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名字听着耳熟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几脚都纹丝不动,名字听着耳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951 更新时间:2024/2/9 1:38:57

根据古人观点,男儿之担当,或以文治天下,或以武护国家。为了网罗天下文武奇才,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皇帝还会赐名选拔出来的头名为“状元”。从705年隋朝开创科举到1905年大清取消科举制,整整1300年的时间,科举帮助无数寒门子弟一飞冲天改变命运。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结论,正史上,从武则天创立武举到取消科举制度,有明确身份的武状元大概有300人,拯救安史之乱后污浊的朝局,以武状元出身却被册封宰相的郭子仪应该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位。除了郭子仪外,张三甲这位武状元也具有一些特殊色彩,因为他为传承超过千年的武状元制度画上了句号。

1876年,张三甲出生于开州户部寨村。张三甲家中虽然贫穷,却十分尚武。恰逢当时国家遭遇外敌入侵,每个男孩子从小就树立了学好武艺保家卫国的理想。张三甲从小开始学习武艺,由于张三甲身体条件优秀,又肯下功夫,在武道一途上已经把同乡的男生全部甩到了身后。到了张三甲15岁的时候,连成年人也不是他的对手了。

1892年,父亲见张三甲热爱习武,又天生神力,就把他送往武林高手杨国昌住处,希望张三甲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杨国昌见猎心喜,马上收张三甲为徒。在杨府,张三甲醉心武艺、刻苦求学,武艺渐渐将师傅都比了下去。在张三甲手中,150斤的大刀也是得心应手,如臂使指。每当看到张三甲耍起大刀虎虎生风的样子,杨老师傅都会感叹“吾弟子盈门,唯三甲为罕见也”

为了参加武举,张三甲随后苦练骑射,一年后便已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1897年,21岁的张三甲学成出师,带着师傅和家族的期望参加了乡试,果然中得武举,随后赴京城参加会试。会试现场,张三甲穿着简陋,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又没带银子孝敬考官,被周围的世家弟子狠狠嘲笑,还给张三甲取了一个侮辱性的外号“穷猴子”。

会试前,恭亲王奕忻巡视演武场,一眼就看中了龙行虎步的张三甲,当即和周围的王公大臣打起了赌。事实证明奕忻的眼光并没有错,考场上张三甲舞动180斤的大刀却毫不拖泥带水,一时如猛虎下山,一时如潜龙出海,骑射一项又拔得头筹。光绪帝大悦,钦点张三甲为本次会试状元。

张三甲一举及第,又是皇帝钦点状元,这样的好消息传回家乡后,引得开州轰动,开州知府还亲自赠送一块“状元及第”金匾到了张三甲家中。回乡后,张三甲家周围被围得水泄不通,乡亲们都想一睹状元风采。沧州武术大家霍元甲还给张三甲投过战帖前来挑战,但是张三甲任由霍元甲连踢3脚都纹丝未动,霍元甲也只得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

天妒英才,在张三甲准备动身前往京城担任御前侍卫之前,就染上了重疾,短短半月便黯然辞世,让人惋惜。

1902年,张三甲去世3年后,朝廷考虑到现在作战已经是枪炮的战场,刀枪棍棒实在搬不上台面,便取消了武举。张三甲也就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状元书法真迹:字体堪比“印刷体”,丑书大师称:毫无艺术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26名清代状元书法欣赏,清朝牛人书法真迹,印刷体与丑书的针锋相对

    在隋唐实行科举制之前,此前各国各代使用的都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种人才制度注重的并非才学而是门第背景,以至于国家权力被贵族所垄断。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之后,寒门子弟才终于有了一条上升通道,无数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这也奠定了唐朝兴盛之根基。 从此之后,科举制在我国沿用了一千多年,直到1905年的时候

  • 清朝汪景祺:因马屁拍得太过被斩首,头颅挂菜市口十年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汪景祺马屁图片,汪景祺墓,汪景祺个人资料

    从汪景祺的职业就能看出,死因大有可能会是文字狱。 汪景祺1672年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古以来浙江就出过不少人才,像鲁迅,金庸尽是来自浙江,要说浙江是出秀才出得最多的地方,那肯定是没毛病的,因为风土人情的影响,自然也会有这种各种各样的学士,而汪景祺就是其中之一。 有才华的人恃才傲物,本就不是什么很稀罕

  • 清朝有一无名画师,画了一幅无名女鬼图,网友:看久让人感到不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蒲松龄生在明朝,可是他才4岁明朝就灭亡了,严格说来他更像是清朝人。他出生在书香世家,想通过科举过上好日子,17岁顺利考上秀才。 蒲松龄以为自己的科举之路会像考秀才一样通畅无比,可他想错了,他的科举之路基本上就在秀才这里达到了巅峰,考到72岁才勉强考上个贡生。 蒲松龄当然也没有把中间55年所有时间都用

  • 清朝有100万军队,大清灭亡后去了哪?1987年才被人们发现踪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自从吴三桂领清军入关后,江山就成为了大清的天下,人人都怪罪吴三桂是大汉奸,如果不是他领清军入关,明朝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其实吴三桂充其量就是个背锅侠,明朝已经积重难返,没有吴三桂也一样会灭亡,因为清军的武力值要高于明军,灭明是早晚的事情。 皇太极建立了大清王朝,最终满

  • 清朝最穷状元,在考卷上写12字,光绪看后泪流满面:他必须是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最穷状元一览表,清朝最有名的十大状元,清朝最感人的状元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才都是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隋朝之前我国基本上都是任命几位官员下放到地方考察,选举贤能来入朝为官。这样的制度无疑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色彩,下方官员的评价和意见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所以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才会出现“基层无士子,朝中无寒门”这样不平衡的情况。 到了隋朝之

  • 朱元璋明明可跟老婆腻歪,为何要离开温柔乡,带病折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悲惨的晚年,朱元璋原本想娶谁,朱元璋最开始的老婆去哪了

    我们常说,人要成功,得有运气。有些人,运气一次就用完了,有些人呢,却是源源不断。可惜的是,朱元璋似乎运气就那样,讨了马氏之后,似乎没了出头之日。尽管,他救了被孙德崖绑架的郭子兴,但在《明太祖实录》里,只有这样一句话:肌肉皆伤,乃破其械使人负以归,子兴遂得免。(剧照)有没有给他升点小官?说些感谢的话?

  • 后唐皇帝欲将此人杀害,他为自保想出一计,结果却成了宋朝的噩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后唐明宗杀温韬,被宋太宗毒死的皇帝,后唐与宋朝的关系

    留下这一噩梦始作俑者就是后唐皇帝李从珂,李从珂何许人也?他是前任后唐皇帝李从厚的义兄,按理来说李从厚的皇位应该是由其子继承,除非有两种情况皇位才会拱手让给李从珂。要么李从厚没有子嗣,要么李从珂造反,没错,李从珂是造反获得皇位的。公元934年,李从厚让李从珂从陕西凤翔调到山西太原,李从珂却突然起兵造反

  • 宋朝榜下捉婿那些事:疯狂抢婿笑料百出,为抢状元副宰相贡献两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第一贤婿,榜下捉婿简介,北宋有多难抢到一个佳婿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重文抑武的宋朝,是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科举取士成为朝廷选拔官吏的最主要途径。为了鼓励读书科举之风,宋真宗亲笔写下了著名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

  • 刺史、太守、县令之类的地方官在宋朝以后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刺史职责有多大,宋朝刺史官职,宋朝时的刺史是什么官

    众所周知,以藩镇割据为代表的地方官做大成为唐朝中后期和五代十国的社会顽疾,严重威胁天下统一和中央集权。因此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宋朝自然想尽办法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宋朝以前的地方主官(如刺史、太守、县令)虽然都由中央任命,但都属于中央官员以外的地方官系统,一旦中央衰微就可以各地为政。

  • 杀敌六人竟谎报杀敌六万,毛文龙真的是死有余辜,袁崇焕没有错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崇焕怎么杀的毛文龙,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原因是什么,袁崇焕有什么资格杀毛文龙

    之后,为了能够习武,风华正茂的他只身来到山海关,在此度过了二十多年的行伍生涯。当时,明朝的国力渐衰,女真各部落蠢蠢欲动,想要脱离明朝的统治。生性好武的毛文龙在辽东一直观察两方的局势,对女真人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他参加了武举考试并名列第六。朝廷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能,于是,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