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宋江此人虽然身在梁山,而且还是老大,但是却心在朝廷,因为他“少时曾攻经史”,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发奋用功,攻读过四书五经,但是却并没有考中科举,不得已之下才做了小吏,但那也是为朝廷服务的。虽然晁盖等人多次请他去梁山入伙,但是他也甘愿做一个小吏,后来更是宁愿做一个流放发配的囚犯,也不愿意去梁山上做大哥,可见他对于朝廷的忠诚度确实非常高。
等到在浔阳江口题了反诗,宋江在不得已之下进入了梁山,通过“攻读经史”以及在县衙历练出来的权谋,让他成为了梁山上取代晁盖的大头领,坐上了头把交椅,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聚义旗”换成了“忠义旗”,后来更是不顾众人的反对,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将梁山集团化作了掌握在北宋朝廷手中的一把刀,而宋江就是这个被朝廷用来控制整个梁山的刀柄,最终整个梁山集团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伤亡惨重,而宋江本人也被朝廷派人药酒毒死,于是梁山集团在四分五裂之后最终消亡。在真实的历史上,梁山水泊上确实存在有以宋江为首的“好汉”,不过却没有108位头领那么多,而是只有36人。
根据《宋史·侯蒙传》的记载,宋江率领这三十六人却能够横行河朔、京东,哪怕是有着数十万的官军,也没有人有这个抵抗的勇气,可见其声势之大,而且后来宋江也确实如《水浒》书上所言,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且有去征讨方腊,因功而分封各地,但是宋江本人在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被杀害。 听到宋江被杀以后,跟随他的36人之中,原本的梁山好汉史斌再次起兵造反,并且还成功称帝,这个史斌其实就是《水浒传》中史进的原型,因为他们都是关中人,而根据当时关中的口音,“斌”就读作“进”。史斌占据了汉中西北部的兴州,一度横行关中,但是最终在1128年(南宋建康二年)被南宋名将吴玠所俘虏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