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制度的起源
土司制度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少数民族自治制度。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公元225年,诸葛亮已经开始筹措北伐事宜,但在北伐之前,必须得先平定蜀国南方的南蛮之乱,这才不至于腹背受敌。
而在马谡的计策之下,诸葛亮对南蛮王孟获七擒七纵,最终让孟获心悦诚服,甘心领死。但诸葛亮没有杀他,而是让他继续做南蛮王,帮着蜀国治理南方,从此平定了蜀国南部,也开了少数民族自治的先河。
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五胡乱华等等事件之后,中原大地上出现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而跟他们语言、风俗都不太相通的汉人治理起来十分困难,这就给后来的唐宋提出了治理少数民族的要求。
于是,在唐朝时期就开始设立土司制度。公元9世纪末,彼时的唐朝国力衰微,已经无法节制地方,也难以威服四海,因此南诏地方就发动了叛乱,并且一路打到了播州(今贵州)的地方。
唐朝随后下令,让能者自己领兵平叛,成功者即可获得播州封地,世代承袭。于是北宋杨家将先祖杨端就自己招兵买马来到播州,在公元876年时成功平叛,从此在播州据地为王,成为了最早的一批土司。这样的土司政权之后在各地都逐渐出现,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明朝。
>>明朝保靖土司的演变
所谓保靖土司,就是明朝在保靖州所设立的土司。保靖州地处湘西地方,其地域跟现在的保靖县相差无几,位于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内,其西接巴蜀、洞临洞庭、南近云贵、北至汉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
早在唐朝末年的时候,保靖州就已经设立了土司,以保障一方安定。北宋建立之后,偏安一隅的保靖土司立即就跟北宋朝廷取得联系,并积极为国家效力建功,而因此也得到了朝廷的信任与喜爱,这份喜爱历经唐、宋、元三朝都没有衰减,到了明朝之时更是有增无减。
1368年,明朝刚刚成立不久,保靖土司如同以往一样立即投效朝廷,宣布效忠朱元璋。朱元璋当即就在保靖州中设立了安抚司。安抚司是土司官制当中的第三级机构,其机构长官安抚使的品级为从五品,在地方实在是有些人微言轻,难以统辖广大的保靖州地域。
因此到了1374年的时候,朱元璋又下令,将保靖州安抚司升级为宣慰司。宣慰司是土司制度的一级机构,最高长官为宣慰使,品级为从三品,其地位比起知府还要高,治理一个保靖州就绰绰有余了。
蒙此大恩,在明朝近300年的时间里,保靖土司跟中央的关系都十分融洽。其年年定期朝贡,常常派兵响应朝廷号召以平叛,曾经帮助明朝先后剿灭了铜鼓、五开、黎平、赤溪等等地方的反叛,甚至还曾经派兵参与了明朝的抗倭战争,为明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同时,明朝朝廷也会拨给保靖地方大量的资金援助,因此保靖土司管辖的地方虽然历经了明朝末年的战乱与动荡,却在其中守住了一方的安定与和平,一直到明朝灭亡清朝建立,这份和平都没有消失。
>>结语
保靖土司作为各地土司之中的一个,是少数能够度过几百年明朝苛政的土司政权,其靠的就是无比的忠诚与积极为国奉献的精神,为明朝攘外安内功勋卓著,因此也得到了明朝的礼待。但到了雍正年间,在公元1729年时,雍正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最终还是裁撤了保靖土司,设立了保靖县,延续800年的保靖土司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参考资料
朱皓轩.论明廷对保靖土司兵的军事征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64-167.
张宝莲.论明代保靖土司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主观能动性[J].《文存阅刊》,2018:175-176.
贾霄锋.二十多年来土司制度研究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2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