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丈夫儿子被康熙屠杀,死后只剩下一罐骨灰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丈夫儿子被康熙屠杀,死后只剩下一罐骨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4/2/29 16:28:00

那么,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康熙十三年四月的时候,康熙帝下旨赐死了吴应熊、吴世霖。可以说,吴三桂叛乱的代价是惨痛的,他间接的葬送了儿子与孙子的性命,吴三桂恨死了康熙,于是,他将魔爪伸向儿媳建宁公主。历史上,建宁公主的原型是和硕恪纯长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小女儿,自小受到哥哥和父亲的宠爱,算是康熙帝的亲姑姑。公元1653年嫁给了吴应熊,跟其妻妾一起侍奉夫君。

可以说,她的一生很是不幸,但究其原因,都是她的公公吴三桂一手造成的。

那么,这究竟为何?

吴三桂可谓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当时,他引得清军入关,按说吴家会得到清王朝的庇佑,保他家万年太平。但就是这样一位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最终,以无比悲哀的结局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随着吴三桂身首异处,为之难过的有和硕恪纯长公主。那么,作为儿媳,为何为藩王而苦?这里有何隐藏的故事?

那就要从和硕恪纯长公主下嫁给吴应熊说起了。真实的故事与鹿鼎记描绘的相差甚远,吴应熊和公主非常恩爱,公主也明白,婆家是她唯一能够依靠的靠山。而且,自己已然嫁为人妇,就算与夫君不合,这个皇室身份也帮不上她什么,与其这样,不如和驸马相安过日子。令她欣慰的是,驸马与之相亲相爱,虽偶有摩擦,但是,对她却是极好的。

这段政治婚姻,其实,就是康熙牵制住吴三桂的手法,正如滞留吴应熊在京为官一样,虽说,吴应熊升职很快,从三等子爵到一品大员没有用多长时间,但是,这也改变不了吴应熊是康熙“人质”这件事的本质。起初,吴应熊对公主并不抱什么希望,只是完成父亲的要求而已,难得的是二人很甜蜜。并且,公主与驸马过了相爱的十八年,育有一子吴世霖。

最终,真正把公主的命运推向一个悲惨结局的人就是她的公公吴三桂。

吴三桂与清廷的关系逐渐恶化,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康熙特许公主驸马和吴世霖三人前往云南为他庆寿。公主知道,这一行不单单是祝贺生辰,自己也担任使臣向公公示好,以恢复吴三桂与清廷关系,所以,公主立志完成使命。吴三桂几十年里,一直驻守云南贵州两个省,可以说,简直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云贵二省就是他的所辖一样。

康熙为杜绝与吴三桂兵戎相见,先以求和的姿态示好,打破他做土皇帝的梦想。如果,他继续这样做,轻者会引起不满,重者就会引发悲剧。公主一家抵达云南之时,整个云南都因皇亲贵胄的到来而沸腾,城内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吴三桂携妻子早早地夹道等候。几十米外,见到随行大部队,立即跪下磕头迎接公主驸马,而和硕恪纯长公主也赶紧下车给公婆施了扣头大礼。

公主苦口婆心劝诫公公,驸马吴应熊在旁煽风点火,也劝导父亲不要与清廷继续作对。吴三桂似乎听进去一些了,两年后主动上书康熙希望撤掉三藩、其他两人完全以吴三桂马首是瞻。因此,他主动要求撤三藩的举动也令康熙想了很久,不知道他是故意演戏还是真有此意。于是,康熙干脆将计就计,同意了他的要求,顺便派人去云南商讨撤藩事宜。

和硕恪纯长公主知道后终于送了口气,在她看来,只要老公公跟清廷合作家里就会一切安好。就在和硕恪纯长公主憧憬美梦之时,吴三桂的举动彻底让她失望了。吴三桂扣留了康熙派过来的两位官员,自己揭竿起义招募兵马,建国号为“周”,自此,吴三桂正式叛乱。和硕恪纯长公主知道后,心里也很明白:自己与吴家的缘分尽了。

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周王元年,康熙下令处死了吴应熊和吴世霖,但据朝鲜《燕行录》、《康熙起居注》和清人王沄的《漫游纪略》记载:公主及幼子被幽禁宫中,年仅三十三岁的公主沦为寡儿孤母,吴三桂的举措无疑将儿媳妇也推向了生命的尽头。康熙二十年云南平定,公主所出的两个幼子及其他庶子被全部处死,康熙下令吴三桂“二幼孙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

在之后将近三十年时光里,公主活的郁郁寡欢。尽管康熙心疼妹妹,尽可能弥补她的缺失,多次下诏书请其回宫,但是,康熙怎么做都弥补不了她失去亲人的苦痛。最终,公主于六十三岁离世,恭亲王常宁的儿子海善贝勒代为安排身后事。可悲的是,和硕恪纯长公主死后也没得安宁,她的墓地被盗墓贼挖坟掘尸,之后只剩下了一个骨灰罐,园寝今已平毁。

所以,真相是:历史上没有韦小宝,但是,建宁公主是切实存在的,一生悲惨。

参考资料:

【《鹿鼎记》、《三藩之乱》、《漫游纪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都已经灭亡,大清总督仍率大军攻城,差点建立起“小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清总督,清朝是怎么一步步灭亡的,大清有仓场总督吗

    很多人发现中国想要强大,必须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政治,改良变法根本无法救国,最终在辛亥革命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清朝虽然已经被推翻,但并不意味着封建思想不存在,许多前清遗老仍想复辟之事,例如张勋复辟的闹剧,溥仪再次被推上龙椅后,仅十多天便被赶下台。封建社会的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历史的车轮已

  • 为什么清朝皇帝能力越来越弱直到绝后?让自己的女朋友别照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皇帝重振雄风视频,清朝皇帝为什么都那么专情,清朝皇帝为何如此痴情

    第一:近亲结婚众所周知,近亲结婚对后代的影响十分大,会影响后代身体健康、生育能力、智商等。清朝初期为了稳定统治一直选择满蒙联姻,但是在之后统治稳定后就开始了近亲联姻。近亲联姻初期可能没多大影响,但是随着后代不断的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皇太极有二十五个儿女,其早夭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到了咸丰帝

  • 康熙棺材被打开时,竟然冒出了“火球”,盗墓贼被吓得魂不附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墓发生的奇怪事,康熙古墓被盗了吗,康熙墓被盗后为什么会喷火

    提起康熙的皇陵,就不得不说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现象,这里先后发生过三次火灾。作为现存的古建筑,火灾可谓极其致命。清景陵在历史上总共发生过三次火灾,今天笔者便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三次火灾的情况。清景陵的第一场火灾:光绪三十一年初,清景陵的地面建筑隆恩殿突发大火,整座地面建筑几乎在这场大火中付之一炬,仅剩一些

  • 此人太可恨,吴三桂一怒满人有了山海关,此人一怒满人就有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吴三桂能守住山海关吗,吴三桂为何打开山海关大门,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关键一战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明末期间,于辽东地区南征北讨,掠地无数,堪称一代豪雄,而他身后的十几个儿子,也个个有勇有谋,文武兼备,多尔衮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皇太极在位时期,多尔衮在清廷之中就有了不小的地位,常常独自领兵出外作战。而皇太极对他也是颇为信任,死前安排后事时,还专门指定了多尔衮等人为托孤之臣,辅佐顺

  • 曾国荃劝曾国藩称帝,曾国藩一番话让他哑口无言,称帝根本不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国藩给曾国荃的励志信,曾国藩处处指导曾国荃,曾国荃和曾国藩谁厉害

    当时,曾国藩的湘军不仅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连他本人都成了满清入关以来汉族官僚中拥兵最多的官员,甚至,超越了清初的吴三桂。于是,曾国藩的部下按耐不住了。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等人联合三十多位高级将领,在深夜求见曾国藩,请求他坐上帝位,以推翻满清政府。这是曾国藩一生之中面临最大的抉择,关乎他在历史上留下

  • 太平天国曾给各个省份改名,名字千奇百怪,网友:天津的最为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让21世纪的我们来看,这件事确实有些搞笑,但在我国古代,这种“避讳”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比如乾隆不准门联中出现“五福临门”4字,因为顺治帝叫福临;孔夫子叫“孔丘”,凡是姓“丘”的,统统要改成“邱”等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当天,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不久后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

  • 民国诸多军阀当中,谁的财富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民国军阀图片,民国军阀美女姨太太,民国军阀档案完整版

    那么,他是凭借什么才拥有如此多的财富的呢?其实,张作霖出身卑微,直到儿子张学良出生之时,他仍然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在饥寒交迫中摸爬滚打,做过小生意,卖过包子,为了糊口,甚至,当过兽医。但是,这些只是能够勉强维持生存,他仍然还要在贫困线上挣扎。整天为生计忙活的焦头烂额的张作霖,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飞黄

  • 清朝已经灭亡107年,14万皇室成员哪去了?从事这一职业的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最惨的两个皇室,清朝毁灭后官员们都去了哪里,清朝灭亡后那些贵族去哪了

    在满清未入主中原之前,其人口总数非常少。满清入关后,大明王朝灭亡,明朝皇室几乎被屠戮殆尽,崇祯皇帝也自缢于煤山。后来天下逐渐太平,满清以极少数人统治着数亿汉人,由于生活趋于稳定,战争越来越少,满人便开始迅速扩张,到了晚清时期,满清的皇族成员已经高达14万人。如今清朝灭亡已有107年,那么剩下的14万

  • 清朝灭亡已有107年,14万皇室成员都哪去了?从事这个职业的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灭亡后皇室哪去了,清朝灭亡后有多少人去哪了,清朝灭亡后皇室成员都做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少数王朝如北魏、元朝外,清朝以前,都以汉族位居统治地位,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即使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汉族文化仍然占据主流,所谓“征服者被被征服者所征服”,如北魏的鲜卑族习汉语,易汉服。元朝大多制度都沿袭宋制。满清入关后,明朝灭亡,与前朝如出一辙,明朝皇室惨遭屠

  • 李鸿章到俄国访问,俄国皇后两次将手伸给他,第二次场面极度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鸿章访问俄国照片,李鸿章不识吻手礼俄国遇尴尬,李鸿章被俄国公使气死

    在曾国藩门下的时候,有一回,曾国藩带领湘军在祁门与太平军大战,但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了。因此,曾国藩觉得自己领导不力,便向圣上自觉请罪,可是,对自己上奏的折子,他却是反复斟酌,严格措辞,最后,还是对自己写的奏折不太满意,所以,便找李鸿章讨教。李鸿章看过之后,遂将奏稿中“屡战屡败”四字,倒置为“屡败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