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内阁学士奏报和珅九成家产去向不明,嘉庆皇帝大怒:罚你去看坟!

内阁学士奏报和珅九成家产去向不明,嘉庆皇帝大怒:罚你去看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69 更新时间:2024/2/15 8:59:26

我们细翻清朝史料就会发现,有三点证据可以证明,和珅家产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被皇族和大臣们私吞了,有一位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上书请求彻查,惹得嘉庆皇帝勃然大怒:“罚你去看坟!”于是和珅家产去向,再也没有人敢过问。

最初的查抄清单显示,不算房产店铺土地古玩字画,真金白银的价值就超过一亿两,而这些钱交到朝廷的,可能连一千万两都不到。

咱们还是先来看看和珅家里有多少?“现金”:一千两重的赤金元宝和白银元宝各一百个(当时一两黄金兑换十五两白银),这些只收藏不准备花出去的现金折合白银一百六十万两;生金沙二万余两(每两金沙可兑换八两白银)、可以流通的赤金小元宝五百八十万两、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白银五百八十三万两、苏元银三百十五万四百六千余两,洋钱五万八千元。

别的不说,就是那五百八十万两赤金、九百四十万两元宝银、五百八十三万两白银,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了一亿两白银,但是呈送给嘉庆皇帝的清单是这样写的:“夹墙私库有金三万二千余两,地窖内埋藏银三百余万两”。也就是说,和珅家只有一吨多黄金(清朝一斤十六两,596.82克)。位极人臣的清朝第一贪,家里只有一吨黄金,这话谁信?就是清朝以后的督抚道台乃至保正,家有一吨黄金的也不在少数。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嘉庆皇帝信了,可能从小苦惯了,能拿到一吨黄金一百吨白银,嘉庆已经很满足了——这些钱已经可以让他舒舒服服消费几十年了。事实上嘉庆连一年都没舒服消费,因为这些钱也还不是他的。

嘉庆很满意,但是有心里明白的大臣很不满意,一个叫萨彬图的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就多次上奏要求彻查。这件事记载在《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三·列传一百四十》中:“屡疏言和珅财产多寄顿隐匿,有曾管金银使女四名,请独至慎刑司讯鞫。”

这位萨彬图在当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之前,在户部当过主事和员外郎,对财务比较门儿清。更主要的是萨彬图跟和珅可以算得上世仇:萨彬图的父亲礼部侍郎达椿“不附和珅”,结果被和珅找茬免官,和珅跌倒后,达椿才彻底翻身,先后当上了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兼都统,最后官居礼部尚书。

懂财务,跟和珅有仇,眼看着大批真金白银流失,和珅的罪名也会因此减轻,萨彬图当然不会坐视不理。萨彬图给嘉庆出的主意应该是很高明的:和珅是老板,嘴很硬,但是替他管财务的四个女人,可以作为突破口!

按理说和珅一案深挖的机会就在眼前,嘉庆应该十分兴奋才对,但是事情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诏严斥之,命从王大臣讯,不得实,议革职,予七品笔帖式,效力万年吉地。”萨彬图出主意让你深挖和珅家产,这不是替你招财进宝吗?你就是不听也不至于勃然大怒并且要把他革职查办呀——所谓“万年吉地”,不就是你爱新觉罗家的坟地吗?萨彬图好心好意让你多弄点钱,即使主意出错了,也不至于罚他去看坟呀!

其实嘉庆皇帝颙琰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也知道和珅家产绝大部分都被王公大臣私吞了,他自己允许的私吞就不少,真要清查起来,他这个皇帝面子上就不好看了。

王公大臣鲸吞和珅家产,而且嘉庆也知情,这不是无端猜测,因为咱们能找出至少三个证据。

首先第一个证据来自嘉庆对萨彬图的态度:“寻以其父年老,召还京,授户部主事,累擢仓场侍郎。(嘉庆)十二年,出为漕运总督。”萨彬图此前的实职是内阁学士(不是大)兼副都统,都是清水衙门和虚衔,最后却当上了最肥的仓场侍郎、漕运总督,实际是嘉庆皇帝对萨彬图的一种补偿:我知道你说的都对,你出的也是高招儿,但是我不能按你的方法来,那样会拔出萝卜带出泥!

如果有人说《清史稿》也不可信,那么咱们再来展示第二个证据,这个证据现在还在,而且极其显眼,这个证据叫恭王府。

和珅还没倒台的时候,他的大房子就被颙琰的同母(其母都是魏佳氏,即电视剧中的令妃魏璎珞)十七弟、贝勒永璘惦记上了:“皇位我是不争了,到时候把和珅的宅子给我就行了!”

据《嘉庆实录》记载,嘉庆不但把和珅的宅子(和珅住宅没有资格称府)赐给了永璘,同时赐给永璘的,还有和珅的一半家产——当然,是被办案王公大臣扫荡一遍之后的家产。

在爱新觉罗家族看来,和珅就是先帝乾隆养肥的一只鸭子,现在这只鸭子被颙琰烤熟了,那么大家都有份儿:“还等啥呀?操起刀叉开餐吧!”

和珅的家就这样变成了庆亲王(颙琰亲政先封其为庆郡王)府,后来到了恭亲王奕訢手里,才变成了今天的恭王府。这个恭王府值多少钱?估计一百吨黄金也买不下来吧?

和珅家产被皇帝领着王公大臣私吞的第三个证据,出现在嘉庆内阁首辅王杰(仁宗亲政,杰为首辅。《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七》)给嘉庆的奏折中:“至嘉庆四年以后,大吏知尚廉洁,州县仍形拮据,由于苦乐不均,贤否不分,宜求整饬之法。”这就是说,和珅跌倒,嘉庆没饱,州县官依然挨饿,就连雍正定下的养廉银子(养廉银制度跟和珅纪晓岚没关系)拿不到了。

同样的证据《清史稿》是不肯写的:从乾隆晚年开始,当嘉庆亲政愈演愈烈的,是饿得不行的老百姓揭竿而起,连皇宫都被人家攻进去了——如果野菜拌稀粥能吃个半饱,老百姓是不会造反的。所以嘉庆吃饱没吃饱不好说,老百姓肯定是还饿着呢。

所以嘉庆扳倒和珅,与和珅是否贪腐无关,那就是清朝皇帝和王公大臣的一场饕餮盛宴,民脂民膏从一个贪官的口袋流向一群贪官的腰包,“返还百姓”?想得美!

其实不仅仅是和珅,就是清朝(咱们只说清朝)的一个保长甲长,欺压全村数十年,积累了成吨的金银,一朝被罚没,也没听说返还给村民。至于那些钱哪里去了,我们只能回答:天知道……

更多文章

  • 她是民国著名才女,从小被父亲卖当童养媳备受折磨,长大后遭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谁能想到,一位被鲁迅赞为“仙女”的民国美女作家,最后却在悲凉之中孤独死去?以致多年之后,当荒草淹没了她的作品,留下的便只剩挥之不去的苦难和厄运。白薇,这位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人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才情女子,却为一段即将消逝的荒唐情爱,将自己低到了卑微尘埃里。一生痴情、命运多舛、结局悲情……面对这样一个女

  • 乾隆的龙床上有件“秘”宝,只要用手一按,它就能发出声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晚年御宝,乾隆最稀世的宝器,乾隆皇帝收藏过的宝贝都贬值了

    乾隆35年即公元1770年,眼看着进入了年关,为了取悦乾隆皇帝,清廷的臣子们便张罗开了,要知道,春节时期的供奉也不能马虎,必须要送些乾隆皇帝喜爱之物,才能让皇上龙心大悦。给乾隆皇帝送年礼这个任务,很快便落到了造办处的内务府大臣的头上,造办处大臣们也不敢耽误,将手头中不要紧的活统统都推掉,专心给乾隆皇

  • 多尔衮一生勇猛,共娶了10位妻妾,却只生下一个女儿还下落不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多尔衮无子嗣哪来的十世孙,历史上的多尔衮为啥没有孩子,多尔衮的悲惨生活

    这些人和事让人听起来多少都会觉得有些复杂,然而一直以来人那边都很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多亲王究竟是否有自己的后代呢?其实不用多说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肯定是有的!我们从史册里面的记载内容来看的话,很明显的能够了解到,实际上多尔衮的一生总共迎娶过十名妻妾,这其中就包括了出身于科尔沁部落的“小玉儿”,当初这位

  • 屈原为何要投江,纵身一跃,给后人留下两千多年的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投江的江叫什么江,投江报国屈原阅读感想

    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南方地区就要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比赛,人们争相在江上竞技,关于这一传统的来由,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为了纪念当年的屈原,当年屈原在端午节投江后,人们划着船在汨罗江打捞他的尸体,这才有了赛龙舟的习俗。而且人们还会往水中扔粽子,为的就是给水中的鱼虾吃,从而不让它们破坏屈原的尸体。所以看来屈原在人

  • 为什么秦国能够一统6国,它拥有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为什么只灭了六个国知乎,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秦国为什么能吞并6国

    秦朝是春秋战国之后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开始了封建社会王朝。[var1]那么为什么贫瘠的秦国

  • 吕不韦原是个商人,却摇身一变成了政治家,他究竟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的背景资料,吕不韦的真实身份,吕不韦晚年简介

    [var1]战国时期有一个有名的政治家,那就是吕不韦,他深受两代秦王的器重。可是他究竟是怎么一下子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商人一下跻身到了最为高贵的那个等级?这还要从一位十分不得宠的秦国质子说起。当时的秦昭襄王早早的就立了自己的二儿子为太子,这个太子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储君的位子。只是他并不是什么贤能的人,在

  • 原创原创郭嘉死前​献出一“遗计”,曹操却不以为然,然后魏国因此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郭嘉遗计原文,郭嘉死前对曹操说的话,三国演义中郭嘉的死另有蹊跷

    意思就是说那一些真正善于打仗作战的人,并不会有特别显赫的名声流传,原因在于他们的胜利看上去都显得平淡无奇,而这份平淡无奇却又显得那么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没有太多的奇谋诡诈。他打过去,然后他就赢了,以至于在世人眼中反而毫不出奇。[var1]对三国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 吕不韦位居相国把持朝政,为什么不废了嬴政自己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掌权秦国只有十三年,虽然势力挺大,可是如果谋反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从商鞅变法时就决策秦国是一个填满制度布置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专政,要想摆脱这一布置,别说是吕不韦了,就算曾经的魏冉也没有做到。[var1]吕不韦的从凡夫商贾混上秦国的丞相之职,彻底是凭着自身努力,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这也

  • 刘邦能封韩王信为韩王,能封张耳为赵王,为何不愿封韩信为齐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韩王信,刘邦为什么要改封韩信,刘邦和韩王信谁厉害

    这一点尤为关键。或许刘邦认为,天下未定,功臣座次无法排序,尚未到论功行赏之时;或许韩信认为,刘邦压根就不想立嫡系将领为王,所以用假王的名义来试探;又或许刘邦认为,立嫡系将领为王,等于分散汉军的凝聚力。总之,在韩信被立为齐王之前,包括韩信在内的韩信、卢绾、刘交、刘贾等刘邦嫡系均未被裂土封王。甚至未有裂

  • 刘备病死白帝城时,魏国上下举国欢呼,却有一人留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死于白帝城,赵云护刘备逃往白帝城视频,刘备病死在了哪里

    [var1]而和当时与众不同的一片哀嚎蜀国相比,魏国沉醉在一片欢声雀跃中,举国上下人人脸上洋溢着高兴的样子,但除了一人,此人在听到刘备病逝的消息后,眼睛竟流下了眼泪,引起了曹丕的关注。这个人姓黄明权,字公衡。此人有一段坎坷的经历。黄权在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得到了当时的益州牧刘璋的赏识,拜为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