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社会制度下,由于社会制度的弊端,总是会让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奸臣,残害了一心为国的忠臣,如精忠报国的名将岳飞,就曾被一些国家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致死。
虽然那时岳飞并没有被平反,但此后经过历史的沉淀,岳飞被人们所铭记,而那些残害他的奸臣则被铸成了人像,跪在了这位将军的墓前,千百年来都遭受人们的唾骂。
可见人们对奸臣的憎恨程度以及对这位忠诚的惋惜,同样地还有明朝第一忠臣于谦,他蒙冤被杀,锦衣卫抄家时无不落泪,刽子手自杀谢罪。
苦读成官,报效国家
于谦不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祖辈几代都曾做过高官,且做官期间都非常清廉,所以于谦自幼的家庭成长环境很好,受其父辈的影响,于谦也立志作为一个报效国家的忠臣。
当时于谦家境相对优越,但他自小谦虚谨慎而且读书刻苦,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名人才,而非靠家族的背景。
在读书学习中于谦了解到了一位十分有民族气节的忠臣文天祥,他以文天祥为榜样,文天祥有著名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于谦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一千古名句。
之后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成功做了官。在于谦做官期间,于谦并不完全相信其部下为他呈报的民间情况,总是会亲自来到民间走访,他认为自己从老百姓口中听到的话,才是真实的情况。
在于谦为官期间,其所管辖的地苏州有发生过灾难,那时的灾难非常严重,当地粮食不足以百姓使用,当地的官员得知后呈报给于谦,于谦又向皇帝要了赈灾粮,而后送到苏州,发放给了当地百姓。
在灾情稳定之后,于谦亲自到民间走访,发现苏州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与其了解到的大相径庭,很多百姓都流落到街头讨饭。后调查才发现,当地百姓官员竟大量克扣了国家赈灾粮食,装入自己腰包,而不顾百姓的生死。
于谦得知后十分气愤,最后经调查,发现私贪赈灾粮的官员主要是当地的知州,于是他不顾任何情面,当即下令要将其斩首纵使其他官员替知州求情也无济于事。
那时当朝皇帝知道于谦的做法后,对他大加赞扬,也使得当时的一些贪官怕自己贪图国家财产的行为暴露,而被其揭发。
在明正统14年时,外族大举入侵中原,当时皇帝最初派遣的军队镇压效果不好,使得中原百姓人心惶惶,生活不安稳。
在那种情况下,于谦决定亲自召集十几万散兵,并且进行了短暂严格的培训,亲自带领他们战胜了外侵,保卫了京师安全。于谦取得了这次对国家意义深重的战争的胜利后,更是成为国家重臣,也更受百姓拥戴。
一生清廉,多被陷害
众所周知,明朝时期朝廷官员多腐败,且还曾出现过用钱买官的现象。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于谦没有同流合污,如若他也像一些官员那般贪图财产,他可能富甲一方。
那时有一位太监王振,此人尤其狡猾且贪恋财产。虽然当时王振只是一位太监,但因为王振曾陪伴明英宗朱祁镇长大,所以在朝中地位较高而且多被巴结。
又因为王振受明英宗朱祁镇信任,所以他总是仗着这份信任而作威作福,甚至在朝廷上搭帮结派。当时的一些官员即使尽心尽责,也可能无法得到提升,但如与王振的关系近且进贡较多,王振便能够利用他的一些权利和关系顺利助他升官。
这种情况下,朝廷的不少官员都是被王振提拔上来,所以王振在朝中也越来越嚣张,当时很少有人不向王振行贿,其中刚正不阿的于谦就是其中之一。
于谦也总是会阻挡王振联合其他大臣提拔一些他认为不应该被升职的官员,所以王振非常厌恶于谦,并且总是会设计陷害于谦。
有一次就成功诬告了于谦,并将其打入了死牢,因为王震是诬告并没有一些立足脚的证据,而后也因为一些拥护于谦的百姓的压力,王震才被迫释放了于谦,此后于谦也官复原职。
忠心耿耿,却被斩杀
被陷害后的于谦,也不再袖手旁观,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与那些只为自己利益的贪官作斗争,而那时的于谦因为多次立功且深受百百姓拥戴和皇帝的信任。
一些地位低下的贪官,虽然非常厌恶和讨厌于谦,但却对于谦无能为力。之后,代宗身体因病越来越虚弱,这也就意味着大力支持于谦的保护神要倒下。
当时朝中的贪官奸臣众多,皇帝病重自顾不暇时,那些贪官结合起来的势力要比于谦的力量要大。因此在代宗临终之际,于谦的政敌曹吉祥等人决定实行政变,之后还扶持了英宗上台。
那批贪官奸臣所拥护的皇帝,自然也不能容忍于谦,所以上位皇帝被篡位不久后,于谦也被捕,并且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于谦深知自己冤屈,但也知道自己再争论也不可能保全性命,于是便无奈的接受了事实。当时国内不少百姓都为于谦喊冤,但这些百姓的声音太弱,无法改变那时实力强大的当局者的想法,所以最终没有保住这位明朝忠臣。
就连负责处死于谦的刽子手,在斩杀于谦时都迟迟不愿下手,最终在逼迫之下才杀死了于谦,而后他们寝食难安,还受到了一些百姓言论的攻击,最终他们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选择了自尽,来向这位忠臣谢罪。
于谦被斩杀后,朝廷还派锦衣卫查抄于谦家中的财物,其中他们的家人被收做奴隶,而他家中的财产也被充为国有。
但其实于谦家中很少有多余的钱财,即使是家眷们的金银珠宝也很少,他们一家人的穿戴也非常朴素,可见于谦之清廉。这也让那批查抄于谦家的锦衣卫心痛落泪。
小结:
幸运的是宪宗上台后,就将于谦平反,而此前那些陷害于谦的大臣也被追罪诛杀,虽然当时这些做法并不能挽回于谦的性命,但保全了于谦的清白,让世人都认识和了解了这位忠心耿耿却被奸臣所害的明朝忠臣。
不难发现,那些陷害于谦的奸臣,也必将会遗臭万年,一个国家中有像于谦这样的官员,必然是大幸。
而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贪图国家财产,乱用私权的官员无疑是国家之大患,一国之中如若众多的官员都是像这样的人,那么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
所以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求官员要清廉、刚正无私,不以权谋私,尤其是现今我们做的,所以国家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