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特邀此人唱戏,但此人却染上了一个恶习,慈禧知道后立马特批

慈禧特邀此人唱戏,但此人却染上了一个恶习,慈禧知道后立马特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4/1/21 16:58:56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唯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京剧原本只是地方上的戏曲,进入京城后,被一代又一代的名角删繁就简,日益趋成熟。与当时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戏剧占有绝对的优势。派、马派、谭派等名角名动京城,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戏剧名角很多都有抽大烟的陋习。

其中,烟瘾最大的,要数笑依。据说,他每天都要抽二两的烟膏。由于,深受大烟的腐蚀,他连早上起床都成为了一种困难。每天清晨,她的姨太太都要口含大烟,喷在他的脸上才能唤他起床。起来之后,汪笑依不急着吃饭,要先抽上十来筒烟,然后再吃饭。

他这一套下来,往往要一个多小时。京城中的各个戏园子都知道它的这个恶习,于是,每次请他唱戏都要提前催他起床。

谭鑫培素有伶界大的美誉,以一己之力创立了“谭派”。作为京剧鼻祖的他,同样离不开大烟。当时清朝明令禁止吸食大烟,谭鑫培也不敢顶风作案。但是,不吸大烟之后,谭鑫培做什么事都感到索然无味。于是,他索性连戏都不唱了。

但是,慈禧太后偏偏喜欢听戏。五月端午节,她心血来潮,下旨让杨小楼、谭鑫培等名角进宫唱戏。不料,慈禧太后左等右等,谭鑫培总是迟迟不到。肃亲王担心太后生气,于是,亲自前往谭府询问缘由,这才明白谭鑫培是为烟所困。

肃亲王报于慈禧知道后,慈禧笑道:“既然是这样,我就准他进宫抽烟。只要他唱戏唱得好,烟不是问题。唱的我高兴,我就派两个太监为他装烟。”谭老板听后喜出望外,马上拿出烟枪好好过了一会儿瘾。

身为手握重权的太后,为了个人的喜好竟然把禁烟当做儿戏,这也难怪清朝屡屡禁烟却屡禁不成。

京城戏子抽烟成风,不仅是名角谭鑫培,连大名鼎鼎的裘桂仙也有此恶习。据说,由于裘桂仙常年吸烟,他家中的老鼠都有了很严重的烟瘾。一次,裘桂仙带领家人出外演出时,曾将家门封锁。等他回来的时候,竟然,发现地上躺满了死老鼠。

原来,他家中的老鼠烟瘾发作却没烟抽,一只只掉在地上摔死了。这件事情虽然传的有些夸张,但裘桂仙整家吸烟确是实事。他的儿子裘世戎从小烟不离口,年纪轻轻便已有很严重的烟瘾。由于长期长期吸烟,裘世戎很快患上了肺癌。最终他在癌症中去世时,连六十岁都不到。

戏剧界的新人在前辈名角的影响下,照葫芦画瓢,也迅速染上了烟瘾。据说,当时徒弟跟着师傅学唱戏,很多时候都是在烟床边进行的。

看到如此乌烟瘴气的戏剧界,有人出言讽刺道:“将烟榻当做教室,烟盘就像黑板,烟签索性作为教鞭。演示刀枪靶子没有用具的话,只用舞动烟枪就行了。”此话虽然有些夸张,倒也并是不完全捏造的。谭鑫培教余叔岩时,就是一只手教,一只手抽着大烟。

余叔岩是谭鑫培的得意门生,他在继承师父衣钵的同时,也学会了抽大烟的恶习。出名之后,很多外国人都邀请他出国演出。但是,余叔岩总是婉言拒绝。

有人问他缘由,他说:“美国、法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我都是不去的,如果是印度的话还可以考虑。”旁人再问他为愿意去印度,他解释道:“印度有烟抽,我好过过烟瘾。”堂堂梨园大腕,竟然将吸大烟放在第一位,实在是令人叹惋。

戏子抽大烟,除了他们意志不坚定外,还因为他们手中的钱来的太过容易。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众都喜欢听戏,戏子根本不愁钱花。当时,政府科员的月薪不过三十块左右,可就是不入流的戏子,唱一出戏也可以拿到一二十块。

梨园名角就更不用说了,谭鑫培、余叔岩等人唱堂会时,不说别的收入,每月的包银就有一万块。如此一来,他们尽可以肆无忌惮地抽下去。这些名角们在大抽特抽的同时,身体也深受其害。旧社会中的风气不正,甚至有着“不抽大烟,不过一千”的说法。

也就是说,倘若名角不抽大烟,就说明他还不够出名。

在这样的风气下,也难怪名角会将抽烟当做一种生活习惯了。进入新社会后,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存在着许多丑恶的社会现象:鸦片烟毒流行,赌场、妓院林立... ...这些丑恶现象毒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抽大烟成了人人厌恶的事。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禁烟运动”展开了。

很快,这些名角便想方设法地强迫自己戒烟了。

参考资料:

【《晚清“名角”》、《清朝秘史》、《红毹纪梦诗注》、《新中国的禁烟运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作家潘伦恩,记述的2则奇闻异事,让人胆寒都是他所见所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书中有两个奇幻的故事,让人不得不相信劫数的说法,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两千年都处于封建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思想封建落后,所以人们坚信鬼神论,古代很多著作中都有鬼神的记载。比如最古老的《山海经.大荒经》中记载:“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我们是炎黄子

  • 鳌拜之死,其实是孝庄太后用的一计,鳌拜太蠢根本就没看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鳌拜与太皇太后关系,鳌拜为什么能掌握朝政大权,鳌拜跟孝庄太后有关系吗

    这也流露出皇太极已为他年老体衰而不安了。一年之后,皇太极英年早逝,临终前并没有说明继位之人。按照惯例,皇位应该由六岁的福临来继承。可是,多尔衮并不甘心,身为皇太极的弟弟,他对皇位也垂涎已久。当时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多尔衮理应掌握着主动,无奈皇太极的势力仍然很大,他们据理力争,甚至不息拔出刀子在多尔衮面

  • 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挥霍完万贯家财后,晚年靠拉车维持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铁帽子王及后人,清朝铁帽子王有兵权不,清朝王爷拉车

    在封建社会,要说生活最为富裕的群体,那便是封建官吏,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范进中举》一文便可以看出古代封建官僚制度有多么腐败,古时候最赚钱的“行业”并不是从商,而是做官。在有些朝代,甚至对官职官位明码标价,有钱人花钱买官,然后用最短的时间捞回成本,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的“巨贪”。在清朝

  • 清朝灭亡已有107年,14万皇室成员怎样了?从事这一行业的比较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灭亡14万皇室都去哪了呢,清朝灭亡后皇室的人去哪了,清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在入主中原前,满清人口的总数是比较少的,后来清军入关,定居中原并安稳四方,随着时局的稳定,人口也开始不断增长。天下太平后,人们安居乐业,直至晚清时期,清朝的皇室成员已经高达14万。清朝朝廷每年还需要拨巨款来供皇室成员吃喝玩乐,而大部分钱财都是压榨百姓得来的,无异于吸食百姓血汗。清朝灭亡后,14万的皇

  • 为什么说:洪秀全的女人过得生不如死?看他的数字化管理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对洪秀全评价,历史上洪秀全是怎样的一个人,洪秀全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结果,由洪秀全带领的起义军,在攻克了南京城之后,便丧失了继续征战的斗志。之后,坐拥半壁江山的他,开始关上天王府大门,独占着自己的天子之位,全身心的打造自己的幸福天堂。在南京的11年里,洪秀全几乎没有出过城,仅有的一次还是好几十个人一起抬着轿子,送他出宫去探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不少人

  • 慈禧晚年进行了一场豪赌,结果,让满清的寿命又延续了数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临死前干了三件事,慈禧晚年是如何过的,满清慈禧太后统治下的中国

    因为,在汲取了辽金过度汉化(汉化以至于到了文弱的地步)以及蒙元过度排斥汉化(民族阶级压迫)的两极化趋势之后,满清采取了这样的一种路线:积极延揽汉族知识分子,但与此同时,并不放弃满洲旗籍集团的政治多数地位,只给汉族以表面平等(部院台主事官员满汉各一员,中基层地方官吏用汉人),而不愿也不能给汉族以实际平

  • 别被清宫剧骗了,清朝时期的发型根本就不是这样,而是比剧中还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到了清朝,由于满人入关,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习俗,其中,一项就是将“束发”改为“留辫”。在很多清朝的影视剧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清朝的男子都留着“阴阳头”,就是头的前半部分剃光,而后边编着长长的辫子。当然,在港台的一些清宫剧当中,也有不剃头的,只是在后面留着一条长辫子。那这两种梳头的方式,到底哪

  • 和珅不光贪财,他也“贪色”,府中美女更是包罗万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71岁和珅照片,和珅和他的女人下场如何,和珅美男子照

    根据史书记载,冯霁雯是宰相英廉的孙女,十八岁便嫁给了和珅。踏入仕途之初,夫妻二人恩爱无比。当时和珅只是一个毫无实权的生员,而冯霁雯却是出身名门的独生女,身份悬殊。可是,即便差距如此之大,冯霁雯还是为其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为丰绅殷德,二子则于嘉庆元年夭折。和珅与冯霁雯的婚姻,为其后来仕途的发展奠定了

  • 历史上哪些王朝能够被称为帝国?清朝入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下一个王朝是什么,帝国4有清朝吗,历史上真正的清朝帝王

    帝国应该是以君主或者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涵盖人口广,疆域辽阔,建立系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体系,这大概是帝国一词的含义。中国历史上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王朝其实也有很多,在许多西方学者看来,中华帝国指的是大一统王朝,如秦朝、汉朝、唐朝、元朝和清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历史影响深远,并且秦始

  • 衰败的清朝到底有多荒唐?你看嘉庆年间发生的3件事,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的衰败从哪开始,清朝腐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清朝是从嘉庆开始下滑的吗

    而到了嘉庆登基之后清朝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之后的几位皇帝都没啥存在感,对于治理国家显得不太在行,身体也有些虚弱。史学家们认为这个现象有很多的原因,一是清朝满清贵族之间近亲结婚的现象比较严重,久而久之生出来的后代自然不太聪明强壮;二是清朝是马背上打下的天下,但是到了乾隆的时候江山基本已经稳固,所以这