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关羽与赵云虽然都具备有名将的特质,并且也因此而成为了震动天下的名将,但是他们彼此间的这种特质却又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他们最后截然相反的结局。关羽主要是以忠勇闻名,他也因此而得到了天下雄主们的赏识,得到了将士们的敬佩与信服,这是他的“名将特质”,但与此同时关羽也是一个很傲慢的人。
无论在任何时候,傲慢都是一种足以致命的特质,而关羽从未对此加以掩饰。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定军山杀掉了曹魏大将军夏侯渊的黄忠,因为出色的军功而被刘备封为了后将军。此时镇守荆州的关羽是前将军,他在得知黄忠成为后将军的消息,拒绝接受自己“前将军”的称号,说出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意思就是说我这种要成就大业的人,怎么能够与一个到老都只是小兵的人,并列在一起呢?可见关羽内心深处,对于小兵其实是心存轻视的,这种轻视在他面对同级的时候都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么平时在面对那一些没有如黄忠一般功绩的小兵与低级将领如何,那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在平时的时候,这些遭受轻视的将士们尽管心存怨愤,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然而等到关羽战败的时候,这些将士们就会很轻易地弃他而逃,甚至于还有人会直接反叛投降。关羽之所以在219年对战孙权时失败,很大原因就是麋芳、士仁两大守将的投降,以至于关羽不得不极为凄凉地败走麦城,并且在途中士兵们都纷纷离开,最后关羽身边已经只有几十个人,以至于遭遇伏击被擒。
赵云与关羽有着相似的“名将特质”,那就是忠勇,不过在忠勇之外两人对待士卒时候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当初刘备大军被曹操击破,刘备带着百姓们抛家弃子而逃,连儿子刘禅都被曹军给抢去了,是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曹军大营,在百万大军中救出了刘禅,在忠勇方面是毫不逊色于关羽的。
不过赵云并没有关羽身上的那一种傲慢,他对待士兵那都是共同生活共同居住,在饮食与住行方面都与普通士兵一样,而且平日里对于士兵也极为关照,没事就嘘寒问暖。而在228年诸葛亮进行首次北伐的时候,赵云作为疑军率领将士从褒斜道进攻,但是有被曹魏大将曹休打退。 在撤退的时候赵云命令士兵们先撤,而他自己为大军断后,并且表示所有战败的责任都由自己承担,最终赵云由镇东将军被贬为镇军将军,但是他也因此而获得了所有下属的信服。所以在赵云战败的时候,下属们能够与他同生共死也就并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