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之时,刘备哽咽着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还让儿子拜其为相父,可是他对于诸葛亮并不完全放心,因此特意吩咐赵云,假如有人谋夺蜀国江山,就可以将其铲除。另外刘备在临终之前,还特意留下一人用于制衡诸葛亮,只不过此人在刘备死后没多长时间就被诸葛亮给赶出了朝堂,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征讨东吴失利,蜀国损失惨重,很多谋士大将阵亡,蜀汉有崩塌之势。刘备明白目前的蜀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也只有诸葛亮才有能力挽救蜀国的危局,因此不得已将所有的军国大事全部交托给诸葛亮。刘备能够成为一国之君当然也是一个特别聪慧之人,他知道汉朝曾经也非常富强,最后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宦官和权臣。自己的儿子如今还很年幼根本无法服众,诸葛亮位高权重,而且在蜀国享有极高的威望,假如他要篡权简直易如反掌,到时候蜀汉江山就得改姓了。刘备为了不让自己辛苦一生打下的基业被别人窃取,除了赵云之外,还特意留下一人制衡诸葛亮,此人便是李严。刘备让李严统领全国兵马,这样他就有足够的筹码和诸葛亮相争,二人相互制约,这样刘备才能放心。
蜀汉建国之后,内部主要分为三个阵营,分别是荆襄、益州以及东州,李严便是东州阵营的主要代表之一。刘备将兵权给了李严,就是拉拢李严,让李严保护自己儿子江山。按照刘备的设想,诸葛亮和李严二人相互制衡,蜀汉就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只是刘备没有想到李严并不是表面上看着那么简单的人,还很有野心。
刘备死后,诸葛亮回成都辅政被封为武乡侯,李严留守永安被封为都乡侯。蜀国的大小事务基本上都是诸葛亮在处理,而李严则是手握重兵远离朝堂的大将军,重要性当然比不上诸葛亮了。李严的心中就很多满了,在他看来同样是托孤大臣,为什么诸葛亮处处压他一头,他很不服气,性情还有些高傲,与蜀汉的很多大臣都有矛盾。
李严对于诸葛亮的一些命令并不服从,诸葛亮攻打魏国的时候,想让李严去汉中镇守,可是李严就是不去,还要求诸葛亮给他升官,诸葛亮没有同意,李严就拒绝出兵。后来曹军攻打汉中,诸葛亮又让李严带兵支援汉中,李严仍旧推诿,还散布谣言说魏国许他高官厚禄,诸葛亮无奈就让刘禅给他升官了,李严这才出兵。
李严作为蜀国的将领,却经常不听调配,还威胁诸葛亮索要官职,拥兵自重妄想与诸葛亮争权,已经严重危害了蜀国的利益,后来李严又犯了一个错误,诸葛亮就趁机联合群臣弹劾李严。李严无从辩驳,只好认罪,最后被贬为平民流放了。自此后在李严也没有回过朝堂,后来听闻诸葛亮病逝,他的病重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