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汉朝之后,游牧民族越来越强大了?真实原因史书不会告诉你

为什么汉朝之后,游牧民族越来越强大了?真实原因史书不会告诉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21 更新时间:2024/2/6 15:55:14

万物之精谓之“华”,雄武之人谓之“夏”,而华夏族,指的就是世界上成百上千个民族中最为强大、高贵的民族。在汉朝之前,中华大地上的人都以华夏族自居,足见古人之自信。

>>华夏之荣光

但这份自信并非是没有来由的,公元前3000年,当黄帝统一华夏各部之时,中原之外的其他民族甚至还在茹毛饮血。公元前2000年,当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一个朝代——夏朝之时,其他民族还处于氏族部落之中。公元前1000年,当我们即将迎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思想爆发之时, 其他民族才刚刚形成了大型部落而已。

一直到公元前300~200年左右,北方各少数民族才算是成了气候,但也仅仅只有一个匈奴崛起,逼得秦始皇不得不修了长城,后来匈奴将汉武帝惹毛了之后,卫青霍去病大军向西域长驱直入,将南匈奴屠戮殆尽,匈奴残党只能北上逃难,成就了霍去病二人封狼居胥之功名。

也是因为汉朝时期在思想上“统一”了全国,原本民族概念相对模糊的华夏族演变成为了身份认同更加强烈的汉族。随着汉族这个强民族意识的概念出现,华夷之辩也愈发变得激烈,这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开始愈来愈壮大,对中原政权的威胁越来越大而出现的。

>>游牧民族的崛起

其实纵观历史,似乎自汉朝之后,北方游牧民族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举几个例子,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稳定后方,奉郭嘉谏言进攻乌桓,虽然最后大败了乌桓,但也让曹操损失了郭嘉。

南北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历史事件,匈奴、鲜卑、羌、羯等等民族进入了中原地区,在短短20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几十个国家,直到隋唐时期中原地区才回到汉族之手,但是唐太宗身上却还流动着游牧民族的血。

而且即便唐朝如此强大,但高句丽、吐蕃等依然给唐朝添了无数麻烦,而让唐朝彻底走向衰败的安史之乱里,两个始作俑者——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本身还是粟特人,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时,也同样不乏游牧民族的身影。

宋朝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契丹、女真、蒙古纷纷建立大型王朝,轮番进攻宋朝,除了岳飞等少数将领能够胜多败少之外,其他时间里宋朝几乎都不是这些游牧民族的对手,最终被蒙古所灭,成为了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建立世界历史上最大王朝的背景板。

明朝算是汉人在历史上最后的荣光,但最终也殁于满清之手,清朝铁骑横扫中原,四川等地被旗兵屠戮一空,十分悲惨。因此总体看来,自汉朝以后,游牧民族似乎越来越强大了,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两个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有两个回答:

①中原王朝的衰落

汉朝以强闻名,唐朝以盛闻名,但自唐朝之后中原地方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如同唐朝一样强盛的王朝。而且唐宋明三朝的亡国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亡于奢靡腐败。

唐朝李世民打下基础之后,李隆基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于是执政后期宠幸杨贵妃直至“君王不早朝”的地步,致使地方节度使力量日益增长,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宋朝经济发达,但赵构等皇帝安于逸乐,居然十二道金令将前线岳飞强行召回并将其诛杀于大理寺中,宋朝自此再无翻身之日。

明朝虽然严刑峻法提倡清廉,但这法也只落实到了官员之上,而明朝皇族朱家人却从无约束。明朝灭亡时,明皇族总人口已达30万之巨,他们成为地方的寄生虫,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最终走向灭亡。

②游牧民族的文化“进口”

在中原王朝衰落的同时,游牧民族却在不断进步。契丹在10世纪初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汉字,并且依照汉字创造了契丹文,他们学习中原制度,仿照虎符做出了“金鱼符”,他们学习中原法律,连唐末晋王李存勖都直言“(契丹)法严,中国所不及也。”于是契丹建立了辽朝。

同样的,蒙古学习了中原的天文历法,学习了中原的中央集权,还学习了欧洲的数学和哲学,蒙哥还曾用30年的时间专门解析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一切都让蒙古快速壮大。

女真也是一样,女真文参考的就是由汉文演变而来的契丹文,他们还信仰中原人信仰的佛教、道教等,还在科技上学习了铁器、火枪、造船、冶金、陶瓷等等技术,让女真也快速壮大,满清铁骑之所以锐不可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的战甲足够坚实。

>>结语

正因为这样的此消彼长,从整个历史态势上看来,游牧民族越来越强。当这些民族在四下学习之时,中原地区因为受限于华夷之辩的思想,自唐朝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在明朝后期开始出现了闭关之举,这一点被满清学了去,并且演变到了锁国的境地,最终导致了百年屈辱史。

但从整个历史背景来看,中原王朝一直都有一个“大杀器”,那就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正因为中华文化之繁荣昌盛,所以游牧民族才竞相学习效仿,让周围各大民族最终认同了中华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进而有了现在56个民族的民族大团结局面。

只能说有舍有得,至少现在的我们,同为中华民族,生活在同一片大地之上,早晨沐浴同样的晨光,晚上仰望同一片星空,我们有整体的文化认同,却又不曾失去各自原本的传统文化,我们将要一起走向更远的前方,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彼岸——星辰大海。

更多文章

  • 魏延墓前跪着3座石像,一是马岱,二是杨仪,最后一人是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延死后墓前跪着三个人,魏延墓三个石像,魏延坟前跪着三个石像

    我们知道,魏延刚刚出场的时候,诸葛亮就动了要杀魏延的心。魏延原本是刘表的部下,后来又投靠了长沙太守韩玄。赤壁之战后,关羽奉命收复长沙,魏延便又斩杀了韩玄,向关羽献城,投靠了刘备。所以诸葛亮才要杀魏延,《三国演义》把这段说的很精彩:“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

  • “大一统”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并非秦朝与法家首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儒家关于大一统的主张,儒家思想在秦朝的发展,疆域变迁与儒家大一统

    据《史记·历书》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由此可知三代的历法并不一样,周朝人以十一月为正月,并且去帝号而称王。但到了东周时期,随着礼崩乐坏,历法也出现了混乱。其中郑国与宋国用殷正,晋国与秦国用夏正,只有鲁国仍与王室保持一致,坚持使用周正。所以,《春秋》里屡次强调“王正月”,指

  • 张飞大喊三声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为什么张辽与许褚,都不敢应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辽许褚打得过张飞吗,张飞真的比许褚厉害吗,关羽张飞联手打得过许褚吗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蜀阵营的五虎上将, 各个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譬如关羽的高光时刻就极其之多,譬如阵斩颜良、水淹七军等,赵云也有单骑救主、七进七出的作为,而放到张飞身上,最高光的时刻,可能就要数“据水断桥”一事了。公元208年,此时的曹操已经以失去一个郭嘉的代价平定了北方乌桓,从此不用两方作战腹背

  • 为什么没能上“三国二十四名将排行榜”,他们都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二十四名将分别在谁的麾下,三国被低估的十大顶级名将,三国24名将的兵器

    都说乱世出英雄,三国也不例外。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动荡的局势,早就了一大批英雄豪杰。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长沙王孙坚,忠义无双的关羽等。可以说三国的武将,在这个纷争的年代,是各路诸侯的中坚力量。让人不解的是,在三国下面这五个人也非常的勇猛,为什么没能上“三国二十四名将排行榜”,他们又都是谁呢?第

  • 为何说司马懿的能力要在孔明之上?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懿的三种能力,论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司马懿为什么会发挥隐忍

    可是似乎随着主公兼知己刘备一死,诸葛亮的辉煌人生巅峰也随着而跟着结束了,为何?一切因他遇到了生平难得一遇的宿敌对手。诸葛孔明军师曾和此强人前前后后的较量了数番,结果聪明一世的诸葛亮却屡屡难占上风,到底是何方神圣如此了得呢?此人便是可以称得上是诸葛心腹大患的司马懿,司马和诸葛是一对老对手,但也能做到惺

  • 司马懿诛他三族,却唯独漏掉一人,百年后,其子孙夺走司马家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灭他三族唯独漏网一人,司马懿的子孙下场有多惨,司马懿晚年最痛恨的武将

    桓范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文学家,也是非常有名的谋士,由于受到大将军曹爽的特别礼遇,所以桓范对曹爽忠心耿耿,多次提出重要的建议,被人们称为曹爽的智囊。不过曹爽尽管多次采用了桓范的建议,但是内心之中,却有很多不以为然的地方,所以两人关系并不是十分亲密。 当时皇帝曹芳才还很小,并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所

  • 司马懿能与诸葛亮相抗,为何前期却无名声?只因曹操有这五大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没有能够与诸葛亮相抗的司马懿,那么三国历史极有可能会改写,诸葛亮能够真正实现他那“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夙愿,然而有了司马懿的阻击,诸葛亮最终还是只能帮助刘备三分天下而没能一统江山。这里就有个问题,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前期却并无名声,等到三国进入后期才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呢? 原因也非常简单,只

  • 司马懿分明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选择撤军?专家:他不撤军就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一眼就识破了空城计,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为什么撤军,司马懿空城计最大的疑点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自称自己是在南阳种地的一个农民。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身处田间,诸葛亮的光芒还是照进了刘备的眼里。举荐者称,他有大智慧,被称为卧龙先生。在三次亲自邀请之下,诸葛亮走出草庐,从此承担起了匡复汉室的重任。 诸葛亮擅长用兵,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笔下

  • 原创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救刘邦?项羽死后,项伯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鸿门宴刘邦是如何收服项伯的,在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要保护刘邦,鸿门宴为什么项伯要救刘邦

    在我看来,鸿门宴应该是史记之中十分精彩的片段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歇后语,也出自这个故事之中,可以说鸿门宴彰显了司马迁高超的史学和文学功底。 鸿门宴说的是什么故事呢?话说秦朝灭亡后,项羽和沛公(也就是后来的刘邦)开始逐鹿天下。项羽是一个有着雄心报复的人,其地位显赫,是楚国的贵族,虽有力拔山兮气

  • 这6人曾平过关羽,后来他们的结局如何?1人病死5人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真实斩过几个人,真正战胜关羽的武将都有谁,关羽真实历史斩杀过谁

    就罗老的《三国演义》而言,能够和关羽战平的人也就只有6个而已。这6人都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呢?接下来一起仔细分析。18家诸侯讨伐乱臣董卓之时,吕布兄可算展露了三国第1猛将的风采。那时他一出马就连败方悦、穆顺、武安国、公孙瓒4名武将,随后又力敌张、关、刘3人足有80以上回合。当时关二爷与张飞夹攻吕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