打高句丽,出兵不过十万余众。此前,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出兵数万灭了高昌等国。唐太宗动用兵力常常只是数万人而已,跟隋炀帝没事儿就百万个可能哪里一样呢?

贞观二十一年(647)二月,唐太宗再次决定攻打高句丽,经过商议,决定采用疲敌战术,命令将领率军反复袭扰高句丽。于是出兵水路进兵,连续数年袭扰高句丽,多次歼灭高句丽大军。在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抓住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国四国混战的机会,一举消灭高句丽、百济两国。

从用兵规模和对民力的消耗上,唐太宗和隋炀帝对国力的消耗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隋炀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是个十足十的暴君。唐太宗体恤民力、精打细算、文武双全,是自古以来不可多得的明君。

从一件事上的映射,观察两位帝君对政治和军事上判断的结果。唐太宗不盛,隋炀帝不灭?实力不允许啊!

更多文章

  • 她是西梁公主,是隋炀帝的皇后,她真的先后嫁给六位帝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炀帝的皇后简介,西梁皇帝,历史上隋炀帝皇后嫁给过李世民吗

    萧皇后是西梁明帝萧岿的女儿,西梁天宝六年(567年)二月出生,在江南风俗中二月出生的子女有不吉祥的意味,可是萧岿也不能把女儿扔了吧,于是,萧岿就把女儿交给自己的六弟萧岌抚养,然而不到一年,萧岌夫妇双双去世,这似乎更坐实了二月出生不吉祥的说法。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张皇后把女儿萧氏交给自己娘家兄弟张轲收养

  • 蜀汉灭亡,姜维临死前用处的计谋,导致西晋王朝差点被掀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63年10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他率军偷渡阴平,进兵绵竹,并迅速打败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蜀汉后主刘禅开城投降,他还命令姜维投降。听到这个命令,蜀军愤愤不已,姜维只得率军向钟会投降。在投降投降钟会后,姜维了解到这哥们有野心,想模仿刘备,成为西川之主。于是,他劝说钟会杀害魏将,二人更是形同

  • 刘裕雄才大略,为何将司马懿后代屠戮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裕为啥要灭司马懿,刘裕妻子,司马懿和刘裕的后人

    据史载,他是汉高祖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曾祖刘混随着晋室南迁到京口。刘裕虽然出身贫寒,但从小就有大志向,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带着雄心壮志,刘裕走进军营,成为东晋北府军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基本介绍完毕。现在回归正传,说一说,刘裕为何要把司马懿家族后代赶尽杀绝呢?

  • 为何安禄山进宫必先拜见杨贵妃?如此孝顺,为何还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他在当时深得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宠爱,据说有一次,安禄山进宫朝见唐玄宗的时候,玄宗领他拜见太子,安禄山却说,心中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这让唐玄宗以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而其实安禄山是迷惑了皇帝。后来他又请求当了杨贵妃的养子。杨贵妃也特别信任他。他每次进宫朝见唐玄宗都先拜望杨贵妃,唐玄宗觉得奇怪就问

  • 从和亲政策效果,看唐王朝国力变化和战略重点(一)李世民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时期和亲政策,李世民在位有和突厥和亲吗,唐朝从李世民开始有没有公主和亲

    古代中原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和亲,我个人深恶痛绝,但又不得不承认,在某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和亲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唐代,和亲是唐王朝把本国公主或贵女嫁给周边少数民族势力的首领,来加强双方关系的过程。最早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为了避免突厥在背后捣乱,并要一定程度借助突厥的力量,李渊就派人送“女妓遗突厥

  • 明朝灭亡后,曾让百官惧怕不已的锦衣卫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末年锦衣卫去哪了,明朝灭亡后15万锦衣卫去哪了,明朝灭亡时锦衣卫干啥去了

    这个组织在明朝可是叱咤风云,风光无限,老百姓对他们十分忌惮。因为他们的做事风格雷厉风行,而且经常为了完成皇帝的任务,会无中生有,导致当时的京城人人心惊胆战,生怕因为一点事就被抓走。明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中中央集权的鼎盛时期,这个朝代有许多的组织是像锦衣卫一样受皇帝指挥,拥有极大的权力。锦衣卫的最后一

  • 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崇焕能否阻止满清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崇祯后悔处死袁崇焕吗,崇祯为什么要处死袁崇焕,崇祯并不糊涂只是抓了袁崇焕

    在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大力支持下,袁崇焕在辽东筑宁远城,恢复锦州、右屯等军事重镇,使明的边防从宁远向前推进了二百里,基本上收复了天启初年的失地,他又采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鼓励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还注意整肃军队,号令严明,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由于治边有方,天启三年,袁崇焕得升为兵

  • 如果朱标当上皇帝,朱棣造反必然失败,究竟有何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大儿子很快的成才,他也没有想以前的那些皇帝一样对于太子很忌惮,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儿子也很放心,直接把自己手里的权利下放了下去,就是让他尽快地熟悉朝廷政治事务处理。朱标也在朱元璋当时用心的培养之下,成为了一个很合格的太子。朱元璋为了能够让他以后很方便接班,还培养了一批很有能力的将领

  • 司马光为何要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并非政见不同,其实是一场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以司马光口吻写一封回信给王安石,司马光赞同王安石变法吗,司马光为啥反对王安石变法

    一、司马光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历史,所以他的志向在编修史书,而非政治。在22岁那年,司马光就中了进士,开始步入了仕途,但没多久父母便先后离世了,按照规定他只得辞官回去守丧。在这段时间里,他充分了解了底层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读了很多的史书,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和时间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为日后

  • 北宋唯一一个从小卒子逆袭成武将最高级别的人,却把自己吓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唯一的武将人物,北宋最厉害的名将,北宋末年战功最显赫的名将

    01北宋中期,由于宋庭的主要精力和兵力,都投放在和西夏作战的西北前线上。所以当时宋庭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管理就比较松散。因此有一个叫侬智高的少数民族头领,就趁机在当时的西南地区(大约是今天的广西一带),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起初侬智高对宋庭还比较畏惧,他不仅上表对宋庭进贡,而且还希望宋庭派兵支持他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