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屈原为何要投江,纵身一跃,给后人留下两千多年的谜团

屈原为何要投江,纵身一跃,给后人留下两千多年的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80 更新时间:2024/1/18 19:58:17

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南方地区就要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比赛,人们争相在江上竞技,关于这一传统的来由,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为了纪念当年的屈原,当年屈原在端午节投江后,人们划着船在汨罗江打捞他的尸体,这才有了赛龙舟的习俗。而且人们还会往水中扔粽子,为的就是给水中的鱼虾吃,从而不让它们破坏屈原的尸体。

所以看来屈原在人们的心中是很正面的形象,然而两千多年来,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也一直是个谜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屈原为什么要投江,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var1]

为国捐躯

这是最主流的一种说法,因为屈原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沉的爱。他是楚国人,并且出生在贵族家庭,从小刻苦学习,为的就是将来为楚国做贡献。当然他也没有让大家失望,一直做到了很高的官位,并且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所以屈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然而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来,他是一个想象力丰富,思想独立的人。

这样的人情感丰富,而这恰恰是一个政治家最忌讳的性格。所以,当他义无反顾地推行会触犯到贵族利益的改革时,很快就有人跟楚怀说屈原的坏话了。可毕竟屈原也是宠臣,一些单方面的暗箭并没有伤害到他,不过楚怀王对他的信任也渐渐减少。直到秦国听说了这件事。当时楚国和齐国联盟,而这正是屈原坚持的主张。

[var1]

秦国得知屈原被人陷害后,立刻派人来游说楚怀王和齐国断交,并且许诺给楚国土地。屈原当然不能同意,可是楚怀王竟然同意了,结果是楚国和齐国关系闹僵了,秦国给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了音讯。楚怀王一怒之下向秦国开始进攻,这时没有了齐国的支援,楚怀王打了败仗,他这才觉得屈原是对的。

可是秦国一心要让楚国内部发生动乱,于是再派人游说楚怀王,楚怀王渐渐又开始向秦国示好,屈原多次劝谏无效,后来直到他被流放。流放后屈原写下了大量作品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在听到楚国被秦国占领,都城沦陷之后,屈原痛苦不堪,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汨罗江而死。

[var1]

屈原和郑袖的“绯闻”

第二种关于屈原之死的说法更像是绯闻,因为这牵扯到他和楚怀王的爱妃郑袖。这种说法认为当时郑袖看上了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屈原,并且多次向他示好,可是屈原一心为国,而且她本是君王的爱妃,所以并没有搭理她。后来,郑袖因为得不到屈原的回应。于是多次向楚怀王吹枕边风,说屈原的坏话,这才导致屈原被流放。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屈原和郑袖是互相爱慕,两人的情愫被楚怀王发觉,所以屈原才被流放。那么有没有证据呢?当然有,有人认为屈原所做的《湘夫人》就是写郑袖的,“湘”指的就是楚国,楚国的夫人,自然就是楚怀王的王妃郑袖了,只不过屈原对这段恋情写的很隐晦,所以很少引起人的怀疑。

[var1]

为救楚王而死

还有种说法认为屈原是为了救楚顷襄王而死,当时楚怀王已死,楚顷襄王继位,可是楚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狼子野心的秦国经常进攻楚国,楚国在秦国的一次次进攻后,终于败下阵来,就这样,楚顷襄王丢掉了都城,自己也一路颠沛流离,开始了逃亡生涯,秦国当然不会放过他,于是一路追杀。

在长时间的逃亡之后,楚顷襄王来到了汨罗江,他遇到了曾经的楚臣屈原,而屈原也从楚顷襄王口中知道了祖国沦陷的噩耗。屈原自知报国无门,可是他还是决定为楚国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替楚顷襄王去死。

[var1]

于是,他们俩人交换了衣服,屈原面对着追来的秦国士兵,假装自己是楚顷襄王,头也不回地跳入了汨罗江,给楚国留下了复兴的火种。这也算屈原楚最后一次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屈原对后世的意义

如今,屈原已经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其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特殊的意义的,首先就是他的爱国精神,无论他是因为什么投江,他的爱国精神是绝对赤诚的。

[var1]

从辅佐楚怀王进行改革,联合齐国对抗秦国,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对楚国的热爱,和自己的能力,可惜的是他并非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被两次流放之后,屈原依旧没有对祖国失望,他还是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除了是一个政治家,屈原更重要的身份还是一个诗人,而且是浪漫主义诗人。在屈原之前,我国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写实和议论为主,像《孟子》这样的著作居多,然而屈原自创了一种浪漫的写法,他的作品中夹杂着各种独特的想象和神话故事,他在诗中任意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用的是一种在当时很新颖的手法,开辟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var1]

从屈原之后,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榜样,如果不能做到治国和平天下,那就将自己的志向寄托在作品当中,比如像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他的诗中同样有大量恣意的想象,可是在这些貌似华丽的辞藻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报国无门的哀愁。

结语

屈原纵身一跃,投江而死,距今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他的死因也成了2000多年的一个谜团,可他却并没有因此黯然失色,反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纪念他。就是因为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他出色的才华。

[var1]

如今,每年的汨罗江边都会聚集成千上万人,他们划着龙舟在江上竞速,各式各样的粽子也被投入江中,人声和锣鼓声震天响,如果屈原真的在天有灵,或许他也会感到一丝欣慰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秦国能够一统6国,它拥有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为什么只灭了六个国知乎,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秦国为什么能吞并6国

    秦朝是春秋战国之后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开始了封建社会王朝。[var1]那么为什么贫瘠的秦国

  • 吕不韦原是个商人,却摇身一变成了政治家,他究竟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的背景资料,吕不韦的真实身份,吕不韦晚年简介

    [var1]战国时期有一个有名的政治家,那就是吕不韦,他深受两代秦王的器重。可是他究竟是怎么一下子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商人一下跻身到了最为高贵的那个等级?这还要从一位十分不得宠的秦国质子说起。当时的秦昭襄王早早的就立了自己的二儿子为太子,这个太子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储君的位子。只是他并不是什么贤能的人,在

  • 原创原创郭嘉死前​献出一“遗计”,曹操却不以为然,然后魏国因此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嘉遗计原文,郭嘉死前对曹操说的话,三国演义中郭嘉的死另有蹊跷

    意思就是说那一些真正善于打仗作战的人,并不会有特别显赫的名声流传,原因在于他们的胜利看上去都显得平淡无奇,而这份平淡无奇却又显得那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没有太多的奇谋诡诈。他打过去,然后他就赢了,以至于在世人眼中反而毫不出奇。[var1]对三国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 吕不韦位居相国把持朝政,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掌权秦国只有十三年,虽然势力挺大,可是如果谋反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从商鞅变法时就决策秦国是一个填满制度布置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政,要想摆脱这一布置,别说是吕不韦了,就算曾经的魏冉也没有做到。[var1]吕不韦的从凡夫商贾混上秦国的丞相之职,彻底是凭着自身努力,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这也

  • 刘邦能封韩王信为韩王,能封张耳为赵王,为何不愿封韩信为齐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韩王信,刘邦为什么要改封韩信,刘邦和韩王信谁厉害

    这一点尤为关键。或许刘邦认为,天下未定,功臣座次无法排序,尚未到论功行赏之时;或许韩信认为,刘邦压根就不想立嫡系将领为王,所以用假王的名义来试探;又或许刘邦认为,立嫡系将领为王,等于分散汉军的凝聚力。总之,在韩信被立为齐王之前,包括韩信在内的韩信、卢绾、刘交、刘贾等刘邦嫡系均未被裂土封王。甚至未有裂

  • 刘备病死白帝城时,魏国上下举国欢呼,却有一人留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死于白帝城,赵云护刘备逃往白帝城视频,刘备病死在了哪里

    [var1]而和当时与众不同的一片哀嚎蜀国相比,魏国沉醉在一片欢声雀跃中,举国上下人人脸上洋溢着高兴的样子,但除了一人,此人在听到刘备病逝的消息后,眼睛竟流下了眼泪,引起了曹丕的关注。这个人姓黄明权,字公衡。此人有一段坎坷的经历。黄权在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得到了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的赏识,拜为主薄。[

  •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国后期李牧的反应,赵国最后一个李牧,赵国李牧头条号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李牧可以说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擎天之柱,是赵国唯一一个有能力抵抗秦军的伟大将领。如果不是受赵王迁的怀疑和郭开的陷害,绝对可以延缓赵国灭亡的过程,使赵国再度与他国联合一起抗秦也是很有可能的。[var1]要说赵国的生死存亡之际,便是“长平之战”及之后的“邯

  • 孔子有个别称叫“孔老二”,他真的在家排行老二吗?孔老大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咱们知道孔子的名字叫做“仲尼”,古代中国人排行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从第一到第四分别为:伯、仲、叔、季。这样一看成语“不分伯仲”就简单明了了,意思就是分不出第一和第二。孔子的名字带“伯”,自然就是家里的老二了。其实古人取得名字现在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在当时非常的随意。比如说刘邦发迹之前名字叫

  • 战国最大“常败将军”,一生只打赢过一次仗,却让秦国成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十大名将谁最厉害,战国最勇猛的名将,战国七雄最厉害的战将

    [var1]但是大家不了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名常败将军,在他一生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仅仅只打胜过一次。可就是凭着这一次胜仗,让秦国成为了春秋霸主,他就是秦国将军孟明视。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著名大臣百里奚的儿子。[var1]说到秦国,大家首先可能想到的就是秦始皇、李斯等人。秦始皇一手创立了历史上第

  • 春秋有两个“樊国”:一个被楚国消灭,另一个被晋国吞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时晋国和楚国争霸的时代,春秋晋国楚国争霸,郑国晋国楚国的关系

    [var1]一、姬姓樊国樊国,一个始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西周初期,樊国的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姬姓樊国一开始和周王室的关系,应该是比较亲近的。所以,姬姓樊国的封地,正好位于西周都城的附近地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到了周宣王在位时,将樊国改封到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