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的龙床上有件“秘”宝,只要用手一按,它就能发出声音

乾隆的龙床上有件“秘”宝,只要用手一按,它就能发出声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4/2/17 17:05:16

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眼看着进入了年关,为了取悦乾隆皇帝,清廷的臣子们便罗开了,要知道,春节时期的供奉也不能马虎,必须要送些乾隆皇帝喜爱之物,才能让皇上龙心大悦。

给乾隆皇帝送年礼这个任务,很快便落到了造办处的内务府大臣的头上,造办处大臣们也不敢耽误,将手头中不要紧的活统统都推掉,专心给乾隆皇帝筹办此事。

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出名的奢侈皇帝,在吃穿用度上,不怕最贵只要最好,如此好大喜功的性格,也让其在赏玩物品方面有着特殊的癖好。

乾隆皇帝曾收藏过不少珍宝玉器,尤其是西洋的精巧钟表更是琳琅满目,在乾隆皇帝的天禄琳琅(乾隆皇帝的私人珍宝馆)中,摆放着不少西洋高大的钟表,这些都是乾隆皇帝的最爱。

此次造办处的官员认为,乾隆皇帝最喜欢高大的寿钟,因而决定再制作一尊华贵的万寿钟送给乾隆皇帝。然而造办处的领班小子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造办处送万寿钟,未免有些俗气,倒不如送些精悍小巧的物件更讨万岁爷的喜。

可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把这一建议告诉给上司时,却被对方狠狠的批了一顿,小李子不敢多言,只好灰溜溜的退了出去。

造办处历来是能工巧匠云集之地,制作一尊万寿钟不在话下,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乾隆万寿钟便制作完成。大钟与人身高无异,钟内风景、人物以及定点报时的功能一应具备,称得上是巧夺天工,华贵异常。

在万寿钟被献上后,造办处的官员们满心认为乾隆皇帝会喜笑颜开,谁知乾隆皇帝只是轻描淡写的看了一眼,便点头挥手让太监抬下去。乾隆皇帝为会对该寿钟如此淡?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的大钟,在乾隆皇帝的珍宝库中实在是太多了。

见乾隆皇帝如此态度,造办处的官员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像霜打的茄子,小李子偷偷打听到了消息,随即跑回自己的寝房,用包袱皮仔细包好一件物品,来到造办处大臣的房间。有人会问,小李子包袱皮中包裹的东西是什么?小编告诉您,这可是小李子小半年的心血,它便是“清乾隆镀金嵌料石迎手钟”,不过小李子可没有这么高的化水平,他只是将其称之为“石迎手钟”。什么是“石迎”呢?“石迎”便是石制的迎手,是一种用于倚靠臂肘的小靠枕。“石迎手钟”造型独特,以石迎内镶嵌钟表的设计理念还属于清宫首次,其顶部为用番莲花仿锦包裹的软盖,正面安一圆形钟,钟内设置精巧,包括发条、塔伦、链条、机轴擒纵器、以及气袋等,当用肘部倚靠在石迎钟上方时,气袋的一端充气,从而吹动哨子发声,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小李子把“石迎钟”交给上司后,上司们惊诧不已,没想到这小鬼还当真机灵,居然“留了一手”。上司官员们相互传视一番,一致认为该钟无论是做工还是创意都堪称完美,随即共同决定将其再献给乾隆皇帝。当“石迎钟”被送到乾隆面前后,乾隆皇帝仔细端详把玩了半天,听这个这个宝贝发出的动听的声响,他脸上渐渐浮现出满意的微笑,连声说“好”。乾隆皇帝高兴之下,便给了造办处不少的赏赐,他觉得小李子“孝心可嘉”,便对其加官一级,御赐其专司为自己造办钟表。从此之后,这件迎手钟也被乾隆皇帝摆放在床头,成为了日常陪伴驾之物。

造办处的领班小李子靠着独辟蹊径,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坦途,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无论是谁,想要成功,一定不能走寻常之路,而好奇心和创造力,也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源动力。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多尔衮一生勇猛,共娶了10位妻妾,却只生下一个女儿还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多尔衮无子嗣哪来的十世孙,历史上的多尔衮为啥没有孩子,多尔衮的悲惨生活

    这些人和事让人听起来多少都会觉得有些复杂,然而一直以来人那边都很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多亲王究竟是否有自己的后代呢?其实不用多说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肯定是有的!我们从史册里面的记载内容来看的话,很明显的能够了解到,实际上多尔衮的一生总共迎娶过十名妻妾,这其中就包括了出身于科尔沁部落的“小玉儿”,当初这位

  • 屈原为何要投江,纵身一跃,给后人留下两千多年的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投江的江叫什么江,投江报国屈原阅读感想

    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南方地区就要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比赛,人们争相在江上竞技,关于这一传统的来由,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为了纪念当年的屈原,当年屈原在端午节投江后,人们划着船在汨罗江打捞他的尸体,这才有了赛龙舟的习俗。而且人们还会往水中扔粽子,为的就是给水中的鱼虾吃,从而不让它们破坏屈原的尸体。所以看来屈原在人

  • 为什么秦国能够一统6国,它拥有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为什么只灭了六个国知乎,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秦国为什么能吞并6国

    秦朝是春秋战国之后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开始了封建社会王朝。[var1]那么为什么贫瘠的秦国

  • 吕不韦原是个商人,却摇身一变成了政治家,他究竟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的背景资料,吕不韦的真实身份,吕不韦晚年简介

    [var1]战国时期有一个有名的政治家,那就是吕不韦,他深受两代秦王的器重。可是他究竟是怎么一下子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商人一下跻身到了最为高贵的那个等级?这还要从一位十分不得宠的秦国质子说起。当时的秦昭襄王早早的就立了自己的二儿子为太子,这个太子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储君的位子。只是他并不是什么贤能的人,在

  • 原创原创郭嘉死前​献出一“遗计”,曹操却不以为然,然后魏国因此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嘉遗计原文,郭嘉死前对曹操说的话,三国演义中郭嘉的死另有蹊跷

    意思就是说那一些真正善于打仗作战的人,并不会有特别显赫的名声流传,原因在于他们的胜利看上去都显得平淡无奇,而这份平淡无奇却又显得那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没有太多的奇谋诡诈。他打过去,然后他就赢了,以至于在世人眼中反而毫不出奇。[var1]对三国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 吕不韦位居相国把持朝政,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掌权秦国只有十三年,虽然势力挺大,可是如果谋反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从商鞅变法时就决策秦国是一个填满制度布置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政,要想摆脱这一布置,别说是吕不韦了,就算曾经的魏冉也没有做到。[var1]吕不韦的从凡夫商贾混上秦国的丞相之职,彻底是凭着自身努力,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这也

  • 刘邦能封韩王信为韩王,能封张耳为赵王,为何不愿封韩信为齐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韩王信,刘邦为什么要改封韩信,刘邦和韩王信谁厉害

    这一点尤为关键。或许刘邦认为,天下未定,功臣座次无法排序,尚未到论功行赏之时;或许韩信认为,刘邦压根就不想立嫡系将领为王,所以用假王的名义来试探;又或许刘邦认为,立嫡系将领为王,等于分散汉军的凝聚力。总之,在韩信被立为齐王之前,包括韩信在内的韩信、卢绾、刘交、刘贾等刘邦嫡系均未被裂土封王。甚至未有裂

  • 刘备病死白帝城时,魏国上下举国欢呼,却有一人留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死于白帝城,赵云护刘备逃往白帝城视频,刘备病死在了哪里

    [var1]而和当时与众不同的一片哀嚎蜀国相比,魏国沉醉在一片欢声雀跃中,举国上下人人脸上洋溢着高兴的样子,但除了一人,此人在听到刘备病逝的消息后,眼睛竟流下了眼泪,引起了曹丕的关注。这个人姓黄明权,字公衡。此人有一段坎坷的经历。黄权在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得到了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的赏识,拜为主薄。[

  •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国后期李牧的反应,赵国最后一个李牧,赵国李牧头条号

    为何赵国在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都不启用北方李牧军团?李牧可以说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擎天之柱,是赵国唯一一个有能力抵抗秦军的伟大将领。如果不是受赵王迁的怀疑和郭开的陷害,绝对可以延缓赵国灭亡的过程,使赵国再度与他国联合一起抗秦也是很有可能的。[var1]要说赵国的生死存亡之际,便是“长平之战”及之后的“邯

  • 孔子有个别称叫“孔老二”,他真的在家排行老二吗?孔老大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咱们知道孔子的名字叫做“仲尼”,古代中国人排行有一套自己的体系,从第一到第四分别为:伯、仲、叔、季。这样一看成语“不分伯仲”就简单明了了,意思就是分不出第一和第二。孔子的名字带“伯”,自然就是家里的老二了。其实古人取得名字现在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在当时非常的随意。比如说刘邦发迹之前名字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